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肱骨骨折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肱骨骨折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肱骨骨折并发病症

肱骨干骨折、肱骨髁间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头骨折、肱骨大结节骨折

二、肱骨骨折并发病症

血管损伤: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较为少见。一般以腋动脉损伤发生率最高。有的报道在移位骨折者中损伤率为4.9%,多为高能量损伤骨折移位所致。老年病人由于血管硬化、血管壁弹性较差,较易发生血管损伤。

动脉损伤后局部形成膨胀性血肿,疼痛明显。肢体苍白或发绀、皮肤感觉异常。一些病例由于侧支循环,肢端仍有血液供应。动脉造影可确定血管损伤的部位及性质。证实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探查。固定骨折,同时修复损伤的血管,可行大隐静脉移植或人工血管移植。

臂丛神经损伤: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1%。有的报道高达21%~36%,以腋神经最多受累,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和桡神经损伤也偶有发生。腋神经损伤时,肩外侧皮肤感觉丧失,但测定三角肌纤维的收缩更为准确、可靠。腋神经损伤时,可采用肌电图观察神经损伤恢复的进程。绝大多数病例在4个月内可恢复功能,如伤后2~3个月仍无恢复迹象时,则可早期进行神经探查。

胸部损伤:高能量所致肱骨近端骨折时,常合并多发损伤,应注意除外肋骨骨折、血胸、气胸等。

跟骨骨折并发症

并发症

肿胀血管损伤

跟骨骨折的并发症较多,最常见的有:肿胀,张力性水疱,筋膜室综合征,神经血管损伤,伤口裂开和感染,跟垫疼痛,跟骨骨刺,骨折畸形愈合,关节炎等,其他还有跛行,跟腱挛缩,侧方撞击综合征和腓肠神经炎等。

跟骨骨折常合并严重软组织肿胀及张力水疱,水疱通常发生在骨折后包括:伤足持续剧痛,肿胀严重,屈趾无力,伸趾疼痛,跖部感觉减退,出现张力水疱或淤斑等,足跟部严重的张力性肿胀为本综合征确切的特征性表现,对跟骨内,外及表浅筋膜室应用压力监测,如发现压力达到30 mmHg ( 1 mmHg =0. 133 kPa)或在心脏舒张期达到10 ~30 mmHg时应作为手术切开的指征。

此外还有:

1.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 是最常见的后遗症,当跟骨限局性部位压力增大后,易形成胼胝,疼痛,由于跖侧皮质不平刺激跖筋膜,造成跖筋膜炎而致疼痛。

2.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病人常诉跗骨窦处疼,对确诊者可行关节融合术。

3.腓骨肌腱卡压综合征 表现在外踝下方有限局性或广泛性压痛及活动时疼痛,易被误诊为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行三关节融合术,而未能解除疼痛,可将增生造成卡压的跟骨部分广泛切除并松解肌腱,即可缓解症状。

4.屈趾肌腱粘连爪状趾畸形 见于屈趾及屈姆肌腱,可行肌腱切断或松解术。

5.跟腱无力 因结节关节角减少,跟骨结节上移使跟腱相对松弛,行走时无力,呈跟足步态,可作跟骨截骨术矫正。

6.跟后垫痛 跟垫结构破坏,脂肪组织营养不良,痛阈下降。

7.神经嵌压 胫后神经或腓肠神经的跖内,外侧支受压所致。

8.足外翻畸形 跟骨体骨折后,其外侧骨块向外移位导致外翻平足,可作距下关节融合矫正,或作跟骨截骨术。

9.跟骨感染 常因撬拨复位或切开复位所致,严重者可引起跟骨骨髓炎。

骨折的概述与诊断要点

疾病概述

骨骼由于意外事故或暴力造成断裂,称为外伤性骨折,原有病变,即使在极轻微的外力下即可引起的骨骼断裂,称为病理性骨折。依据骨骼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暴力或车祸引起的骨折还易引起伤肢的肌腱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关节脱位,严重的还可引起内脏损伤、休克甚至死亡。骨折端穿透皮肤与外界相通时,称为开放性骨折,容易继发感染。

诊断要点

一旦发生外伤或暴力事故时,在受伤的肢体可产生疼痛、肿胀和瘀斑。伤肢部分或全部失去功能,严重可产生畸形,如缩短、旋转、扭曲等,当检查时可发现在不应该活动处可产生活动(即假关节),当移动患肢偶尔也可听到骨断端相互摩擦的声音,这些都是有不完全和完全性骨折的症状。

此时,更应关注的是检查患者的神志、心跳、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以确定是否存在大出血、休克等严重征象,以及骨折是否会引起临近器官的损伤,导致并发症,如盆骨骨折并发尿道膀胱或直肠破裂;肋骨骨折并发气胸、血胸;肢体骨折可并发大血管、神经断裂等,然后再检查局部伤情。

