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按摩什么位置最好 按摩脾俞穴补脾利湿
脾虚按摩什么位置最好 按摩脾俞穴补脾利湿
脾俞穴为脾脏散热除湿之要穴,脾脏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故名脾俞穴,按揉该穴位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的作用,是脾脏最重要的保健穴之一。按揉脾俞穴能调和脾胃,解湿热之气,消除肢体乏力,背痛等虚劳症状,同时也是治疗肠胃疾病的要穴。
补脾按摩手法:被按摩者俯卧,按摩者用两手大拇指按在左右脾俞穴位上(其余四指附着在肋骨上),按揉约2分钟,或捏空拳揉搓穴位30-50次。
取穴:该穴位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脊中旁开1.5寸处,取穴时常需取俯卧位。
女性末伏天这样养生更保障
立秋后短期内天气依旧闷热难耐,湿热如夏,民间常称之为“秋老虎”下山。末伏是由热转寒的过渡阶段,也是女性养阴补肾的好时机,女人末伏这样养生,降住秋老虎。
女人末伏养生第一招:按摩穴位
末伏时节养护脾胃,可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每天各按100次,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另外,肾俞穴是肾经的主要穴位,经常按压可以强壮肾气,增强肾的功能,尤其对月经不调、性冷感有帮助。肾俞穴与命门穴的位置持平,就是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个。月经不调是大多数女性的普遍烦恼,有这个烦恼的女性不妨试试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起到很显著的疗效哦!
女人末伏养生第二招:食疗食补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同时,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梨、芝麻、藕、乌鸡、猪肺、豆浆、蜂蜜、龟肉、芝麻、核桃、蜂蜜、甘蔗等,以起到滋阴润肺和养血的效果。
女人末伏养生第三招:运动锻炼
末伏天气炎热,对人体消耗较大,最佳养生的运动方式就是轻运动。进入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如此,才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脾虚按摩什么位置最好 按摩太白穴保护脾脏
太白穴属脾经土穴,该穴集脾经的原穴与腧穴于一身,善治脾胃病,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祛湿止泻,消食化滞,通腑泄热之功效,可解决脾虚烦恼,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泻,肠鸣,饥不欲食,痢疾,便秘等症。
补脾按摩手法:两腿盘坐,以一手大拇指指腹点揉太白穴,点揉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深达深层局部组织,以有酸痛感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两侧太白穴交替点揉。
取穴:正坐垂足,在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取穴。
慢性胆囊炎的推拿按摩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大多为慢性胆石性胆囊炎,少数为慢性非胆石性胆囊炎,属祖国医学中的胁痛范畴,其病因病机在于情志失调,或湿热内郁,或外伤久病,或阴血亏虚,以致肝络不和,疏泄不利或络脉失养。
临床表现为轻重不一的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持续性钝痛或右肩胛区疼痛,进油煎或脂肪类食物后可加剧。
肝郁气滞者兼嗳气吞酸,肠鸣,矢气频多,每因情志因素诱发或加重;脾虚湿阻者兼形体肥胖,神疲气短,大便溏薄,每因嗜食肥甘厚味诱发或加重等;胃虚食滞者兼纳食无味,食后饱胀,嗳气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症状减轻,大便臭秽等。
按摩能疏肝理气,或健脾化湿、疏利气机,或消食导滞、疏理肝胆,治疗各型慢性胆囊炎。
肝郁气滞
(1)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擦法擦两胁肋2分钟;再用拇指指端按压章门、期门、胆囊穴、足三里穴各1分钟。
(2)取左侧卧位,左腿伸直,右腿屈曲,家人站其背后,用双手提拿右季肋2分钟。
(3)取俯卧位,家人用拇指指端按压肝俞、胆俞、膈俞及背部阿是穴各2分钟。
脾虚湿阻
(1)取仰卧位,家人用手掌快速推抚右胁肋部1分钟;再用双手掌相叠逆时针按上腹部30下;最后用拇指指端压梁门、章门、胆囊穴、足三里、丰隆穴各1分钟。
(2)取左侧位,依肝郁气滞按摩疗法操作。
(3)取俯卧法,家人用拇指指端按压肝俞、胆俞、脾俞、三焦俞及背部阿是穴各1分钟。
胃虚食滞
(1)取仰卧位,家人用手掌按揉腹部2分钟;再用拇指指端按压天枢、梁门、京门、期门、足三里、胆囊穴、手三里穴各1分钟。
(2)取左侧位,依肝郁气滞型按摩疗法操作。
(3)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膈俞及背部阿是穴各1分钟。
中医推拿治疗白带增多
1.脾虚带下
(1)取站立位,以手掌横摩带脉100次。
(2)取仰卧位,用单掌按揉小腹,顺时针、逆时针各50次,手法应深沉柔和;再用掌按法按压气海穴5分钟;最后用拇指按揉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穴各2分钟。
(3)取俯卧位,用禅推法推脾俞、胃俞穴各2分钟;再用掌擦法反复擦背部脾俞、胃俞穴区域,以有热感为度。
2.肾虚带下
(1)取坐位,用拇指按揉百会穴5分钟。
(2)取仰卧位,用掌按法按压神阙、关元穴各2分钟;再用掌摩法摩小腹2分钟,以小腹部有热感为度,最后用拇指按揉足三里、太溪、三阴交、阴谷穴各2分钟。
(3)取俯卧位,用拇指点按长强穴20次;再用单掌擦腰骶部八髎穴,以热透小腹为佳;最后用手指对掐足后根50次。
3.肝经湿热
