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女性不宜口服避孕药
哪些女性不宜口服避孕药
1.高血压女性
雌激素容易致使服药者血压飙升,某些复方避孕药中就含有该成分。所以,如果患有高血压,最好不宜使用。
2.肝肾疾病女性
肝肾负责代谢和排泄功能,这类药进入人体就会在肝肾进行分解代谢,患有肝炎、肾脏疾病的女性服用避孕药会增加肝、肾的负担。
3.月经过少的女性
该药的原理就是抑制排卵,所以月经量原本就不多的女性长期服药的话,很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萎缩,甚至闭经。
4.患有心脏病的女性
心脏给人体的血液运输提供力量,可是避孕药中的激素能够导致水钠潴留,这就使心脏承受的压力加大。所以,患有心脏病的女性不宜使用。
5.患有肿瘤的女性
药物本身不会致癌,只是其中含有的激素会阻扰正常的新陈代谢。肿瘤会影响到身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一旦因为激素影响到新陈代谢可能会加剧肿瘤病情。
6.妊娠期以及产后妇女
妊娠期的胎儿正在发育,药物中的激素可能导致胎儿致残。宝宝需要吸收母乳来促进自身成长,该类型药中的激素会减低母乳分泌量,从而不利于喂养。
7.糖尿病女性以及甲亢的女性
该类型药中的雌激素能够抑制胰岛素反应,导致血糖变高。甲亢的女性体内糖代谢紊乱,胰岛素反应异常。因此,患有糖尿病或者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的女性以及患有甲亢的女性不宜使用避孕药。
8.吸烟或者患有血栓的女性
吸烟会改变人体血液中血小板的性状,而这类药中的激素能够引起血栓性疾病。所以,吸烟的女性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女性不宜使用。
服避孕药能使皮肤变好
1.服口服避孕药前应做哪些准备?
需长期服口服避孕药者,最好到医院妇科门诊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如心、肺、肝、脾、乳房、血压等;妇科检查,如子宫及附件;实验室检查除血、尿常规外,还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医生综合不同女性的情况,决定其能否服避孕药,用哪一种,并详细交代服药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等。服用避孕药期间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到医院咨询。服药1年以上,还需到医院复查。
2.口服避孕药有禁忌吗?
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女性,一般不宜口服避孕药,具体情况应咨询医生:1.患有血栓性静脉炎或血栓栓塞性疾病,有深部静脉炎或静脉血栓栓塞史;2.患有脑血管或心血管疾病;3.患有高血压,血压>140/100毫米汞柱;4.已知或疑有乳腺癌;5.已知或疑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6.患有良、恶性肝脏肿瘤,肝硬化、肝功能损伤或处于病毒性肝炎活动期;7.患有糖尿病伴肾、视网膜病变及其他心血管病;8.妊娠,产后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9.有原因不明的阴道异常流血;10.吸烟每日≥20支,尤其年龄≥35岁;11.有严重偏头痛;12.患有肾脏疾病,肾功能损伤;13.患有哮喘、抑郁症;14.正在服用利福平、巴比妥类抗癫痫药,长期服用抗生素或影响肝酶代谢的药物。
3.服避孕药会影响今后怀孕吗?
避孕药一般不会引起不孕。大量资料表明,大多数女性的月经于停药后6~10周恢复,约70%的女性第一次月经周期中恢复排卵,3个月经周期内恢复排卵率可达90%以上。有部分女性停药后,出现雌孕激素水平高于服药前水平的反跳现象,更易受孕。有人统计:2/3的服药者于停药后1-2个月内妊娠,胎儿未见异常。一般服用短效避孕药者在停药后第一个周期即恢复排卵功能,服长效避孕药者需-3个月。
4.停服避孕药后多久怀孕比较安全?
近期英国对5500名服药女性进行观察,未发现口服避孕药对下一代的不良影响,其畸变率、流产率无明显差别。不过,由于目前对长期服药对胎儿的远期影响还没有足够把握,慎重起见,最好停药半年后再怀孕,这样使母体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消除激素的干扰,并恢复自己的生理功能。
5.避孕药和其他药会起冲突吗?
有些药可影响口服避孕药的效果,需加以注意。例如抗结核药利福平可使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代谢加快,降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降低药效而致避孕失败。抗菌素、氨苄青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呋喃坦啶等会抑制肠道菌群,影响避孕药在肠道内的吸收。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扑癫酮等也会影响避孕药的效果。
服避孕药期间用上述药物时应咨询医生,调整服药剂量或改用其他避孕方法,保证药效、避孕效果和安全性。
6.口服避孕药会让人发胖、长痘吗?
由于老一代口服避孕药中所含的孕激素选择性不高,具有雄激素效应,有些女性服用后会发胖、长痘。而目前常用的新一代口服避孕药所含的孕激素具有高选择性,对人体脂代谢有利,服后一般不会发胖和长痘。而且,这类药可能还对皮肤有益,可用于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和多毛症,使皮肤变得光洁。
7.有乳腺增生能否服避孕药?
服口服避孕药能显著降低乳腺良性疾病的发病率,所以,有乳腺增生(良性乳腺病)的女性可以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对子宫内膜和卵巢的保护也有重要意义。
8.吃避孕药会增加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吗?