胫腓骨骨折并发症

胫腓骨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承重。胫骨中下1/3处形态转变,易于骨折,胫量上1/3骨折移位,易压迫腘动脉,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坏疽。胫骨中1/3骨折瘀血可关闭在小腿的骨筋膜室,增加室内压力造成缺血性肌挛缩成坏疽。胫骨中下1/3骨折使滋养动脉断裂,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

胫腓骨骨折,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尤其不稳定性骨折极易移位。局部外固定往往失败。重定不理想,因力线改变,会引起行走疼痛及并发创伤性关节炎。

在外伤性胫腓骨骨折中,主要是容易合并主要血管损伤,因其多为重大暴力引起的损伤,故其伤情通常较重,并常同时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及内脏器官损伤,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后,肌肉丰富的小腿肌群组织极易受累,因为骨骼肌对缺血较为敏感,通常认为肢体肌肉组织在缺血6~8 小时后就可以发生变性、坏死; 如同时合并有软组织本身的损伤,则其耐受缺血的安全时限就更短暂;而且,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和术后伤口感染所致的脓毒血症亦大大增加了截肢的危险性。

肱骨骨折不要慌立即处理原则大揭秘

肱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的一种,肱骨颈骨折是指颈下2~3cm范围内骨折,相当于松质骨与坚质骨交界之处,常见于壮年及老年。多由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少见。前者引起外展型及较少见的内收型骨折。后者引起裂纹骨折。

大多数的肱骨骨折是无移位的或轻度移位稳定性骨折,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轻度移位的肱骨骨折,严格管理下的保守治疗也可以取得超过80%的优良率。对于移位性肱骨骨折,存在多种固定方法,包括:缝扎固定、经皮穿针固定、非锁定钢板、髓内钉和锁定髓内钉等。每种固定方式均有不同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可以称为是治疗的金标准。

1、开放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肱骨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者;手法复位失致者;多段骨折;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或神经损伤需要手术探查者;病理性骨折;为减轻痛苦方便护理者。肱骨骨折手术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内固定。

2、手法复位外固定

采用局麻或有神经丛阻滞后复位。肱骨骨折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助手用一宽布带绕过患侧腋下向上牵引,另一助手握住患侧肘部对抗牵引,纠正重叠和成角移位,然后用端提、撩正、回旋手法纠正侧方移位。尽量不用反折手法,以免损伤桡神经。肱骨骨折术后用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成人外固定6-8周,儿童约固定4-6周。

3、合并桡神经损伤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以挫伤较为多见,故时合并桡神经彻伤病人,可先观察2-3个月,服用神经营养药物,一般挫伤均能逐渐恢复。若无恢复迹象,则再行桡神经探查。

肱骨骨折的发病因素

一、病因

1、直接暴力:肱骨干骨折常发生于交通及工伤事故,多见于中1/3,多为粉碎或横行骨折。

2、间接暴力:跌倒时因手掌或肘部着地所致,多见于下1/3,骨折线为斜形或螺旋形。

3、旋转暴力:常发生于新兵投掷训练中,好发于中下l/3处,骨折线为螺旋形。

肱骨干骨折端的移位除与暴力方向及肢体重力有关外,更与肌肉的收缩直接相关。当骨折位于肤骨干上部、三角肌止点之上时,骨折近端受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因肌的李拉向前内移位,远端受三角肌牵拉向上外移位,肋骨干中部骨折,骨折处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端因三角肌和吸肮肌收缩向外前移位,远端因肮二头肌、肮三头肌收缩向上移位,肋骨干下部骨折,两端肌肉拉力基本平衡,移位方向取决于外力方向、肢体所处位置及重力等。

二、发病机制

骨端的移位取决于外力作用的大小,方向,骨折的部位和肌肉牵拉方面等,在三角肌止点以上的骨折,近折端受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内、向前移位,远折端因三角肌、椽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当骨折线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折端由于三角肌的牵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当骨折线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折端由于三角肌的牵拉而向前、外移位,远折端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近端移位。

无论骨折发生在哪一段,在体弱病人,由于肢体的重力作用或不恰当的外固定物的重量,和引起骨折端分离移位或旋转畸形,肱骨干下三分之一骨折的移位方向于暴力作用的方向、前臂和肘关节所处的位置有关,大多数有成角、短缩及旋转畸形。

受伤后,上臂出现疼痛,肿胀,畸形,皮下泄斑,上腔活动障碍。检查可发现假关节活动,骨摩擦感,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X线照片可确定骨折的类型、移位方向。若合并挠神经损伤,可出现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探指不能伸,手背挠侧两个半指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肱骨骨折患者早中晚期功能保健法

