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菜中的亚硝酸盐有什么危害
腌菜中的亚硝酸盐有什么危害
亚硝酸盐的前身是硝酸盐。新鲜的蔬菜中有很多硝酸盐,是吸收土壤中氮肥后氮素暂存于植物体内的结果。硝酸盐本身没有毒性,但是如果经过一些细菌的“硝酸还原酶”作用,就会变成亚硝酸盐。那么为什么东北人祖祖辈辈吃酸菜没有发生严重后果呢?这是因为北方传统酸菜发酵中的主要细菌是醋酸细菌,它是一种“好”细菌,没有硝酸还原酶,也不产生亚硝酸盐。平日所吃的泡菜是乳酸菌发酵而成,乳酸茵也是一种不产生亚硝酸盐的“好”细菌。然而,在腌制当中,如果条件控制不当,酸度不足,不可避免地会有大细菌也混在里面。这些细菌就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给人体带来危险。
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它一旦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就会把体内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让红细胞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谁都知道,人一刻也离不开氧气,一旦缺氧,就会全身出现缺氧症状,感觉胸闷气短,精神不振、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因为严重时出现嘴唇青紫甚至全身青紫,所以亚硝酸盐中毒也叫做“紫绀症”。一旦发现中毒,要及时洗胃。输液,输氧,还要吃解毒药品。如果不及时抢救,中毒者甚至可能死亡。如果吃进去少量亚硝酸盐,人体可以动员解毒排毒系统,把它从尿里面排出去。但它也可能在胃里面和食物中的氨基酸和其他胺类物质结合成“亚硝胺”,这可是一种强致癌物。长期受到亚硝胺的作用,会提高胃癌的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食用腌菜的总量与食管癌的死亡率成正比。
腌菜致癌的四点误解
尽管这些食品都归《GB 2714-2003酱腌菜卫生标准》范围管理,但是其制作工艺不同,发酵方式不同,所以危险也不一样。多项研究证明,由于乳酸菌不具备硝酸还原酶,严格的纯乳酸菌发酵所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是非常低的。泡菜腌制中所加入的鲜姜、鲜辣椒、大蒜、大葱、洋葱、紫苏等配料均可以帮助降低亚硝酸盐水平。需要酱制数个月的酱菜亚硝酸盐含量也很低。只有腌制几天就食用的暴腌菜,以及杂菌污染大、腌制时间不足的泡菜、酸菜才有促进致癌的问题。
遗憾的是,我国很多地区居民喜欢大量吃暴腌菜,还有很多居民喜欢自己把蔬菜切碎,加点盐拌一下,在冰箱里放几天,做脆口小菜吃。实际上这也是暴腌菜的变种,是不太安全的。很多调查发现,吃制作不当的腌菜,与胃癌、食道癌的高发的确存在关联,而且在样品中也查出了致癌物。
误解二:亚硝酸盐不超标的腌菜就一定能合格
目前我国对酱腌菜类食品的抽查检测结果显示,正规企业酱腌菜产品的主要问题是添加剂超标,比如防腐剂超标、糖精超标、亚硫酸盐超标等。为了少放点盐避免口味过咸,同时又避免微生物过度生长,企业往往会加入防腐剂;为了改善风味,可能加入糖精;为了让颜色更漂亮一些,可能用亚硫酸盐漂白,或放一点色素等。相比于亚硝酸盐,这些物质毒性都很小,但毕竟超过国家标准就是不合格产品。
这里要说明的是,放入少量姜黄色素或红曲色素是无害的,它们都属于天然色素,甚至有一定的健康作用。
误解三:如果酱腌菜的所有指标都合格,就可以放心多吃了
无论酱腌菜如何优质,毕竟是含有较多盐分的食物,其中的天然抗氧化成分也有较大损失,故而不能与新鲜蔬菜的营养价值相比。
这里要解释的是,酱腌菜中含有膳食纤维和一定量的钙、镁、钾等矿物质,乳酸发酵和醋酸发酵也可以产生少量B族维生素,故而卫生合格的酱腌菜并非一无是处。世界各国人民都喜欢食用酱腌菜,少量吃一点作为开胃食品是无妨的,但如果用它作为一餐中的主菜,替代新鲜蔬菜,就不妥当了。特别是慢性病人和少年儿童,需要更多地食用新鲜蔬菜来预防疾病或促进生长,并养成口味清淡的良好膳食习惯,故不宜多吃酱腌菜。
