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胀痛的穴位按摩
小腹胀痛的穴位按摩
中医治痛经分实证、虚证、寒证、热证,临床上以寒证较为常见。其症状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痛处拒按,连及腰脊,得热则舒,行经量少,色暗有血块,苔薄白,脉沉紧。对待因寒证引起的痛经,不妨试试贴敷,我们常选用的穴位是:
三阴交: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此穴为足三阴经交会穴,配合灸法,有温补行血的作用。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一寸半。气海为任脉经穴,通于胞宫,可理气活血,调理冲任。
关元:位于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关元为元气所藏之处,灸关元有强身健体抗寒作用。
诸穴合用,一般于经前三天贴敷,有温经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另外,还可自行选用“温灸贴”贴至肚脐部位,可达到温经化瘀、舒经通络、调理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一般在行经伊始时将其贴敷在肚脐上。这种温灸贴一般药店有售,可在家自行贴敷,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无痛苦,也无副作用。
最快催尿方法 催尿按摩方法
根据上述的催尿穴位,大家可看图对照以下穴位位置自行按摩催尿:
定位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功能主治
通调水道、理气止痛,主治水肿,小便不通,腹泄,腹痛,反胃,吐食。
按摩方法
(1)点按
采用点按的方法,拇指指腹按压在水分穴的位置,使用一定的力量向下按压,会感到较明显的酸胀痛感,保持5-6秒后松开,休息2-3秒后再进行点按,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每次点按水分穴5-10分钟。
(2)按揉
也可以使用按揉的方法,拇指指腹按压在水分穴,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量,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钟,也可以将双手搓热后,掌心放在水分穴的位置,用手掌进行旋转按摩。
定位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位于人体的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上2寸,跟腱之前缘处取穴。
功能主治
补肾益气,温阳利水,有益肾、利水、发汗、止汗的作用,主治腰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湿脚气、脚踹后廉及足跗上痛等症。
按摩方法
拇指指腹按压复溜穴,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钟。
定位
偏历位于前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阳溪穴3寸处;或以两手虎口交叉,当中指尽处是穴。
功能主治
有清阳明热、通利水道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目赤,手臂酸痛,小便不利,水肿,肩痛,臂痛,肘痛,腕痛,前臂神经痛等症。
按摩方法
拇指指腹按压偏厉穴,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钟。
定位
利尿穴在腹中线,当脐下2.5寸处,或于神阙与曲骨穴连线之中点取穴。
功能主治
利尿穴主治尿潴留,腹痛,腹泻,痢疾,血尿,淋病,肾炎等。
按摩方法
用拇指先按于利尿穴上,再垂直力偏向内下方,待出现酸胀感后维持按压,直至尿液全部排出为止。
定位
属足厥阴肝经。在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功能主治
阴包穴有调经止痛,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少腹疼痛、遗溺,尿闭、癃闭、月经不调、两股生疮、痛经、尿失禁、腰骶神经痛等病症。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揉按阴包穴100~2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定位
三阴交在内踝尖上直上3吋,约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功能主治
三阴交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是常用的妇科穴位,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产后血晕,恶露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膝脚痹痛,失眠等,是适宜的催尿选穴。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揉按三阴交100~2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定位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功能主治
主治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利或失禁,遗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膝胫酸痛等,有辅助催尿的作用。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揉按阴陵泉100~2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8、水道穴
定位
水道穴属足阳明胃经。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能主治
