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口臭父母须警惕
宝宝口臭父母须警惕
几乎每个成年人都过有口臭的经历,宝宝口臭也并不少见,常常令家长担心不已。确实,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宝宝口臭可能是某些潜在疾病的反应,爸爸妈妈们可一定要引起重视!
闻臭寻源
口腔作为人体的所需物质的入口,四通八达,口内有牙齿、牙床、咽、扁桃体、各种唾液腺,上通鼻腔,下达消化道和气道,横贯中耳,因此这些部位的疾病都可以导致口臭。唾液的气味也提供某些内脏的疾病信息。
口源性:口腔内有积奶或积存的食物残渣未能及时洗净;牙齿有大龋洞,内有腐败污物;牙龈发炎、出血,或有牙龈瘘管出脓;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咽炎等。食物残渣、坏死组织和脓液受到细菌作用后,产生吲哚、硫氢基及胺类,可散发出腐败性口臭。
鼻源性:鼻炎、鼻窦炎,宝宝玩耍时把异物塞入鼻腔引起鼻炎、鼻出血而致口臭也是常见原因。
消化道源性:胃肠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消化不良,常在嗳气时闻到这种酸臭味。进食大蒜、洋葱等食物可有该类食物的特殊臭味。宝宝过多的进食甜食、高蛋白、高脂肪食品也常致口臭。
呼吸道源性:气管炎、肺炎、肺脓疡、支气管扩张,呼出气体可带腐烂臭味。
耳源性:宝宝如患有中耳炎也会导致口臭。
闻臭辨病:
臭鸡蛋味:常提示消化不良,肝病。
腐败性臭味:多为口腔内炎症,口腔卫生习惯不良。
烂苹果味:提示酮症酸中毒。
脓性口臭:多为宝宝鼻腔异物、萎缩性鼻炎、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脓疡、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病灶处形成溃疡、糜烂、化脓引起。
酸味:多见于宝宝胃肠功能紊乱。
血腥味: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出血性疾病
氨水味:肝昏迷
防臭治臭:
1.培养孩子从小重视口腔卫生的习惯,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2.饮食要有规律。多吃蔬菜水果,粗细搭配,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3.防止消化不良。当出现消化不良时,可适当服用一些助消化和胃肠动力药。
4.注意预防并及时治疗龋齿及排列不齐。少吃甜食,特别是睡前不吃甜食。
5.用中药芦根、薄荷、藿香煎液,或1%的双氧水、2%的苏打水、2%的硼酸水等,选择其中一种含漱,可减轻或消除口臭。
温馨提醒
宝宝持续性口臭延误不得,要找有经验医生作仔细检查,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方可消除口臭。
这三大营养不良信号父母须警惕
一、面部虫斑
孩子的面部虫斑是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在孩子脸上的一片或几片色素减退性、圆形或椭圆形斑片,这些斑片刚开始时呈现淡红色,然后转为淡白,边缘清楚,可是上面覆盖少量细小鳞屑,并且孩子会有轻度瘙痒感。除了孩子的脸部外,上臂、颈部或肩部等处也会出现的。
有传统的说法认为,这些斑是孩子肚子里有蛔虫的象征,所以有虫斑之称。可是事实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这种以表浅性、干燥鳞屑性、浅色斑为特征的变化,实际上是一种皮肤病,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身体里维生素缺乏,同样是孩子营养不良的一个早期信号。所以当父母们发现孩子长有虫斑情况后,再也不要凭虫斑就去给孩子吃打虫药了。父母们的正确做法应该是给孩子调整食谱,增加食物的花色品种,补足维生素,还可以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药片。
二、情绪变化
有相关的专家研究表明,当孩子出现情绪不佳、尤其发生异常变化时,父母们首先应该怀疑是否孩子体内某些营养素已经缺乏了。
当孩子出现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的情况时,则说明孩子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质,此刻,父母们应多给孩子食用些肉类、奶制品、畜禽血、等高蛋白、高铁食品。
当孩子出现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时,则说明孩子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父母们应多给孩子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裨益。
