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是否真的缺钙分分钟教你看出来
宝宝是否真的缺钙分分钟教你看出来
不可否认,钙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但是很多看似是缺钙的表现,其实已经被专家医生证实了,这些并非是宝宝缺钙的表现。
假!这些现象不能说明宝宝缺钙:
1、出汗较多
由于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出汗多的情况很常见,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性出汗,多见于头和颈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发生。所谓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还有相当一部分宝宝睡觉多汗,完全是因为妈妈给予的衣被太多而导致的,并非都是由于体质虚弱或缺钙引起的。
2、枕秃
宝宝出现枕秃,往往也会被误解为缺钙导致的。实际上枕秃是因为宝宝的脑袋和枕头接触的部位容易出汗发热,使头部发痒,由于宝宝还不能自己用手抓,也无法表达,所以常常会通过摩擦枕头的方式来应对头皮痒的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枕秃。另外,过早给宝宝使用枕头、枕头太硬等,也会引起宝宝枕秃。
3、难入睡、易惊醒
很多宝宝都有难入睡、易惊醒的问题,但这和缺钙的关系不大,常常是因为睡眠环境太嘈杂、或者宝宝饿了、没有安全感、精神过于兴奋、太冷或太热等原因。一般情况来说,妈妈调整照顾方式后,这个问题多半都能得到解决。
4、头发黄而稀疏
在医学上,婴幼儿的头发黄而疏,属非疾病症状,无须特别药物治疗,和缺钙也没有太大关系,妈妈不要指望通过补钙,在短时间内就能让宝宝的头发长得又黑又密。宝宝头发又黄又稀,受遗传的影响很大,另外和毛囊还没有充分发育也有关系,等宝宝稍长大后就能得到改善了。
5、出牙晚
宝宝在6个月左右就开始长牙,但长牙的时间因人而异,最晚18个月前长出第一颗牙齿,3岁前长齐乳牙,都属于正常。并不能因为长牙时间的早晚就断定宝宝缺钙,出牙的时间早晚和遗传的关系更大。
6、个子矮小
有些妈妈看到自家的宝宝不如别人家的“强壮”,就担心宝宝是不是缺钙了,但实际上这一点又是受遗传的影响更大。只要宝宝的身高体重符合生长曲线范围、营养情况良好,妈妈就不需要太过于纠结“缺钙”这个问题。
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睡眠不好、多汗、枕秃、晚出牙等表现,这些常常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现象,随着宝宝的成长很快便会消失,并不是特异的,不能单纯以某一个表现就说宝宝缺钙。
不过,当你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宝宝出现缺钙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真!这些情况说明宝宝有可能会缺钙!
1、摄入的奶量不足
1岁前,母乳(母乳不足的情况下,用配方粉代替)是宝宝最主要的食物,乳制品是钙质摄入的最佳来源,如果宝宝的奶量长期摄入不足,很可能就会出现缺钙的问题(实际上这时缺的不仅仅是钙)。
2、宝宝的饮食结构比较单一
宝宝缺钙的情况并不会轻易就发生,但长期的饮食结构比较单一,很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人体内不同的营养元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样就必然会影响到另外一样。另外,如果宝宝偏爱吃某种食物,某种营养摄入过多了,也会抑制其他营养的吸收。因此想要避免宝宝出现缺钙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做到饮食来源丰富,不偏食挑食。
3、从来没有补充过维生素D
维生素D的作用就是促进钙的吸收,然而很多妈妈都不注重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反而更喜欢给宝宝补钙。但是钙的来源非常广泛,乳制品是补钙的最佳来源,宝宝每天都喝的母乳或配方粉中就含有大量的钙,且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中,不少都含有丰富的钙。
但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且我们人体较难从日常饮食中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因此无论你咨询哪一个专业的儿科医生,他们都会告诉你:宝宝真正需要补的不是钙,而是维生素D!
