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对子宫养护的三大误区
女性对子宫养护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认为子宫疾病只有已婚或成年女性才有。
现在越来越多的未成年女性也会患上子宫疾病,例如周期不规律、月经量的异常、痛经、闭经等,要尽早就医,发现病因,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误区二:治疗时单纯依赖于中医或者西医。
有些女生是几个月来一次月经,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要到医院检查,如查性激素检查及生殖系统B超等,排除器质性疾病和生理因素的原因,对某些月经不调者,最好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误区三:意外怀孕私自采取措施。
不少女性在意外怀孕之后,出于种种原因采取私自吃药的措施或到不正规的诊所进行手术。这样做容易导致子宫内膜的损伤和感染,影响子宫的再孕能力,甚至导致不孕。
避孕的误区
避孕误区一:口服避孕药会增加癌症的发病机会
事实上恰恰相反,口服避孕药不仅能发挥避孕的功效,使用得当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只要不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的高危人群,本身没有乳腺癌、宫颈癌的家族史,口服避孕药并不会增加这些肿瘤的发生率,而对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避孕药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以降低盆腔炎的发生几率。
避孕误区二:口服避孕药含有影响体重和身体健康的激素
口服避孕药所含有的激素是性激素,并非我们经常听说的那些长期使用会造成人免疫力下降、容易继发感染的糖皮质激素,因此服用口服避孕药不仅不会损害健康,从某种方面讲它对健康还会有良性的影响。有时候某些避孕药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导致体重的略微增加,这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很快就会消失。
避孕误区三:避孕药会影响将来要宝宝
短效避孕药高效、低毒、可靠性极高,因为一般是含有雌孕激素的复方药物,在停止使用几天之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大多就会被排出到体外了,所以此时的身体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孕育能力,只是为了达到身心最佳的状态,建议想要宝宝的女性按照说明书或遵照医嘱停用避孕药物一段时间之后再选择从容地怀孕。
避孕误区四:宫内避孕器会伤害子宫
宫内避孕器属于长效的避孕方法,它被放置在已生育且月经周期正常的女性的子宫腔里,附着在子宫内膜处以阻碍受精卵的运输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因为它经常处于活动的状态,因此只要做到安置恰当、定期检查,它不仅不会伤害身体,某些活性宫内避孕器甚至对子宫内膜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呢。
避孕误区五:已生过小孩的女性只有上环
很多已生育过的女性认为只有上环一种避孕方法,妇女如患有子宫肌瘤、月经周期不规则、痛经等疾病则往往不适合放环,觉得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法。其实可供选择的方法较多,包括上环、口服避孕药(包括长效和短效)、避孕套、液体避孕套、避孕针、皮下埋植、绝育等。
避孕误区六:药物流产也是避孕妙招
真正的避孕应该是防患于未然的手段,正所谓“避免怀孕”,而药物流产只是以外怀孕后亡羊补牢的办法,因此绝对不是避孕的正规途径,也不值得推荐。现在为了保护女性的健康和安全,药物流产被要求必须在正规的医疗单位内进行,且使用药物前必须经过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方可进行。
避孕误区七:避孕套是夫妻间的一种隔阂
