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瘤的病理说明
生长激素瘤的病理说明
分颗粒密集型及颗粒疏松型,两者发生率常相仿,后者发展较快,易复发。①颗粒密集型:瘤细胞形态与正常GH细胞相似,圆形或多角形,核居中,圆或卵圆形,高尔基器发达,RER及线粒体较丰富,胞浆内分泌颗粒大且多,分布密,直径350~400nm,圆形。②颗粒疏松型:细胞及胞核常为多形性,核仁明显,高尔基器,线粒体及RER均较丰富,胞浆内有较多的微丝,平均宽为11.5nm,有时聚集成球状,称球形纤维体(globularfibrousbody),为此瘤特征(约55%可见到),分泌颗粒较小而少,直径250~350nm,多呈球形,少数可大至500nm。
得了脑瘤需要做哪些检查
脑瘤的检查项目一、生化测定
对脑瘤病人,尤其是垂体前叶激素分泌过多的脑瘤病人,可通过血生化检查而予以证实。可分别检测泌乳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以明确垂体病性质,其中以泌乳素瘤最常见,约占50%,其次是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脑瘤的检查项目二、眼底检查
观察有否视神经乳头水肿b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体征,与头痛、呕吐并称为颅内压增高的“三证”,但仅见于四分之一患者,所以不能简单地以眼检查阴性而排除脑瘤的可能。
脑瘤的检查项目三、头颅X线摄片
有助于了解有无颅内压增高,颅骨的局部破坏或增生,蝶鞍有无扩大,松果体钙化的移位及脑瘤内病理性钙化等,对定位、定性诊断都有帮助,但x线摄片的阳性率不足三分之一,故不能因摄片阴性而排除脑瘤。
脑瘤的检查项目四、脑电图检查
对大脑半球生长快的脑瘤具有定位价值,可看到病侧的波幅降低,频率减慢,但对中线的、半球深部和幕下的脑瘤诊断帮助不大。70年代后发展的脑电地形图可以图形的方式显示颅内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对脑瘤的诊断比常规脑电图敏感,其主要表现为肿瘤区及肿瘤区周围的慢波功率异常,不失为CT检查前的一种有效的筛选方法。
脑瘤的检查项目五、脑部CT检查
对脑瘤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对病变大小、形态、数目、位置、密度和性质易于显示,且解剖关系明确,是目前脑瘤的主要诊断方法。
脑瘤的检查项目六、磁共振显像(MRI)
显示出绝大多数的脑瘤及瘤周水肿,可精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它是CT的一个重要附加检查手段,特别是对紧靠骨的颅底、脑干的肿瘤,如天幕上良性星形细胞瘤可显示自质异常,弥补了CT无异常发现的漏诊,因此,MRI更适于早期诊断。
生长激素瘤的简介
生长激素腺瘤(GH腺瘤)患者的肿瘤细胞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GH),其生理作用主要为通过影响全身组织代谢效应,并控制肝脏产生生长介素(somato medin SM),促进组织生长作用。
发生于15岁以前的儿童病人,身高异常,多达2m以上,体重可达100kg以上。男性外生殖器发育似成人,但无性欲,毛发增多,力气极大,约40%可出现肢端肥大改变。晚期可有全身无力,智力减退,毛发脱落,皮肤干燥,皱缩,嗜睡,头痛,尿崩等症状,病人多早年天折(平均20多岁)。
成人患者表现为手、足、头颅、胸廓及肢体进行性增大,手、足掌肥厚,手指增粗,远端呈球形,前额隆起,眶嵴、颧骨及下颌明显突出,形成所谓“颌突畸形”。牙缝增宽,下颌牙前突较远,口唇变厚,鼻梁宽而扁平,耳轮变大,面部皮肤粗糙,鞋袜、手套、帽子需换大号,女性病人外貌似男性,皮肤变黑而粗糙,毛发增多,生须。头皮松垂,多油脂,易出汗。有的病人因脊柱过度生长而后凸,锁骨、胸骨过度增长而前凸,亦可因胸腔增大而呈桶状胸。少数男性可有生殖器增大。病人内脏亦肥大,如心脏肥大,少数可发展到心力衰竭,血管壁增厚,血压增高,有时可发生卒中,其他如肠胃、肝、脾、脑、胸腺均可肥大。
病人早期多精力充沛,但晚期则疲倦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记忆力差,有时易激动。由于舌、咽、软腭、悬雍垂及副鼻窦等均肥大,病人说话时声音嘶哑、睡眠时易打鼾。因组织增生可引起多处疼痛,除头痛外,病人早期可因全身疼痛而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横腕韧带增厚可压迫正中神经产生腕管综合征。背痛可由脊柱增生所致,使椎间孔狭小压迫脊神经根而引起疼痛或感觉异常,甚至椎管狭窄而致脊髓受压。骨骼、关节、软骨增生可引起肢体痛、关节痛、活动受限制、腱鞘炎等。
垂体瘤的病理说明
由于多数垂体瘤为良性肿瘤,很多垂体瘤患者对于垂体瘤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关于垂体瘤的病理内容。
