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的症状
肾炎的症状
1、前驱症状:大多数病人在发病前一个月有先驱感染史,起病多突然,但也可隐性缓慢起病。
2、起病:多以少尿开始,或逐渐少尿,甚至无尿。可同时伴有肉眼血尿,持续时间不等,但镜下血尿持续存在,尿常规变化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基本相同。
3、水肿:约半数病人在开始少尿时出现水肿,以面部及下肢为重。水肿一旦出现难以消退。
4、高血压:起病时部分病人伴有高血压,也有在起病以后过程中出现高血压,一旦血压增高,呈持续性,不易自行下降。
5、肾功能损害:呈持续性加重是本病的特点。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和肾小管功能障碍同时存在。
糜烂性肾炎症状
病变为弥漫性,双侧肾小球广泛受累,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量增多,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的增生及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有时伴有脏层上皮细胞的增生,病变发展可堵塞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得以滤过进入肾球囊,因此,病人尿中常有蛋白质和白细胞。
轻型病人,病变不再发展,以后逐渐痊愈,比较严重的病人,病变继续发展,肾小球内细胞增生加重,增生的细胞主要是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细胞压迫毛细血管,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病变严重时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并破裂出血,大量红细胞进入肾球囊及肾小管腔内,可以引起明显的血尿。
不同的病例病变表现形式可能不同,有的以渗出为主,称为急性渗出性肾小球肾炎,有些病变严重,肾小球毛细血管坏死,有大量出血者称为出血性肾小球性肾炎。上皮细胞一般无明显增生,少数严重的病例肾小球的壁层和脏层上皮细胞可增生,形成新月体。这种病变容易引起肾小球纤维化。如数量少,对功能影响不大。如病变广泛,可形成新月体。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有些时候没有太明显的症状,需要大家自己做好检查工作,身体一旦出现不适了,要到正规的医院去做检查,如果确诊了,要及时治疗,要听医生的话,好好治疗。千万不要去不正规的小诊所,耽误了病情,可能会后悔终身。希望您的身体健康。
肾炎的早期症状 肾小球肾炎一般症状
当尿蛋白高于150mg/d,尿蛋白可定性为阳性,即成为蛋白尿。正常人体代谢过程中经肾小球过滤的原尿中的95%以上的蛋白质被肾小管重吸收利用,因此正常人终身尿中蛋白质含量极低。一旦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受到损伤可引起蛋白尿。
肾小球肾炎可通过显微镜下或者肉眼直接观察到血尿,其血尿常为无痛性、全程性血尿,持续型或间发性。血尿可为单纯性血尿,也可伴有蛋白尿、管型尿。
水肿是肾炎的最常见症状,一般可分为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其中肾炎性水肿有着水肿组织间隙蛋白含量高,水肿多从眼睑、颜面等部开始,而肾病性水肿由于组织间隙蛋白含量量低,水肿多以下肢水肿开始。
约有50%以上的急慢性肾炎出现血压增高,高血压的持续存在可反过来加速肾脏功能损害。
肾小球肾炎可出现肾功能损害症状,表现为尿量减少或者增多,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常导致急性肾损伤乃至肾衰竭,部分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有一过性肾功能异常;慢性肾功能小球肾炎可随之病程的进展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肾盂肾炎症状
1、急性肾盂肾炎。
(1)全身感染症状
起病急,可有寒战、高热,体温多在38~39"C,也可高达40"C,热型不一,伴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甚至腹胀、腹泻。
(2)泌尿系症状
部分肾脏感染病人也同时有下尿路感染症状,包括尿频、尿痛。可能一侧或双侧肾脏扩大和有触痛,感染侧背部的小范围区域有压痛,有时腹肌严重收缩,病人可能感到阵发性地剧烈疼痛,它是由于一侧输尿管痉挛所致(肾绞痛)。这种绞痛可能由感染或肾结石通过输尿管的激惹所引起。慢性肾盂肾炎,疼痛可模糊不清,可反复发热或完全不发热。儿童患者全身症状重,泌尿系症状轻。
