维生素K补多了害处不少
维生素K补多了害处不少
据投诉者称,这款配方奶粉配料表上标示的维生素K1添加量为70mg/100g,而我国1994年颁布实行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维生素K1含量为每1000克只能添加420~750微克,该产品超过最大限量约933倍。
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必需物质,参与Ⅱa、Ⅶa、Ⅸa、Ⅹa等凝血因子的合成,促进凝血过程。
正常人无需额外补充维生素K
维生素K主要有三种来源:K1来源于食物(占40%~50%),K2由肠道菌群产生(占50%~60%),其他的还有人工合成的K3、K4。
维生素K1是天然存在的脂溶性维生素,绿叶蔬菜中含量高,其次是奶及肉类,水果及谷类中含量低。牛肝、鱼肝油、蛋黄、乳酪、酸奶、海藻、紫花苜蓿、菠菜、甘蓝菜、莴苣、花椰菜,豌豆、香菜、大豆油、螺旋藻、藕中含较为丰富的维生素K1。
维生素K2主要由肠道细菌合成,才能为人体所利用,有些抗生素抑制了消化道细菌的生长,会影响维生素K2的合成。
对于成人而言,正常膳食足以获取维持人体所需的维生素K,无需额外补充。只有当人体出现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诸多情况时,才应考虑补充维生素K。但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维生素K经胎盘运送量低、肝脏凝血酶原合成功能不成熟、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不足,并且新生儿的肠道处于无菌状态,都有可能出现婴儿维生素K缺乏。除新生儿外,人类原发性维生素K2缺乏较为罕见。新生儿在出生最初1~2周内肠道无细菌,在胎儿期胎盘不易运输脂类,凝血酶原常呈偏低现象,但出生数周后即可上升至正常值,原则上也无需额外补充维生素K。只有当出现病理症状时,才应考虑补充维生素K。
过多补充维生素K会中毒
体内缺乏维生素K,可导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影响凝血过程而引起出血;还会减少机体凝血酶原的合成,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患者会有皮下出血以及肌肉、脑、胃肠道、腹腔、泌尿生殖系统等器官或组织的出血或尿血、贫血甚至死亡。当机体缺乏维生素K时,会发生阻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新生儿和早产儿出血。尽管如此,对于人体尤其是婴幼儿而言,维生素K并不是补充越多越好,在没有明确应用指征的情况下,绝不该凭想当然无原则地补充,尤其是超量补充。较大剂量或超量补充维生素K可导致婴幼儿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或出现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肝损伤、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还有可能出现脸红、红疹、肠胃不适、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
婴儿皮下出血点怎么食疗
绿叶蔬菜含量高,其次是奶及肉类,水果及谷类含量低。牛肝、鱼肝油、蛋黄、乳酪、优酪乳、优格、海藻、紫花苜蓿、菠菜、甘蓝菜、莴苣、花椰菜,豌豆、香菜、大豆油,螺旋藻,藕中均含有。
维生素K可以让新生儿体内血液循环正常进行。在宝宝出生后第一次体检时,医生都会特别指导爸爸妈妈帮宝宝补充维生素K,使维生素K进入宝宝的身体和大脑。因为维生素K无法通过人的身体形成,所以在日后,宝宝还需要通过饮食摄取维生素K。
人体需要量少、新生儿却极易缺乏的维生素K,是促进血液正常凝固及骨骼生长的重要维生素。深绿色蔬菜及优酪乳是日常饮食中容易取得的维生素K补给品。人体维生素K的需要量非常少,但它却是维护血液功能正常凝固,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还可防止内出血及痔疮。经常流鼻血的人,应该多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维生素K。
怀孕要补充什么维生素 补充维生素K
在整个怀孕过程中,维生素K的缺乏是最常见的,需要引起注意,补充维生素K能够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以及凝血因子,如果孕期缺乏维生素K,就容易造成新生儿发生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因此分娩前一周,给准妈妈补充维生素K,可以有效的防止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的发生。
含维生素K的食物:蛋黄,鱼肝油,菠菜,乳酪,猪肝,花椰菜等。
维生素K的需求
维生素K有3种,K1、K2可由肠内菌制造,K3是合成物质。维生素K是促进血液凝固的化学物质之一,是形成凝血酶原不可缺的物质。
成人一般不易缺乏维生素K,建议每日摄取维生素K量为65~80mcg,不要服用500mcg以上的合成维生素K。然而新生儿却极易缺乏的维生素K,可从深绿色蔬菜及优酪乳中取得维生素K。他们是日常饮食中容易取得的维生素K的补给品。
人体维生素K的需要量虽然少,但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可以预防血管壁因脆性大而破裂。可向药店咨询。需要说明的是,市场上常见的多种维生素制剂中不含维生素K。不过天然食物中维生素K含量丰富,不一定要服用营养补品。
很严重的腹泻可能是维生素K的欠缺症之一,但是在服用补充品之前,必须经过医生的诊断;对于维生素K缺乏症,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多吃深色绿叶蔬菜;常流鼻血的人要从天然食物中多摄取维生素K。
婴儿皮下出血点
一、病理病因
1.维生素K缺乏。
2.血小板减少。
3.其他原因所致的新生儿继发性出血性疾患。
二、疾病诊断
在出生后2~7天的婴儿期出血尚应排除其他疾病如:
