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怀孕后可继续注射胰岛素

怀孕后可继续注射胰岛素

一些怀孕的准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健康康的出生,所以对自己注射的一些药但心会影响到自己肚子里宝宝的健康。这是人之常情,最近,有研究表明,怀孕后是可以继续的注射胰岛素的。一起去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河北省读者赵女士:我今年26岁,2年前查出患2型糖尿病,打胰岛素半年多,刚发现怀孕1个多月了,这一个月还在打胰岛素。请问胰岛素对胎儿有影响吗?这种情况还能继续打吗?

医院产科主任:胰岛素属于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胎盘,其副作用可能会出现低血糖,所以不会对胎儿有任何不利影响。你这种情况,可以继续打,但对于糖尿病则要密切观察,控制其继续发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是专家们征对怀孕后可继续注射胰岛素的解析,怎么样,你现在知道了吧。另外,要定期进行孕前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饮食。

几种会让胰岛素失效的因素

1、注射量。医生往往会根据糖友病情对胰岛素剂量做微调。年龄、体重、饮食模式、运动及总体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胰岛素注射量。胰岛素过量会增加低血糖症危险,胰岛素过少又会导致血糖水平偏高。可以依据即时测得的血糖水平,正确把握胰岛素剂量。

2、注射部位。腹部注射(肚脐眼正上方)效果最快。其次是上臂注射,腿部注射更慢,臀部注射药效最慢。为了使胰岛素发挥最佳药效,最好在餐前于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比如,早餐前在腹部注射,晚餐前在大腿部注射等。注射点不要过于集中,否则形成疤痕会影响胰岛素吸收。

3、注射时间。通常餐前注射胰岛素起效更快。餐前或者餐前20—30分钟注射胰岛素最好。

4、运动。运动会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运动可适当降低胰岛素剂量。但是高强度运动之后血糖水平更高,反而会需要更多的胰岛素。

5、生病。感觉生病的时候,血糖水平高于平常水平。生病时候不想吃东西或吃得很少,因此一些人觉得没必要注射胰岛素。事实上生病时往往需要更多的胰岛素,切勿擅自停药。

6、压力。心理压力会直接导致血糖升高,使体内胰岛素分泌量降低,胰岛素利用不充分。这时可能需要更大剂量的胰岛素。

7、体温。洗完热水澡或者肌肉酸痛部位热敷之后,注射的胰岛素会更快进入血液系统。一些专家建议,必要时可先冷敷注射部位,再注射胰岛素,可降低胰岛素的吸收速度。

8、饮水量。饮水量不足,体内缺水时,血流不容易流到皮肤部位,胰岛素就不会被快速吸收。脱水还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以及暂时性胰岛素抵抗。

9、 饮食。进食不会改变胰岛素进入血液的速度,但是的确会影响到总体血糖水平。多脂食物吸收速度慢,胰岛素可能在食物消化之前就开始耗尽。白米饭和白面包之类的高升糖指数食物消化吸收速度更快,更快影响到血糖水平。糖友除了一日三餐必须正常进食之外,还应该在两餐之间适当增加零食。

什么样的糖尿病必须打胰岛素 I型糖尿病患者

I糖尿病患者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被完全破坏,已经完全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如果不通过注射的办法向体内补充胰岛素,如果不注射胰岛素就很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而危及生命。对于此类糖尿病患者来说,注射胰岛素首先是用来救命,然后是治病。

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 胰岛素水肿

大剂量的胰岛素注射偶尔可以一起拿周围组织水肿,特别是在代谢控制较差的患者迅速得到纠正之时。胰岛素浮肿多见于面部,亦可发生与四肢,严重时可出现腹水。一般可以自行缓解,必要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血糖高该怎么治疗

治疗血糖高要进行药物和饮食、运动综合治理,这个过程将是长期的。药物治疗可以先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好可以注射胰岛素,饮食也要控制。

血糖高的人除了必要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外,动态胰岛素持续注射,拯救2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动态血糖监测,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血糖高并没有患有糖尿病的人一定要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要每天控制好自己的血糖,避免病情加重,其实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之后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

4技巧帮助糖尿病患者成功注射胰岛素

不少糖尿病患者为方便,经医生指导后常自行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却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实际上,注射胰岛素大有学问,糖尿病患者不妨先学习。

1、注射前充分消毒--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前应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彻底消毒,一般选择碘伏,待碘伏完全挥发再注射可预防刺痛。

2、避免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注射时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可经常轮换,避免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