2、慢性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病程超过半年,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在静脉肾盂造影片上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狭窄;肾外形可凹凸不平,且两肾大小不等;肾小管功能有弥漫性损害。
症状较急性期轻,有时可表现为无症状性尿。半数以上患者有急性肾盂肾炎既往史,其后有乏力、低热、厌食及腰酸腰痛等症状,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急性发作表现也时出现。以往将病程超过半年或1年者乐为慢性肾盂肾炎,近年来提出肾盂肾盏有瘢痕形成,静脉肾盂造影见到肾盂肾盏变形、积水、肾外形不光滑,或二肾大小不等才称慢性肾盂肾炎。可有肾小管功能损害,如浓缩功能减退,低渗、低比重尿,夜尿增多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至晚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肾性高血压很多由慢性肾盂炎引起,一般认为患者高肾素血症及一些缩血管多肽的释放和血管硬化、狭窄等病变有关。少数患者切除一侧病肾后,高血压得以改善。
慢性肾炎症状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男性为主。
起病方式和临床表现多样。
多数起病隐袭、缓慢,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病情迁延、反复,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肌酐清除率下降或轻度氮质血症),这种情况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肾功能逐渐恶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贫血、血压增高等),进入尿毒症。
肾盂肾炎症状
如果女性在得了肾盂肾炎,出现肾盂肾炎症状后没有予以重视,或是把它当成其他的疾病来进行治疗,那病情就会继续发展,使患者受到更大的危害,而这是很可惜的,所以女性有必要对这一疾病的症状进行了解。
(一)急性肾盂肾炎
1.一般症状
高热、寒战,体温多在38~39℃之间,也可高达40℃。热型不一,一般呈弛张型,也可呈间歇或稽留型。伴头痛、全身酸痛,热退时大汗等。
2.泌尿系症状
患者有腰痛,多为钝痛或酸痛,程度不一,少数有腹部绞痛,沿输输尿管向膀胱方向放射,体检时在上输尿管点(腹直肌外缘与脐平线交叉点)或肋腰点(腰大肌外缘与十二肋交叉点)有压痛,肾叩痛阳性。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儿童患者的泌尿系系症状常不明显,起病时除高热等全身症状外,常有惊厥、抽搐发作。
3.胃肠道症状
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个别患者可有中上腹或全腹疼痛。
(二)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时临床表现复杂,容易反复发作,症状较急性期轻,有时可表现为无症状性尿。半数以上患者有急性肾盂肾炎既往史,其后有乏力、低热、厌食及腰酸腰痛等症状,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急性发作表现也时出现。以往将病程超过半年或1年者为慢性肾盂肾炎,近年来提出肾盂肾盏有瘢痕形成,静脉肾盂造影见到肾盂肾盏变形、积水、肾外形不光滑,或二肾大小不等才称慢性肾盂肾炎。可有肾小管功能损害,如浓缩功能减退,低渗、低比重尿,夜尿增多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至晚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肾性高血压很多由慢性肾盂炎引起,一般认为患者高肾素血症及一些缩血管多肽的释放和血管硬化、狭窄等病变有关。少数患者切除一侧病肾后,高血压得以改善。
关于肾盂肾炎症状,专家就为我们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女性朋友能够对该疾病多一些了解,并且在生活中注意保护好自己,以尽可能的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如果不小心出现了以上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早日把病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慢性肾炎症状表现
1、慢性肾炎症状表现为水肿