要是宝宝从来都没有补充过维生素D,可能会间接地导致缺钙。但此时需要补充的,仍然是维生素D,而不是钙。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需要补充400IU维生素D;配方粉喂养的宝宝,要参照配方粉中维生素D的含量,如果宝宝一天摄入的奶量中含有400IU的维生素D了,就不需要额外补充了。
【温馨提醒】
微量元素对宝宝的生长发育的确很重要,但是总体营养情况良好时,宝宝是很少会单独地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没有一种微量元素比另外一种重要,如果宝宝缺钙了,那么宝宝缺的可能不仅仅是钙了,而是总体上的营养状况不良好。
孕期对话胎教说什么都可以
对话胎教相比其他胎教方式在内容上要自由些,说什么都可以。准爸爸和准妈妈可以把胎宝宝当作一个家庭成员与之保持密切的交流,每天早晚间不要忘了问候,自己正在做什么也可以跟胎宝宝说一说。比如要出门了,跟胎宝宝打个招呼:“宝宝,我们要出门了,跟妈妈去看看风景,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吧。”要工作了,也说一声:“宝宝,妈妈要开始工作了,你乖乖呆着,不要捣乱啊。”看到的、想到的都可以跟胎宝宝说,在户外看到有趣的事也可以跟胎宝宝讲:“宝宝,你看那个小哥哥,眼睛多大呀,真漂亮,你是不是也这么漂亮啊?”看了有趣的书,如笑话,也可以讲给胎宝宝听一听。
不过到了做正式胎教时,要好好设计一下语言,以求得到最佳效果。
给胎宝宝做正式胎教的时候,最好能设计一下语言,有开场白、结束语,胎教语言尽量准确、凝练,发音标准,语速适当放慢,并保持正常的语调。
开场白很重要,是激发胎宝宝参与兴趣的重要手段,只有胎宝宝积极参与,胎教才能有效果。开场白可以这样说:“宝宝(或者叫小名),对面坐着的是你的爸爸,爸爸每天这个时候都跟你讲话。爸爸的知识很丰富,你可以从爸爸这里了解很多有趣有益的事。”然后,由爸爸开始对胎宝宝说话:“宝宝,我是你的爸爸,今天爸爸给你讲《小鹿班比》的故事,你要认真听啊。”结束语以鼓励为主,比如说:“宝宝今天听得很认真,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希望我对你讲的这个故事能对你将来的人生有用。好吧,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这个时候,爸爸给你讲更有意思的内容”。
准爸爸或准妈妈如果语言能力较差,总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内容,可以事先写一篇讲话稿,声情并茂念稿子就可以。
另外,与其他人谈话时,也要尽量维持正常的语调语音,不要大吵大闹,以免反差太大,引起胎宝宝不安。
如何掌握好宝宝吃奶量
母乳喂养一个最大的缺点是掌握不好宝宝到底吃了多少奶水,宝宝是吃的太多还是不够。有些妈妈用宝宝吃奶的时间来衡量宝宝吃奶量的多少,许多医生和护士也是这么教的,但是有时宝宝吃奶时是在干吸,并没有下咽奶水,这些干吸的时间,对于判断宝宝吃奶多少是没有用的,而真正有用的是看宝宝吞咽奶水的时间。
