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骨折患者用哪些检查方法可以诊断

骨折患者用哪些检查方法可以诊断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虽然并非一般骨折的检查常用之法,但对某些骨折病员则有其一定价值。如怀疑骨折可能伤及内脏实质者,可查大便是否隐血,尿中是否有血。开放性骨折是否感染,也可查血白细胞计数,已感染者也可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便恰当用药等。

原有内脏疾患的骨折病人,以及病理性骨折的诊断,则实验室检查常为必须的方法。

x线检查:

骨折患者用哪些检查方法可以诊断?x线透视或照像,是当前诊断骨折最可靠最准确的方法。透视和照像各有其适应范围和优缺点。采用哪种方法,应据病情或需要而定。透视,可以在运动状态下直接观察骨折的移位程度和复位的难易,但不能留下永久记录,而且不如照像清晰。照像,对骨折的状况显影清晰、细致,便于研究、分析、比较、总结和保存资料。

x线拍片,一般拍互相垂直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可拍斜位片、轴位片或特殊位片。

从x线片上(或透视),对于骨折,通常应注意观察以下内容:

1.骨折在解剖学上的确切部位。

2.骨折线的形状及骨折类型。

3.骨折块的多少及其移位程度。

4.骨折构成的角度与曲线、骨与骨之间的关系。

5.关节间隙及周围软组织状况。

6.骨骺、骨的形态、骨的密度。

7.陈旧性骨折还应注意骨痂生长情况、骨髓腔等。

x线检查虽然是诊断骨折最可靠的方法,但由于受设备条件的限制,而且x线对机体有一定的损害,不能无限制的使用。因此,对骨折的检查,主要还是靠全面细致的临床检查。过分依赖x线的作法是不正确的。骨科工作者必须了解x线诊断的基本知识,合理地使用x线。

患上髌骨骨折后应该怎样进行护理

一般护理

髌骨骨折患者入院后以尽快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测量生命体症的各项指标,检查皮肤的完整性,了解髌骨骨折患者有无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如有异常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采取措施,这是髌骨骨折的术前护理措施的重点。

心理护理

对于髌骨骨折的术前护理措施还包括心理护理。髌骨骨折患者多是以急诊入院,急诊手术。受伤后,患者膝关节产生剧烈疼痛,心理十分焦虑,入院后会有很多的疑问,对手术能否成功,术后患肢能否恢复正常功能,非常担心。针对这一重要的心理反应,应及时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主动详细的为髌骨骨折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内容,比如手术方法、手术预后,手术成功病例,以缓解髌骨骨折患者的心理压力,使髌骨骨折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皮肤护理

患上髌骨骨折后应该怎样进行护理?遵医嘱给予备皮、麻醉药及抗菌药的皮试,皮试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备皮前应仔细检查皮肤情况,备皮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给髌骨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损伤及疼痛,备皮后协助髌骨骨折患者将患肢清洗干净,急诊手术前要禁食禁水6小时以上。

拐杖护理

在髌骨骨折的术前护理中,应告知髌骨骨折患者,使用拐杖时,一定要高度集中精神,保持拐与健肢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种位置对于髌骨骨折患者来说是最安全的。同时要提醒患者,地面潮湿的时候,千万不要行走,否则易发生意外,持拐走路时要穿轻便合适的鞋,两拐的宽度要与双肩并宽,拐的高度要距腋窝10厘米,双上肢用力,不要腋部支撑,避免腋下受压,损伤臂丛神经。

通过对肱骨骨折患者的检查来做诊断

发生肱骨骨折时,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容易。根据肩部正位X片可显示外展或内收骨折类型。还必须有侧位片(穿胸位)了解肱骨头有无旋转、嵌插、前后重迭移位畸形,以便明确有无骨折端向前成角。

分为内收或外展型、伸展型和屈曲型等三个类型。

内收或外展型损伤:最常见。X线正位片所见骨折线为横行,骨折轻度向内或向外成角,远折端呈内收或外展状态。侧位片上均无明显向前或向后成角、错位改变。肱骨外科颈骨折常合并肽骨大结节骨折,表现为撕脱的蝶形骨折片。