垂体瘤大多数为良性腺瘤,少数为增生或腺癌。肿瘤的体积可大可小,嗜酸细胞性或嗜碱细胞性腺瘤体积往往较小,而嫌色细胞性腺瘤则可较大,早期小者生长在鞍内,晚期大者往往向鞍外发展,小的肿瘤常呈球形,表面有光滑的包膜,大者多数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包膜完整,可压迫和侵蚀视神经交叉,下丘脑、第三脑室和附近的脑组织。第三脑室受压后可引起侧脑室扩大和积水。肿瘤偶尔也可侵蚀蝶骨并破坏骨质而长入鼻咽部。若为恶性肿瘤,则癌肿组织可浸润和破坏蝶鞍周围的结构。瘤内可出血、变性而形成囊肿。
光镜下,嫌色细胞性腺瘤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作片状或条索状排列,细胞核较小和轻度不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染色淡,可含有细颗粒或不含颗粒而呈透亮状。间质为丰富的薄壁血窦,瘤细胞可沿血窦排列成假乳头状。常可见到出血、囊性和钙化等变化。嗜酸细胞性腺瘤的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边界清楚,呈片状或丛状分布,细胞体积普遍较嫌色细胞者为大,核圆、有核仁,胞浆丰富,内含许多较粗的颗粒,间质中血管较嫌色细胞者少。嗜碱细胞性腺瘤的瘤细胞为多角形或圆形,体积较大,细胞核圆形居中,胞浆丰富,含有许多嗜碱性粗颗粒。此型腺瘤的瘤细胞常易发生空泡状和玻璃样变性(即Crooke′s change)。间质中血管丰富,常呈玻璃样变性,部分腺瘤组织中可含一种以上的瘤细胞称为混合型腺瘤,常见的是嫌色细胞与嗜酸细胞的混合型。垂体腺癌或垂体瘤恶变时,常见瘤细胞较丰富、异形和核分裂,并见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入蝶鞍周围组织,或有远处转移。
电镜下发现生长激素腺瘤及泌乳素腺瘤细胞内颗粒较大,可分二种,一种为颗粒致密型,以泌乳素细胞内颗粒最大,平均直径大约600nm,最大可达1200nm,伴错位胞溢,内质网明显,排列成同心轮(称nebenkem)状。生长激素细胞内颗粒次之,直径多数为350~450nm,两种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均发达丰富。另一种为颗粒稀少型,颗粒小而稀,生长激素细胞内颗粒100~250nm,泌乳素细胞内颗粒卵圆形,长径约250nm。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细胞呈球形或多角型,核内圆形或卵圆形,胞浆基质深,糙面内质网和核糖体皆丰富,高尔基复合体明显,内含致密型颗粒,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0~450nm。促甲状腺激素腺瘤及促性腺激素腺瘤极罕见。前者颗粒最小,直径约100~200nm,后者颗粒稀少,此二者以往均属嫌色细胞瘤。混合瘤中以多种细胞同时存在为特征。从电镜形态上目前尚难以分别其分泌功能,仅可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结合电镜发现,方可识别不同细胞的分泌功能。
得了脑癌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1、眼底检查:观察有否视神经乳头水肿b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体征,与头痛、呕吐并称为颅内压增高的“三证”,但仅见于四分之一患者,所以不能简单地以眼检查阴性而排除脑瘤的可能。
2、头颅X线摄片:有助于了解有无颅内压增高,颅骨的局部破坏或增生,蝶鞍有无扩大,松果体钙化的移位及脑瘤内病理性钙化等,对定位、定性诊断都有帮助,但x线摄片的阳性率不足三分之一,故不能因摄片阴性而排除脑瘤。
3、脑电图检查:对大脑半球生长快的脑瘤具有定位价值,可看到病侧的波幅降低,频率减慢,但对中线的、半球深部和幕下的脑瘤诊断帮助不大。70年代后发展的脑电地形图可以图形的方式显示颅内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对脑瘤的诊断比常规脑电图敏感,其主要表现为肿瘤区及肿瘤区周围的慢波功率异常,不失为CT检查前的一种有效的筛选方法。
4、脑部CT检查:对脑瘤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对病变大小、形态、数目、位置、密度和性质易于显示,且解剖关系明确,是目前脑瘤的主要诊断方法。
5、磁共振显像(MRI): 显示出绝大多数的颅内肿瘤及瘤周水肿,可精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它是CT的一个重要附加检查手段,特别是对紧靠骨的颅底、脑干的肿瘤,如天幕上良性星形细胞瘤可显示自质异常,弥补了CT无异常发现的漏诊,因此,MRI更适于早期诊断。