当孩子出现固执任性、胆小怕事时,则说明孩子体内缺乏维生素a、b、c与钙质,此时父母们可以选择些动物肝、鱼、虾、奶类、果蔬等食物给孩子吃。
三、行为反常
当孩子出现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时,则可能是因为孩子体内缺乏维生素c的结果,因此,父母们可以在孩子的食谱中增加富含此种维生素的食物。如番茄、橘子、苹果、白菜等。这是最佳的治疗方法了。奥妙在于这些食物可以增强孩子的神经信息传递功能,从而缓解或消除上述症状。
当孩子的行为与年龄不相称,较同龄孩子幼稚可笑,表明氨基酸摄入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类、奶类、蛋类等势在必行。
当孩子出现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缺乏钙质的信号,应及时添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松、虾皮等食品。
当孩子喜吃纸屑、煤渣、泥土时,此种行为称为“异食癖”,多与体内缺乏铁、锌、锰等矿物元素有关。海带、木耳、蘑菇等含锌较多,禽肉及牡蛎等海产品中锌、锰含量高,应是此类孩子最理想的盘中餐。
关于儿童黄金生长期你想了解的都在这
黄金生长期 盲目对比不可取
很多父母总是喜欢拿其他孩子的发育情况做对比,如果自己家孩子比别人家孩子长的慢就很焦虑,到处找原因。其实,宝宝的发育状况因人而异,这样对比只会徒增烦恼。
1.身高体重
宝宝身高体重的增长要看长期趋势,不能只看某一时间点的具体数值。如果宝宝的生长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那就没有问题。有些父母让相对瘦小的宝宝吃补品希望能让他长高长胖,这完全没必要,要知道乱吃补品反而对孩子不利。
2.牙齿
通常情况下,宝宝8个月时开始长牙,但也有的的宝宝1岁左右才开始长牙。不少父母认为宝宝长牙慢是缺钙导致的,就拼命让宝宝补钙。其实,宝宝出牙慢不一定就是缺钙,父母要正确对待宝宝出牙慢,不要心急。宝宝没有牙齿一样能用牙龈磨碎食物,不会影响宝宝吃东西。
3.运动能力
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各异,父母不必在意宝宝学爬或学走路的时间早晚。父母只需多和宝宝互动,刺激宝宝肢体运动就可以了。如果父母不和宝宝玩耍,会导致宝宝丧失探索世界的兴趣,从而造成肌肉发育不好,运动能力发育迟缓。宝宝是否发育迟缓,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判断。
4.语言发展
有不少父母认为,宝宝一岁了还不会说话就是发育迟缓了。在医学上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宝宝发育迟缓是全面性的,除了不会说话,身高体重、大动作能力、精细动作能力都会比同龄人差。如果孩子不会讲话,但嘴里能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并能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想干什么,孩子或许真的是“贵人语迟”,父母可耐心等待。如果父母不放心,还可以去医院做专门的检查。
宝宝发育迟缓,这些表现要警惕
通常来说,宝宝3岁以下有以下这些表现,父母就要警惕起来。这些表现或许说明宝宝有发育迟缓的现象:
1.吸吮能力较差
如果宝宝神经系统发育迟缓,他的吸吮能力会表现得很差,易发生吞咽障碍或呕吐现象。
2.不能伸手拿东西
9个月时,父母发现宝宝不能伸手拿东西或者在父母的帮助下四肢不能支撑自己的体重,就需要带宝宝去做检查。
3.头部运动困难
三个月时,如果父母发现宝宝不能抬头或转动头部很难,应对宝宝进行必要的训练。训练不理想,应立刻带宝宝去医院看医生。早治疗早干预对宝宝有好处。
4.睡觉不容易叫醒
不同阶段宝宝的睡眠时间都有合理的区间。如果宝宝一直在睡觉超过了合理时间,父母最好带宝宝去医院做检查。
宝宝发育慢,你要这么做
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宝宝发育迟缓,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下面就来看看父母应该怎么做吧。
1.营养
父母要准备营养丰富的食物给宝宝吃,比如鱼虾、豆类、奶类、瘦肉等等。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也要让宝宝多吃。宝宝还要适量吃一些富含钙质的食物,促进身体发育。
2.运动
父母要让宝宝多参与户外运动,比如慢跑、跳绳等运动。舞蹈、游泳等自由伸展、开放性的项目也适合宝宝参加。
3.情绪
如果宝宝情绪不佳会导致生长激素的分泌下降,影响身体发育。因此父母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处于焦虑状态,应保持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给宝宝喂养误区父母须警惕