伸展型损伤:是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X线特点为骨折线横行,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前错位,肱骨头后倾,关节面向后。

屈曲型损伤:是较少见的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骨折向后成角畸形,远折端向后上移位。

其他:其他检查如CT、MRI、肌电图、超声等,可了解是否合并其他组织损伤。

发生肱骨骨折时,要马上就医。其还会引起以下的几种并发症:

血管损伤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较为少见。一般以腋动脉损伤发生率最高。老年病人由于血管硬化、血管壁弹性较差,较易发生血管损伤。动脉损伤后局部形成膨胀性血肿,疼痛明显。肢体苍白或发绀、皮肤感觉异常。动脉造影可确定血管损伤的部位及性质。

臂丛神经损伤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臂丛神经损伤,以腋神经最多受累,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和桡神经损伤也偶有发生。腋神经损伤时,肩外侧皮肤感觉丧失,但测定三角肌纤维的收缩更为准确、可靠。腋神经损伤时,可采用肌电图观察神经损伤恢复的进程。绝大多数病例在4个月内可恢复功能,如伤后2~3个月仍无恢复迹象时,则可早期进行神经探查。

胸部损伤

高能量所致肱骨近端骨折时,常合并多发损伤,应注意除外肋骨骨折、血胸、气胸等。

肱骨骨折的诊断方法

肱骨骨折常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其中,尤以前三者为多,在诊断时,肱骨骨折可以查看患者有无外伤史,是否局部肿胀,疼痛,环状压痛及传导叩痛,异常活动及成角,短缩畸形,正侧位X线能确诊骨折及骨折移位。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2、体征: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短缩、成角或旋转。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

3、X线检查:可见骨折线。

本病依据其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无需鉴别,但临床上需注意骨折的发生是属于单纯性骨折还是由于患者本身原有疾疾所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在患者原有疾病而导致骨骼异常的情况下,轻微的力量便可造成骨折,较在这种情况下发生较为频繁,需严格地观察和诊断。

跟骨骨折的诊断检查和鉴别

一、跟骨骨折患者的诊断检查

(一)诊断

病人有典型的外伤史,患足承重困难和足跟疼痛,局部触痛、肿胀和皮下淤血斑亦多明显。在较严重的压缩骨折时,除可见到足后跟的高度变低和足跟横径变宽以及外踝下部正常凹陷消失外,距下关节话动亦完全丧失。但跟骨周边骨折仅有局部肿胀及压痛,而距下关节活动范围多属正常。x线正、侧、轴位片可明确跟骨的结节关节角和其横径宽度的改变。

(二)检查

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及跟骨轴线位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CT扫描或MRI检查,尤其是CT扫描在该骨折分型诊断及预后判定上作用较大。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学检查,其主要表现为:

1.跟骨前突骨折。

2.跟骨结节的垂直骨折。

3.载距突骨折。

4.跟骨压缩性骨折。

5.跟骨粉碎性骨折。

二、跟骨骨折与其他经的鉴别

(一)距骨骨折:

肿痛、瘀癍、压痛均位于踝关节前方或后方。骨折并脱位时可在踝前或后方扪及凸出之骨质。X线摄片可帮助鉴别。

伤后踝关节下部肿胀、疼痛、不能站立和负重行走。功能障碍都十分显著,易与单纯踝关节扭伤相鉴别。距骨颈Ⅱ度骨折,踝关节前下部有压痛和足的纵轴冲挤痛。距骨体脱出踝穴者,踝关节内后部肿胀严重,局部有明显突起,踇趾多有屈曲挛缩,足外翻、外展。可在内躁后部触到骨性突起,局部皮色可出现苍白缺血或紫绀。

(二)踝部骨折:

疼痛,肿胀多位于内外踝部,存在内或外翻严重畸形。X线检查可帮助鉴别。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组成。其骨折、脱位是骨科常见的损伤,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踝部扭伤后发生。根据暴力方向、大小及受伤时足的位置的不同可引起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踝关节外伤后踝部疼痛、肿胀,皮下可出现瘀癍、青紫,不敢活动踝关节,不能行走。检查可见踝关节畸形,内踝或外踝有明显压痛,并可有骨擦音。