现在的避孕套可不是以前的老样子,它们不仅变得舒适、轻薄、透气,甚至兼具芬芳的气味、艳丽的色泽,集增加情趣、避孕、养护等多功能于一身,而且它还能阻隔许多通过两性之间的性交而彼此传染的疾病,比如艾滋病、淋病、梅毒、衣原体感染等。
关于避孕你可能不知道的七大误区
误区一:偶尔一次性生活不会怀孕
据不完全统计,诸多人流原因中,最常见的就是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怀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事实上,每一次性生活都有怀孕的风险,必须做好保护措施。
误区二:计算安全期即可避孕
大多数妇女的月经周期为24―32天,排卵发生在第12―18天之间。排卵后24小时,如果卵子未能受精,便会自行死亡。而精子进入子宫腔,在3天内都能使卵子受精。可见,所谓的“安全期”非常短。由于月经周期还会受气候、饮食、情绪、环境等因素影响,排卵时间也会发生波动,甚至发生额外排卵,因此安全期避孕的方法一点都不可靠。
误区三:新婚夫妇没有好的避孕方法
新婚夫妇由于缺乏避孕方面的知识,加之紧张,很可能导致避孕措施使用不当,甚至怀上“蜜月宝宝”。对他们而言,口服避孕药不影响性生活,能避免蜜月期间令人不快的月经来潮,是不错的选择。
误区四:生育过的女性只能上环
很多女性认为,生过孩子后,上环是最安全可靠的避孕方法。其实,对于那些月经周期不规律、患有子宫肌瘤和痛经的妇女,不太适合放环,而口服避孕药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误区五:口服避孕药会影响以后生育
口服避孕药是一种可逆性的避孕措施,停药即可恢复生育能力。此外,口服避孕药对女性生殖系统有保护作用。有研究证明,女性在服用避孕药一年后,患宫颈癌的几率会降低一半;服用一年以上,患卵巢癌的几率会降低40%。
误区六:口服避孕药让人发胖、长痤疮
现代的口服避孕药含有高选择性的孕激素,对雄激素受体几乎无亲和力。因而服用后,不会出现长胖、长痤疮等不良反应。一些避孕药还具有抗雄激素的作用,能明显改善痤疮,让女性的皮肤变得更光滑。
误区七:月经量过多不能上环
事实恰恰相反。有些宫内节育系统,能恒量释放左炔诺孕酮,有效控制月经流量,缩短出血天数,治疗月经过多、痛经等,还能降低盆腔感染。
子宫养护的调理方法
1、保持乐观的情绪
很多的子宫疾病与体内的雌性激素有很密切的联系,所以说为了更好的进行子宫的养护,好心情很重要的。而相关研究显示,情绪对激素分泌发挥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女性来说,保持一个乐观的情绪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在日常不要总是郁闷、暴躁,而应使得情绪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状态,这样能有效的减少子宫疾病的产生。
2、定期健康检查
女性过了30之后,属于一个子宫疾病的高发期,所以说养成定期健康检查则是很必要的。
所以建议各位女性,至少保持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这样能很好的起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的目的。
3、按摩腹部
经常对腹部进行按摩能很好的起到保养子宫的目的。其中,在腹部下方有一个重要的子宫穴,此穴是保养子宫的要穴。
所以说经常对腹部进行按摩能很好的增强腹部的血液流量,从而使得腹部处于一个温暖状态,对于改善宫寒发挥重要的作用。
4、注重个人卫生
子宫对于女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日常更需要注重子宫的养护。其中,注重个人卫生也是进行子宫养护的有效方法。
对于女性来说,每一个月都会产生月经,而随着经血的流出能有效的将体内的垃圾及时的排出体外。
但是,经期也是女性容易感染细菌的重要时期,因此,女性一定要尤为重视起经期的清洁工作,内裤和卫生巾都需要及时进行更换。
另外还需用流动的清水清洗外阴部,使之处于一个干净的状态,从而有效避免细菌的感染。
而在日常生活中,更需要注重个人的卫生,另外最好选择一些棉质、透气的内裤,少穿紧身的裤子,以免对子宫造成不良的压迫。
5、注重子宫的保暖
子宫对于女人而言是身体中最怕冷的部位,所以在日常一定要做好子宫的防寒保暖事项。但是,对于很多女性而言,在日常会忽视对子宫的保暖,进而导致寒气侵袭体内,对子宫造成严重的损害。
而处于炎热的夏季中,各式各样的冷饮成为了很多女性的心头爱,另外为了更好的展示曼妙的身姿,则会选择穿漏肚脐装。