1.脐出血时应排除脐带结扎不紧所致。
2.先天性出血性疾病 因子Ⅷ缺乏的血友病、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
三、饮食保健
绿叶蔬菜含量高,其次是奶及肉类,水果及谷类含量低。牛肝、鱼肝油、蛋黄、乳酪、优酪乳、优格、海藻、紫花苜蓿、菠菜、甘蓝菜、莴苣、花椰菜,豌豆、香菜、大豆油,螺旋藻,藕中均含有。
维生素K可以让新生儿体内血液循环正常进行。在宝宝出生后第一次体检时,医生都会特别指导爸爸妈妈帮宝宝补充维生素K,使维生素K进入宝宝的身体和大脑。因为维生素K无法通过人的身体形成,所以在日后,宝宝还需要通过饮食摄取维生素K。
人体需要量少、新生儿却极易缺乏的维生素K,是促进血液正常凝固及骨骼生长的重要维生素。深绿色蔬菜及优酪乳是日常饮食中容易取得的维生素K补给品。人体维生素K的需要量非常少,但它却是维护血液功能正常凝固,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还可防止内出血及痔疮。经常流鼻血的人,应该多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维生素K。
哪类人不能吃橙子 服药忌食橙子
橙子含有的果酸和维生素是比较丰富的,在服用维生素K、补钾药物时,应该避免吃橙子,否则会药性减退,严重时还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发生。
心绞痛饮食要注意什么 含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要少吃
心绞痛患者要避免大量食用维生素K补充品,以及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因为维生素K有促凝血的功效,会加重血栓的形成。因此应少量摄取。含高量维生素K的食物包括绿花椰菜、白花椰菜、蛋黄、肝、菠菜等。
什么人需要补充维生素K 缺乏维生素K的危害
人体缺乏维生素K会出现易出血、易流鼻血、血流不止,大肠炎,痔疮,新生婴儿缺乏维生素K会引起脑内出血等。由于维生素K可由人体肠道细菌自行合成,所以一般很少有人会出现维生素K缺乏的情况,除非有肠道疾病或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必须额外加以补充。虽然补充维生素K过量会有危险,但仅从食物中摄取,也不会因为过量而给身体带来太大的伤害。天然形式的维生素K1、维生素K2通常不会使人中毒。
维生素K的功效与作用 如何正确补充维生素K
人体内维生素K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肠道内细菌合成,另一是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K广泛分布于各类食物中,其中富含维生素K的粮食作物及蔬菜等植物性食品种类较多,动物性食品较少。一般黄绿色蔬菜及发酵类食品中维生素K的含量比较大。例如,菠菜、番茄、甘蓝菜、高丽菜、青葱、花椰菜、马铃薯、纳豆、起司、酸奶(乳酸菌制品)、牛肝、牛瘦肉等食品,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
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缺乏症是一种获得性、复合性出血性疾病,存在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基础疾病,出血倾向、上述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为特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病因
1、摄入不足:如长期进食过少或不能进食、长期低脂饮食、胆道疾病、肠瘘、广泛小肠切除、慢性腹泻等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内源性合成减少。
2、肝脏疾病:重症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晚期肝癌等,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引起维生素k摄取、吸收、代谢及利用障碍,肝脏不能合成正常量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3、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如香豆素类等。
4、新生儿出血症:出生后2~7日的新生儿,可因体内维生素k储存消耗,摄入不足及内生不能等,导致维生素k缺乏引起出血。
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的症状、体征外、主要表现为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如皮肤紫癜、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内脏出血如呕血、黑粪、血尿及月经过多等。外伤或手术后伤口出血。新生儿出血症:出血多见于出生后2~3天,常表现为脐带出血、胃肠道出血等。维生素K缺乏症的出血一般较轻,罕有肌肉、关节及其他深部组织出血发生。
检查
1、筛选试验:PT延长、APTT延长。
2、确诊试验:FⅩ,FⅨ、FⅦ及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降低。
诊断
维生素K缺乏症的诊断参考标准:
(1)存在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基础疾病。
(2)临床有皮肤、粘膜及内脏轻、中度出血。
(3)PT、APTT延长,FⅩ,FⅨ、FⅦ及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降低。
(4)维生素k治疗有效。
治疗
1、治疗相关基础疾病。
2、饮食治疗,多食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等绿色食品。