肱骨骨折有哪些症状

一、肱骨骨折症状体征

肱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肱骨外科颈骨折,局部常出现瘀斑,左上臂纵轴叩击时。

骨折处有锐角:患肢较健侧略短,可出现畸形骨擦音。

肱骨干骨折:患臂肿痛较剧,有明显的压痛,不能握拳,功能丧失,患者常将前臂依附于胸壁。

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肩部压痛甚剧,肘关节功能丧失,骨折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肱骨骨折辨证分型分二期。

①前期:局部肿胀,气血凝滞,经络受阻,气血不畅,疼痛难忍。

②中后期:骨痂形成,肿胀消退,但肝肾亏损0气机不畅。

二、肱骨骨折检查

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提示骨折的类型。

三、肱骨骨折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不难得出诊断。

股骨头骨折症状

股骨头骨折患者患侧髋部肿胀、疼痛剧烈,患髋因疼痛功能严重受限。该骨折多有髋关节损伤,因此可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的体征,下肢屈曲,内收,外旋畸形,弹性固定,肢体短缩或出现髋关节前脱位的体征。

股骨头骨折的检查

股骨头骨折患者患侧髋部肿胀、疼痛剧烈,髋关节后脱位的体征,下肢屈曲,内收,外旋畸形,弹性固定,肢体短缩或出现髋关节前脱位的体征。

其他辅助检查: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CT及三维图像重建,能明确骨折片的移位情况。

股骨头骨折诊断鉴别

外伤暴力大且伴典型的受伤姿势有助于诊断,对所有髋关节脱位的患者均应考虑到合并股骨头骨折的可能,髋关节正位片有助于明确诊断,侧位片能较好地显示股骨头和髋臼的前后缘,但在髋关节后脱位时常难以拍摄,应在复位后再摄X线正,侧位片以排除股骨头骨折,必要时,应加做CT及三维图像重建,以明确骨折片的移位情况。

引起股骨头骨折的暴力往往较大,应注意检查有无其他部位的复合伤,以及周围神经和血管情况。

肋骨骨折的检查

肋骨骨折的病人可以用以下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

(1)X线片为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检查,主要由于其检查方便,在骨折定位上较方便,费用较低,可以观察骨折部位,也可见到肋骨骨折的骨折线或断端错位,还可以了解胸内脏器有无损伤及并发症,但应注意在没有移位的骨折,腋区范围的骨折或肋软骨处的骨折,X线照片不易显示,早期易漏诊,待伤后3~6周再次摄X线胸部照片,可以显示骨折后有骨痂形成阴影,胸骨骨折则在胸骨侧位片才能清楚显示骨折的影像。

(2)CR片由于增加了窗技术,在显示肋骨骨折上较传统X线胶片有了明显提高,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肋骨骨折,但由于重叠结构遮盖等原因,膈下肋骨及肋弓,前肋处骨折CR片仍不易显示,对于一些断端无明显错位的骨折和裂隙性骨折常有漏诊发生,尤其对裂隙性骨折更易漏诊,对于一些骨痂不明显的陈旧性骨折诊断CR片也存在缺陷,诊断不能明确。

(3)螺旋CT及重建图像对显示肋骨骨折较CR片敏感,且准确性高,二者有统计学差异,与一些文献报道相符,螺旋CT可以快速连续扫描及容积性数据采集,能多角度,多平面进行后处理图像重组,能清晰直观地显示病变,对于病人的配合要求低于CR摄片,在显示胸部损伤并发症比CR片更清楚,更全面。