这样虽然能获得很凉爽的感觉,但是长期如此则会使得寒气侵袭体内,这也是损害子宫的重要因素。
所以说,为了更好的进行子宫养护,在日常一定要注重子宫的保暖,少吃凉食以及注重腹部的保暖。
6、健康饮食
食物是人们获取营养的重要事项,所以在日常便可以通过饮食的方法进行子宫的养护。
其中,女性在日常饮食中需要多吃一些瓜果蔬菜,少吃一些高脂肪的食物,这样能更好的促进体内激素的生成和释放,从而有效减少对子宫的刺激,这也是防止子宫肌瘤产生的重要因素。
另外,在饮食中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更要远离冷冻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鹿胎膏不适宜人群
1、子宫肌瘤(大于4cm)患者:鹿胎膏能够补充女性雌激素,因此,子宫肌瘤(大于4cm)患者避免服用鹿胎膏。
2、经期的女性,月经过多者,鹿胎膏是呵护子宫,养护卵巢的,养巢的根本就是补充雌激素,滋养子宫。因此,月经过多者应该尽量避免服用。
3、孕妇及哺乳期慎用。多数鹿胎膏里有红花、益母草的成分,活血效果好。与孕期保胎原理恰相反,所以孕妇忌吃鹿胎膏。当然,如果是没有怀孕的女性,吃鹿胎膏则是再好不过。
4、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者,热体质者不能吃。鹿胎膏补气活血,会增加血液循环速度,血量增加。这些会给心脏病和高血压的患者身体,增加巨大压力,容易引发新的危险出现。而糖尿病患者忌食糖份,鹿胎膏里的红糖亦为糖,要忌食。
小产后调理身体的中医妙方
圣愈汤
做法:圣愈汤3克、金锁固精汤4克,麦冬、阿胶各1克,此为一日之量。
效果:填补骨髓、定志安神,治疗产后情绪低落。
益母草煲鸡蛋
做法:益母草30-60克、鸡蛋2个,加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5分钟,吃蛋并喝汤。
效果:治人工流产后恶露不止,功能性子宫出血,益母草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治各种妇女血瘀之症,产后用可帮助子宫复原和减少恶露。
散结定痛汤
做法:当归酒洗、炒山楂各18克、川芎酒洗、牡丹皮、黑荆芥穗、炒桃仁各7克、益母草10克、乳香4克,以水煎两次取汁,早晚温服。
效果:收缩子宫,养血化瘀、促进淤血排出,止痛,当归养血补虚、活血散淤,川芎活血行气、止痛,牡丹皮、炒桃仁、益母草、乳香活血化瘀,黑荆芥穗止血。
按摩子宫保健法
子宫是女性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妇科病发病率日渐趋高,许多女性会发现自己或多或少有点异常,特别是近年来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更是逐年上升,因此学点自我保养法,把子宫养护好,是每个女性应着手行动的事。
按摩方法与步骤
1、先平躺下来,舒缓身体。把双手搓热,置于下腹部(双手相叠置于小腹中间,紧压腹部,慢慢按摩腹部,以10次/分左右的频率进行,直至小腹内有热感为宜。共操作5分钟。)2、搓两侧腹股沟。把双手置于左右两侧腹股沟,从上往下斜搓,方向朝外生殖器。以摩热为度。共操作5分钟。
3、点按子宫穴。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4、在做完一轮动作后,可以轻揉整个腹部,起到舒缓的作用。
自然避孕九大错误
日常自然避孕易犯的九大错误误计算安全期”和“体外排精”经常被冠以自然避孕法之名,听上去不错,事实上能达到的效果却不敢恭维。
误区1.自然避孕法很安全
真相:要知道女性的排卵日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像钟表那样准确,而男子经常在射精动作开始之前就已经有精子进入女性的阴道了,这样一来糊里糊涂怀孕的机会大增,这种方法还能算安全吗?建议最好放弃此法。
误区2.偶尔一次没关系
真相: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不公平,有些人努力想要一个小宝宝未必能得到,有些人偶尔一次“邂逅”却可能开花结果,所以千万不要抱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健康的精子与卵子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一旦相遇便意味着一个新生命即将诞生,而如果出现非正常妊娠将更会导致非常危险的宫外孕、畸形的新生儿出生,可见每一次都不能忽视哟!
