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怎么吃健康 粗粮不必细做
粗粮怎么吃健康 粗粮不必细做
粗粮不比做的精细,粮食加工的越精,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的损失就越多,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是可以清肠理气,促进食物残渣的排出,粗粮粗吃,美味又健康。
粗粮什么时候吃最好 吃粗粮要注意什么
第一,就是多喝水,粗粮吃多了,会感觉到口干舌燥,多喝水,能够增加消化功能。
第二,做到粗细搭配,把粗粮、细粮搭配搭配起来更好,例如,大豆、小米、玉米可以按照2:1:1的比例,这样的搭配食用,能更好的吸收蛋白质、矿物质营养的吸收。
科学的吃粗粮,能够更好的维持健康,希望大家多重视,合理食用,获得好身体。
粗粮吃多了的坏处 粗粮健康饮食法
1、粗粮:细粮
一天的主食中,有大约1/4~1/3的粗粮为好,也可以每周吃两次粗粮。
粗粮含有较多膳食纤维素,对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薯类如红薯、土豆,可以适量代替部分粮食。
2、荤:素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每天应吃300~500克蔬菜,120~25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全天菜品的荤素比,大致可按照1:3或1:4来安排。
比如,一顿饭做4道菜,可以做一个肉菜,一个豆腐和两个素菜。吃的时候,最好吃一口肉,再吃三口素菜。
3、蔬菜:水果
蔬菜品种丰富,选择的总原则是,春秋多吃些芽叶茎类的蔬菜(如菠菜、韭黄、小青菜、菜心等),秋冬多吃些果实类、块茎类的蔬菜如萝卜、土豆、洋葱等。最好选择当季当地的菜品,水果的种类也最好每天吃够3~4种。
4、蒸煮:爆炒
建议蒸煮和爆炒的比例控制在2:1,煎炸则应尽量避免,如果吃的话,每周别超过3次,且最好在中午吃。
宝宝吃粗粮的好处 特别注意粗粮的质地
为了避免伤害宝宝娇弱的肠胃,在添加初期应采取粗粮细做的方法,即把粗粮磨成粉、压成泥、熬成粥或与其他食物混搭,除了增加美味,还可以提高营养素的吸收率。另外,给宝宝吃的粗粮最好不用碱发酵,以减少对粗粮中所含B族维生素的破坏。
痛风吃粗粮还是细粮 痛风粗细粮怎么搭配好
对于普通痛风病人来说,粗粮和细粮的食用比例可按自己的喜好搭配。但对于体重超标甚至肥胖的痛风病人来说,粗粮的摄入比例更多一些为好,至少应该保持1:1的比例,同时控制主食总量,以控制体重,改善痛风。
吃粗粮需根据体质调整品种
粗粮有益健康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吃粗粮的精髓所在。下面几个吃粗粮的学问,需要大家了解。
每天吃的量占到主食的1/3左右
粗粮吃得少,起不到预防慢性病等多种保健作用。但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和植酸,长期大量食用,会影响人体对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100克粗粮。健康成年人每天吃的量占主食总量的1/3比较合适。
吃完粗粮要多喝水
粗粮中含有较多膳食纤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证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因此,如果吃的粗粮制品中含水量较少,比如杂豆饭、玉米窝头等,就要适当多喝水。
老人、孩子要粗粮细做
老年人、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儿童,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弱,吃太多粗粮会增加胃肠负担,还会妨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对于这类人群而言,除了可选择小米、大黄米等易消化的粗粮,并适当减少吃粗粮的量,还可以通过改进烹调方法来提高吸收率,如把粥煮软烂黏糊、粗粮磨粉等。但需要提醒的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粥越软烂黏糊,餐后血糖上升速度也就越快。
痛风吃粗粮还是细粮 痛风吃哪些粗粮好
小麦、芋头、高粱、玉米、土豆、荸荠、红薯等粗粮嘌呤含量均低于精白米、精白面,所以是可以放心吃的。而嘌呤含量高的粗粮如燕麦、糙米等,痛风病人不宜吃。
吃粗粮真的好吗
一、粗粮吃多的坏处
以25至35岁的人群为例,过量食“粗”的话,会影响人体机能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还会影响到人体的生殖能力。