(4)结合CT横断位及重建图像,能更准确地观察到骨折线的位置,对于显示CR片易漏诊的膈下骨折;肋弓骨折,前肋骨折及没有错位的骨折,裂隙骨折优势明显,被认为目前诊断肋骨骨折最准确的方法,裂隙骨折CR片只能提示可疑骨折,而且容易过诊,螺旋CT的薄层扫描及重建可疑解决诊断问题,对于肋软骨损伤,螺旋CT通过后重建图像能展示肋软骨的形态及内部结构改变,可以给出较为准确诊断,对于CR片未能显示骨折,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者,尤其疑为膈下的不完全性骨折,建议行螺旋CT检查,可以避免漏诊,有纠纷需要明确诊断患者,无论CR片有无发现骨折,螺旋CT检查都是应该要考虑的。

关节脱位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关节脱位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根据其病史和临床表现,以及简单的体格检查便可做出诊断,但临床上应用辅助检查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脱位的情况,包括诊断是否对周围骨头有损伤。

X线检查:确定脱位的方向、程度、有无合并骨折等有重要的作用。

关节脱位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本病诊断较容易,临床上最主要是鉴别是否有合并损伤的存在,最常见的是骨折。如肩关节有脱位病例约30~40%合并大结节骨折,也可发生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肱骨头压缩骨折,故在诊断需应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详细的分析,如怀疑骨折的存在,需进行X线检查,X 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肋骨骨折要做哪些检查呢

(1)X线片:为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检查,主要由于其检查方便,在骨折定位上较方便,费用较低。

(2)CR片:由于增加了窗技术,在显示肋骨骨折上较传统X线胶片有了明显提高,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肋骨骨折,但由于重叠结构遮盖等原因,膈下肋骨及肋弓前肋处骨折CR片仍不易显示。对于一些断端无明显错位的骨折和裂隙性骨折常有漏诊发生,尤其对裂隙性骨折更易漏诊。对于一些骨痂不明显的陈旧性骨折诊断CR片也存在缺陷,诊断不能明确。

(3)螺旋CT及重建图像:对显示肋骨骨折较CR片敏感,且准确性高,二者有统计学差异,与一些文献报道相符。螺旋CT可以快速连续扫描及容积性数据采集,能多角度、多平面进行后处理图像重组,能清晰直观地显示病变,对于病人的配合要求低于CR摄片。在显示胸部损伤并发症比CR片更清楚、更全面。

(4)结合CT横断位及重建图像:能更准确地观察到骨折线的位置,对于显示CR片易漏诊的膈下骨折;肋弓骨折、前肋骨折及没有错位的骨折、裂隙骨折优势明显,被认为目前诊断肋骨骨折最准确的方法。裂隙骨折CR片只能提示可疑骨折,而且容易过诊。螺旋CT的薄层扫描及重建可疑解决诊断问题,对于肋软骨损伤,螺旋CT通过后重建图像能展示肋软骨的形态及内部结构改变,可以给出较为准确诊断。对于CR片未能显示骨折,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者,尤其疑为膈下的不完全性骨折,建议行螺旋CT检查,可以避免漏诊。有纠纷需要明确诊断患者,无论CR片有无发现骨折,螺旋CT检查都是应该要考虑的。

肋骨骨折的检查

肋骨骨折的病人可以用以下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

(1)X线片为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检查,主要由于其检查方便,在骨折定位上较方便,费用较低。可以观察骨折部位,也可见到肋骨骨折的骨折线或断端错位。还可以了解胸内脏器有无损伤及并发症。但应注意在没有移位的骨折,腋区范围的骨折或肋软骨处的骨折,X线照片不易显示,早期易漏诊,待伤后3~6周再次摄X线胸部照片,可以显示骨折后有骨痂形成阴影。胸骨骨折则在胸骨侧位片才能清楚显示骨折的影像。

(2)CR片由于增加了窗技术,在显示肋骨骨折上较传统X线胶片有了明显提高,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肋骨骨折,但由于重叠结构遮盖等原因,膈下肋骨及肋弓、前肋处骨折CR片仍不易显示。对于一些断端无明显错位的骨折和裂隙性骨折常有漏诊发生,尤其对裂隙性骨折更易漏诊,对于一些骨痂不明显的陈旧性骨折诊断CR片也存在缺陷,诊断不能明确。