误解四:只有酱腌菜可能产生致癌物,腌制和干制海鲜之类没事
实际上,腌制和干制的海鲜类食品有可能含有亚硝胺类致癌物。亚硝酸盐本身只具有毒性,而真正致癌的物质是“亚硝胺”和“亚硝酰胺”,它们是亚硝酸盐和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物质”发生结合的结果。鱼类、海鲜类食物的蛋白质在运输和储藏中容易发生降解,它们淡淡的腥味和臭味就是胺类物质造成的。在咸鱼、鱼片干、海米、鱿鱼丝等食品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亚硝胺类致癌物。其中也同样存在漂白问题,还有过多的盐分,不利于健康。
相比之下,卫生合格的咸蛋、酱豆腐等都是相当安全的食品。
猪肉脯是不是腌制品 吃腌制食品的注意事项
1、人们担心腌制食品不健康,主要是担心某些腌菜亚硝酸盐过高,可能在体内合成致癌性较强的“亚硝胺”。
2、其实有安全问题的腌腊食品主要是短期腌制蔬菜,也就是所谓的“爆腌菜”;腌制时间达一个月以上的蔬菜可以放心食用。
3、因为蔬菜吸收了氮肥或土壤中的氮素,积累无毒的硝酸盐,在腌制过程中会被一些细菌转变成有毒的亚硝酸盐。之后,亚硝酸盐又渐渐被细菌利用或分解,浓度达到一个高峰之后又会逐渐下降,乃至基本消失。
4、腌制菜是酸性食物,腌制的过程也是发酵的过程。腌菜能帮助人体分泌胃酸,开胃解腻,如果患有肠胃疾病的人常吃腌菜,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可能引起溃疡加重等问题,建议这类人群还是不要食用腌制菜。
关于腌菜致癌性的认识误区
误解一:盐腌菜、暴腌菜、酱菜、泡菜、酸菜和韩式泡菜都是一回事
尽管这些食品都归《GB2714-2003酱腌菜卫生标准》范围管理,但是其制作工艺不同,发酵方式不同,所以危险也不一样。多项研究证明,由于乳酸菌不具备硝酸还原酶,严格的纯乳酸菌发酵所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是非常低的。泡菜腌制中所加入的鲜姜、鲜辣椒、大蒜、大葱、洋葱、紫苏等配料均可以帮助降低亚硝酸盐水平。需要酱制数个月的酱菜亚硝酸盐含量也很低。只有腌制几天就食用的暴腌菜,以及杂菌污染大、腌制时间不足的泡菜、酸菜才有促进致癌的问题。
遗憾的是,我国很多地区居民喜欢大量吃暴腌菜,还有很多居民喜欢自己把蔬菜切碎,加点盐拌一下,在冰箱里放几天,做脆口小菜吃。实际上这也是暴腌菜的变种,是不太安全的。很多调查发现,吃制作不当的腌菜,与胃癌、食道癌的高发的确存在关联,而且在样品中也查出了致癌物。
误解二:亚硝酸盐不超标的腌菜就一定能合格
目前我国对酱腌菜类食品的抽查检测结果显示,正规企业酱腌菜产品的主要问题是添加剂超标,比如防腐剂超标、糖精超标、亚硫酸盐超标等。为了少放点盐避免口味过咸,同时又避免微生物过度生长,企业往往会加入防腐剂;为了改善风味,可能加入糖精;为了让颜色更漂亮一些,可能用亚硫酸盐漂白,或放一点色素等。相比于亚硝酸盐,这些物质毒性都很小,但毕竟超过国家标准就是不合格产品。
这里要说明的是,放入少量姜黄色素或红曲色素是无害的,它们都属于天然色素,甚至有一定的健康作用。
误解三:如果酱腌菜的所有指标都合格,就可以放心多吃了
无论酱腌菜如何优质,毕竟是含有较多盐分的食物,其中的天然抗氧化成分也有较大损失,故而不能与新鲜蔬菜的营养价值相比。
这里要解释的是,酱腌菜中含有膳食纤维和一定量的钙、镁、钾等矿物质,乳酸发酵和醋酸发酵也可以产生少量B族维生素,故而卫生合格的酱腌菜并非一无是处。世界各国人民都喜欢食用酱腌菜,少量吃一点作为开胃食品是无妨的,但如果用它作为一餐中的主菜,替代新鲜蔬菜,就不妥当了。特别是慢性病人和少年儿童,需要更多地食用新鲜蔬菜来预防疾病或促进生长,并养成口味清淡的良好膳食习惯,故不宜多吃酱腌菜。
误解四:只有酱腌菜可能产生致癌物,腌制和干制海鲜之类没事
实际上,腌制和干制的海鲜类食品有可能含有亚硝胺类致癌物。亚硝酸盐本身只具有毒性,而真正致癌的物质是“亚硝胺”和“亚硝酰胺”,它们是亚硝酸盐和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物质”发生结合的结果。鱼类、海鲜类食物的蛋白质在运输和储藏中容易发生降解,它们淡淡的腥味和臭味就是胺类物质造成的。在咸鱼、鱼片干、海米、鱿鱼丝等食品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亚硝胺类致癌物。其中也同样存在漂白问题,还有过多的盐分,不利于健康。