6、生化测定;对垂体瘤病人,尤其是垂体前叶激素分泌过多的病人,可通过血生化检查而予以证实。可分别检测泌乳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以明确垂体病性质,其中以泌乳素瘤最常见,约占50%,其次是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哪些原因导致垂体瘤
应用敏感而特异的免疫技术为垂体瘤的细胞病理学和病理生理提供重要资料并为深入研究与认识提供新的线索。腺垂体的每一种分泌细胞与其推定的原始干细胞均可发生肿瘤性病变。从增生、腺瘤到腺癌,可以是一种细胞演变而成,亦可以是几种细胞演变而来,一种细胞分泌一种激素或几种激素,或几种细胞产生几种激素。在手术切除的垂体瘤中以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和鸦片黑素一促皮质素原(POMC)的腺瘤占绝大多数;催乳素瘤占三分之一以上,促性腺激素瘤和促甲状腺激素瘤仅占不到5%。所谓无功能垂体瘤不分泌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激素,但仍有合成和分泌糖蛋白激素的α亚单位,血中有过多α亚单位可作为肿瘤的标志物。
病理
1.分为微腺瘤(直径1cm)和巨大腺瘤(直径>3cm)。肿瘤质地一般较软,有时稀软呈烂泥状,少数肿瘤质地坚韧。
2.分为泌乳素细胞腺瘤、生长激素细胞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促甲状腺细胞腺瘤、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多分泌功能细胞腺瘤和无功能细胞腺瘤。
3.分为侵袭性垂体瘤和垂体腺癌、垂体瘤
垂体瘤膨胀性生长,具有一层假包膜,存在一定的边界;侵袭性垂体瘤则向周围结构侵袭生长;而垂体腺癌在同时伴有颅内外转移时。
肺囊性纤维化的病理说明
肺和消化道为主要的受累脏器。粘稠分泌物堵塞支气管以及继发性感染,是呼吸系统的主要病理基础。患者于出生时呼吸道无病变发现,发病早期出现支气管腺体肥大,杯状细胞变性,以后支气管粘液腺分泌出粘稠分泌物,使粘膜上皮纤毛活动受到抑制,粘液引流不畅。支气管堵塞引起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反复发作,产生广泛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细支气管扩张、肺脓肿,逐渐引起肺部广泛纤维化和阻塞性肺气肿。在以上病理基础上导致阻塞性和限制性混合的呼吸功能损害,表现为肺通气不足,吸入气体分布不均,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以及弥散功能障碍,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症状,最后导致呼吸衰竭;同时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鼻息肉、慢性鼻窦炎也是常见的并发症。
粘稠分泌物阻塞胰腺外分泌管,早期出现胰管扩张、腺泡扩大形成囊肿,继以广泛纤维化伴细胞浸润、萎缩,引起糖尿病。外胰腺管阻塞,胰腺酶包括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导致消化、特别是脂肪吸收不良。
肝脏内小胆管被粘液堵塞,引起多小叶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损害,并可并发脾功能亢进。胆道阻塞可引起黄疸。胆汁缺乏对脂类的消化、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胰液和肠液的消化作用以及肠蠕动都有不良影响。粘液可使肠道上皮剥脱,结构破坏。新生儿在回肠末端发生胎粪梗阻,为早期常见表现。汗腺分泌中氯化钠含量明显增高。输精管发生纤维化阻塞,失去生育能力。女性生殖能力减退。
脑垂体的常见疾病
垂体虽小,发生的疾病却不少,最多见的是垂体肿瘤。垂体肿瘤绝大部分是良性的,根据肿瘤细胞能否产生激素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两大类。功能性垂体瘤又以肿瘤细胞生产的激素种类不同分为生长激素瘤,表现为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泌乳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表现为柯兴综合征;以及其它少见的肿瘤。功能性垂体瘤生产的激素大大超过正常,就出现激素过多的病征。垂体激素产生不足的疾病也有不少,如垂体性诛儒(生长激素不足)、性腺功能低下(促性腺激素不足),有时整个垂体前叶功能都受损,多种激素分泌不足,如产后大出血引起的席汉综合征。垂体后叶功能低下的病有尿崩症(抗利尿激素不足)。
下丘脑-脑垂体疾病包括种类:尿崩症、产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溢乳症及闭经-溢乳综合症、侏儒症(幼年分泌生长激素过少)、巨人症(幼年分泌生长激素过多)、肢端肥大症(成年分泌生长激素过多)。