3、补充维生素k;出血较轻者,维生素k4口服,持续半个月以上,出血严重或有胆道疾病者应用维生素k1静脉滴注。
4、凝血因子补充,如出血严重,维生素k难以快速止血。可用冷沉淀物静脉滴注,亦可输注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
什么人需要补充维生素K
1、吸收不良综合征、脂肪吸收不良或长期服用抗生素者:此类人群由于体质的问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K的吸收,所以必须多补充。
2、新生儿:新生儿在出生后1~2周直至满月时,都要重复注射维生素K1,这样可有效预防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导致的脑出血。
3、婴儿:因婴儿肠道内还没有细菌可自行合成维生素K,所以建议从食物中摄取,每天可摄取少量维生素K2。
4、肝功能差的人:由于患肝病的人,其胆汁分泌也受到阻碍,对维生素K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故应多食用菠菜、花生油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
5、早产儿:为避免发生新生儿出血的情形,应每天注射0.5~1.0微克的维生素K,连续肌肉注射3天。
6、痔疮患者:维生素K可有效防止痔疮出血的情况。
7、经常流鼻血的人:维生素K可增强微血管壁的功能,并能促进血液正常凝固,能防止经常流鼻血的情况。
8、怀孕及哺乳期妇女:为让胎儿及新生儿能从母体中摄取充足的维生素K,在产前及产后适量进食绿叶蔬菜、水果,可有效提高胎儿及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建议在此阶段的妇女,对维生素K的摄取量增加至每天65~75微克。
9、长期服用抗生素者:由于抗生素会干扰人体对维生素K的代谢与利用,因此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必须在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或适量补充维生素K的补充品。
10、经血过多的女性:服用维生素K可减少经血量,能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的情形。
维生素K的种类
维生素K1是由植物合成的,如苜蓿、菠菜等绿叶植物;K2则由微生物合成。人体肠道细菌也可合成维生素K2。现代维生素K已能人工合成,如维生素K3,为临床所常用。维生素K均为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维生素K1是黄色油状物,K2是淡黄色结晶,均有耐热性,但易受紫外线照射而破坏,故要避光保存。人工合成的K3和K4是水溶性的,可用于口服或注射。
临床上使用的抗凝血药双香豆素,其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能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用以防治血栓的形成。维生素K和肝脏合成四种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Ⅶ,Ⅸ及Ⅹ)密切相关,如果缺乏维生素K1,则肝脏合成的上述四种凝血因子为异常蛋白质分子,它们催化凝血作用的能力大为下降。人们已知维生素K是谷氨酸γ羧化反应的辅因子。缺乏维生素K则上述凝血因子的γ-羧化不能进行,此外,血中这几种凝血因子减少,会出现凝血迟缓和出血病症。
此外,人们公认维生素K溶于线粒体膜的类脂中,起着电子转移作用,维生素K可增加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缺乏维生素K时平滑肌张力及收缩减弱,它还可影响一些激素的代谢。如延缓糖皮质激素在肝中的分解,同时具有类似氢化可的松作用,长期注射维生素K可增加甲状腺的内分泌活性等。
在临床上维生素K缺乏常见于胆道梗阻、脂肪痢、长期服用广谱抗菌素以及新生儿中,使用维生素K可予纠正。但过大剂量维生素K也有一定的毒性,如新生儿注射30毫克/天,连用三天有可能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维生素K于1929年丹麦化学家达姆从动物肝和麻子油中发现并提取。它是黄色晶体,熔点52~54℃,不溶于水,能溶于醚等有机溶剂。维生素K化学性质较稳定,能耐热耐酸,但易被碱和紫外线分解。它在人体内能促使血液凝固。人体缺少它,凝血时间延长,严重者会流血不止,甚至死亡。奇怪的是人的肠中有一种细菌会为人体源源不断地制造维生素K,加上在猪肝、鸡蛋、蔬菜中含量较丰,因此,一般人不会缺乏。
孩子缺维生素怎么补充
1.母乳,天然的维C补充剂
母乳中含维生素C较多,可以满足宝宝身体的需要,吃母乳的宝宝一般不容易缺乏维生素C,所以妈妈们一定要坚持喂母乳。哺乳期的妈妈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就可给宝宝补充丰富的维生素C。
孩子缺维生素怎么补充
2.晒太阳,最补维生素D
应常带宝宝出去进行户外活动,每天户外活动两小时,可预防维生素D缺乏病的发生。即使冬季也应该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太阳光可以使皮肤内的某些物质转化为维生素D,这种经过活化的维生素D和人为添加的维生素D相比,更容易被宝宝吸收利用。其实“晒屁屁”是最好的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因为宝宝臀部吸收阳光最好。除了晒太阳,日常饮食可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鱼肝油、坚果等。
孩子缺维生素怎么补充
3.对待维生素k要谨慎
如果使用抗生素,造成肠内细菌数量减少或功能降低,维生素K便会相对不足;维生素K可减低抗凝血类药物的药效,用药前要留意;服用维生素K补充品后如有脸泛红、发红疹、肠胃不适、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并请医师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