猪肉脯是不是腌制品 吃腌制食品的注意事项
1、人们担心腌制食品不健康,主要是担心某些腌菜亚硝酸盐过高,可能在体内合成致癌性较强的“亚硝胺”。
2、其实有安全问题的腌腊食品主要是短期腌制蔬菜,也就是所谓的“爆腌菜”;腌制时间达一个月以上的蔬菜可以放心食用。
3、因为蔬菜吸收了氮肥或土壤中的氮素,积累无毒的硝酸盐,在腌制过程中会被一些细菌转变成有毒的亚硝酸盐。之后,亚硝酸盐又渐渐被细菌利用或分解,浓度达到一个高峰之后又会逐渐下降,乃至基本消失。
腌菜的多种危害
一、大量吃腌菜,容易引起人体维生素C缺乏和结石
蔬菜在腌制过程中,维生素C被大量破坏。腌制后,维生素C的成分几乎“全军覆灭”。大量吃腌菜,人体维生素C缺乏。因此,适当吃点腌菜可以调节胃口,增加食欲,但若嗜食腌菜成癖,则是不可取的。如果长期食用,就容易引起各种疾病。腌制的酸菜中含有较多的草酸和钙,由于它酸度高,食用后不易在肠道内形成草酸钙被排出体外,而会被大量吸收,草酸钙就会结晶沉积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
二、含有致癌物质——“亚硝酸胺”
腌制类食品应限食的原因,是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很多盐。盐分中含有杂质,如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可能产生如亚硝酸胺等有害物质。
在腌制的过程中,腌制食品易被细菌污染。如果加入食盐量少于15%,蔬菜中的硝酸盐可能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腌制1小时后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两周后可达到高峰,并可持续2~3周。
食用了这样的腌制食品,重者会引起亚硝酸盐在体内遇到胺类化合物时,生成一种致癌物质亚硝酸胺。因而常吃腌制类食品对身体不利,可诱发癌症。
腌菜如腌制不好,菜内会直接含有致癌物质亚硝酸胺。多吃粗制不卫生腌菜,有潜在性致癌危险。此外,腌制类食品中有较多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与肉中的二级胺合成亚硝酸胺,是导致胃癌的直接原因。
还有一类食品如香肠、腌制火腿、腌制的其他动物食品,为了发色、增香、防腐等加工工艺的需要,人为地加入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也增加了产生亚硝酸胺的可能性,所以要控制此类食品的摄取。
三、盐分过高,影响粘膜系统。(对肠胃有害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癌,易溃疡和发炎)
由于食品在腌制过程中,需要大量放盐,这会导致此类食物钠盐含量超标,造成常常进食腌制类食品者肾脏的负担加重,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高。
腌菜虽然好吃,但是大家一定不能吃太多,因为经常吃腌菜容易带来高血压,癌症等疾病,上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腌菜的多种危害,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尽量少吃腌菜。
腌制蔬菜可以吃吗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的老百姓习惯了吃各种腌制的蔬菜,如东北的酸白菜、南方的泡菜及各种酱菜、咸菜和凉拌小菜等。腌制蔬菜起到保存蔬菜的作用,对于蔬菜短缺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但近几年来,腌制蔬菜产生的“亚硝酸盐”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腌制的蔬菜”到底能不能吃?