3、注射时间与注射部位统一--在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可以降低血糖波动性,确保吸收速度和吸收率一致,可以在早晨进行腹部注射,中午进行手臂注射,晚上进行臀部注射等。

4、根据药效选择合适注射部位--皮下组织的厚度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吸收率,使用短效胰岛素或短效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一般选择皮下组织相对较薄的腹部和上臂,中长效胰岛素要求缓慢吸收,最合适的注射部位就是皮下组织较厚的臀部或大腿。

胰岛素对糖尿病的副作用

1、低血糖反应

这是胰岛素可能出现的最主要的副作用。一般都是由于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大、未按时进餐,肝、肾功能不全,升血糖反应有缺陷所致。为了避免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密切的监测血糖,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的达到既能将血糖控制满意,又不至于出现低血糖的合适剂量。打胰岛素的糖尿病人一定要在注射胰岛素后按时进餐,进餐量和活动量也要固定,如果注射胰岛素后不按时进餐,或者在注射胰岛素后进行剧烈的运动,都可能出现低血糖。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一定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以便在出现低血糖反应时能及时进行自我救治。

经常打胰岛素有什么副作用

2、皮下脂肪营养不良

长期使用非纯化胰岛素,或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时可出现皮下脂肪萎缩。见于长期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如果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更易出现。

3、局部瘀青

某些患者朋友在注射胰岛素后发现,注射部位局部皮肤会出现瘀青。其实这不止会在胰岛素注射后出现,其他药物注射也可能出现这一现象。原来,注射后局部瘀青并不是由药物或胰岛素引起的,而是与注射时导致的毛细血管损伤有关,一般这种瘀青很快就能被吸收,不需要特殊处理。为了防止局部瘀青,可以在注射后立即按压注射部位几秒钟。

4、屈光不正

主要出现在胰岛素使用初期,且在胰岛素使用之前血糖水平较高的糖尿病病人。出现屈光不正的原因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这种副作用是暂时性的,随着胰岛素使用时间的延长,血糖控制平稳后,这种副作用就会逐渐消失。

5、胰岛素过敏

见于动物胰岛素与非纯化胰岛素, 分为局部与全身过敏。 局部过敏仅为注射部位及周围出现斑丘疹瘙痒。全身过敏可引起寻麻疹,过敏性紫癜,极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可见于初始使用,或使用1个月后,以及停用一段时间后又开始使用者。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在长期应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正确保存胰岛素,防止胰岛素贮存不当而发生腐坏,平时治疗时应学会自我观察、自我记录,当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应注意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需要再冰箱冷藏层保存,且不宜长时间储存,使用中的胰岛素应放在室温下,选择阴凉干燥处放置,避免阳光直射。短效胰岛素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而中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和超长效胰岛素为均匀的混悬液,轻轻摇晃后可如牛奶状。如果发现胰岛素瓶底有沉淀物,或液体内有悬浮物,有一层冰霜样物体黏附在瓶壁上,提示胰岛素可能发生变性,失去疗效或剂量不准确,不应再继续使用。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硬结、皮肤损坏、炎性渗出,必要时应请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自备血糖仪,定期对于空腹和餐后血糖进行测量,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并自己建立记录,以便作为复查时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的依据。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可立刻进食淀粉类食物,严重者可以进食糖果或喝糖水。如果仍不能缓解,应及早就医。

为何胰岛素高还注射胰岛素

我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已经9年了。在近两年的检查中发现,胰岛素和C肽一直比较高,血糖不稳定,餐前约8mmol/L左右,餐后一般为11~12mmol/L左右。医生要求我注射胰岛素配合使用迪氏糖锭(二甲双胍类)。我疑惑的是,我体内胰岛素已经过高,为什么还需要补充胰岛素呢?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许莉军:您患糖尿病的病史较长,因此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胰腺β细胞受损,由于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体内仍处于胰岛素相对缺乏的状态,因此需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二甲双胍类药物具有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糖酵解、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的作用。因此医生开出的胰岛素配合二甲双胍类药物是正确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当空腹胰岛素值高于15mIu/ml时,提示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高胰岛素血症,此时需使用胰岛素类药物以助于胰腺β细胞的修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后,可根据患者胰腺β细胞的修复程度酌情减量,部分糖尿病患者可不再服用胰岛素类药物。

相关推荐

胰岛素的作用 注射胰岛素能避免口服药物副作用

注射胰岛素相比,任何口服降糖药都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而胰岛素属于身体自然物质,注射它既没有毒性也不会成瘾。