主治小腹胀痛,小便不利,痛经,不孕,遗尿,便秘,月经不调,疝气等,可用于催尿选穴。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揉按水道穴100~2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9、太冲穴
定位
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功能主治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目赤肿痛,胁肋胀痛,黄疸,疝气,尿闭,崩漏,闭经,滞产,脚软无力,以及肝炎等,有辅助催尿的作用。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揉按太冲穴100~2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10、水泉穴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踩后下方,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功能主治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阴挺,小便不利,目视昏花等,适合用于催尿。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揉按水泉穴100~2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偏头痛按摩的方法
偏头痛越是拖延就越是厉害,所以在刚出现偏头痛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对其进行治疗,而且在刚开始的时候用穴位按摩的方法就可以对其进行治疗,缓解疼痛。下面就请专家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1、先用大拇指指端或偏锋,自眉心向上垂直平推至发际,双手交替,往返18次。再用大拇指指腹沿两眉中点印堂穴处,向两侧平推至太阳穴,分3次上到发际,再往返,左右手交替,各9次。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2、用食、中两指指腹,盐眉弓向两侧推至太阳,左手食、中两指推向右,并配合抹法抹回来;右手食、中指腿向左,亦配合抹法,如此往返各+次。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3、用一指禅推法,以双手大拇指指端,从各种内眼角沿眼眶推至外眼角,先上后下,双眼作“∞”形,往返推约7~9遍。或将双手大拇指放在同侧太阳穴上,用食指桡侧缘轮刮眼眶,方向同上,往返9次。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4、用双大拇指指腹按揉太阳穴,顺、逆时针方向各9次;用中指指腹按压攒竹(双)、鱼腰(双)、阳白(双)、四白(双)、迎香(双)各15秒,以稍感酸胀为度。用食指或中指指腹点按头顶百会穴2分钟。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5、一手扶头侧,一手五指分开,并微屈,在颞旁自前向后来回推擦,然后换首推擦另一侧颞旁,每侧各18次。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6、用大鱼际揉法,轻揉印堂、前额部、左右眉弓、太阳穴及两侧颞部,每个部位各49次。
对于文章介绍的偏头痛的按摩方法,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好好的进行了解,这样对于我们在生活中缓解偏头痛是有很大帮助的。一般我们在生活中按摩太阳穴或者左右眉弓以及印堂对于治疗偏头痛是有一定效果的,希望你们可以尝试一下。
利尿最快的方法如下 按摩利尿穴位
按摩身体上的一些利尿穴位也有非常好的催尿效果,而且这种方法安全无副作用,还能慢慢调理身体的排尿功能,推荐按摩以下利尿穴位:
定位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功能主治
通调水道、理气止痛,主治水肿,小便不通,腹泄,腹痛,反胃,吐食。
按摩方法
(1)点按
采用点按的方法,拇指指腹按压在水分穴的位置,使用一定的力量向下按压,会感到较明显的酸胀痛感,保持5-6秒后松开,休息2-3秒后再进行点按,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每次点按水分穴5-10分钟。
(2)按揉
也可以使用按揉的方法,拇指指腹按压在水分穴,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量,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钟,也可以将双手搓热后,掌心放在水分穴的位置,用手掌进行旋转按摩。
定位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位于人体的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上2寸,跟腱之前缘处取穴。
功能主治
补肾益气,温阳利水,有益肾、利水、发汗、止汗的作用,主治腰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湿脚气、脚踹后廉及足跗上痛等症。
按摩方法
拇指指腹按压复溜穴,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钟。
定位
偏历位于前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阳溪穴3寸处;或以两手虎口交叉,当中指尽处是穴。
功能主治
有清阳明热、通利水道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目赤,手臂酸痛,小便不利,水肿,肩痛,臂痛,肘痛,腕痛,前臂神经痛等症。
按摩方法
拇指指腹按压偏厉穴,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钟。
定位
利尿穴在腹中线,当脐下2.5寸处,或于神阙与曲骨穴连线之中点取穴。
功能主治
利尿穴主治尿潴留,腹痛,腹泻,痢疾,血尿,淋病,肾炎等。
按摩方法