(1)取仰卧位,用拇指点按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穴各3分钟;再掐行间穴2分钟;最后以拇指和食指、中指拿住腹部肌肉往上提,然后放松,反复50次。
(2)取俯卧位,用禅推法推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膀胱俞各1分钟;再用掌擦法擦八髂、腰阳关穴,以有热感为度。
脾虚按摩什么位置最好
三阴交穴位其实很好找,在我们脚部内踝尖向上3寸的地方,胚骨后缘处。这个地方每天按摩20次左右,可以帮助减少女性长期存在的月经不调、经期过少或者是白带比较多的情况。长期脾虚的人士,也可以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健脾和胃、益气补血,并且还有助于安神助眠。
天枢穴在肚脐旁边左右2寸的地方,每天按摩30次左右,对女性来说,可以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对于老人和小孩来书,这个穴位可以有效的改善脾虚、腹痛腹泻腹胀等问题,有助于增加食欲、帮助消化。这个穴位每天按一按,有助于改善大肠、立即、便秘等问题。
太白穴在人的大脚趾节的第一个跖骨关节,也就是我们的大脚趾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的地方。每天按摩这个穴位大概20次左右,有很好的温中止痛、健脾益肾、涩肠止泻的功效。按摩这个穴位对于长期存在的玩腹胀满、小腹坠胀、拉肚子、大便不畅等问题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贫血怎么按摩
穴位按摩是治疗贫血较为有效的辅助方法,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帮助调理各脏腑的功能,尤其是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益气补血的目的,能有效缓解包括头晕在内的各种贫血症状。贫血可以按摩以下穴位:
脾俞穴-贫血特效穴脾俞穴是脾经在背部的腧穴,“脾主运化”,主管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消化吸收功能增强,所吸收的营养的物质增多,造血的原料也就增多;脾又“主血”,主管人体造血功能,造血的原料充足,贫血症状自然可以缓解。
脾俞穴定位:位于人体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左右共2穴。
按摩方法:用两拇指在两侧脾俞穴按揉1-3分钟,也可以用双手握拳,将拳背第2,第3掌指关节放在脾俞穴上,适当用力按揉2-3分钟。
贫血按摩常用穴位:
中脘穴:将双手手掌置于中脘穴处,以振动手法操作1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神阙穴:将食指,无名指,小指并拢,用指腹揉按神阙穴3分钟,以局部透热为度。
足三里: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揉按足三里5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主。
按摩功效:膻中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中脘理气和胃,化湿降逆;神阙回阳固脱,健运脾胃;足三里理脾胃,调气血,补虚损。四穴搭配,可增强健脾和胃,补益气血之功,缓解贫血及其引起的头晕乏力等症。
气血不足按摩哪里 脾俞穴
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是人体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
脾脏中的湿气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脏受损,气血就会虚弱,脾俞穴是负责湿气外散的穴位,每天20点左右对脾俞穴进行按摩,可以更好的排出废气,补充新气。
肾功能差常按什么穴位
1、肾功能差常按关元穴
位置:关元穴位于肚脐下3寸处
方法:首先以关元为圆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然后,随呼吸按压关元穴3分钟。
效果:关元是男科保健的重要穴位,具有补肾壮阳、补虚益损等作用。
2、肾功能差常按肾俞穴
位置: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方法:把双掌摩擦至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如此反复3~5分钟;或者直接用手指慢慢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且腰部微微发热。
效果:按揉肾俞穴对治疗腰膝酸软和性冷淡也有一定的效果。
3、肾功能差常按涌泉穴
位置: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1/3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
方法:将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天揉100次为宜。
效果:经常按摩此养生穴位,可激发肾经的经气,疏通肾经的经络,调和肾脏的气血,调整和改善肾脏的功能和机能活动,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
3、肾功能差常按太溪穴
位置: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方法:按摩此养生穴位时不必拘泥于方法,每次5分钟左右便可。
效果:按摩太溪穴有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的功效,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肾阴虚的人。
4、肾功能差常按三阴交穴
三阴交,顾名思义,是肝经、脾经、肾经三条阴经交会之处。
三阴交穴本身属于脾经,位于胫骨内侧、脚内踝上约10cm处。针灸该穴主治遗精、阳痿、阴茎痛、小便不利、睾丸缩腹等,是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因此,经常用手指按摩此穴可增强男子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