1、如果粗粮吃的太多,就会影响消化。过多的纤维可导致肠道阻塞、脱水等急性症状。
2、长期过食粗粮,还会影响吸收,使人体缺乏许多基本的营养元素。所谓“面有菜色”,就是纤维素吃的太多,导致营养不良的典型表现。
3、对于那些养分需要量大的“特殊”人群来说,过食粗粮,影响吸收而造成的危害最明显。这些人包括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以及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
4、纤维素还具有干扰药物吸收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某些降血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
二、三类人慎重吃粗粮
1、儿童
儿童的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弱,食用过多的粗粮会引起消化不良。粗粮还会影响钙、铁、锌等矿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
3岁以下的幼儿要少吃粗粮,如果一定想在孩子的饮食中添加少许粗粮,也应该“粗粮细做”,如用加工得很细的玉米面熬粥。每周给孩子吃杂粮不要超过两次,每次也不要超过25克。给孩子吃杂粮最好的方法是粗细搭配,如大米和小米混合熬制的二米粥。
2、青少年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期过多地进食粗粮会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影响到生殖能力。建议每周吃粗杂粮不超过三次,每次50克为宜。
3、老年人
老年人的机体代谢能力降低,消化系统的调节适应能力也有所下降。长期进食过多的粗粮等高纤维食物,会使老年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摄入量减少,微量元素缺乏,以致骨骼、脏器功能、造血功能等都受到影响。
吃粗粮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吃粗粮搭配素菜
如果想保证营养,粗粮最好的搭档不是素菜,而是肉类和蛋类。粗粮中的植酸和单宁可能会妨碍铁和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而搭配肉类一起食用,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因为肉类食品,尤其红肉是铁、锌等矿物元素的重要载体。此外,粗粮搭配肉、蛋类,可以保证摄入足量人体所需的蛋白质。
误区二、吃粗粮的品种过于单一
粗粮不止包括小米、玉米和红薯,还有很多,如黄豆、燕麦、小米、紫米等。不要长期只吃一种或几种粗粮而不变换,这样会影响营养均衡。健康吃粗粮最好尽可能将多种食材混合烹调,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欢按一定比例混合食用,比如研磨成五谷豆浆,或者做成杂粮米饭等。把不同种类的粗粮融入三餐,能让你吃的更健康。
误区三、顿顿饭只吃粗粮
所谓“过犹不及”,粗粮再好也不能顿顿吃粗粮。过食粗粮会加重胃肠负担,造成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粗粮在我们每天的饮食中最好占到20%—30%。不过,目前我国过食粗粮的人毕竟少数,反而是很多人粗粮摄入不足,所以可以放心地多吃一些。
误区四、为口感好加入糖和油
粗粮一般质地粗糙,有的甚至难以下咽。为了口感,很多人会在烹调时加不少糖、油和淀粉等。餐馆和超市也会用油煎,或用食用碱、泡打粉制造出多孔效果,用精白面粉和淀粉来加强细腻感,用糖来改善口味,以使粗粮吃起来更加好吃。但是,这样的做法会让粗粮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粗粮最健康的做法是蒸,用豆浆机把粗粮打成米糊也不错,当早餐和夜宵吃特别合适。还可以把粗粮当菜吃,比如夏天炖排骨时放点绿豆,冬天炖骨头汤时放点大麦。
误区五、不分人群、体质吃粗粮
基本上人人都适合多吃粗粮,但老人和儿童还是要稍加注意。因为粗粮不易消化,吃多了会腹胀,而老人和儿童的胃肠功能较弱,不宜多食。最好将粗粮做细,熬粥是最方便的粗粮细做形式。此外,还要结合自身的体质选择粗粮。比如,胃肠不好的人可以多吃小米、大黄米和糙米,比较容易消化;血糖高、血脂高或肥胖的人,适合吃燕麦和豆类;贫血的人适合吃小米和黑米,有利于补铁。
误区六、迷信超市的粗粮制品
全麦饼干、全麦面包、全麦馒头、杂粮面条、八宝粥等超市的“粗粮食品”,其实很少有纯粗粮制品,多半是粗粮细做,其中加入了精白面粉、大米、牛奶、鸡蛋等材料。不仅膳食纤维含量大大下降,其中添加的油脂等还会引起肥胖。因此,自己烹饪健康的粗粮食品,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