女性糖尿病患者如何顺利度过孕期

关卡一:孕前体检确定能不能怀孕 “孕前健康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这直接决定了她们能否怀孕。”糖尿病患者须做到以下几点才能考虑怀孕: 1.血糖水平稳定,血糖监测结果至少在3个月之内都显示波动不大,空腹血糖不超过6毫摩尔/升,饭后血糖不超过8毫摩尔/升。 2.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7%之间,因为糖化血红蛋白代表了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能够有效显示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 3.无严重并发症,如眼部病变、心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等,否则,在这种情况下怀孕非但会威胁孕妇生命,腹中的胎儿也多半会出问题。 关卡

胰岛素的十大副作用

一号拦路虎:疼痛 从未注射过胰岛素的患者朋友,能一想到那明晃晃的针头,就开始紧张、腿肚子发软了。注射胰岛素会产生疼痛感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您如果询问一百个注射过胰岛素的病友,恐怕有九十九个都会告诉您:注射胰岛素的疼痛感非常轻微!由于胰岛素针比其他注射针细小得多,因此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其疼痛感也比其他药物注射或疫苗接种轻微得多。当然,凡事都有万一,假如出现疼痛特别明显的情况,有能是进针时碰到皮下神经所致,这时如果疼痛还能忍受,您以迅速注射完毕拔针;假如疼痛无法忍受,那您应该更换部位再行注射。一般而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儿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胰岛素泵的应用在7岁以下的1型糖尿病患儿治疗中安全有效。早在数年前,胰岛素泵就已在1型糖尿病成年患者或青少年患者中应用,但该研究是首次将其应用于幼儿患者中。研究人员声称,应用胰岛素泵治疗以减轻患儿父母,保姆或其他看护人员必须周期性给患者注射胰岛素的负担。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了胰岛素泵应用于65名年龄为1至7岁的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60%的患儿由他们的母亲照顾,其余40%的孩子则在家中或儿童看护中心由保姆照顾。 研究表明,应用胰岛素泵治疗1年后,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

注射胰岛素有什么作用 注射胰岛素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注射胰岛素在一定程度上以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使患者维持良好的体力及精神状态,维持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为什么打了胰岛素会出现低血糖

一、胰岛素致低血糖的诱因: 1、胰岛素使用不当 首先是胰岛素使用不当,剂量或混合胰岛素的比例不当。一般来讲,注射胰岛素剂量越大越容易出现低血糖。早上空腹血糖偏低,是晚餐前的胰岛素的剂量过大影响到夜间和清晨空腹血糖,所以,应该把晚餐前的胰岛素使用量减少,餐前低血糖最常见的诱因是进食不足或运动量过大;餐后低血糖主要是因进食延迟、餐后呕吐、饮酒或未进主食所致;夜间睡眠时的低血糖常出现在治疗方案调整过程中,或服用β受体阻滞剂、停用激素类药物等情况。 通常初始剂量比实际需要量小,以免低血糖的发生。以后根据血糖情况

注射胰岛素的几个副作用

跟所有的注射一样,针头进入人体会后,会刺伤人体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破裂后,就会有血液出来,堆积在皮肤层下,就会出现皮肤淤青的现象。 因为能注射的地方比较少,如果很长时间都在一个地方折射的话,人体就会产生自我保护,长出一个脂肪包,当脂肪包形成后,如果还是在同一个部位注射,药物的吸收就会受到影响。 因为胰岛素的注射,很多人会出现腹部的肥肉逐渐增多的现象,所以,医生一般会配合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一些长期用药的肥胖患者,会因为在短时间内注射大剂量胰岛素,而产生胰岛素耐药的情况。 因为针头注射时,会留下针眼,如果针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靠坚持打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血糖范围。很多患者都是在进食前要进行胰岛素的注射,由于注射比较频繁,不能每天坚持到医院注射,那么胰岛素注射部位应该怎样选择就相当重要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胰岛素注射部位应该怎样选择的相关信息。 在生活当中糖尿病患者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经常以看到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来进行糖尿病疾病的治疗。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2~4次控制血糖,有些患者经过长期的胰岛素治疗出现局部皮下硬结,皮肤感染,疼痛增加等情况,很多患者因此考虑放弃胰岛素注射治疗,

低血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胰岛素注射方式不正确

胰岛素注射方式不正确会引发低血糖。由于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能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并导致该部位胰岛素的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过长,进而血糖控制不稳定。

注射胰岛素后或增加体重

专家介绍,实际上注射胰岛素后肥胖的直接原因并不是胰岛素的关系,要避免注射胰岛素后体重增加,需严格控制饮食,同时加用二甲双胍。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 “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