比如,宝宝一开始吸吮了两分钟,让他稍微躺下来,宝宝开始吞咽奶水,一口一咽,两分钟后,两口一咽,再一分钟后,三四口一咽。然后,宝宝继续让宝宝吮吸了三分钟,再次让他躺下来,再让宝宝吞咽两分钟。这样算下来,宝宝在母亲怀里吮吸的时间一共是十多分钟,而真正吞咽奶水只有五六分钟。新妈妈一开始喂奶,宝宝吮吸的时间更长,真正吞咽奶水的时间一般会更短一些。
所以,不要因为宝宝含着乳头的时间很长,就误以为宝宝已经吃饱了。每次喂奶,宝宝吞咽奶水的时间达到了十来分钟(其间有三四次让宝宝躺下来咽奶水),宝宝一般就是吃得不错了。
如果宝宝还表现出饿的样子,就应该让宝宝继续吃。如果宝宝是在大口大口吞咽过程中把乳头吐出来,这有可能是宝宝累了,要让他喘一口气,才能接着吃。如果是宝宝干吮,吞咽很少的时候吐出来,这一般表示宝宝要么吃饱了,要么需要拍嗝。这时候,如果乳房摸着很软,就表明吃清了。如果比没奶时大一些,硬一些,就说明这一侧乳房宝宝还没有吃清,在下一次吃奶时,这边的乳房要先喂给宝宝,即使另一侧涨奶了,也最好把这边没吃清的奶先吃完。
让家长迷茫的所谓早教
外孙女出生9个多月时,女儿对我提起,说某一早教中心的人一直打电话过来,要她送宝宝去参加早教。虽然我们也一直关注书籍或网络上育儿方面的知识,但亲临早教现场体验早教的经历还未曾有过,于是决定要去开开眼界。
按约好的时间,12点20分,我们匆匆吃饭后就带宝宝去了。那地方还真不错,环境富有童趣,整洁宽敞。一到门口,年轻的工作人员用笑脸迎接了我们,然后要我们换上拖鞋。里面已经有了好几位家长与未到周岁的宝宝。我正想一起进去,工作人员拦住我,说是里面只能进宝宝的父母中的一人,其他人一律在门外等候。看来我只能在门外观望了——有点遗憾。
接下来的事则令我更加迷茫与不解:
宝宝的妈妈抱着宝宝刚进指定教室的门口,那年轻的女老师就问:“请问你听得懂英语吗?”宝宝的妈妈点了点头就进去了。我一听就觉得好奇,于是与门口把门的女老师交谈了起来:
“为什么一定要懂英语啊?”
“因为我们的早教从头到尾都是用英语交流的。”
“宝宝才几个月大,还不会说话呢。你们用英语交流,他们又听不懂,怎么‘早教’啊?”
“为这些宝宝的将来打下语言基础啊!他们长大后不仅仅在国内生活,有可能要到国外去的啊。”
“现在国语都还没学,怎么就先学外语呢。再说,在你这里每周听40分钟的英语,而在家里基本没有人与他们用英语交流,学了也白学呀。”
“不会的,早教就是让宝宝早点打下语言基础,走在别人的前头。”
看来,这个问题我们是谈不到一块了。
接着我往门窗玻璃里看,只见早教老师手里抱着个布娃娃,周围十来位妈妈抱着自己的宝宝坐成一圈,然后只听见老师用英语指挥妈妈与宝宝模仿她做的动作上上下下的,也就是动动手踢踢腿什么的。接着是训练宝宝爬行的能力,几个宝宝在妈妈的带领下学爬,也有母子配合做一些简单的动作,逗孩子开心。
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这就是一个早教的工作日。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家长是从很远的郊区赶过来的。出来时,我问女儿有什么感受没有?她说,其实这么小的孩子能听懂什么呀,与在家不同的就是在这里多了些玩伴,觉得新鲜,人多热闹而已!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几位年轻的母亲也在议论早教的事:“太贵了,就那么一会儿,120块的学费,拿去我们两天的工资了。唉,现在宝宝的钱太好赚了。”
“是啊,一年算下来,这笔开支还真不少呢。”
“也不知道这早教有没有效果。这钱花得值不值啊?”