我们倡导尽量吃新鲜蔬菜,但科学腌制的蔬菜不是不能吃。
蔬菜本身含有硝酸盐,在腌制过程中逐渐被细菌等还原形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致癌物亚硝胺的前体物质。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腌制过程的亚硝酸盐变化有一个规律:随着腌制时间的增加,亚硝酸盐产生的量会逐渐增多,但达到高峰后,又会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因此,食用腌制蔬菜要避开亚硝峰。
传统的酸菜和泡菜是很有营养价值的发酵蔬菜,良好的厌氧发酵工艺不会有危害健康的亚硝酸盐水平。经接种乳酸菌和彻底的乳酸发酵后的泡菜和酸菜,亚硝酸盐会在酸性条件下降解,也会在一些乳酸菌产生的亚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酶解,使得腌制过程中大量的亚硝酸盐被分解了,这样的产品既有营养,又相对安全。因此发酵彻底的泡菜和酸菜是可以吃的,而发酵不彻底的腌制蔬菜则应尽量不吃。
为什么不能吃隔夜菜 警惕生蔬菜亚硝酸盐超标
从硝酸盐到亚硝酸盐的转化速度,跟蔬菜种类和储存条件密切相关。像菠菜等硝酸盐含量本来就高的绿色蔬菜,在运输分销过程中,很容易就超过了“每千克4毫克”的国家标准。曾有不止一篇文献报道,菜市场买回的白菜,亚硝酸盐就已经超标——也就是说,只要蔬菜没有在收割后马上被吃掉,“隔夜”再炒,亚硝酸盐就会增加。
腌菜对肝有害吗
泡菜和腌菜都是在蔬菜中加入大量的盐及一些调料制作成的一种半成品菜。其不同点是,泡菜制作方便,所需时间短,并有料水浸泡,色泽鲜嫩;而腌菜制作稍微复杂些,腌制的时间较长。两者的原料多为白菜、萝卜、荠菜等,这些菜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类,更使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用这种蔬菜制作泡菜和腌菜时,硝酸盐在一些细菌的作用下可以还原成亚硝酸盐;硝酸盐进入体内后,可在组织代谢作用下生成亚硝胺。研究证明,亚硝酸盐和亚硝胺都对人体有害,特别是亚硝胺有致癌作用。
由于泡菜制作时间短,所含的亚硝酸盐较多,虽然好吃,但肝炎病人常吃会对健康有害,因此,肝病患者最好不吃泡菜。
腌菜味道清香,嫩脆爽口,并有开胃的作用。因为其制作时间长些,所含亚硝酸盐少,肝炎病人少量吃点腌菜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的是,腌菜不宜常吃,更重要的是一定要选择腌透的腌菜吃,因为腌制时若放盐量不足,或腌制时间太短,还原性的细菌就容易大量繁殖,使无毒的硝酸盐还原成有毒害作用的亚硝酸盐,并且含量很高。
以上内容说明,泡菜和腌菜对身体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害,为了身体着想,最好还是禁食泡菜和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