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可以艾灸吗
发烧可以艾灸吗
发烧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常见有感冒,感染性疾病等,感受外邪,如风热,暑热,疫毒引起的发热,可用穴位艾灸法治疗,而阴虚发热所致长时间低烧一般不宜使用艾灸方法治疗。
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烧
风热感冒症状:咽喉肿痛,发烧咳嗽,四肢酸楚,微恶风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施灸穴位: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如有咽痛加少商。
温热内侵引起发烧
温热内侵症状:面红耳赤,高热汗出,口渴饮冷,咳嗽胸痛,大便干燥,舌苔黄燥,脉洪数;若温热内侵营血,则见高热,烦躁不安,渴而不欲饮;或身起斑疹,便血,吐血,舌红绛,脉细数。
艾灸穴位:大椎,曲池,内庭,委中,商阳,曲泽,神志昏迷者加点按人中,斑疹加血海;便秘加天枢。
暑热犯内引起发烧
暑热犯内症状:高烧发汗,口渴喜饮,心烦不安,肌肤灼热,神志昏迷,舌红干,脉洪数。
艾灸穴位:大椎,曲池,曲泽,十二井穴。神昏加人中,百会,劳工,涌泉;头晕恶心加内关,太阳,风池。
疫毒熏蒸引起发烧
疫毒薰蒸症状:高烧,头面红肿热痛,烦躁不安,甚至红斑密布肌肤,咽喉发炎疼痛溃烂,舌红苔黄。
艾灸穴位:曲池,合谷,外关,委中,陷谷。
发烧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发烧艾灸的施灸方法
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2到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以粘附艾炷,选用标准大众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较快燃烧,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即清除艾炷,一般灸3到10壮,适宜于慢性顽固性病症。
艾炷隔姜灸:穴位上放2毫米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到5穴,每穴灸3-10壮,每日或隔日一次,7到10天为一疗程。
小儿发烧艾灸什么穴位
1、小儿发烧艾灸身柱穴
身柱穴是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被认为通治小儿之病。身柱穴在日本医学界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
身柱灸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对于小叶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初期肺浸润、胸膜炎、哮喘、支气管炎等,是必不可缺的灸穴。每日灸身柱穴,能宣通肺气,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是保证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
取穴方法: 身柱穴在背部,脊柱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首先定大椎穴,低头时颈项部最突出的棘突就是大椎穴,再往下数3个椎体即为第3胸椎棘突,其下方凹陷处就是身柱穴。
2、小儿发烧艾灸风门穴
艾灸风门穴即可起到祛风寒的作用,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故名风门,是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取穴方法: 取穴时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此两处就是风门穴。
大人发烧艾灸什么穴位
1.1、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艾灸大椎穴,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1.2、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1.3、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
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
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
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艾灸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发烧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发烧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常见有感冒,感染性疾病等,感受外邪,如风热,暑热,疫毒引起的发热,可用穴位艾灸法治疗,而阴虚发热所致长时间低烧一般不宜使用艾灸方法治疗。
发烧具体可以艾灸以下穴位:
大椎穴:取坐位,在颈背交界处椎骨的最高点即为第7颈椎,它的下缘凹陷处即为大椎穴。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90度时,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即是曲池穴。
合谷穴:以一只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置在另一手拇指,食指指间,手背第1,2掌骨间,在拇指尖下即为合谷穴。
鱼际穴: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在第1掌骨中点掌后白肉隆起的边缘,赤白肉际处。
内庭穴:足背第二,三趾的趾蹼正中略后一些(约半横指)的凹陷处。
商阳穴:取坐位,伸指伏掌,沿食指指甲底部与桡侧缘两引线的交点处,距指甲角0.1寸处。
曲泽穴:伸肘仰掌,肘部稍弯曲,在肘湾里可以摸到一条大筋,即肱二头肌腱,在其内侧,肘横纹上可触及一凹陷,即为曲泽穴。
外关穴:抬臂,从腕背横纹中点直上量约2横指处,在前臂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与内关相对即为外关穴。
内关穴:伸肘仰掌,微屈腕,从腕横纹上量约2横指处,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即为内关穴。=
风池穴:头部,枕骨下斜方肌与胸锁乳突之间的凹陷中即为风池穴
委中穴:取俯卧位稍屈膝,在大腿后面,即可明显露出股二头肌肌腱和半肌肌腱,在其中间,按压有动脉搏动处即为委中穴。
陷谷穴:足背第2,3跖骨间结合部之前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陷谷穴。
百会穴:在头部,两耳尖连线中点,按压后有凹陷处即为百会穴。
劳宫穴:屈指握拳,在第2,3节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以中指,无名指之间切于掌心横纹,中指尖处即为劳宫穴。