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在一般人群中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在育龄女性中极低。1980年以前,服老一代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比较高,孕激素的选择性不高)的女性,尤其是35岁以上、重度吸烟(每日≥20支)的女性,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性确实明显增加;而对于不吸烟、血压正常、35岁以下的女性,口服避孕药则不增加危险。新型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低、孕激素具有高选择性,对于不吸烟、无高血压史的年轻女性更安全。
9.有高血压家族史可以吃避孕药吗?
老一代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含量高(≥50微克/天),可致血压升高。新一代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含量低(20~30微克/天),对血压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年龄越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越大,重度吸烟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相应增加。所以,35岁以上、重度吸烟的女性不宜吃避孕药。二十多岁、血压正常的女性可咨询医生后服用避孕药。
10.口服避孕药会增加静脉血栓风险吗?
口服避孕药和静脉血栓之间的关系与雌激素剂量有关。在每天服用30~35微克雌激素的女性中,每年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1万,而未服药的年轻女性发生率为2.3万。数十年来,复方口服避孕药服用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正在明显下降,这是因为雌激素剂量减少的缘故。服避孕药期间应注意多喝水和合理锻炼,有其他血栓风险的女性应咨询医生并定期复查。
十种女性不宜用口服避孕药
1.哺乳期女性不宜使用。避孕药可使乳汁分泌减少,并降低乳汁的质量,还能进入乳汁,对哺乳儿产生不良影响。
2.过去月经过少者,最好不用。长期使用避孕药可使子宫内膜呈萎缩状态,更会减少月经量。
3.患慢性头痛特别是偏头痛和血管性头痛的女性不宜使用。若使用,可能会加重症状。
4.过去或现在患有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血栓、心肌梗塞、脉管炎等患者不能使用。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能会增加血液的凝固性,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
5.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女性,在没有治愈前,最好不要使用避孕药。
6.乳房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以及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不宜使用。否则,可能会对肿瘤产生不良影响。
7.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家族史者不宜使用。服用避孕药后,可能会使血糖轻度升高,使隐性糖尿病变为显性,对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会产生不良影响。
8.有高血压的女性不宜使用。少数女性用药后会使血压升高。
9.患有心脏病或心功能不良的人不能使用。避孕药中的雌激素能使体内水、钠等物质滞留,会加重心脏负担。
10.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女性不宜服用。进入体内的避孕药都在肝脏进行代谢,经肾脏排泄,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女性使用,将会增加肝、肾负担。
避孕要具体情况具体定
随著医学发展,避孕方法越来越多。对患有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妇女来说,不论是妊娠或是人工流产、引产,均有可能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而治疗各种疾病所选用的药物,也可能对孕妇及其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妇女在患病期间或某些特殊情况下,重要的是如何在五花八门的避孕方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那种。
1、月经不正常 月经多的妇女最好不用避孕套或子宫帽。如果未放宫内节育器,最好选择服用短效避孕药2号,因为它有减少月经量的功效。月经过少或经常停经的妇女,不应选用避孕药,宜安放节育环。月经周期不调的妇女,宜选用短效口服避孕药。
2、过敏体质 有过敏体质的妇女在选用避孕方法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外用避孕药膏、药膜易引起阴道黏膜过敏,放置宫内节育器等避孕工具,可使分泌物增加甚至引起炎症,个别人用避孕套,也会发生过敏。这种情况,可采取安全期避孕法,已有孩子的夫妇,可以考虑一方做结扎手术。
3、痛经 严重痛经的妇女口服避孕药就可达到避孕的目的,又兼治疗痛经之效果,一举两得。
4、糖尿病 一般患有糖尿病的妇女不宜服用口服避孕药。因为口服避孕药可破坏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性,促使病情恶化。另外,患糖尿病的妇女不宜采用节育环辟孕,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组织中酸度增加,可腐蚀子宫内的节育环,使避孕效果受到影响。所以,糖尿病患者比较适于用避孕套或阴道隔膜等工具避孕。
5、肿瘤 这些女性宜采用避孕套、阴道隔膜等工具避孕,或施行绝育手术。因为避孕药是性激素类药物,如患有子宫肌瘤、乳痛症、乳腺小叶增生、乳腺良恶性肿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的妇女不宜使用。
6、其他不宜口服避孕药的疾病 严重高血压以及肾原性或肺原性高血压患者,血液病、血栓类疾病及甲状腺病患者,均不宜口服避孕药,而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其他避孕方法。
紧急避孕药会对女性有什么影响