“其实我也很没底,早教到底能给宝宝带来多大的作用。”
“我去体验了几次,看来别寄太多的希望,就是在一起玩玩而已。如果自己有时间的话,多带孩子出去玩,多陪孩子说说话,应该也可以的。”
看来,这早教还真值得大家共同商讨呢!我认为,也许让宝宝到早教中心参与早教多多少少有点好处,起码锻炼了胆量和开了眼界,也让年轻的妈妈们获得些育儿知识。但孩子的成长主要还是靠家庭教育与幼儿园、学校的共同努力,拿幼小的宝宝来说,父母的教育更是直接和长期的,再好的早教也仅仅是补充而已。
怀孕到哺乳女人到底流失了多少钙
准妈妈“钙”况
怀孕都10多周了还没开始补钙的女性大有人在,甚至还有一些人相信诸如“不能补钙,以免宝宝骨骼太硬而不利于分娩”等荒谬说法。
孕期钙流失情报
对于怀孕的女性来说,发生钙流失而出现骨质疏松的风险是30%~40%。如果你平时就喝咖啡、不爱晒太阳、不喝牛奶、不吃钙片,那么,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你身体缺钙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这时候再不补,只会流失得更快,因为,肚子里的宝宝已经在和你抢钙了。
妇科专家钱瑞碧教授说,女性在孕期出现大量钙流失主要源于宝宝。因为胎儿骨骼的形成所需要的钙全都要来源于母体,准妈妈消耗的钙量要远远大于普通人,也就是说,你身体里现有的钙有相当一部分要“流失”到宝宝身体里,促进他的生长。
孕期缺钙的危害
如果孕期不补钙,发生轻度缺钙时,开始会调动母体骨骼中的钙盐,来保持血钙的正常浓度;但如果钙流失得很严重,孕期的女性就会出现肌肉痉挛,比如小腿抽筋、手脚抽搐,甚至因为骨质疏松引起骨软化症。
另外,身体钙含量低还容易诱发高血压。倘若女性在孕期补钙不足,就容易出现中度或重度的妊娠血压高症,也就是孕期特有的一种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这种高血压反应是孕妇常见的,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频繁地发生,严重的情况下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
发现:10个准妈妈10个都缺钙
尽管补钙是近年来最热的话题,老人要补钙、孩子 要补钙,更年期的人也要补钙,可是却惟独缺了怀孕期的女性。调查显示,我国人均日缺钙量高达300毫克,而孕妇的缺钙程度几乎是100%……
身材娇好的美眉从怀孕到生孩子,再坐完“月子”之后摇身变成肥婆的例子太多了。可是,该补的不补,不该补的却猛吃。有的人甚至认为,孕期千万不能补钙,否则会让宝宝骨骼变硬,影响分娩。
唉……真是谬论。如果你正准备要宝宝或是正怀着宝宝,那么可要赶快补钙喽。
多喝咖啡容易缺钙
现时女性缺钙的现象日益增多。当喝咖啡成为习惯,咖啡会加速钙从尿液中排出;当保持身材成为必须,美女们有谁喜欢喝牛奶,吃猪肝、豆制品等含钙高的食物?当防晒成为美白需要,体内维生素d合成不足……这些都使得钙在不知不觉中大量流失。
而怀孕都10多周了还没开始补钙的女性大有人在,要先恶补知识再怀宝宝啊。
准妈妈要避免的胎教误区
一、音乐“胎教”
在一些“胎教”课上,你肯定这样地记录着:怀孕5个月时进行音乐胎教。每次5~12分钟,6个月后,每次20分钟,一天1~2次。连音箱摆放的位置都有讲究,放在1米左右处,扬声器对着腹部,分贝在65~75。不仅胎儿听,准妈妈也得精神集中,一起投入。
专家告诉你真相:用声音来刺激胎儿,无非是想对其生长发育产生积极影响。而实际得到的结果是胎儿的听力阈值下降了。音乐通过母体的传递,被胎儿的听觉神经感受到时已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和谐的旋律与节奏,而只是一个单纯的物理声波,是有害的噪声,它有可能对胎儿造成易干扰和易激惹性。也就是说,本来给胎儿一定音量的声音才能引起他的反应,而现在,一个比原来音量还要低的声音就能引起他的反应,表面上看起来,胎儿变得伶俐了,但实际上,是胎儿得不到安静的环境,神经变得紧张了。