涌泉穴:卷足时,在足底部掌心前面凹陷处,约在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的凹陷处。
施灸方法:
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2到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以粘附艾炷,选用标准大众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较快燃烧,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即清除艾炷,一般灸3到10壮,适宜于慢性顽固性病症。
艾炷隔姜灸:穴位上放2毫米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到5穴,每穴灸3-10壮,每日或隔日一次,7到10天为一疗程。
发烧可以艾灸吗 发烧艾灸哪里效果好
大椎穴:取坐位,在颈背交界处椎骨的最高点即为第7颈椎,它的下缘凹陷处即为大椎穴。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90度时,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即是曲池穴。
合谷穴:以一只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置在另一手拇指,食指指间,手背第1,2掌骨间,在拇指尖下即为合谷穴。
鱼际穴: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在第1掌骨中点掌后白肉隆起的边缘,赤白肉际处。
内庭穴:足背第二,三趾的趾蹼正中略后一些(约半横指)的凹陷处。
商阳穴:取坐位,伸指伏掌,沿食指指甲底部与桡侧缘两引线的交点处,距指甲角0.1寸处。
曲泽穴:伸肘仰掌,肘部稍弯曲,在肘湾里可以摸到一条大筋,即肱二头肌腱,在其内侧,肘横纹上可触及一凹陷,即为曲泽穴。
外关穴:抬臂,从腕背横纹中点直上量约2横指处,在前臂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与内关相对即为外关穴。
内关穴:伸肘仰掌,微屈腕,从腕横纹上量约2横指处,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即为内关穴。=
风池穴:头部,枕骨下斜方肌与胸锁乳突之间的凹陷中即为风池穴
委中穴:取俯卧位稍屈膝,在大腿后面,即可明显露出股二头肌肌腱和半肌肌腱,在其中间,按压有动脉搏动处即为委中穴。
陷谷穴:足背第2,3跖骨间结合部之前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陷谷穴。
百会穴:在头部,两耳尖连线中点,按压后有凹陷处即为百会穴。
劳宫穴:屈指握拳,在第2,3节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以中指,无名指之间切于掌心横纹,中指尖处即为劳宫穴。
涌泉穴:卷足时,在足底部掌心前面凹陷处,约在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的凹陷处。
熏艾灸有什么好处是什么
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的作用广泛,现代研究认为,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的温灸疗法,并不直接接触皮肤,采用艾条悬灸和艾灸器温灸的方式作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只用,效果也很好。并具有食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正确地掌握熏艾灸,那么现在你应该知道如何利用它,帮助自己缓解和治疗这些疾病问题了吧!当然如果你身体存在一些不适的症状,自己不明原因的话,还是建议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检查,对症治疗和解决,不可盲目的用药。
艾灸的效果是什么
艾灸的作用:
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的作用广泛,现代研究认为,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当你认识和了解了艾灸的这些功效和作用之后,就应该知道艾灸带来的好处了吧,因为我们都知道面对身体存在的一些疾病问题,有的时候盲目的用药很容易存在一些副作用,所以可以正确的利用艾灸帮助我们解决。
出伏后还可以艾灸吗
可以适当地艾灸。
艾灸属于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燃烧艾条产生的艾热来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一般来说,艾灸并没有特定的时间,只要本身符合治疗的症状,那么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艾灸,所以出伏之后也是可以艾灸的。
泡澡和艾灸可以一天之内完成吗 艾灸之后可以泡药浴吗
视情况而定。
艾灸是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火力对相应穴位起到刺激,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在艾灸之后全身的毛孔处于扩张的状态,所以艾灸后不能立即接触冷水、吹冷风。
如果是要泡药浴的话建议至少等艾灸后两个小时左右再去,而且药浴的温度不宜太低,要高于皮肤的温度,以免寒气通过张开的毛孔侵入体内引起风寒不适的症状。
亚健康中医怎么调理 远红外线类似艾灸
天气冷时温度下降,血管收缩会使血液循环不良,也就是中医所谓的寒凝收涩,进而会不通则痛,出现肌肉酸痛与关节酸痛,这时用艾灸能产生温热作用,可以去寒,由于艾灸烧艾草会有烟,目前则是可以用和艾灸类似波长的远红外线来取代,可以做大面积的温热治疗,使不好的产物可以代谢出去。
宫寒怎么调理 中医暖宫
中医暖宫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以穴位艾灸最为简便且效果不错,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刺激来艾灸穴位,可以温经散寒、生化气血、并且可以调节内分泌,能起到温宫暖肾,扶阳固本的作用。常用的艾灸穴位有:神阙穴(肚脐处)、关元(肚脐直下三寸)、三阴交(内踝尖上三寸)等穴。
夏天艾灸要注意什么 艾灸适合哪些人群
艾灸法的保健作用主要是通过燃烧艾绒或艾条产生的热力及艾草的功效,对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等作用。
适宜人群一般寒性、湿性、血瘀体质的人的比较适合艾灸。实热性体质人群,如非疾病治疗需要,一般不建议艾灸保健。
按照体质的分类方法,以下体质适用艾灸法以保健:阳虚、痰湿、血瘀、气郁。
做完艾灸后老放屁怎么回事 艾灸后放臭屁是排寒气吗
艾灸后放屁是排寒气。
艾灸是通过在相应的穴位上燃烧艾绒或其他材料制成的艾条,起到一个排湿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艾灸之后,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的传导,使体内的湿气与寒气通过放屁的方式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