误区3.月经期就是安全期
真相:许多人都以为女性处在月经周期时不会怀孕,这并不科学,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月经期间由于子宫处于血管痉挛、血肿形成期,子宫内膜的组织成坏死、剥脱的状态,故此在过分“亲热”的时候容易导致继发感染、出血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出于对女性的爱护和体贴,请在此期间避免房事。
误区4.避孕套是夫妻间的一种隔阂
真相:现在的避孕套可不是以前的老样子,它们不仅变得舒适、轻薄、透气,甚至兼具芬芳的气味、艳丽的色泽,集增加情趣、避孕、养护等多功能于一身,而且它还能阻隔许多通过两性之间的性交而彼此传染的疾病,比如艾滋病、淋病、梅毒、衣原体感染等。
误区5.宫内避孕器会伤害子宫
真相:宫内避孕器属于长效的避孕方法,它被放置在已生育且月经周期正常的女性的子宫腔里,附着在子宫内膜处以阻碍受精卵的运输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因为它经常处于活动的状态,因此只要做到安置恰当、定期检查,它不仅不会伤害身体,某些活性宫内避孕器甚至对子宫内膜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呢。
误区6.避孕药会影响将来要宝宝
真相:短效避孕药高效、低毒、可靠性极高,因为一般是含有雌孕激素的复方药物,在停止使用几天之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大多就会被排出到体外了,所以此时的身体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孕育能力,只是为了达到身心最佳的状态,建议想要宝宝的女性按照说明书或遵照医嘱停用避孕药物一段时间之后再选择从容地怀孕。
误区7.口服避孕药含有影响体重和身体健康的激素
真相:口服避孕药所含有的激素是性激素,并非我们经常听说的那些长期使用会造成人免疫力下降、容易继发感染的糖皮质激素,因此服用口服避孕药不仅不会损害健康,从某种方面讲它对健康还会有良性的影响。有时候某些避孕药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导致体重的略微增加,这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很快就会消失。
误区8.口服避孕药会增加癌症的发病机会
真相:事实上恰恰相反,口服避孕药不仅能发挥避孕的功效,使用得当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只要不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的高危人群,本身没有乳腺癌、宫颈癌的家族史,口服避孕药并不会增加这些肿瘤的发生率,而对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避孕药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以降低盆腔炎的发生几率。
误区9.药物流产也是避孕妙招
真相:真正的避孕应该是防患于未然的手段,正所谓“避免怀孕”,而药物流产只是以外怀孕后亡羊补牢的办法,因此绝对不是避孕的正规途径,也不值得推荐。
现在为了保护女性的健康和安全,药物流产被要求必须在正规的医疗单位内进行,且使用药物前必须经过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方可进行。
日常避孕小心九个误区
误区1.自然避孕法很安全
真相:“计算安全期”和“体外排精”经常被冠以自然避孕法之名,听上去不错,事实上能达到的效果却不敢恭维。要知道女性的排卵日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像钟表那样准确,而男子经常在射精动作开始之前就已经有精子进入女性的阴道了,这样一来糊里糊涂怀孕的机会大增,这种方法还能算安全吗?建议最好放弃此法。
误区2.偶尔一次没关系
真相: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不公平,有些人努力想要一个小宝宝未必能得到,有些人偶尔一次“邂逅”却可能开花结果,所以千万不要抱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健康的精子与卵子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一旦相遇便意味着一个新生命即将诞生,而如果出现非正常妊娠将更会导致非常危险的宫外孕、畸形的新生儿出生,可见每一次都不能忽视哟!
