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中西医结合防小儿感冒
冬季中西医结合防小儿感冒
一、一般预防
要增强儿童体质锻炼,增加营养,注意卫生,居室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带儿童去拥挤的公共场所。要注意及时治疗、隔离患儿。一般要隔离至退热,平均约一周左右。尤其是在发病前3天内传染性最强,要注意消毒措施。
二、药物预防
目前西医有两种有效的药物即M2膜蛋白通道阻滞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疗效较好,其中上市的有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强调在起病后36~48小时内早期服用。服用药物对与感冒密切接触者有预防发病的效果。
三、疫苗接种
按国际规定,流感疫苗的主要成分应包括3个流感病毒株,分甲3、甲1和乙型株。每年这3个病毒株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而有变化,病毒株的选定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
中医中药对流感预防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总结以往预防治疗经验,扶正散Ⅰ号、Ⅱ号,对预防流感、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流感抗免合剂、清解退热合剂对治疗小儿流感都收到满意效果。
成人慢性肺炎如何治疗
1慢性肺炎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比较多,一般来说都是一些长期肺炎的患者,这种慢性肺炎是会反复发作的,而且每次慢性肺炎发作之后,都会症状加重,这对那些本来就体弱多病的人更是一种灾难。
2慢性肺炎的治疗的话现在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因为这种病的病程比较长,治疗起来也会比较麻烦,现在主要采用的就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因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慢性肺炎有很好的效果。
3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话主要是利用西药来控制住慢性肺炎的症状,但是西药会有一些毒性作用,你用中药的话,我们就不会有这个顾虑,所以的话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那些体弱多病的人来说是一种福音。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疗法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策略
乳腺癌自发病起即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因而其治疗策略亦发生了改变。开展综合治疗是提高乳腺癌临床疗效的主要方向。根据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类,证候类型及个体情况,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以获得好的疗效。
1.局部与整体兼顾并有所侧重
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根据病程不同,其治疗重点亦异。早期乳腺癌的局部瘤块切除和控制相对地具有重要地位,这时应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性治疗为辅;晚期乳腺癌常容易发生远处转移,此时应以全身性治疗为主,兼顾局部姑息治疗。
2.正确处理长期治疗与短期治疗的关系
乳腺癌具有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潜在可能,而这正是影响其疗效和致死的重要原因。这种复发和转移能否发生,往往取决于机体免疫防御的能力。根据前面已述的长期目的和近期目的,我们知道远期目的是临床治疗的最终目标,近期治疗是为远期治疗服务的,在权衡二者关系时,应坚持近期治疗服从远期治疗的原则。
中西医结合让体癣无处可藏
体癣治疗容易走入的误区
专家介绍,对于较轻的病情,仅用外用药物就可以达到目的。要注意的是,待皮损消退后还应继续用药2周,以免复发。对皮损广泛或单用 外用药疗效不佳者,同时 可在医生指导下,内服一些副作用小的抗真菌药物。这里有一个误区。在某些情况下,癣病表面上看似乎治好了,事实上却并没有消除。比如,患者因其他疾病发热 的时候,体癣或股癣会相对减轻,等到发热治疗好了,体癣又会重新出现。其实这是因为体温升高,真菌会受到抑制,但其孢子仍然存在。所以,治疗该病最好要彻底。
中西医结合 快速治愈体癣不复发
目前治疗体癣最被认可的是采用中医+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广州海军专家针对治疗体癣传统疗法存在着体癣病程迁延,易复发等弊端,经过不断探索,将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运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对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中药组方,同时采用酸水药浴治疗,酸水药浴是采用强氧化水(PH值在2.7%-6%之间),酸水起到杀死微生物的作用,在治疗体癣等较为难治疗的皮肤病上,有很好的成效,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第一步:运用纯中药内在调理,结合酸水药浴和其他先进的设备,将中药物理作用于体癣病灶,清除病根,产生抗过敏源体,彻底改变过敏体质,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力恢复,恢复自然生理机能,从根源上避免反复发作。