(3)螺旋CT及重建图像对显示肋骨骨折较CR片敏感,且准确性高,二者有统计学差异,与一些文献报道相符。螺旋CT可以快速连续扫描及容积性数据采集,能多角度、多平面进行后处理图像重组,能清晰直观地显示病变,对于病人的配合要求低于CR摄片。在显示胸部损伤并发症比CR片更清楚、更全面。

(4)结合CT横断位及重建图像,能更准确地观察到骨折线的位置,对于显示CR片易漏诊的膈下骨折;肋弓骨折、前肋骨折及没有错位的骨折、裂隙骨折优势明显,被认为目前诊断肋骨骨折最准确的方法。裂隙骨折CR片只能提示可疑骨折,而且容易过诊。螺旋CT的薄层扫描及重建可疑解决诊断问题。对于肋软骨损伤,螺旋CT通过后重建图像能展示肋软骨的形态及内部结构改变,可以给出较为准确诊断。对于CR片未能显示骨折,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者,尤其疑为膈下的不完全性骨折,建议行螺旋CT检查,可以避免漏诊。有纠纷需要明确诊断患者,无论CR片有无发现骨折,螺旋CT检查都是应该要考虑的。

肋骨骨折应该做哪些检查

(1)X 线片

为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检查,主要由于其检查方便,在骨折定位上较方便,费用较低。可以观察骨折部位,也可见到肋骨骨折的骨折线或断端错位。还可以了解胸内脏器有无损伤及并发症。但应注意在没有移位的骨折,腋区范围的骨折或肋软骨处的骨折,X线照片不易显示,早期易漏诊,待伤后3~6周再次摄X线胸部照片,可以显示骨折后有骨痂形成阴影。胸骨骨折则在胸骨侧位片才能清楚显示骨折的影像。

(2)CR

片由于增加了窗技术,在显示肋骨骨折上较传统X 线胶片有了明显提高,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肋骨骨折,但由于重叠结构遮盖等原因,膈下肋骨及肋弓、前肋处骨折CR 片仍不易显示。对于一些断端无明显错位的骨折和裂隙性骨折常有漏诊发生,尤其对裂隙性骨折更易漏诊,对于一些骨痂不明显的陈旧性骨折诊断CR 片也存在缺陷,诊断不能明确。

(3)螺旋CT

及重建图像对显示肋骨骨折较CR 片敏感,且准确性高,二者有统计学差异,与一些文献报道相符。螺旋CT 可以快速连续扫描及容积性数据采集,能多角度、多平面进行后处理图像重组,能清晰直观地显示病变,对于病人的配合要求低于CR 摄片。在显示胸部损伤并发症比CR 片更清楚、更全面。

(4)结合CT

横断位及重建图像,能更准确地观察到骨折线的位置,对于显示CR 片易漏诊的膈下骨折;肋弓骨折、前肋骨折及没有错位的骨折、裂隙骨折优势明显,被认为目前诊断肋骨骨折最准确的方法。裂隙骨折CR 片只能提示可疑骨折,而且容易过诊。螺旋CT 的薄层扫描及重建可疑解决诊断问题。对于肋软骨损伤,螺旋CT 通过后重建图像能展示肋软骨的形态及内部结构改变,可以给出较为准确诊断。对于CR 片未能显示骨折, 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者,尤其疑为膈下的不完全性骨折,建议行螺旋CT 检查,可以避免漏诊。有纠纷需要明确诊断患者,无论CR 片有无发现骨折,螺旋CT 检查都是应该要考虑的。

骨折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骨折的诊断要点

一旦发生外伤或暴力事故时,在受伤的肢体可产生疼痛、肿胀和瘀斑。伤肢部分或全部失去功能,严重可产生畸形,如缩短、旋转、扭曲等,当检查时可发现在不应该活动处可产生活动(即假关节),当移动患肢偶尔也可听到骨断端相互摩擦的声音,这些都是有不完全和完全性骨折的症状。

此时,更应关注的是检查患者的神志、心跳、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以确定是否存在大出血、休克等严重征象,以及骨折是否会引起临近器官的损伤,导致并发症,如盆骨骨折并发尿道膀胱或直肠破裂;肋骨骨折并发气胸、血胸;肢体骨折可并发大血管、神经断裂等,然后再检查局部伤情。