肾炎的水肿一般是眼险水肿,以清晨起床后最为常见肾炎的水肿一般是眼险水肿,以清晨起床后最为常见。但正常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清晨起床后也会出现眼险水肿,起来活动后就会消退。这样的日常生活经验很容易使患者及其家属警惕性降低。
2、慢性肾炎症状表现为高血压
有一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是以高血压为表现的,但由于发病年龄集中在青壮年,心脏和血管条件都很好,代偿能力很强,许多人都是在偶然间发现自己血压高的。
3、慢性肾炎症状表现为血尿蛋白尿
对于血尿和蛋白尿来说,这些名词更容易让人误解。血尿是不是就是小便中带血呢?蛋白尿是不是就是小便中有蛋白呢?这样说对也不对。
说对是因为实际上是这样的,说不对是现实中人们对于主两种异常状态的了解很少,一般人们以为血尿就是便中可以看到血,而蛋白尿是什么状态就更模糊了。
急性肾炎症状
1、病史及症状
大多数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突然出现血尿或水肿,轻者晨起眼睑水肿,重者水肿波及全身并伴有尿量减少、体重增加。部分患者有头晕、视力模糊、食欲减退、疲乏、恶心、呕吐及腰部钝痛。应注意发病时有无高热、尿路刺激症状,既往有无皮疹、关节疼痛、血尿及水肿史。
2、体检发现
轻者为眼睑水肿或伴下肢轻度水肿,重者可出现胸、腹水,全身水肿。多伴轻、中度血压增高。
3、辅助检查
蛋白尿轻重不一(1~3g/d),都有镜下血尿,红细胞呈多形性、多样性,有时可见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可阳性。血尿素氮及肌酐可有一过性升高,血清总补体(CH50)及C3下降,多于8周内恢复正常,可有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高。
相关阅读:
紫癜性肾炎症状
临床表现:
1、肾外表现:半数病者于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几乎所有病例都有特征的对称性出血性皮疹,开始时为荨麻疹样,随后变为高出于皮肤的斑点状紫癜,较常见于下肢伸侧和臀部,皮疹可于几个月内反复出现。有60%的病人有腹痛、便血;约30%病人有关节痛,特别是膝和踝关节。有些病例肾损害先于皮疹。成人胃肠道症状等全身性表现可不明显。
2、肾损害表现:约40%病者有肾小球损害,多于紫癜后8周内出现。但也可发生于2年后,甚或在出疹以前。
过敏性紫癜的肾损害的特征为血尿,可伴有轻度蛋白尿。临床上可表现如下:
1、急性肾炎综合征:占约30%。
2、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较少见。在几周至几个月内进展至尿毒症。
3、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综合征:约占本病的50%。
4、肾病综合征:成人约占10%,在儿童较多见。
5、部分病人可发展为慢性肾炎综合征。
肾炎的症状
1、前驱症状大多数病人在发病前一个月有先驱感染史,起病多突然,但也可隐性缓慢起病。
2、起病多以少尿开始,或逐渐少尿,甚至无尿。可同时伴有肉眼血尿,持续时间不等,但镜下血尿持续存在,尿常规变化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基本相同。
3、水肿水肿是肾炎的首现症状,整个疾病中,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轻者仅在眼眶周围、面部或下肢踝部出现水肿,重者则全身水肿或伴有浆膜腔积液,呈现肾病综合征。水肿一旦出现难以消退。
4、高血压有些肾炎病人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高血压的程度不等,轻者仅140-160/90-100mmHg,重者可达200/100mmHg。部分患者可出现持续性中等以上程度高血压, 数年之后可使心肌肥厚,心脏增大,心律紊乱,病人感心悸、气促,活动后明显,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5、肾功能损害肾炎患者肾功能不全主要是指GFR降低。多数病人就诊时肌酐清除率(CCR)轻度下降,但血肌酐和尿素氮可在正常范围。若CCR降至正常值的50%以下,则出现肾功能不全。
6、贫血 肾炎在水肿明显时,有轻度贫血,可能与血液稀释有关。如出现中度以上贫血,多与肾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有关,表明肾单位受损及肾功能障碍较严重。晚期可出现严重贫血。
肾炎症状
肾炎起病急,病情轻重不一,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在数月至1年内自愈,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常有水肿、高血压或短暂的氮质血症,b超下肾脏无缩小,部分病例有急性链球菌感染史,在感染后1~3周发病。