关于避孕药的使用安全问题一直争议不断,避孕药可能引发乳腺癌的争论也还未尘埃落定,又有人提出,口服这些短效避孕药可能使子宫肌瘤增大,从而危害女性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服用避孕药从安全性上分为4个级别,最安全的是适合使用;其次是并非首选,但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三是弊大于利,但无其他方法情况下不得不选择;四是绝对不能选择。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来说,最好选择单孕激素避孕药,也就是不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或者选择雌激素剂量低的复方口服避孕药,应该不会造成子宫肌瘤的生长。
但是几类女人明确不宜口服避孕药,比如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患有心脏病或心功能不良和高血压的妇女等。另外,过去月经过少者最好不用,因为长期使用避孕药可使子宫内膜呈萎缩状态,更会减少月经量;避孕药可使乳汁分泌减少,并降低乳汁的质量,还能进入乳汁,对哺乳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哺乳期妇女也不宜使用。
除了医学上的禁忌外,专家还提醒,由于口服短效避孕药的服药时间、使用方法不当都可能影响避孕成功率,因此生活不规律或是三班倒、上夜班的女性以及经常忘记吃药的女性也都不适宜口服避孕药避孕。其实避孕的方法除了口服避孕药外还有很多选择,如使用安全套,既可以避孕又能预防性病等传染病。另外,生育过的女性以及有长期生育间隔的女性,还可以选择宫内节育器或者上环等方式来避孕。
口服避孕药或致乳腺癌
避孕药物是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人们常用避孕方式。中国20~29岁的育龄妇女约有1亿,其中只有2.3%的人使用口服避孕药避孕。可是,避孕药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安全的同时,也给美丽的乳房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乳腺癌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升高密切相关。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增多,使得乳腺导管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而发生癌变。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为雌激素和黄体素两种成分,故是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口服避孕药与乳腺癌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在35岁以前服用者比35岁以后服用者乳腺癌的发病率为高。服用避孕药后,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乳腺癌危险性也在下降;但是在第一胎分娩之后,服用避孕药时间愈长,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愈高。
在25岁以前口服避孕药达6年以上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正常人高5倍。末生育的妇女口服避孕药,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也比正常人高。
临床研究表明,大约10%的育龄女性服用避孕药后,将增加患子宫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因此,少女、末生育者及有乳腺癌家族史者不宜口服避孕药。
夫妻的最佳避孕方法大全
第1种情况、刚刚结婚的新婚夫妻:
大多使用男用避孕套或者女用的短效口服避孕药。由于新婚女性的阴道较紧,不适合放置宫内节育器和阴道隔膜。如果想在短期怀孕的,就更不适合使用长效避孕药,因为长效避孕药,需要在停药半年以上,才比较适合怀孕。
第2种情况、两地分居的探亲夫妇:
以男用避孕套、女用口服探亲避孕药适宜,最好不要采用安全期避孕法,因为两地分居的夫妇见面,情绪激动,兴趣高亢,安全期计算不是很准确就很容易意外怀孕。
第3种情况、刚生完孩子的夫妇:
可以男用避孕套,女用阴道节育环;不宜口服避孕药,因为口服避孕药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第4种情况、有独生子女夫妇:
以女性宫内节育器为佳,如果想要再次怀孕,只需要到医院取出宫内节育环。子女幼小,男女双方不宜行结扎术,孕妇专用护肤品,防止孩子出现意外后不能在生。
第5种情况、更年期妇女:
以避孕套、避孕栓为佳,最好不要口服避孕药。因为更年期妇女,卵巢功能退化,服用口服避孕药可能会影响身体其他方面的正常代谢。
避孕失败后补救方法措施
同房后,如发现避孕失败,可参考采纳以下3种方法补救。
1、避孕套破裂
女方立即蹲下,让精液从阴道流出,然后任选一种外用避孕药放入阴道。
若你因方法不当,或失败,或心存侥幸未采取避孕措施,为避免因意外怀孕为你带来的烦恼,请你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紧急避孕措施。
需要提醒你,紧急避孕是临时性采用的一种补救措施,它不适用于经常性的避孕。
(1)72小时内
口服一片紧急避孕片,12小时后再服1片(此药在医院和计划生育部门有售)。
(2)5-7天内
可以放置宫内节育器。
不同年龄阶段的夫妻只有采取最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身体的健康。
不宜口服避孕药的特殊群体
短效口服避孕药是被使用最多的避孕方法之一。很多女性朋友会因为避孕药的祛痘效果而长期服用。不可否认,避孕药是一种有效的相对伤害小的避孕方法,但对于以下8类人群而言亦不适合口服避孕药避孕。>>>常见女性长效避孕的3个措施
1、重大疾病患者:由于激素类药物要在肝脏代谢,从肾脏排出,用药会加重肝肾功能负担,故急、慢性肝炎或肾炎患者均不宜使用。
2、血液病及内分泌疾病患者:避孕药会使凝血功能亢进,并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可使血糖升高,影响甲状腺功能,所以各种血液病、血栓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均应避免应用。
3、妇科肿瘤患者:由于妇科肿瘤、乳房疾病大多为激素依赖的疾病,服用含有雌孕激素的避孕药可加重病情,应禁用。
4、精神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精神病患者,可能会发生误服错服等情况,产生不良后果。
5、月经稀少者:避孕药可能会使月经进一步减少。
6、年龄在45岁以上者:该时期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一般不宜用避孕药避孕。
7、年龄在35岁以上但是吸烟的妇女: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卵巢功能早衰。
8、哺乳期妇女:避孕药可抑制乳汁分泌,并可经乳汁分泌而影响新生儿的发育,因此,哺乳期妇女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