二.体格检查

1.畸形 骨折移位时,受伤肢体的形状则发生改变,常有缩短、成角、旋转等畸形。

2.异常活动 骨折后在肢体非关节部位出现了不正常假关节的活动。

3.骨擦音 骨折片有移位者,骨折断端之间,可互相摩擦产生骨擦感或骨擦音。

以上3种体征为骨折的专有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时,也可能有骨折,例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等。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时,可没有骨擦音或骨擦感。反常活动及骨擦音或骨擦感两项症状只可于检查时加以注意,不可故意摇动患肢使之发生,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或使锐利的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及其他软组织,或使嵌插骨折松脱而移位。

4.软组织情况 骨折时,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出血。闭合性骨折,骨折处软组织有肿胀,肿胀严重者,皮肤发亮,产生张力性水泡,严重时可阻碍静脉回流,使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甚至可阻碍动脉血液循环,发生缺血性肌挛缩。

5.压痛和叩击痛 间接压痛最有价值。直接压痛往往不准确,因软组织损伤同样存在压痛。位置较深的骨折,有叩击痛存在。

6.功能障碍 骨折后由于肢体内部支架的断裂和疼痛,使肢体丧失部分或全部活动功能.

在体格检查时,必须注意有否血管、神经或内脏合并损伤存在,对危及生命或后果严重的合并伤,要首先诊断,积极治疗。

三.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骨折很有价值,几乎不可少的步骤,不但可以协助诊断,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有具体指导意义。X线摄片检查能显示临床检查难于发观的损伤和移位,如不完全骨折,体内深部骨折,脱位时伴有小骨片撕脱或斜骨折骨折面反选等。

以上便是诊断骨折的一些知识,希望对大家会有帮助。小编提醒大家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如果能够及时的发现骨折的发生对患者本身的恢复是非常有利的。反之,则会影响恢复的效果,更为后期的治疗增加了难度,所以不容忽视。

相关推荐

骨折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 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2. 体征: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短缩、成角或旋转。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 3. X线检查:可见骨折线。 本病依据其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无需鉴别,但临床上需注意骨折的发生是属于单纯性骨折还是由于患者本身原有疾疾所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在患者原有疾病而导致骨骼异常的情况下,轻微的力量便可造成骨折,较在这种情况下

骨折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往往因为外伤或突发的撞击损害骨关节,有时当时没觉出有多疼来,过了一段时间,周围肌肉又开始红肿,经检查是轻微骨折。这其实就是延误了治疗,遇到外伤时一定要做一些必要的检查。下边介绍一下: 1.X线检查 凡疑为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可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骨折、深部的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即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X线拍片检查也是必需的,可以了解骨折的类型和具体情况,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X线摄片应包括正、侧位片,必须包括邻近关节,有时需加摄斜位、切线位

晚期乳腺癌的诊断

局部晚期乳腺癌及复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其临床表现、查体,结合钼靶拍片及穿刺病理学一般可确定诊断。 转移性乳腺癌的诊断有时较为困难,需结合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 查体 体格检查应包括所有有症状的区域或系统。区域淋巴结的检查包括:腋窝区、锁骨下区、锁骨上区、颈部、腹股沟区均应仔细触诊;乳房切除后的胸壁亦应仔细检查。腹部检查应特别注意肝脏,有无肿大和结节。骨转移时,患者可能有前胸或后胸痛、脊柱叩痛、骨盆压痛、骨折征象等。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全血细胞计数。 (2)血钙测定。 (3)肝功能

锁骨骨折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象学检查,锁骨骨折常发生在中段,多为横断或斜行骨折,内侧断端因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常向上后移位,外侧端受上肢的重力作用向内,下移位,形成凸面向上的成角,错位缩短畸形。 1、X线检查 疑有锁骨骨折时需摄X线像确定诊断,一般中1/3锁骨骨折拍摄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5°斜位相,拍摄范围应包括锁骨全长,肱骨上1/3,肩胛带及上肺野,必要时需另拍摄胸片,前后位相可显示锁骨骨折的上下移位,45°斜位相可观察骨折的前后移位。 婴幼儿的锁骨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有时在原始X线像上难以