用拇指先按于利尿穴上,再垂直力偏向内下方,待出现酸胀感后维持按压,直至尿液全部排出为止。
足五里准确位置视频 足五里的作用
足五里为足厥阴肝经穴位,按摩足五里有行气提神,疏肝理气,通利水道的作用。按摩这个穴位对少腹胀痛,小便不通,阴挺,睾丸肿痛,四肢倦怠,嗜卧具有良好的疗效;长期按摩,还能够有效治疗阴囊湿疹,尿潴留,遗尿,阴部痒湿,股内侧痛,胸闷气短等疾患。
痛经止痛穴位按摩
按摩方法:可以用用双手食指以及中指对两旁子宫穴进行按压,可以适当用力,缓缓的进行点揉,当酸胀是当时,连续5分钟,揉至腹有热产生。
气海位于关元穴与肚脐的中间,气海穴在妇科疾病治疗地位重要,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都可按摩气海穴。按摩手法与子宫穴类似。可以缓解疼痛。
除了对子宫穴位的按摩,也可对常见的足部穴位按摩进行缓解疼痛。主要穴位有以下。
太冲穴:位于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对太冲的按摩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不仅可以治疗痛经,对其他妇科疾病也有功效。按摩时,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适当按揉后还手换手对穴位继续进行按揉。
另外一个重要的穴位是三阴交,顾名思义,三阴交穴分是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这三条经脉的交会。交会的穴位按摩会有更加的功效。对这个穴位的按摩可以缓解很多症状,利肾化血。可以缓解痛经等症状外,也对一些肾虚等男性病有益。
按摩手法为在每次月经前1周左右的时间点揉三阴交。方法是将拇指立起来,放在三阴交的穴位上,向胫骨内抠按,揉大约1分钟,停下来再揉1分钟,反复5~6次。
痛经不能根治,但是可以防御,在经期间,痛经、月经不调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且富有营养为主,注意补铁以及维生素C。这些微量元素可以促进生血机能。使你在经期间免受其他痛苦困扰。
乳房胀痛按摩哪里 穴位按摩缓解乳房胀痛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位,是一个四通八达通经活络的要穴,可使全身气血畅通,女性乳房胀痛的时候,肩井穴会有疼痛感,所以多按揉肩井穴,是治疗乳腺炎,乳房痛等乳腺疾病的有效穴位。
期门穴为肝经募穴,募穴即为脏腑经脉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穴位,肝主疏泄,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肝经气血聚集于此,刺激本穴,能调理肝脉通畅,舒缓情绪,缓解乳房胀痛症状。
腹胀按摩什么穴位
1、腹胀按摩天枢穴
天枢是治疗腹胀的重要穴位。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两寸,意为“天地之中枢”,为胃经腧穴,具有破气消胀、消积散痞、升清降浊的作用,性善下行,擅于分消水谷糟粕,清导浊滞。按摩天枢穴能降上逆之浊气,促进大肠蠕动。方法:使用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天枢或在天枢穴旋转,按揉20次左右,力量适中。
2、腹胀按摩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剑突下与肚脐连线的中点,为胃经之募穴,具有健脾益气、调理气机的作用,善于行气消胀。按摩中脘调整气机升降。脾胃位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生而胃主降。中脘位于胃脘附近,按摩中脘能直接刺激胃部,促进胃蠕动,从而达到行气消胀的作用。按摩时使用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中脘10次左右。
3、腹胀按摩下脘穴
位置:前正中线上,肚脐往上约3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点按下脘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反酸、呕吐、便秘等。
3、腹胀按摩气海穴
位置:肚脐直下约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中指指端放于气海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发热时疗效佳。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男子阳痿、早泄、遗精等。
产后腰腹痛的对症按摩法
许多产后的新妈妈会出现腰腹痛的症状,按摩法对于气血不通、肾气不足、湿寒侵袭、过度劳累等原因造成的产后腰腹痛有较好的疗效。按摩取穴以活血通气、固肾除湿为主要方向,可选择的穴位也十分丰富,比如中脘、肾俞、三阴交等。
产后腰腹痛按摩的主要部位集中在腹部和腰背部,按摩时用手掌轻轻按摩小腹部,再用手掌由上向下推揉小腹,反复进行5遍。
重点按摩中脘穴、中极穴,用时各1分钟。背部,主要按摩的穴位有八髎穴、肾俞穴等,力度要适中,不可过大。
三阴交穴是女性比较重要的穴位,经常按摩可以缓解妇科疼痛。
推荐穴位
按摩神阙穴
位置:肚脐中央。
按摩方法:手掌心置于神阙穴上,以脐为中心,轻柔而缓慢,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3分钟,以腹部有热感为度,在饭后小时施行按摩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肚脐周围冷痛、痛经、不孕等。
按揉八髎穴
位置:在骶椎上,分为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8个穴位,分别在第1、2、3、4骶后孔中,合称“八髎穴”。
按摩方法:用掌揉法或擦法自上而,下揉擦至尾骨两旁约2分钟,局部按压有酸胀感为度。
祛病功效:治疗产后腰腹痛等病症。
按揉三阴交穴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后缘,内踝尖直上4横指,胫骨后缘处。
按摩方法:取坐位,小腿放于对侧大腿上,用拇指按于三阴交穴,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腰腹部隐痛、产后恶露异常、失眠、高血压等。