第二步:针对患者不同治病病菌,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结合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将中药物理作用于体癣病灶,可快速产生抗过敏源体。
痛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嘌呤代谢中有关酶活性的先天性或后天性缺陷导致尿酸生成过多,尿酸排出过少,或二者兼而有之,使血浆尿酸盐浓度超过饱和限度。通常以大于420umol/L定为高尿酸血症。
中医病因病机:
古代医家认为,由于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复感外邪,内外相因,风寒湿热留注经络关节,淫居脉道之中,日久邪气缠绵不去,血滞成瘀,深入骨骼而现痹证,若痹证进一步发展,病邪郁久化热或病邪由浅入深,由经络而入脏腑则产生相应的脏腑病变。邪伤肾阴,阴虚内热,热熬津液,尿中杂质结为砂石,则为石淋;湿热浸淫,热伤肾络,迫血妄行则为血淋;故病变初期在关节经络,后期则伤及肾脏,既可表现为肾虚内热,砂石阻滞,又可表现为肾气亏损,封藏失职,甚至脾肾两亏,湿浊留滞之证。
临床表现: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不少高尿酸血症可以持续终生不出现症状,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原发性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好发于下肢关节,起病急骤,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可伴有头痛、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半数以上患者首发于足拇指,踝、膝、指、腕肘关节均为好发部位。持续数天或数周可自然缓解。
3、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尿酸盐在关结内沉积增多,炎症反复发作进入慢性阶段而不能完全消失,引起关节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使关节发生僵硬畸形、活动受限。尿酸盐结晶可在关节附近肌腱、腱鞘及皮肤结缔组织中沉积,形成黄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赘生物即所谓痛风结节,常发生于关节软骨、滑囊、耳轮、腱鞘、肾脏间质等处。
4、肾脏病变:a、痛风性肾病:轻度肾区酸痛,早期出现血尿蛋白尿,进而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偏低等现象,终由慢性氮质血症发展为尿毒症;b、急性尿酸性肾病:由于大量尿酸结晶广泛阻塞肾小管腔,导致尿流梗阻而产生肾功能衰竭症状;c、尿路结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清尿酸盐测定:通常以大于420umol/L定为高尿酸血症
2、尿液尿酸测定:正常饮食24小时尿酸排出在3.6mmol/L以下
3、滑囊液检查:急性期如踝、膝等较大关节肿胀时可抽取滑囊液进行旋光显微镜检查,于白细胞内可见双折光的针形尿酸钠结晶有诊断意义
4、X线检查:反复发作后可有骨质改变
5、痛风石特殊检查:对痛风石可作活检。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中年以上男性,突然发生足趾、踝、膝等处单关节红肿热痛,伴或不伴血尿酸盐增高,即应考虑痛风可能,如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则可诊断为痛风;如在滑囊液检查找到尿酸盐结晶即可确立诊断。
治疗:
西医治疗:
1、饮食控制:合理控制热量摄入,蛋白质每日0.8~1g/kg体重,忌食油炸食物,忌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海鲜、啤酒、浓的汤汁、火锅中的高汤等。
2、急性发作期治疗:
a、秋水仙碱;b、非甾体类抗炎药如芬必得、扶他林等;c、强的松
3、间隙期及慢性期治疗:
降低血尿酸药物:别嘌呤醇、苯溴马隆等;
4、中和尿酸:口服小苏打片或者静滴碳酸氢钠。
中医治疗:
急性期属于热痹证:起病急骤,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稍舒,多有发热,恶风,多汗,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滑数。白虎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后期多属于气血虚痹证:反复不愈,关节疼痛,时轻时重,面色无华,心悸自汗,头晕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濡。益气活血,调补肝肾。独活寄生汤加减。
急性期红肿热痛明显,局部可以外敷金黄膏。
预后:
饮食控制、定期检查血尿酸情况,积极治疗,预后尚可。
中医调护:
首先控制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摄入,多吃素食,多饮水,不饮酒。特别注意不可长时期服用止痛药预防和治疗痛风,痛风结石长期阻滞于关节导致关节变形,后期失去功能,痛风结石梗阻于肾脏导致肾盂积水,影响肾功能,需要积极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冬季皮肤瘙痒
每当冬季来临,许多中老年人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这是由于人到中老年后,皮脂、汗腺功能减退,寒冷使皮肤血管和皮肤附属器收缩,加剧皮脂、汗液分泌减少,皮肤容易干燥脱屑,使皮肤敏感性增加,容易诱发皮肤瘙痒。加上外界环境、内分泌紊乱、精神情绪等因素影响,往往加重皮肤瘙痒。