误区1:多给宝宝吃谷物类粮食,比吃蛋白质食物好
专家观点:给宝宝添加谷物类粮食,最好等到宝宝六个月后,因为对于宝宝来说,他的胃肠道中的淀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很弱,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么强,如果过早过多添加谷物类,就会导致消化不良。
误区2:要早点给宝宝添加辅食,这样长得更快
专家观点: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给宝宝添加的辅食是帮助宝宝进行食物品种转移的过程,使以乳类为主食的乳儿,逐渐过渡到以谷类为主食的幼儿。因此对于那些着急为宝宝添加辅食的父母们来说,他们一定要要循序渐进,按照月龄大小和实际需要来添加,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否则会起到很不好的效果的。2-3个月可以添加鱼肝油,5-6个月可添加蛋黄、米汤、菜汁等。7-9个月可添加鱼泥、米糊、果泥、碎肉末、大豆制品等。10-12个月可添加稠粥、米饭、面条、水果、蔬菜等。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由少量到多量;由单一到多种;由粗到细;由软到硬。
误区3:给宝宝喂菜水比白水好
专家观点:在给宝宝的喂养过程中,有很多的老年人认为菜水比白水好,把任何食物用水煮一下后,再把菜水让宝宝吃下去更健康。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而应该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因为喝白开水有利于排泄代谢产物,会减轻宝宝的肾脏负担。
误区4:宝宝不长牙就不能吃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长牙,但有些宝宝长牙可能会早些或晚些,无论长牙早或晚,5-6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可以吃一些蛋黄、米糊等食物,这样会更利于宝宝成长发育。
误区5:宝宝就应该吃百家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可能是上辈儿人的传统观点了,因而也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成人的口味较重,菜里面放的盐较多,如果让小宝宝经常吃成人饭菜,摄入盐量过大,会影响肾脏的功能,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建议老年人一定要改掉这个习惯。
误区6:给宝宝喝甜味的饮料没什么不好
专家观点: 宝宝应该少喝饮料,喝过多的饮料容易影响宝宝的食欲,还会减低消化功能,十分容易造成腹泻、腹胀、腹部不适,所以吃新鲜水果要比喝甜饮料好。
误区7:宝宝想吃就给吃,长得胖胖的,这样才健康
专家观点: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吃饱了总比饿着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其实宝宝的营养摄入很容易过量,造成很多肥胖儿,其实宝宝不是越胖越健康,如果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容易加重宝宝的胃肠负担,会经常出现不消化、积食的现象,孩子三天两头腹泻、发烧,其实就是吃得太多了,我们不主张饿着,但是应该适量,家长要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同时还要避免高脂高糖的食物,一定要记住,一个肥胖儿绝对不是健康的。
宝宝上户是什么意思
宝宝上户,顾名思义就是给宝宝上户口。宝宝出生后需要跟随父母双方中的一方上户。办理人只要携带《出生医学证明》和父母双方的户口本到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直接办理就可以了。
如果宝宝不是在妇产医院出生,而是在家里出生,需要父母申请村委证明、旁征人证明、辖区民警的调查报告和父母的户口本以及宝宝的出生记录到居住地的卫生院去补开《出生医学证明》。
6岁宝宝应该怎样教育
对待处在逆反期的宝宝不能采取硬碰硬的方式,这样只能让他的逆反心理更加强烈。父母过分激烈的反应会给他一个错误的感觉,即当他说不的时候,他能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因此,他会更多地使用这种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逆反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过程,要应付逆反的宝宝,父母需要一些策略。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
