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和外耳道湿疹的宜与忌
外耳道炎和外耳道湿疹的宜与忌
我们耳道里面的皮肤娇嫩敏感,紧贴骨部和软骨,一旦不洁挖耳、反复刺激,或者喜食烈酒、辛辣食物,容易造成炎症或者湿疹。两耳内难以忍受的奇痒很是令人懊恼,很多人用手、用耳挖子使劲掏啊掏,有时掏出血了仍觉得是隔靴搔痒,痛痒难止,这时候就应该去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了。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西安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在此提醒大家治疗中的宜与忌!
宜:清淡饮食,积极治疗,管住手不要去动耳朵。
忌:1、耳道不良刺激,譬如不洁挖耳工具反复使用,用棉签摩擦止痒等。
2、不良饮食习惯,过度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像酒、烧烤、火锅、鱼腥海味等辛辣炙博之品
这时有人要问了,我们离医院远,不方便,有没有简单一些的小办法止痒呢?答案是:有!如果实在不方便就医,耳道内除了痒之外没有肿胀、疼痛等其他感觉,偶尔在忍不住痒的时候用蘸了酒精干净棉签轻轻擦拭止痒,然后管住手管住嘴,别再刺激耳道,如果这个方法效果不佳,再次频繁发作,那还是及时就医为妙啦。
得了外耳道湿疹应该如何治疗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恶化,生活工作压力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皮肤问题接踵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其中外耳道湿疹就深深的困扰着我们,让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那么得了外耳道湿疹该如何治疗呢?外耳道湿疹可以使用帕芙欧珍肤膏,每日在患处涂抹1~3次,坚持半个月便可以康复,让我们重拾自信绽放光芒。
外耳道湿疹的治疗是有偏方的,如果你还不知道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1)苦参、白矾各15克,黄柏9克,加500-1000毫升水,煎沸温洗患部,每日3-4次。适用于急性外耳道湿疹。
(2)木槿皮、马齿苋、白癣皮各适量,煎汤洗患处,每日2-3次。适用于外耳道湿疹有瘙痒者。
(3)枯矾、煅石膏各20克,雄黄7克,冰片1克,研末加凡士林200克,调匀外涂,适用于慢性外耳道湿疹。
得了外耳道湿疹以后,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合理的饮食,荤素搭配,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豆类及高纤维素类食物,避免容易导致过敏及刺激性食物,如鱼、虾、辣椒、浓茶、咖啡、酒类等。经常修修自己的指甲,避免搔抓或烫洗,以免外耳道湿疹泛滥加重病情。急性外耳道湿疹禁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免导致外耳道湿疹更加恶化。衣服尽量宽松一点,避免摩擦加重外耳道湿疹的疼痛感,*选择纯棉材质的衣物,因为纯棉衣物不仅舒服而且天然不刺激,不含添加剂不会导致皮肤过敏,肤质敏感者更要注意这一点。避免受热出汗,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出汗的话一定要及时擦干,避免汗渍刺激皮肤。
外耳道湿疹的治疗应从调整饮食入手
发生于耳廓、外耳道及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即为外耳道湿疹。外耳道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眼泪、汗液以及化脓性中耳炎的脓都能浸渍外耳道皮肤,从而诱发外耳道湿疹。此外,凡是能够诱发皮肤湿疹的因素都能诱发外耳道湿疹,例如对牛奶过敏的孩子,在喝了牛奶后也会引发外耳道湿疹。
如同皮肤湿疹一样,外耳道湿疹的治疗也应当从调整饮食入手。例如对牛奶过敏的患儿应尽早地增加辅食,以便早日用饮食代替牛奶,从而杜绝过敏因素。
其次,外耳道湿疹也应避免搔抓,切忌使用热水和肥皂,以及使用刺激性药物。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皮损较为干燥且无渗出的患者,可使用10%~15%的氧化锌软膏、抗生素与可的松软膏外涂;如皮损处有少量渗液者,可用龙胆紫水溶液或氧化锌糊剂等外用;渗液较多者要用硼酸水或双氧水湿敷。如果患者皮损处的渗液过多,可同时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如皮损处出现明显感染,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使用抗生素。
如果患者的外耳道湿疹是由于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患者需要经常清除脓液,以减少脓水对外耳道皮肤的刺激,加重湿疹。
耳朵痒谨防外耳道炎
耳朵痒警惕外耳道炎
外耳道湿疹和慢性外耳道炎都可以导致外耳道痒,如果是外耳道湿疹,患部可出现流黄水、痂皮等症状,这种情况不宜用水剂的药物,忌食海鲜及辛辣食物。如果是慢性外耳道炎,可以用一些有消炎作用的中药膏剂。外耳道痒的患者应该注意,平时不要经常用手刺激它,避免加重痒的症状。
外耳道炎的危害有哪些?