二、拍打“胎教”
有人建议,当胎儿踢肚子时,母亲可轻轻拍打被踢部位,然后再等第二次踢肚。胎儿再踢,母亲就再拍打。每天早晚两次,每次3~5分钟。据说,生下来的宝宝在听、说和使用语言方面都能获得最高分,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专家告诉你真相:从刚生下来宝宝的生活状态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小宝宝除了要吃东西填饱肚子睁开眼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就连大小便他也可以闭着眼完成。对新生的宝宝你会早晚两次每次3~5分钟地去拍打他吗?而且,当他还在腹中的时候,胎动并不是闲来无事在和你做游戏,他可能是伸个懒腰,或换个睡姿。你对他的拍打很容易引起他的烦躁不安,这并不能起到胎教的作用。
正确掌握新生儿的吃奶量
母乳喂养一个最大的缺点是掌握不好宝宝到底吃了多少奶水,宝宝是吃的太多还是不够。
有些妈妈用宝宝吃奶的时间来衡量宝宝吃奶量的多少,许多医生和护士也是这么教的,但是有时宝宝吃奶时是在干吸,并没有下咽奶水,这些干吸的时间,对于判断宝宝吃奶多少是没有用的,而真正有用的是看宝宝吞咽奶水的时间。
比如,宝宝一开始吸吮了两分钟,让他稍微躺下来,宝宝开始吞咽奶水,一口一咽,两分钟后,两口一咽,再一分钟后,三四口一咽。然后,宝宝继续让宝宝吮吸了三分钟,再次让他躺下来,再让宝宝吞咽两分钟。这样算下来,宝宝在母亲怀里吮吸的时间一共是十多分钟,而真正吞咽奶水只有五六分钟。
新妈妈一开始喂奶,宝宝吮吸的时间更长,真正吞咽奶水的时间一般会更短一些。所以,不要因为宝宝含着乳头的时间很长,就误以为宝宝已经吃饱了。每次喂奶,宝宝吞咽奶水的时间达到了十来分钟(其间有三四次让宝宝躺下来咽奶水),宝宝一般就是吃得不错了。
如果宝宝还表现出饿的样子,就应该让宝宝继续吃。
如果宝宝是在大口大口吞咽过程中把乳头吐出来,这有可能是宝宝累了,要让他喘一口气,才能接着吃。
如果是宝宝干吮,吞咽很少的时候吐出来,这一般表示宝宝要么吃饱了,要么需要拍嗝。这时候,如果乳房摸着很软,就表明吃清了。
如果比没奶时大一些,硬一些,就说明这一侧乳房宝宝还没有吃清,在下一次吃奶时,这边的乳房要先喂给宝宝,即使另一侧涨奶了,也最好把这边没吃清的奶先吃完。
教你3分钟自制15道宝宝健康零食
宝宝处于生长发育期,而且活动量大,因此建议在两餐之间加一餐零食,以满足宝宝的能量需要。但市面上的零食往往有很多添加剂,对宝宝的健康不利,想自己动手又没那么多时间。怎样才能快速地制作健康又美味的零食?
1.新鲜水果
健康的快手零食,新鲜水果是当之无愧的最佳选择,它颜色丰富又香甜多汁,而且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几片苹果、两瓣桔子、半条香蕉,再加几颗浆果,就能做一份丰富的水果拼盘,让孩子满足口欲的同时还能增加用餐的乐趣,一举两得。
2.果脯
几粒果脯(如杏干、桃干、梨干、李子干),或者一小碗不加糖的苹果酱,都是健康又美味的快手零食。
3.蘸酱
如果你的孩子会自己吃东西了,可以准备一些蘸酱,让孩子自己混合自己喜欢的食物,这能让他在吃零食的过程中获得探索的乐趣。比如小面包配匙鹰嘴豆泥或菠菜蘸酱,或者苹果片配酸奶,饼干配草莓酱等。
4.干酪
将新鲜水果切碎,或者放入煮熟的豌豆或胡萝卜,再加上切碎的松软干酪,一份健康又美味的下午茶一定能引起宝宝的兴趣。
5.鸡蛋