股骨头坏死如何确诊

股骨头坏死的X光检查 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早期(0、Ⅰ期)股骨头坏死诊断困难,股骨头坏死早期X光检查诊断效果较为模糊主要从骨骼纹理,骨质密度来进行分辨,只有具有丰富经验的骨科医生才能避免误诊或漏诊。 对Ⅱ期以上的病变X光检查诊断效果较为明显,则可显示阳性改变,如硬化带、透X线的囊性变、斑点状硬化、软骨下骨折及股骨头塌陷 股骨头坏死的CT检查 价格只比普通X线稍高,清晰度比X线片高出很多,拍CT片可进行初步诊断,对早期诊断不具备优势,对于Ⅱ、Ⅲ期病变,CT检查可清楚显示坏死灶的边界、面积、硬化带、病灶自行

骨折怎么诊断比较好

骨折在生活中比较高发,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均可出现,多与外力直接或间接撞击所致,因此需要大家在生活中加强自我保护,一旦出现骨折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治疗。那么骨折怎么诊断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下骨折怎么诊断比较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线检查,进行分析和判断。 1.病史 1受伤情况时间、地点、部位、姿势、外力性质。 2疼痛什么部位。 3功能障碍运动、感觉、排尿。 2.症状和体征 1全身表现。休克多见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和严重开放性骨折,并发内脏损伤等引起休克。体温一般骨折

跟骨骨折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

一、跟骨骨折检查 跟骨骨折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学检查,其主要表现为: (1)跟骨前突骨折。 (2)跟骨结节的垂直骨折。 (3)载距突骨折。 (4)跟骨压缩性骨折。 (5)跟骨粉碎性骨折。 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及跟骨轴线位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CT扫描或MRI检查,尤其是CT扫描在该骨折分型诊断及预后判定上作用较大。 二、跟骨骨折诊断 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X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

中国专家探明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因

目前,国际上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都是依赖于骨量的检测和评定,尚未包括决定骨质量的骨结构和反映骨丢失的骨转换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防治。为了从人体活检的最佳部位髂骨进行检测,并且做到微创伤,科研人员在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的帮助下,经过3年多的摸索,首先自行设计了方便、安全的“微创骨组织活检器”,可以满足骨质疏松症患者定性和定量的诊断需求。 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髂骨组织进行了形态计量学观察和分析后,科研人员在国内外首次将骨质疏松症骨结构和骨转换分为3个类型;分别为ddd型:骨量明显减少、骨结构明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

1、核素骨显像是诊断骨转移敏感性最高的检查方法,核素骨显像可比常规X线片提前3~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推荐对前列腺癌患者常规进行核素骨显像检查。 2、骨X线片诊断骨转移的敏感性低,至少有25%骨X线片显示正常的前列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检查可发现有骨转移征象,但核素骨显像检查有2%~19.2%的假阳性率和8%~12%的假阴性。建议对核素骨显像检查发现可疑骨转移的患者,应该针对可疑骨转移灶部位进行X线片、MRI或CT检查,以帮助临床诊断骨转移,同时可评价病理性骨折的风险。 3、PET检查诊断骨转移虽特异性高,但

脊柱骨折的各种影像检查方法

CT检查:X线检查常不能完全显示脊椎外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而CT可以充分显示脊椎骨折骨折类型,骨折片移位程度,椎管变形和狭窄以及椎管内骨碎片或椎管内血肿等。CT还可对某些脊髓外伤情况做出判断。 椎体骨折可分为爆裂骨折和单纯压缩骨折。前者为脊椎垂直方向上受压后的粉碎骨折,椎体和椎体附件的骨折片向左右前后各个方向移位,椎体压缩变扁,后者表现为椎体密度增高而不一定见到骨折线,在矢状重组图像上见椎体变扁呈楔形,CT较容易发现各种椎体附件骨折和椎间小关节脱位,如椎弓骨折,椎板骨折和横突骨折等。CT检查的重点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