治疗冬季皮肤瘙痒时,首先应排除其他病因,避免诱发或加重瘙痒的一切因素。不要搔抓,不要用太热的水烫洗,不用或少用肥皂;忌饮酒及吃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少喝咖啡和浓茶,饮食宜清淡,有习惯性便秘者应及时纠正,慢性病灶应适当处理。轻度瘙痒者可涂抹樟脑霜、尿素脂和必舒膏,能润肤止痒。对有严重皮肤损害的瘙痒者可外用皮炎平、氯倍他索霜等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但不宜大面积应用。对瘙痒厉害者,可临时适量小范围涂抹酊剂类的止痒剂,并及时涂抹润肤止痒霜剂,以缓解瘙痒和避免因搔抓而引起皮肤更多的破损。
冬季瘙痒属中医的“风瘙痒”范畴。中医认为,冬季人体气血运行迟缓,又因老年人气虚阴血不足、肌肤失养、风燥瘙痒。常用方药有四物消风散或当归饮子加减,也可服用中成药乌蛇祛风止痒丸或丹参片、地龙片等,以养血润燥、祛风安神为治则。针刺疗法有时亦有效。对肛门、外阴和小腿局限性瘙痒,可用中药地肤子、蛇床子、苦参、野菊花、防风等适量,水煎后熏洗。中医比较注重养生防病,食疗是一重要措施。患有冬季皮肤瘙痒的中老年人要多吃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如胡萝卜、苹果、桔子、蛋类、鱼类以及奶、豆类制品。维生素A可使皮肤润滑细嫩;维生素B、维生素C可抗皮肤感染和减少皮肤脱屑;维生素E可延缓皮肤衰老和减少皮肤色素沉着。经常吃一些含有黑木耳、花生、芝麻、核桃的菜肴、烫羹和糕点,具有养阴补血、润肠通便、去风止痒的作用。
黄褐斑的中西医结合诊断
中医诊断
1、 面部皮损物黑斑,平于皮肤,色如尘垢,淡黑或淡褐,无痛痒。
2、 常发生在额、眉、颊、鼻、背后、唇等颜面部。
3、 多见于女子,起病有慢性过程。
4、 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嗜黑细胞也有较多的色素,可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西医诊断
1、 面部淡黑色至深黑色,界限清楚地斑化,通常对称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
2、 无明显自觉症状。
3、 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
4、 病性可有季节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
近年来,对不明原因不孕妇女的免疫学研究发现,在患者体内存在着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心磷脂抗体(ACAb),这些抗体均对不孕产生影响。为寻找一种有效消除抗体的治疗方法,研究人员对3496例不孕症患者进行以上 4种血清的抗体检测,共发现2062例抗体阳性者,其中ASAb、EMAb、AOAb、 ACAb阳性率分别为23.1l%、34.95%、 20.77%、30.41%,且58.24%的患者体内有两种以上的抗体并存。对2062例患者均采用中药(主方为丹参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黄芩5克、赤芍10克、黄芪8克、黄柏9克、甘草5克、知母8克、茯苓10克)加地塞米松、维生素E和维生素C进行周期性治疗,2个周期为一个疗程。
结果发现,治疗1个疗程后,抗体转阴率分别为ASAb 96.53%、EMAb 72.34%、 AOAb 85.81%、ACAb 90.22%。各种抗体在1个疗程转阴率与1个周期后的转阴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尽管1个疗程后某些患者的抗体未能转阴,但经过酶标仪定量测定发现,其吸光度(抗体滴度)已明显下降。对治疗后抗体转阴的患者1年内妊娠情况的统计发现,单纯ASAb阳性转阴后妊娠率最高(92.95%),而EMAb转阴后妊娠率较低(28.49%)。两种以上抗体阳性转阴后妊娠率最低(27.39%)。
研究人员指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不孕患者采用具有疏肝补肾、活血化瘀、温血养经中药治疗,可以调理人体整体及子宫内环境、卵巢局部的内分泌环境,减少或消除免疫性不孕症患者血清中抗体对妊娠各环节的影响,从而达到治疗不孕的目的。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策略
乳腺癌自发病起即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因而其治疗策略亦发生了改变。开展综合治疗是提高乳腺癌临床疗效的主要方向。根据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类,证候类型及个体情况,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以获得好的疗效。
1.局部与整体兼顾并有所侧重
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根据病程不同,其治疗重点亦异。早期乳腺癌的局部瘤块切除和控制相对地具有重要地位,这时应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性治疗为辅;晚期乳腺癌常容易发生远处转移,此时应以全身性治疗为主,兼顾局部姑息治疗。
2.正确处理长期治疗与短期治疗的关系
乳腺癌具有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潜在可能,而这正是影响其疗效和致死的重要原因。这种复发和转移能否发生,往往取决于机体免疫防御的能力。根据前面已述的长期目的和近期目的,我们知道远期目的是临床治疗的最终目标,近期治疗是为远期治疗服务的,在权衡二者关系时,应坚持近期治疗服从远期治疗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