1、来点小幽默,让气氛不再那么紧张严肃。比如你想要宝宝进澡盆洗澡,但他就是不肯去,如果你强行将他抱入澡盆,或者训斥他一番,让他去洗澡,那么事情肯定会变得很糟糕。这时,不妨给宝宝来点小幽默:“洗澡水倒好了,看看谁的小腿跑得快,快告诉你的小屁股,让他坐进澡盆。”这样与平时不同的语言会带给宝宝一种新鲜感,因此他会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2、让宝宝放松警惕。如果宝宝对什么事情都说不,不妨给他一些特别可笑的选择,一直引导他不停地说“不”,这时候,他就会放松警惕,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可笑的问题上,于是,你就可以顺势找到机会把他拽到你要他去的地方,或者让他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
3、把任务变成有趣的游戏。宝宝都喜欢游戏,如果将任务变成游戏,相信他会比较乐于接受。比如,他总是不想去厕所,并因此总尿湿裤子,父母可以在估计他要上厕所的时候,将他扛起来:“现在我要扛着这把枪,让他到厕所发射子弹了。”这样的建议,会让宝宝很快就忘记他的不,乖乖地跟着你走。于是上厕所的任务就变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也就不会说不了。
4、让宝宝自觉自愿地接受任务。给宝宝准备一些图书,或者给他编一些有趣的故事,让他的任务变成他的一种期待。或者父母做出示范动作,但是根本就不要求他去做,他会因为好奇而产生模仿的欲望。
5、利用宝宝的逆反心理,当想要宝宝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反着说出要他完成的任务,这时候,他可能就会按照你实际的要求去做了。
6、有时候,宝宝没有明白父母的真正意图,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说不。因此,跟宝宝交代任务的时候要眼睛看着宝宝,十分严肃地将任务交给他,这样他会明白你不是在跟他开玩笑,他就不会随随便便说不了。
7、和宝宝轮流来。因为父母也做同样的事,并且大家都有机会去做这样的事情,而且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做,这样他会觉得很有趣,一般都会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8、冷落宝宝。如果宝宝不听从父母的建议,不要理睬他,撤销父母对他的注意,让他觉得很无趣,过一段时间他会明白这样不是吸引父母注意的好方式,于是他会尝试改变。
9、2岁左右的宝宝一般都喜欢自己来,因此,当宝宝说不的时候,父母可以想办法鼓励他利用这个机会来显示自己的能耐,他就会乐于自己来了。
10、如果家里有小弟弟小妹妹,鼓励宝宝当小弟弟小妹妹的好榜样,他会尝试担当这个角色。当妈妈说:“你能演示给小弟弟看,自己怎么吃饭吗?”宝宝一定乐于为指导小弟弟自己吃饭做出示范。
11、当想要宝宝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最好给他两个选择,一个是你要他做的事情,另一个就是他不喜欢做的事情,通常宝宝都会选择你要他做的那件事情。
宝宝睡眠中惊醒是怎么回事 安全感不够
宝宝离开妈妈的身体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每天都见到不同的人,一切对于宝宝来说都是陌生的,或多或少都会存有恐惧感。缺乏安全感也是宝宝惊醒的重要元凶之一。所以,有的时候,宝宝睡在妈妈身边才可以入眠,无论父母多么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间,警惕的宝宝依然会察觉到,再次哭闹起来。
对付叛逆宝宝的十一个措施
1、来点小幽默,让气氛不再那么紧张严肃。
比如你想要宝宝进澡盆洗澡,但他就是不肯去,如果你强行将他抱入澡盆,或者训斥他一番,让他去洗澡,那么事情肯定会变得很糟糕。这时,不妨给宝宝来点小幽默:“洗澡水倒好了,看看谁的小腿跑得快,快告诉你的小屁股,让他坐进澡盆。”这样与平时不同的语言会带给宝宝一种新鲜感,因此他会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2、让宝宝放松警惕。
如果宝宝对什么事情都说不,不妨给他一些特别可笑的选择,一直引导他不停地说“不”,这时候,他就会放松警惕,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可笑的问题上,于是,你就可以顺势找到机会把他拽到你要他去的地方,或者让他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
3、把任务变成有趣的游戏。
宝宝都喜欢游戏,如果将任务变成游戏,相信他会比较乐于接受。比如,他总是不想去厕所,并因此总尿湿裤子,父母可以在估计他要上厕所的时候,将他扛起来:“现在我要扛着这把枪,让他到厕所发射子弹了。”这样的建议,会让宝宝很快就忘记他的不,乖乖地跟着你走。于是上厕所的任务就变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也就不会说不了。