肱骨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大多数肱骨骨折由创伤引起,称为创伤性肱骨骨折。而治疗肱骨骨折的基本原则就是复位、固定以及功能锻炼。

其中,复位,就是将移位的肱骨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这是治疗肱骨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肱骨骨折固定和功能锻炼的基础;固定,顾名思义就是将肱骨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肱骨骨折愈合的关键。

而功能锻炼则是尽快的恢复患肢的活动,是促进肱骨骨折愈合,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也是患者最关注的康复方法。

为此,我们为您简单介绍一下肱骨骨折患者早、中、晚期的康复训练方法。

早期:伤后1~2周。此时康复应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防止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以肌肉舒缩形式的小幅度锻炼。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

中期:伤后2周以后。患处肿胀消退,损伤组织开始修复,肱骨骨折日趋稳定。此期除上述锻炼外,逐步锻炼肱骨骨折上下的关节,并在接近临床愈合时加大活动幅度、次数及活动力量。

晚期:伤后7~10周。此时肱骨骨折患处已将近愈合,关节功能大部分恢复,患者可做些室外活动及力所能及的工作功家务,还可配合按摩、理疗或外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中药。

肱骨骨折的发病因素

肱骨颈骨折是指颈下2~3cm范围内骨折,相当于松质骨与坚质骨交界之处,常见于壮年及老年。多由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少见。前者引起外展型及较少见的内收型骨折。后者引起裂纹骨折。

肱骨干上起肱骨外科颈下1cm处,下达肱骨髁上2cm处。骨折多见于成年人。不同平面骨折表现不同方向的移位。直接暴力多引起粉碎或横断骨折,间接暴力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中下1/3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约占2%。

肱骨髁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包括肱骨下端骨分离,外髁骨折,内髁骨折,内上髁骨折,肱骨小头骨折,髁间骨折等。外髁骨折多见于6~10岁儿童。内上髁骨折亦多见于少年儿童,髁间骨折则多见于成人。上述骨折致伤机理类同,均为外伤所致。

肱骨髁上区扁而宽,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咀窝,之间仅一薄层骨质易致骨折。常见于10岁以下小儿。约占小儿肘部骨折30~40%。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分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前者多见约占90%。

腕舟状骨骨折并发症

腕舟骨骨折时舟骨近骨折段血供阻断,易发生骨吸收坏死,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1、新鲜移位不稳定骨折骨折移位超过1mm则被认为是移位不稳定性舟骨骨折,因为这种骨折通常伴有韧带和血管的损伤,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很高,多选择手术治疗。

2、骨不连由于腕舟骨自身的解剖特点和毗邻关系,骨折后易误漏诊以及治疗复位固定不当等因素,常常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

3、骨坏死舟骨缺血坏死发生率与骨折部位和移位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腰部骨折远端骨块缺血坏死率超过30%,而近端骨折缺血坏死率几乎达到100%。

相关推荐

​老年人肱骨外科颈骨折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肱骨骨折: 治疗肱骨骨折可应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肱骨骨折,如丹参、三七、制乳香、制没药、地鳖虫、红花,再随证分期选用中药,如肱骨骨折中后期选用续断、仙茅、熟地、骨碎补、生白术、补骨脂、当归、陈皮、淫羊藿,如体弱者加当归、黄芪。 落得打12克,伸筋草12克,桑寄生9克,红花5克,全当归9克,桂枝3克,草乌9克,独活9克,研成粉末,将药装入纱布袋内扎好,放人锅内煮沸后稍待冷却用毛巾浸后敷于肱骨骨折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 荆芥9克,防风6克,黄柏6克,当归6克,苦参6克,川芎5克,丹参6克

肱骨稞上骨折有哪些症状

I型:轻度移位骨折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如单一肱骨外科颈骨折、单一大结节骨折或小结节骨折等),也可是多处骨折,即同时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骨折(如外科颈骨折合饼大结节骨折等),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於1厘米,骨端成角不大於45°。从病理损伤考虑,这种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或骨端间有紧密的嵌插,骨折比较稳定,一般骨折愈合较快。这种类型骨折肱骨上端骨折的绝大多数。这种没有明显移位的骨折,由於仍有软组织将骨折块连为一体,因此称为一部分骨折。 II型:关节段移位骨折按解剖部位命名即为肱骨解剖颈骨折,且骨端间移

肱骨骨折固定法介绍

1、肱骨骨折患者在进行夹板固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个大小适合的夹板和压垫,因为如果夹板过长的话,那样的话是很可能会其他的一些部位造成损伤的,但如果患者所使用的而夹板过短的话,那个时候是很难对骨折部位进行完全固定的,这样也就会直接影响到夹板固定后的效果了。 2、肱骨骨折患者在进行夹板固定之前还应该给局部涂抹一些油膏,而这种油膏最好是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以及消肿止痛功效作用的药膏,而在涂抹的时候范围也最好是大一些,而且表面也应该平整,这样患者涂抹之后才会达到一定的功效。 3、肱骨骨折患者在进行夹板固定之后在使用