实验方法
脑垂体:53号切片,小牛垂体,甲基蓝伊红染色
被膜:结缔组织构成,染成天蓝色。
实质部:漏斗,漏斗腔(垂体腔),结节部,神经部(染成淡蓝色),中间部(染成粉红色),垂体裂和远侧部(染成紫色和红色)的位置关系。
与丘脑下部相连的部分称为漏斗柄,向下为正中隆起,正中隆起两侧为结节部。垂体的前部称为远侧部,远侧部后方有垂体裂,垂体裂的后方有中间部,牛的垂体在中间部有一小块来自远侧部的组织呈椭圆形小岛状。神经部位于垂体的后部,与中间部相邻。
远侧部:可见有三种细胞形成细胞索间有血窦。细胞索常呈团状。内有三种细胞:a.嗜酸性细胞:胞质中含有嗜酸性颗粒,核圆形,数量较多,多位于远侧部的周围。b.嗜碱性细胞:胞质中含有灰蓝或紫蓝色嗜碱性颗粒,体积较大,在远侧部中间最多。C.嫌色细胞:胞质染色很浅,细胞界限不清,多位于细胞团的中央。
内分泌疾病的类型有哪些
体有许多内分泌腺体,它们都可以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疾病,从功能上说可分为2大类。
(1)功能亢进(即功能过高)。功能亢进是分泌的激素太多了,超过了正常人体所需要的量,如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就发生巨人症,身高达2米以上。功能过高的病理基础往往是由于内分泌腺体发生了肿瘤,这种肿瘤大多数是性的,也有少数是恶性的;也可以是腺体没有发生肿瘤,只是增生,增生就是指分泌这种激素的细胞增多了,功能增强了。
如巨人症就是由于垂体生长激素瘤引起的,有了这种肿瘤,就大量地,不加限制地制造生长激素,分泌到血液,促进人体不断生长。这里再提一下一种少见的情况,身体某些器官本身不属于内分泌系统,但在发生肿瘤时可分泌内分泌激素,引起类似于某种内分泌腺体分泌过多激素的相同疾病。如有的肺癌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肾上腺皮质激素,产生皮质醇增多症(柯兴综合征)。
(2)功能低下。功能低下是分泌的激素太少了,不能满足正常人体需要,如胰岛素分泌过少就出现糖尿病,雄激素过少就会影响性发育,丧失生育能力。功能过低的原因及病理基础较多,如手术切除了某个内分泌腺体,放射治疗损伤了某个腺体,腺体内部出血、缺血或发炎等引起直接损伤,也可以是内分泌腺的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太大,压迫了正常的组织,使之丧失了分泌能力;某些遗传上的缺陷也可造成功能过低,如先天性甲状腺缺如。
脚气病理说明
(一)神经系统 脑及脊髓充血、水肿及变性,脊髓后柱、前后神经根内神经纤维膜有变性。周围神经中以坐骨神经及其分支的累及最为常见,且出现较早。臂神经、膈神经、喉返神经及颅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亦常累及。髓鞘现变性及色素沉着,雪旺(schwann)细胞呈空泡变性,神经轴可现断裂、萎缩及变性。神经远端病变较严重且首先发生。
(二)心脏 在急性脚气病中心脏增大,右侧更明显。心肌纤维肥大有变性,以内柱及乳头状肌较显著。因循环突然衰竭而死亡的病例,心肌有变性、纤维断裂和水肿。
(三)水肿及浆液渗出 常见于急性脚气病,可局限于下肢或分布于全身,以足背踝部及小腿为多见,浆液渗出可见于心包、胸腔、腹腔等内。
(四)其他病理变化 有皮下、腹膜及心外膜脂肪消失,被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萎缩。显微镜下发现肌肉横纹消失、混浊肿胀和脂肪性变。肺、脾、肾、肠等有慢性阻性充血现象。
垂体瘤是怎么引起的
1.垂体瘤是来自垂体细胞的原发缺陷。如部分垂体瘤细胞中有非整倍体,则提示有原发细胞变异;又如肢端肥大症患者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有异常的生长激素(GH)升高反应,提示腺瘤细胞上有非特异下丘脑激素受体的存在;生长激素分泌瘤无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对GHRH的反复刺激能持续分泌GH,无脱敏现象。这说明生长激素腺瘤细胞失去了正常的自稳机制,则提示腺瘤细胞受体及受体后功能异常。部份生长激素瘤的GHRH受体的Gs蛋白变异,导致GH分泌过多,也支持原发性缺陷。
2.继发于中枢神经及/或下丘脑对垂体分泌功能的控制失调:如生长激素腺瘤,有人提出可能系下丘脑分泌GHIH不足或GHRH过多,使垂体GH细胞受到持久的刺激,形成肿瘤。又如在部分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中,由于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不足,反馈抑制下丘脑分泌TRH功能减弱,从而使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发生增生,久至形成肿瘤,且常可伴有高泌乳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