4、让宝宝自觉自愿地接受任务。
给宝宝准备一些图书,或者给他编一些有趣的故事,让他的任务变成他的一种期待。或者父母做出示范动作,但是根本就不要求他去做,他会因为好奇而产生模仿的欲望。
5、利用宝宝的逆反心理。
当想要宝宝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反着说出要他完成的任务,这时候,他可能就会按照你实际的要求去做了。
6、有时候,宝宝没有明白父母的真正意图,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说不。
因此,跟宝宝交代任务的时候要眼睛看着宝宝,十分严肃地将任务交给他,这样他会明白你不是在跟他开玩笑,他就不会随随便便说不了。
7、和宝宝轮流来。
因为父母也做同样的事,并且大家都有机会去做这样的事情,而且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做,这样他会觉得很有趣,一般都会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8、冷落宝宝。
如果宝宝不听从父母的建议,不要理睬他,撤销父母对他的注意,让他觉得很无趣,过一段时间他会明白这样不是吸引父母注意的好方式,于是他会尝试改变。
9、2岁左右的宝宝一般都喜欢自己来。
因此,当宝宝说不的时候,父母可以想办法鼓励他利用这个机会来显示自己的能耐,他就会乐于自己来了。
10、如果家里有小弟弟小妹妹,鼓励宝宝当小弟弟小妹妹的好榜样,他会尝试担当这个角色。
当妈妈说:“你能演示给小弟弟看,自己怎么吃饭吗?”宝宝一定乐于为指导小弟弟自己吃饭做出示范。
11、当想要宝宝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最好给他两个选择,一个是你要他做的事情,另一个就是他不喜欢做的事情,通常宝宝都会选择你要他做的那件事情。
宝宝出牙前有哪些症状 宝宝出牙,父母要做的事
1.宝宝正在长牙时,牙床、牙龈和牙肉都非常脆弱,一定要有选择的使用磨牙棒,过多地使用牙胶对宝宝没有好处。
2.宝宝开始出牙后,父母谨记不要给宝宝吃太甜的食物,这样很容易诱发龋齿。
3.理论上说,宝宝出第一颗牙后就要注意清洁了,可以用轻柔的牙膏,轻轻的给宝宝刷牙。
另外一个情况有必要提一下,有些宝妈会说宝宝出牙会有发烧的情况出现,这也不是每一个宝宝都会出现的,但是还是需要提高警惕。宝宝出乳牙的前一周会哭闹不止,唾液增多,尤其喜欢咬东西,有的宝宝还伴有腹泻,牙龈肿大等情况。父母随时掌握宝宝的发烧程度,多留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即可
宝宝睡眠不采取的方式父母须警惕
1、摇着宝宝睡
有的宝宝在该睡觉的时候哭闹着就是不肯入睡,这时,一些性子比较急的妈妈则往往会选择把宝宝抱起来晃一晃,或者把宝宝放在摇篮里摇来晃去。其实,妈妈们如果选择让宝宝这样入睡的话,对于宝宝来说就成为了一种潜在的危险。由于小宝宝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妈妈们如果此时对宝宝晃来晃去的话,则可能会使宝宝的大脑在颅骨内不断晃动,造成宝宝颅内出血,如果是轻者,则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如果严重的话,宝宝则可能会出现肢体瘫痪,甚至死亡情况。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妈妈们一定不要让宝宝养成不摇晃就不能入睡的坏习惯。
2、让宝宝晚睡
有些父母是夜猫子,喜欢晚上睡觉睡的很晚,宝宝受了父母的影响,也有可能养成了晚睡的习惯。但是,由于宝宝的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是在夜间10点到晚上12点。因此,如果宝宝晚睡的话,宝宝体内的生长激素的分泌肯定会相应的减低的,那么,宝宝的身高便会受到影响了。此外,如果父母们让宝宝晚睡,还可能会影响宝宝白天的正常生活。所以,父母们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宝宝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个习惯会让宝宝受益终生的。
3、含着乳头睡
有很多的宝宝喜欢在睡觉前含着妈妈的乳头,还有的宝宝在醒后就会吃母乳。父母们如果给宝宝采取了这种没有规律的进食方式,则很可能使得宝宝的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宝宝的消化不良情况;再者,如果宝宝呼吸不畅,导致睡眠不安,更为严重的是,宝宝还有可能引起窒息情况;此外,还会影响宝宝牙床的正常发育,易生蛀牙。
4、吓唬宝宝睡
有的父母为了让宝宝尽快入睡,经常采用吓唬的办法,说宝宝不睡觉,大灰狼就会来等等。其实,这样做反而会让宝宝的神经系统受到强烈刺激,使宝宝根本不能入睡或者入睡不安稳。况且,宝宝受到恐吓后,即便是睡着了也有可能做噩梦,睡眠质量大打折扣。