外耳道炎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塞,导致耳鸣及听力下降,严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如果外耳道炎到了晚期,会扩散到耳后乳突骨。如果不及时治疗,外耳道炎可造成永久性的耳聋。
1、外耳道炎可引发各种脓肿:如耳后骨膜下脓肿、颞肌下脓肿、外耳道后壁脓肿等,如果治疗不及时,脓肿向颈部扩散,严重时会有破坏颈部大血管,导致死亡。
2、外耳道炎可引发面瘫:面神经距中耳腔很近,若损伤它,就会引起口眼歪斜
3、外耳道炎可引发迷路炎:炎症进入内耳引起迷路炎,导致眩晕和恶心、呕吐等。
五官科专家提示:患有外耳道炎的患者一定要尽快的接受科学的治疗,外耳道炎需要坚持治疗,一定可以战胜外耳道炎,恢复健康。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耳朵痒谨防外耳道炎应该有所了解,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
什么是外耳炎啊
外耳炎真菌性外耳炎是一种好发于夏季、多见于气候潮湿、温暖地区的外耳疾病。中国的长江和珠江流域易发生本病。多数学者认为,外耳炎致病的真菌以曲霉菌、青霉菌及念珠菌等引起者较为多见,其诱因为游泳、淋浴、中耳长期流脓、耳内滴入不适当的药物。
因此,外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上温暖的环境,使真菌容易生长。如果耳道内壁的敏感皮肤浸泡在水中太久,例如游泳时,或者倘若用棉花棒等异物搔抓,刺激耳道内壁,或长期耳垢阻塞,那么发生感染的机会也会越大。另外,挖耳的损伤也为继发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严重的人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的淋巴结肿大。而且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
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长者可因外耳道皮肤增厚而听力减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痒的应注意与霉菌性外耳道炎相区别。
外耳道炎的种类有哪些
⒈坏死性外耳道炎:常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中,外耳道软组织重度广泛炎症,耳痛剧烈。
⒉外耳道真菌病:耳部发痒为主要症状,并有闷塞感、耳鸣及听力减退。外耳道内有黑色或黄色膜状物,亦有呈黄白色的粉末状霉点。
⒊单纯性外耳道炎:早期、轻型外耳道炎,患者仅有耳内不适、闷胀和轻微疼痛。若能及时医治,数日内炎症消退,恢复正常。
⒋外耳道疖:发生于外耳道外端的软骨部,为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耳痛甚剧,可有体温升高。待疖肿成熟,脓液穿破组织向外排出后,耳痛可骤减。
⒌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软骨部和骨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广泛性炎症,耳痛剧烈。外耳道充血、肿胀,表面覆有脓性分泌物,可有听力减退。
⒍急性外耳道炎急性外耳道炎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疗肿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均因游泳、冲洗外耳道、中耳炎症分泌物等浸渍皮肤或挖耳(如取外耳道异物、盯聍等)损伤皮肤并发细菌感染所致。外耳道湿疹、糖尿病亦可为诱因。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外耳道炎的表现和危害
一、外耳道炎的症状表现
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火热、痛苦、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可能是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肌肤腐烂。
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有不适感和痒感,并有大批排泄物。病程长患者可能因外耳道肌肤增厚而听力减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痒的应注意与霉菌性外耳道炎相差异。
二、外耳道炎会有哪些危害?