按摩可缓解经期疼痛
1、痛经怎么办?按揉三阴交
具体位置:小腿内侧位置,足内踝尖上3寸,即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的方法:用拇指指腹捻在对侧三阴交穴上揉搓,若有酸胀感即为正确的位置。按摩1分钟之后就换右手拇指指腹捻在左太冲穴1分钟按摩,这样交互按摩。
2、痛经怎么办?按摩小腹
具体位置:以左右髂前上棘为界限,在肚脐与到外生殖器之间的小腹部
按摩的方法:先将双手交叠于小腹的中间,稍稍用力紧压着腹部,缓缓地按摩腹部。记得要以10次/分钟左右的频率来按摩哦,一直等到小腹内有一股热感最为合适。一共要按摩5分钟。这样做可以增加小腹腔内脏的血液运行,从而促进小腹内的微循环,有助于止痛调经。
3、痛经怎么办?点揉子宫
具体位置:在下腹部,脐下一横掌距离处的正中,左右两侧旁距离四横指处各有一个穴位
按摩的方法:将双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在两个子宫穴上,稍稍用力,缓缓地揉按,直到感觉酸胀为度,按摩5分钟,若腹腔内有热感效果最佳。这样按摩可以刺激子宫穴,能够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来调理身体,效果显著,有助于活血化淤、调理气息以止痛。
4、痛经怎么办?揉太冲
位置:在脚的大趾到第二趾之间的位置
按摩的方法:左手拇指指腹捻在右太冲穴上按摩,感到酸胀为宜,按摩1分钟之后可换右手拇指指腹来按摩左太冲穴1分钟。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有明显的疏肝止痛功效。
5、痛经怎么办?点按足三里
具体位置:小腿前侧,外膝眼下方3寸,胫骨前嵴的外侧大约一横指处
按摩的方法:找到了穴位之后,用拇指指腹揉按足三里穴,稍稍用力,按摩以有酸胀感为度。用点按的方式按摩,左右腿分别按摩1分钟左右。
6、痛经怎么办?斜擦小腹两侧具体位置:左右肋弓下缘到髂骨之间的部位,即侧小腹
按摩的方法:先将双手放在侧小腹上,从其后向前斜着摩擦,方向要朝着外生殖器。注意,不需要往返着擦动,而且按摩的方向一致,直至摩擦至热。一共要按摩5分钟。这种按摩法具有疏肝理气,止痛调经的作用。
偏头痛按摩的方法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1、先用大拇指指端或偏锋,自眉心向上垂直平推至发际,双手交替,往返18次。再用大拇指指腹沿两眉中点印堂穴处,向两侧平推至太阳穴,分3次上到发际,再往返,左右手交替,各9次。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2、用食、中两指指腹,盐眉弓向两侧推至太阳,左手食、中两指推向右,并配合抹法抹回来;右手食、中指腿向左,亦配合抹法,如此往返各+次。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3、用一指禅推法,以双手大拇指指端,从各种内眼角沿眼眶推至外眼角,先上后下,双眼作“∞”形,往返推约7~9遍。或将双手大拇指放在同侧太阳穴上,用食指桡侧缘轮刮眼眶,方向同上,往返9次。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4、用双大拇指指腹按揉太阳穴,顺、逆时针方向各9次;用中指指腹按压攒竹(双)、鱼腰(双)、阳白(双)、四白(双)、迎香(双)各15秒,以稍感酸胀为度。用食指或中指指腹点按头顶百会穴2分钟。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5、一手扶头侧,一手五指分开,并微屈,在颞旁自前向后来回推擦,然后换首推擦另一侧颞旁,每侧各18次。
偏头痛穴位按摩疗法6、用大鱼际揉法,轻揉印堂、前额部、左右眉弓、太阳穴及两侧颞部,每个部位各49次。
中医如何按摩可以改善缺乳情况
按摩主穴
1.点揉>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左右乳房各一个穴。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中指点按被按摩者乳根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乳根穴约1分钟,再逆时针按揉约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治疗胸痛、胸闷、乳房胀痛、乳汁少、咳嗽、气喘、打嗝不停等。
2.指推>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站于一侧,用拇指自下向上推被按摩者膻中穴约2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放散为佳。
功效:主治胸部疼痛、乳腺炎、缺乳症、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等。
3.掐揉>少泽穴
位置:在小指外侧指甲角根部。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拇指指甲掐被按摩者少泽穴约20秒,然后松开3秒,反复操作10次即可。
功效:治疗乳房胀痛、乳汁少等乳房疾病非常有效。还可治疗头痛、昏迷、咽喉肿痛、高热等病症。
4.按揉>中脘穴
位置: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平躺,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压中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摩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治疗腹胀、腹痛、腹泻、反酸、呕吐、便秘、产后血虚、食欲不振、乳汁不足等。
5.按揉>足三里
位置:胫骨外侧,在膝眼下方约四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平躺,按摩者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足三里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治疗腹胀、腹痛、腹泻、产后血虚、消瘦、食欲不振、乳汁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