误区3.月经期就是安全期
真相:许多人都以为女性处在月经周期时不会怀孕,这并不科学,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月经期间由于子宫处于血管痉挛、血肿形成期,子宫内膜的组织成坏死、剥脱的状态,故此在过分“亲热”的时候容易导致继发感染、出血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出于对女性的爱护和体贴,请在此期间避免房事。
误区4.避孕套是夫妻间的一种隔阂
真相:现在的避孕套可不是以前的老样子,它们不仅变得舒适、轻薄、透气,甚至兼具芬芳的气味、艳丽的色泽,集增加情趣、避孕、养护等多功能于一身,而且它还能阻隔许多通过两性之间的性交而彼此传染的疾病,比如艾滋病、淋病、梅毒、衣原体感染等。
误区5.宫内避孕器会伤害子宫
真相:宫内避孕器属于长效的避孕方法,它被放置在已生育且月经周期正常的女性的子宫腔里,附着在子宫内膜处以阻碍受精卵的运输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
因为它经常处于活动的状态,因此只要做到安置恰当、定期检查,它不仅不会伤害身体,某些活性宫内避孕器甚至对子宫内膜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呢。
误区6.避孕药会影响将来要宝宝
真相:短效避孕药高效、低毒、可靠性极高,因为一般是含有雌孕激素的复方药物,在停止使用几天之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大多就会被排出到体外了,所以此时的身体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孕育能力,只是为了达到身心最佳的状态,建议想要宝宝的女性按照说明书或遵照医嘱停用避孕药物一段时间之后再选择从容地怀孕。
误区7.口服避孕药含有影响体重和身体健康的激素
真相:口服避孕药所含有的激素是性激素,并非我们经常听说的那些长期使用会造成人免疫力下降、容易继发感染的糖皮质激素,因此服用口服避孕药不仅不会损害健康,从某种方面讲它对健康还会有良性的影响。有时候某些避孕药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导致体重的略微增加,这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很快就会消失。
误区8.口服避孕药会增加癌症的发病机会
真相:事实上恰恰相反,口服避孕药不仅能发挥避孕的功效,使用得当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只要不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的高危人群,本身没有乳腺癌、宫颈癌的家族史,口服避孕药并不会增加这些肿瘤的发生率,而对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避孕药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以降低盆腔炎的发生几率。
误区9.药物流产也是避孕妙招
真相:真正的避孕应该是防患于未然的手段,正所谓“避免怀孕”,而药物流产只是以外怀孕后亡羊补牢的办法,因此绝对不是避孕的正规途径,也不值得推荐。
现在为了保护女性的健康和安全,药物流产被要求必须在正规的医疗单位内进行,且使用药物前必须经过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方可进行。
阴道护理常见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频用护垫,不勤换内裤
分泌物本身是正常的,在女性排卵期会增多。有些女性习惯于天天垫护垫,这是不好的,其实每天换内裤就行。护垫本身就是一种隔离,透气性不好,反而很容易出现阴道炎症。
误区二、月经期间,不清洗外阴
这 是传统观念造成的误解。月经期更要注意外阴的清洗,阴道里的血容易滋生细菌,也要避免经期性生活,在用药治疗妇科炎症期间尽量避免性生活,使用避孕套避免 交叉感染。内裤需要每天一更换。另外,内裤不要放在洗衣机里与其他衣物混在一起洗,单独手洗后,需要晾晒在有阳光、干燥的地方。
误区三、过度清洁,大量阴道盥洗
有些女性定期去做阴道盥洗,这是不必要的。要相信自己的身体,阴道里的乳酸杆菌有自洁自净的能力。宫颈有黏液栓,可以闭死宫颈口,防止异常的东西往上走,正常人只要做好日常护理即可。
误区四、清洗阴道,盲目使用洗液
清洗就清洗外阴即可,不要清洗阴道里面。炎症作为最常见的妇科病,40%以上的患者都是因为清洁方法不当造成的。女性阴道为酸性环境,有自净作用,长期用洗液清洗下身,会杀死对身体有益的阴道杆菌,使局部抵抗能力下降,增加感染机会。
误区五、不查妇科, 没性交不担心
首先要更正一个观点,没有过性生活的女性,甚至婴幼儿也有可能得妇科炎症。我就接触过12岁的女性得妇科炎症的,因为阴道本身就有多种细菌,如果控制不当, 可能逆行向上到盆腔。所以,未婚女性也需进行妇科检查,对孩子也要培养身体检查的意识。医院针对未婚和已婚女性各有不同的检查方式。
女性对子宫养护有三个误区
误区一:认为子宫疾病只有已婚或成年女性才有。现在越来越多的未成年女性也会患上子宫疾病,例如周期不规律、月经量的异常、痛经、闭经等,要尽早就医,发现病因,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误区二:治疗时单纯依赖于中医或者西医。有些女生是几个月来一次月经,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要到医院检查,如查性激素检查及生殖系统B超等,排除器质性疾病和生理因素的原因,对某些月经不调者,最好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误区三:意外怀孕私自采取措施。不少女性在意外怀孕之后,出于种种原因采取私自吃药的措施或到不正规的诊所进行手术。这样做容易导致子宫内膜的损伤和感染,影响子宫的再孕能力,甚至导致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