肾炎由急性肾炎迁延而来的只占少数,大多数慢性肾炎患者首次临床就诊即为慢性。对慢性肾炎患者应做出临床、病理、病因及肾功能的诊断。大多数慢性肾炎的病因不清楚,病理诊断需做肾活检。患者的肾功能需定期检查,以3~6个月检查1次为宜。
肾炎患者在发生肾炎前1-3周多有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如水痘、麻疹、皮肤脓疱疹、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齿龈脓肿、猩红热等,部分肾炎患者也可能没有前驱症状。
慢性肾炎患者的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症状,患者通常会出现血尿、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的增多、疲劳、乏力、腰痛、眼睑、颜面、踝关节浮肿、尿中泡沫增多、尿色异常等。
人体肾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只有当肾脏损伤到非常厉害的程度时,人才会感到有明显不适,但这时早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导致肾病不断恶化。早期发现肾炎,并及时加以治疗,是治疗肾炎的一个关键因素。
肾炎症状有哪些?以上就是专家对肾炎症状做的详细介绍,希望会对读者有所帮助,祝患者早日康复。
慢性肾盂肾炎症状
(1)反复发作型 此型为典型慢性肾盂肾炎,病人经常反复发生尿路刺激症状,伴有菌尿。常有低热或中等热度,肾区钝痛。诊断多无困难。
(2)长期低热型 患者无尿路刺激症状,仅有低热、头昏、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及食欲减退等一般症状,易误诊为神经性低热、结核病或其它慢性感染性疾病。
(3)血尿型 少数病人以反复发作性血尿为特征,尿色暗红而混浊,多伴有腰背酸痛或有轻度尿路刺激症状。血尿可自行缓解。
(4)无症状性菌尿 患者既无全身症状,又无尿路刺激症状,而尿中常有多量的细菌、少量白细胞,偶见管型。此型多见于妊娠妇女及女孩。
(5)高血压型 病人既往可有尿路感染病史,但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头昏、头痛及疲乏为特征的高血压症状,或偶尔检查发现有高血压,而无尿路刺激症状,可有间歇性菌尿或无菌尿。因此,极易误诊为特发性高血压病。本病是急进型高血压病的基础疾病之一,遇到青壮年妇女患高血压者,应考虑到慢性肾盂肾炎的可能。患者可伴有蛋白尿和贫血,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慢性肾炎症状
一旦患有慢性肾病,是很难根治的。但是,不是说患有了慢性肾病,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尿毒症。早期对慢性肾病进行干预控制,阻止其恶化进展完全做的到。因此,对慢性肾病做好防治工作是慢性肾病患者身体康复的关键所在。
对慢性肾病的防治工作主要包含有以下三点:
首先,鉴于慢性肾病的发病特点——知晓率低,则需要动员全社会所有人引起对慢性肾病的重视,每个人应该积极主动的防治慢性肾病。
其次,要加强早期防治工作,防止慢性肾病的发生。这就需要,对自身已有的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及其危险因素(如蛋白尿、高血压)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还要对可能引起肾脏继发损害的疾病(如糖尿病、通风、高血压等)和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两方面共同作用,防止慢性肾病的发生和恶化进展。
最后,延缓甚至逆转慢性肾病的恶化进展。具体就是,不仅要对已有的慢性肾病就其进展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贫血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对慢性肾病中晚期阶段患者全身各个系统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进行防止,从而降低肾衰、尿毒症的病死率,达到提高慢性肾病患者长期存活率的目的。从对慢性肾病的防治临床实践看,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最显著。在以上防治慢性肾病的基础上,应用西医对并发症、肾病症状对症处理的同时,结合中医药进行对慢性肾病患者病损肾脏的功能修复,如此,方能达到慢性肾病真正的有效治疗,才能有望延缓甚至逆转慢性肾病的恶化进程。