肱骨骨折的症状

肱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肱骨外科颈骨折,局部常出现瘀斑,左上臂纵轴叩击时。 骨折处有锐角,患肢较健侧略短,可出现畸形骨擦音。 肱骨骨折:患臂肿痛较剧,有明显的压痛,不能握拳,功能丧失,患者常将前臂依附于胸壁。 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肩部压痛甚剧,肘关节功能丧失,骨折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肘关节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并伴有畸形、活动受限。 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时,肘关节内侧组织,如侧副韧带、关节囊、内上髁和尺神经等均可损伤。肘关节内侧肿胀,疼痛。局部皮下可见淤血

关节脱位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关节脱位并发病症: 骨折肱骨外髁颈骨折、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 二、关节脱位并发病症: 本病最常合并骨折、神经损伤等。如肩关节有脱位病例约30~40%合并大结节骨折,也可发生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肱骨头压缩骨折,有时合并关节囊或肩胛盂缘自前面附着处撕脱,愈合不佳可引起习惯性脱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可向后滑脱,造成关节复位障碍。腋神经或臂丛神经内侧束可被肱骨头压迫或牵拉,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也可以损伤腋动脉。因此在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其它合并损伤。

胫骨骨折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筋膜间隙综合征,小腿部骨折或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发生血肿、反应性水肿,使筋膜间隙内压力增高时,可以造成血循环障碍,形成筋膜间隙综合征。其中以胫前间隙综合征的发生率最高。 胫前间隙位于小腿前外侧,胫前肌、长伸肌、趾长伸肌、第3腓骨肌、腓总神经和胫前动、静脉位于其中,当发生胫前间隙综合征时,小腿前外侧发硬、压痛明显,被动伸、屈各趾时疼痛加剧。疼痛情况与腓神经受压程度有关,早期 可出现第1、2趾蹼间感觉减退,继而发生长伸肌、趾长伸肌、胫前肌麻痹。由于腓动脉有交通支与胫前动脉相通,因此早期足背动脉可以触及。 除胫前

骨折有哪些并发疾病

1.早期并发症 (1)休克:严重损伤,骨折引起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致。 (2)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于成人,是由于骨折处骸腔内血肿张力过大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①肝、脾破裂。②胸肺损伤。②膀肮和尿道损伤。肠损伤。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①重要血管损伤;常见的如伸直型肋骨探上骨折,近侧骨折端易造成肪动脉损伤,腔骨上段骨折的腔前或腔后动脉损伤,股骨钥上骨折,远侧骨折端可致服动脉损伤。 ②周围神经损伤:特别是在神经与其骨紧密相邻的部位,如肋骨中、下1

肱骨骨折很痛苦中医偏方来帮你

一、肱骨骨折初期的治疗: 肱骨骨折初期的治疗以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为主。 1、和营止痛汤:续断12克,赤芍9克,当归尾9克,乌药9克,苏木6克,陈皮6克,桃仁6克,川芎6克,乳香6克,没药6克,木通6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双柏散:侧柏叶2份,黄柏l份,大黄1份,薄荷l份,泽兰1份。共研细末,以水、蜜糖煮热,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或者是用中成药云南白药,口服,每次0.5克,每日3次。 二、肱骨骨折中期的治疗: 肱骨骨折中期的治疗以接骨续损为主。用生血补髓汤,生地黄12克,白芍9克,黄芪9

肱骨骨折的症状表现

一、肱骨骨折症状表现: 1、肿胀:完全骨折,尤其粉碎型者局部出血可多达200ml以上,加之创伤性反应,因此局部肿胀明显。 2、畸形:在创伤后,患者多先发现上臂出现成角及短缩畸形,除不完全骨折外,一般多较明显。 3、疼痛:表现为局部疼痛、终痛,活动功能丧失。环状压痛及传导叩痛等。 4、异常活动:亦于伤后立即出现,患者神经干紧贴骨面走行,甚易被挤压或刺伤,周围血管亦有可能被损伤。因此在临床检查及诊断时务必对肢体远端的感觉、运动及桡动脉搏动等加以检查,并与对侧对比观察。凡有此合并症时,应在诊断时注明。 5、桡神

肱骨骨折的三大病因

直接暴力(55%): 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肱骨骨折,则往往使受伤部位发生肱骨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软组织破坏,如车轮撞击小腿,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肱骨骨折。 间接暴力(20%): 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肱骨骨折,如从高处跌下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椎体受折刀力的作用而发生压缩性肱骨骨折(传导作用)。 积累性劳损(8%):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肱骨骨折,如远距离行军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