炒鸡蛋只需要几分钟就能搞定,还可以尝试加入奶酪、莎莎酱做成玉米卷饼。如果平时没空,可以利用周末将鸡蛋煮好,放进冰箱,也可以当做平日的零食。
6.迷你披萨
半块吐司或英式松饼,涂上一勺番茄酱,再撒上切碎的蔬菜和奶酪,入烤箱烤1-2分钟直至奶酪融化即可。
7.水果杯
取一个玻璃杯或玻璃碗,先倒入1/3杯香草酸奶,再放入1/4杯切碎的水果(蓝莓、草莓、香蕉片等),顶上再撒一层麦片,健康、美味又漂亮的水果杯就做好了。
8.墨西哥玉米饼
准备半个墨西哥玉米薄饼,撒上碎奶酪,微波炉加热20秒,折成两半或切成小块,配上莎莎酱,美味又营养。
9.迷你松饼
准备半个华夫饼,切成小条状,配上酸奶和新鲜水果,营养又具饱腹感。
10.蔬菜
把蔬菜做成零食,有利于培养孩子吃蔬菜的好习惯,将新鲜蔬菜直接煮熟或烤熟即可,适合煮的蔬菜有胡萝卜、青豆、花椰菜等,适合烤的蔬菜有胡萝卜、甜菜、红薯等。
11.蔬菜泥
有的食物容易做成泥状,这样很适合让孩子练习用勺子吃,比如豆子、红薯、鳄梨、土豆等。
12.水果冰淇淋
利用新鲜水果、果汁自制水果冰淇淋,最好在里面加入整块的水果,这样更具吸引力,橙子、菠萝、桃子、香蕉都可以尝试。炎热的夏季给孩子准备水果冰淇淋营养有消暑。
13.果汁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准备100%纯果汁,并且不能加糖,同时应限制孩子每天喝不超过3/4杯。
14.水果奶昔
把半个香蕉、1/4杯牛奶及一些浆果一起放入搅拌机,开动机器,几十秒就能做好一杯水果奶昔,为了增加风味,还添加酸奶。
15.橙子冰沙
将橙子去皮去籽,加半杯冰块,一起放入搅拌机搅碎,美味的橙子冰沙就做成了,如果宝宝不喜欢吃酸,还可加入一点枫糖。
孕后期的胎教错误观念
拍打“胎教”?
有人建议,当胎儿踢肚子时,母亲可轻轻拍打被踢部位,然后再等第二次踢肚。胎儿再踢,母亲就再拍打。每天早晚两次,每次3~5分钟。据说,生下来的宝宝在听、说和使用语言方面都能获得最高分,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专家告诉你真相:从刚生下来宝宝的生活状态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小宝宝除了要吃东西填饱肚子睁开眼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就连大小便他也可以闭着眼完成。对新生的宝宝你会早晚两次每次3~5分钟地去拍打他吗?而且,当他还在腹中的时候,胎动并不是闲来无事在和你做游戏,他可能是伸个懒腰,或换个睡姿。你对他的拍打很容易引起他的烦躁不安,这并不能起到胎教的作用。
音乐“胎教”?
在一些“胎教”课上,你肯定这样地记录着:怀孕5个月时进行音乐胎教。每次5~12分钟,6个月后,每次20分钟,一天1~2次。连音箱摆放的位置都有讲究,放在1米左右处,扬声器对着腹部,分贝在65~75。不仅胎儿听,准妈妈也得精神集中,一起投入。
专家告诉你真相:用声音来刺激胎儿,无非是想对其生长发育产生积极影响。而实际得到的结果是胎儿的听力阈值下降了。音乐通过母体的传递,被胎儿的听觉神经感受到时已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和谐的旋律与节奏,而只是一个单纯的物理声波,是有害的噪声,它有可能对胎儿造成易干扰和易激惹性。
也就是说,本来给胎儿一定音量的声音才能引起他的反应,而现在,一个比原来音量还要低的声音就能引起他的反应,表面上看起来,胎儿变得伶俐了,但实际上,是胎儿得不到安静的环境,神经变得紧张了。
胎教的错误观念有拍打肚子给宝宝感觉,音乐的胎教!都是不对的!不要有这些不正确的理念奥!对宝宝不好的!所以我们要记住奥!孕早期的宝妈们更要注意啦!
孕期胎教要避免的两个误区
拍打“胎教”?