过敏性紫癜肾炎症状
本病除肾外表现外,在病史,临床表现,尤其是免疫病理改变与IgA肾病十分相似。
1.肾外表现
(1)皮肤紫癜:本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是绝大多数患者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皮肤紫癜常发生在四肢远端伸侧,臀部及下腹部,多呈对称性分布,皮损大小不等,为出血性斑点,稍突出皮肤,可融合成片,有痒感,不痛,可有一次至多次复发,也可分批出现,1~2周后逐渐消退,也有4~6周延缓消退者,有时也可分批出现荨麻疹及出血性斑丘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症状。
(2)关节症状:1/2~2/3的患者有关节症状,多发生在较大关节,如膝,踝关节,其次为腕和手指关节,常表现为关节周围触痛和肿胀,但无红,热,不发生畸形。
(3)消化系统症状:约2/3患者有胃肠道症状,以腹部不定位绞痛为多见,体检腹部有压痛,一般无腹肌紧张或反跳痛,伴有恶心,呕吐,常有胃肠道出血,肠段水肿,出血或僵硬,可形成肠套叠,肠穿孔,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便,也有合并胰腺炎的报道。
(4)其他表现: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者可有头痛,低热,全身不适,偶尔发生鼻出血或咯血,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头痛,行为异常及抽搐等,少数病人有心肌炎表现。
2.肾内表现
过敏性紫癜的肾脏受累率极高,本病即便尿液检查正常的患者,作肾组织学检查均发现肾小球炎症病变,肾脏症状可见于疾病的任何时期,但以紫癜发生后4周内多见,也可出现稍晚,甚至在发病后数月至2年以上才出现,偶有少数患者,先有镜下血尿,以后才出现皮疹等症状,肾脏受累的严重程度与皮肤,关节,胃肠道受累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肾脏受累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血尿:肾脏受累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持续或间歇出现,儿童患者出现肉眼血尿者较成人多见,且在感染或紫癜发作后加剧,多数病例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血尿绝大多数由肾炎引起,偶尔因输尿管,膀胱或尿道黏膜表面出血所致。
(2)蛋白尿:大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蛋白尿大多为中等度,定量多低于2g/d,和血尿严重度不一定成比例,血清蛋白水平下降程度较蛋白尿明显,其原因可能是蛋白除了经肾脏漏出外,还可以从其他部位如胃肠道,皮下组织等处漏出,部分病例可有肾病综合征范围内蛋白尿。
(3)高血压:一般为轻度高血压,明显高血压多预后不良。
(4)其他:少数病人有水肿,大多为轻度,水肿原因与蛋白尿,胃肠道蛋白丢失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有关,肾功能一般正常,少数出现血肌酐一过性升高。
3.临床分型
根据过敏性紫癜肾炎的肾脏组织学改变,病情程度轻重悬殊,临床表现一般分为5型:
(1)急性紫癜肾炎综合征:本型临床特点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起病急,类似急性肾炎,多数属此型,组织学变化多属局灶性增殖性肾炎或弥漫增殖性肾炎。
(2)轻型紫癜性肾炎: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无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损害,此型发生率仅次于急性紫癜肾炎综合征,预后好,病理上多属轻微异常或局灶性节段性改变。
(3)慢性紫癜肾炎综合征:本型起病缓慢,皮肤改变消退后肾炎症状持续存在,常伴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以成人为多见,预后较差,病理变化呈弥漫增殖性改变,可伴新月体形成或肾小球硬化。
(4)紫癜肾病综合征:此型具备典型肾病综合征表现,多数伴有肾功能减退,预后差,肾小球病变严重,呈弥漫性增殖性肾炎,常伴不同程度新月体形成。
(5)急进性紫癜性肾炎:病人起病急,早期即有少尿或无尿,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呈急进性肾炎表现,病情急剧恶化,常在短时间内死于肾功能衰竭,此型少见,病理检查有50%以上有新月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