5、搂着宝宝睡
有的妈妈出于母爱,喜欢搂着自己家宝宝睡觉。可是,被搂着的宝宝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而是吸入了妈妈呼出的废气,因此,这对宝宝的身体健康很不利。此外,搂着宝宝睡还会限制宝宝自由活动,难以伸展四肢,影响血液循环和生长发育。
6、陪宝宝睡觉
一些妈妈喜欢陪宝宝一起睡。长此以往不但容易使宝宝产生“恋母”心理,形成依赖思想,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甚至于上学了仍要妈妈陪睡;而且,如果妈妈睡姿不好,睡熟后在床上翻来覆去,不小心压住小宝宝的面部,就有可能造成宝宝窒息死亡的“惨剧”。
7、宝宝俯卧睡
宝宝的睡姿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一些妈妈喜欢让宝宝俯卧睡,殊不知这种睡姿并不安全,因为宝宝的口鼻易被阻塞,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死,称为猝死。最初一些西方国家也主张婴儿采用俯卧睡姿,但后来发现这种睡姿导致婴儿发生窒息猝死的机率增加,现在都提倡采用侧卧睡姿。
8、让宝宝睡电热毯
寒冷的冬天到来了,为了让宝宝睡在暖和的环境中,有些妈妈会选择让宝宝睡在电热毯上。其实,这样是很不好的,因为电热毯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因为温度过高会使宝宝体内水分丧失,发生脱水,引起宝宝烦躁不安、哭闹不停,使宝宝的健康受到损害。因此,父母们选择让宝宝睡在通宵加热的电热毯上是很不科学的。
9、卧室亮灯睡
有的父母喜欢把卧室的灯开得很亮,这对在同室睡觉的小宝宝是很不利的。小宝宝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如果夜间灯火通明,宝宝的睡眠时间就会缩短,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生长发育也会受到抑制。
10、宝宝蒙头睡
为了不使得自家小宝宝受凉,有的父母喜欢用被子把宝宝蒙得严严实实的。然而,小宝宝的新陈代谢远比成人旺盛,被子内的湿度又高,因此,容易引起宝宝出汗过度,使得宝宝发生虚脱和呼吸不畅。
宝宝爱抠耳朵父母警惕宝宝患中耳炎
宝宝抠耳朵的原因:
只有在耳朵痒的时候宝宝会抠,有可能是患了耳内湿疹,也可能是中耳炎,有时耳屎太多或者有异物跑进宝宝耳朵里也会造成小儿耳道痒。
宝宝抠耳朵如何对症施治?
1. 耳屎。太多人的外耳道皮肤上的耵聍腺会分泌物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屎,父母要及时给宝宝清理。新生宝宝的耵聍腺分泌比较旺盛,且外耳道相对狭长,肌肉较松驰,咀嚼东西时关节的力量也不够,平时耳屎则不容易排出来,经常在外耳道形成颜色较深,黄褐色,很粘稠的油状物,俗称为“油耳屎”,这是正常现象。妈妈可以用棉签沾水在宝宝的外耳道轻轻擦拭,取出耳屎。
2. 耳道异物。生活中难免会有昆虫飞进或爬进宝宝耳朵,家长要掌握应对技巧。可利用昆虫的向光性,如将进入昆虫的耳朵对着灯光处或用手电筒照射,让昆虫向亮处爬出或飞出;也可用食油数滴滴入耳内以隔绝空气,使昆虫窒息而亡,然后用小镊子取出。如果是豆类、麦粒、小珠珠等光滑的异物,可采用浆糊粘着法取出。方法:取一小棉签,顶部附上少许浆糊慢慢伸入耳道与豆类等异物接触,稍等片刻,待浆糊与异物粘着后,再轻轻地取出。如果上述简易方法仍不能将耳道的异物取出,应去医院请专科医生作进一步处理。
3.耳内湿疹。过敏肤质的宝宝,在外耳和耳道皮肤上常会出现红肿、糜烂、起小水泡的症状,这就表示起湿疹了,很痒,所以宝宝喜欢用手去抠。父母要及时治疗。治疗黄水疮,除了要去除有关病因以外,在长黄水疮的地方,要以清洁、干燥、消炎的治疗方法为主。如果黄水不多,家长可用10%-15%的氯化锌软膏、可的松软膏涂抹;如果黄水流得太多,则可以先用生理盐水或3%的硼酸水在局部清洗,然后再涂药;如果感染了,可以涂些消炎药,或到医院请耳科医生诊治。
4.急性中耳炎。如果宝宝,反应强烈,啼哭不止,并经常用手抓耳朵,伴发热、拒绝吃奶等症状,那说明宝宝可能患了急性中耳炎。家长应该积极治疗,只要及时治疗一般都能痊愈并且不留后遗症。患有双侧或单侧的急性中耳炎,并伴有严重的症状或体征的患儿应该使用抗生素;细菌性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应该将阿莫西林作为首选抗生素,推荐的剂量是每千克体重每天80~90 毫克,分两次服用;对于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推荐鼓膜置管,而不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于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应该包括对疼痛症状的评估,如果有疼痛,应该使用消炎止痛药减少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