有人建议,当胎儿踢肚子时,母亲可轻轻拍打被踢部位,然后再等第二次踢肚。胎儿再踢,母亲就再拍打。每天早晚两次,每次3~5分钟。据说,生下来的宝宝在听、说和使用语言方面都能获得最高分,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告诉你真相:
从刚生下来宝宝的生活状态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小宝宝除了要吃东西填饱肚子睁开眼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就连大小便他也可以闭着眼完成。准妈妈需要避免的胎教误区,对新生的宝宝你会早晚两次每次3~5分钟地去拍打他吗?而且,当他还在腹中的时候,胎动并不是闲来无事在和你做游戏,他可能是伸个懒腰,或换个睡姿。你对他的拍打很容易引起他的烦躁不安,这并不能起到胎教的作用。
音乐“胎教”?
在一些“胎教”课上,你肯定这样地记录着:怀孕5个月时进行音乐胎教。每次5~12分钟,6个月后,每次20分钟,一天1~2次。连音箱摆放的位置都有讲究,放在1米左右处,扬声器对着腹部,分贝在65~75.不仅胎儿听,准妈妈也得精神集中,一起投入。
告诉你真相:
用声音来刺激胎儿,无非是想对其生长发育产生积极影响。而实际得到的结果是胎儿的听力阈值下降了。音乐通过母体的传递,被胎儿的听觉神经感受到时已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和谐的旋律与节奏,而只是一个单纯的物理声波,是有害的噪声,它有可能对胎儿造成易干扰和易激惹性。准妈妈需要避免的胎教误区,也就是说,本来给胎儿一定音量的声音才能引起他的反应,而现在,一个比原来音量还要低的声音就能引起他的反应,表面上看起来,胎儿变得伶俐了,但实际上,是胎儿得不到安静的环境,神经变得紧张了。
现在常推广的“胎教”方法,都是从听觉、视觉、触觉方面对胎儿进行刺激。准妈妈需要避免的胎教误区,而听觉、视觉和触觉这些都是生理学参数,并且,现在所发表的各种论文,其中所采用的实验都是生理学实验。没有临床医疗实践的科学结论。所以准妈妈们不能盲目地相信和遵循这些“胎教”方法。
哪种护理方式适合宝宝入眠
哪种护理方式更适合宝宝入眠
一种思想学派认为,睡觉时候让宝宝哭出来,会让孩子入睡时候没有安全感。一些睡眠和育儿专家相信,让宝宝们自己入睡是很有价值的,而另一部分人相信,我们应该帮助宝宝,尤其当他留下第一滴眼泪,我们应该哄他,让他安然入睡。然而,真正的选择只能依靠父母自己的直觉,从医生那里得到建议,然后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睡眠方法。
放任式入睡法
新生儿不应该被放任哭泣,即使父母想尝试这种方法。在你的宝宝4至6个月之前,一定要询问医生孩子是否足够大来尝试该法。放任宝宝哭1小时,这是不可以的,当你第一次尝试让宝宝自行恢复的方法时,一定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关注一下他。最重要的是,跟随自己的直觉,如果你觉得他哭得很痛苦,一定要过去看看他。
潜在的风险
让宝宝适度哭10分钟不会有事,但一直不安慰,放任孩子哭着是有风险的。让孩子哭太久不但不会锻炼到他反而会伤害到他。根据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研究,这可以削弱孩子与他人在交往方面上的能力,此外,从长远来看,当宝宝要睡觉时哭泣着,哄哄他可以提高他的独立能力。此外,无视他的哭声意味着有可能错过了真正的问题如发烧或呕吐。
费伯的方法
1985年,儿科医生理查德·费伯出版了本书《解决孩子的睡眠问题》。在这本书中,他提倡“哭出来”的睡眠模式,许多父母今天仍在使用。如果你想尝试他的方法,让你的宝宝独自睡觉然后离开房间。在外面等着,看他是否哭泣;如果是,三分钟后回到房间,摸摸他的背,说些安慰的话,离开。如果他还哭,5分钟后回来接着摸摸他的背,安慰一下。过程中不要放弃这种方法,继续这种模式,每一次你访问的间隔时间要不断加长,直到他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