1、疾病的预兆:外耳道炎非常容易反复发作,会导致其他疾病的产生,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贫血、缺少维生素、糖尿病等。因此,当外耳道出现灼热、疼痛等不适感或痒感,并出现少量分泌物时,应立即去正规的耳鼻喉医院进行就诊,以免更大疾病的发生。
2、急性转为慢性:急性外耳道炎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得当则会转为慢性。一旦转化为为慢性外耳道炎,则耳部经常会产生不适感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听力将逐渐减退,导致外耳道的皮肤产生充血或增厚的症状,外耳鼓膜会变得浑浊不清,或由于鼓膜上皮受损,其表面会出现少量的肉芽。
3、容易导致耳聋、耳鸣:当外耳道炎会出现灼热、发痒、疼痛、充血、肿胀等,接着变化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时,一般会使皮肤变肿,鼓膜被遮蔽,影响听力,从而产生传导性耳聋耳鸣,由于外耳道炎分泌无刺激,会使耳垂受累。严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并出现全身发热、不适等症状。
外耳道炎有哪些常见症状
1、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
2、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长者可因外耳道皮肤增厚而听力减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痒的应注意与霉菌性外耳道炎相区别。
急性外耳道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会转为慢性,严重者会对听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有上述外耳道炎症状者,请尽快去正规五官科医院就诊,以免耽误诊疗最佳时间。
怎样治疗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是皮肤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多数患外耳道湿疹的小儿都伴有面部湿疹,发病可能与食人过敏原,如鱼、虾、鸡蛋等食物有关。有些婴儿有遗传过敏因素。此外也有少数小儿耳道不沽未及时清洗,刺激局部皮肤发生外耳道湿疹。在外耳道湿疹的急性期,感觉外耳道灼热、刺痒,继之疼痛,小儿表现抓耳,烦躁不安。外耳道可见潮红、丘疹、水泡、糜烂,有黄色液体渗出,可结痂。慢性期皮肤增厚、脱屑皲裂或结痂。 本病常迁延不愈,不易治疗。治疗应首先排除过敏原,饮食清淡,少吃鱼腥,如正在喂牛奶的婴儿应尽早添加米汤和辅食。病灶局部避免摩擦,不要用热水洗烫避免肥皂水刺激,耳道如有渗出液或耵聍时应及时清理干净,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可外用氧化锌油涂局部或用硼酸溶液湿敷,严重者应去医院就医。
湿疹外耳道炎该怎么治疗
湿疹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多形性皮炎,组织学上表现为细胞浸润,有浆液渗出,主要特征为瘙痒、多形性皮疹,易反复发作。发生在外耳道内称外耳道湿疹。若不仅发生在外耳道,还包括耳郭和耳周皮肤则为外耳湿疹。
外耳道内湿疹常由接触过敏引起。最重要的过敏原是局部用药,如硫酸新霉素、多粘菌素B。避免食用或接触变应原物质,及时治疗中耳炎及头部的湿疹,改掉挖耳等不良习惯等可预防外耳湿疹。
病因
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还可能和精神因素、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代谢障碍、消化不良等因素有关。引起变态反应的因素可为食物(如牛奶、鱼虾、海鲜等)、吸入物(如花粉、动物的皮毛、油漆、化学气体等)、接触物(如漆树、药物、化妆品、织物、肥皂、助听器外壳的化学物质等)及其他内在因素等。
潮湿和高温常是诱因。外耳道内湿疹常由接触过敏引起。最重要的过敏原是局部用药,如硫酸新霉素、多粘菌素B。
看完了对外耳道炎湿疹的病因的介绍,大家应该懂得了如何预防外耳道炎湿疹了吧。外耳道炎湿疹患者不宜多吃海鲜、牛奶、鱼肉,少去有花园的地方,因为花粉会加重外耳道炎湿疹。我们应该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勤换毛巾,才能预防尿道炎湿疹的出现。
外耳道炎的症状有哪些
外耳道炎的症状有哪些?外耳道炎指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
外耳道炎的症状有哪些?
一、慢性外耳道炎的症状
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长者可因外耳道皮肤增厚而听力减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痒的应注意与霉菌性外耳道炎相区别。
二、急性外耳道炎的症状
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