鲐鲅鱼的特征
鲐鲅鱼的特征
横切面呈扁椭圆形,腹部普通为银白色,体侧正中侧无明显斑点,体青绿色,具有细密而明显的波状纹,背鳍硬棘9至13枚;背鳍软条11至12枚;臀鳍硬棘1枚;臀鳍软条12至14枚,脊椎骨31个,体长可达100厘米。
体呈纺锤形,稍侧扁。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完全,位偏背方,波状。背鳍2个,第2背鳍较小;臀鳍与第2背鳍同形,其后各具小鳍5个。尾鳍叉形。体背部青绿色,腹部银白色,两侧在胸鳍水平以上有深蓝色的不规则斑纹。分布于我国沿海。另有一种叫羽鳃鲐,鳃耙长而扁,呈羽毛状,从口腔即可看到。体被圆鳞,胸部鳞片较大,仅分布于南海。
鲐鱼和鲅鱼都属于海水鱼类。体型基本相似,所以经常被误认为是同一种鱼,通
称为鲐鲅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从体高辨别:鲐鱼鱼体较高,呈椭圆状;鲅鱼鱼体较长,呈圆状。
从背鳍辨别:鲐鱼两个背鳍间距较远;鲅鱼两个背鳍紧靠。
从尾鳍辨别:鲐鱼尾鳍上下各有5个小脂鳍;鲅鱼尾部上下各有8-9个小脂鳍。
从颜色辨别:鲐鱼背部呈青黑色,有不规则的深蓝色斑纹,腹部淡黄色;鲅鱼背侧为黑蓝色,并有许多黑色圆形斑点,腹侧银灰色,腹部为灰白色。
鲅鱼有什么生活习惯
当今鲅鱼的主要渔场在舟山、连云港外海及山东南部沿海,4至6月为
蓝点马鲛 春汛,7至10月为秋汛,盛渔期在5至6月份。捕捞方法为流网、机轮中层拖网及钩钓等。在资源充沛的五六十年代,5至6月份的渤海湾是捕鲅鱼的好季节,太阳摸山前下流网,网浮、标芒绵延十几里,翌日晨起,常有三四千尾,体重三四千克的喜人收获。鲅鱼性凶悍,每年6至10月中旬常游弋于岸边浅水处追食,其流线的形体、极高的游速、锋利的牙齿,似猎豹追杀猎物,惊恐的小鱼四处逃窜,常有慌不择路而冲上岸边礁石“起排子”,惊现鲅鱼飞身捕食的壮观场景。当值此时,垂钓者乐此不疲,礁石、舷边“甩鲅鱼”,盼上钩。鲅鱼体型较大,吃钩迅猛,钓感挺刺激,而成垂钓者的一大乐事。
种群分布
鲅鱼居上层,游速快、喜活食,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19克、脂肪2.5克。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做罐头或咸干品。民间有“山有鹧鸪獐,海里马鲛鲳”的赞誉。大连人对鲅鱼食用颇有创意,有久负盛名的系列知名小吃,如鲅鱼丸子、鲅鱼烩饼子、红烧鲅鱼等,已成大连的名吃,外地
游客慕名来连,以争相品尝为快。尤其是鲅鱼氽丸汤,那真是丸香、汤鲜、味美的海鲜一绝,更是四季皆宜、老少皆宜、中外皆宜、食客同赞的人间美食。与大连隔海相望的威海,同样也是吃鲅鱼的大市,鲅鱼饺子、鲅鱼包子、熏鲅鱼等等都是威海人创造的美食,慕名而来品尝的游客人数众多。
鲅鱼分为两种:“鲐鲅和燕鲅”为前者体型较小,25厘米左右,后者则在40至50厘米以上。市场上卖的“燕鲅”相对大脊间刺少,肉质也要好一些,但产量也相对“鲐鲅”要少一点。由此,刺少的“燕鲅”更适合做为烹制馅料的食材,“鲐鲅”则更适合用红烧、煮焖等方式烹制。当然,“燕鲅”用来红烧、焖煮也是相当美味的。
鲐鲅鱼的简介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最大体长:约100cm
栖息深度:0-300米
栖息环境:深海,近海沿岸
其他中文名:青占鱼,鲭,青花鱼,白腹鲭,日本鲭,俗名花辉、青辉、青花,是辐鳍鱼纲鲈形目鲭亚目鲭科的其中一种。经济型食用鱼。鲐鱼与鲅鱼的主要区别在于鲐鱼体形短粗,身上有青绿色的花纹,而鲅鱼则细长,身上青黑色,有不多黑色斑点。
鲅鱼是深海鱼吗
鲅鱼不是深海鱼,鲅鱼是海鱼,常常有人误以为鲅鱼是深海鱼,其实鲅鱼是近海鱼,属于暖性上层鱼,牙尖锋利,游泳迅速,性情凶悍。一般在渤海湾附近,是以结群洄游的方式在海里生活聚居。也有因为鲅鱼居多而出名的地方“鲅鱼圈”。
鲅鱼的鱼肉肥厚,鱼肉发红,肉多刺少,体型较大。烹制出的鲅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除了烹制还可以做成一些罐头鱼干等速食食品。适合孕妇和婴幼儿的营养美食,是家家餐桌当中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浅海一般就是水深小于500米的区域。深海鱼,分属十多个科,特征是口大、眼大,身体某一或某几部分有发光器。见于大洋深处的硬骨鱼纲鱼类,通常 2,000~9,000尺以下。发光器既用于诱捕猎物,也用于引诱配偶。深海鱼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压力极大,极寒冷和黑暗的生存环境而形成了这些特殊习性。深海鱼的栖息地是世界上最特殊的。由于深海中的竞争不如岸边或浅海中那么激烈,使许多原始类群得以存活至今。最重要的深海鱼类群有深海垂钓鱼、蝰鱼及毛口鱼。据东京大学农学部研究,深海鱼的蛋白质含量与一般海产鱼类相同,但脂质一般较少,因此深海鱼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其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与鲣鱼、鲐鱼、沙丁鱼等大致相同,均是完全蛋白质。
深海鱼一般需要浓度比较高的水才能生活,味道没有浅海鱼鲜美。鲅鱼作为浅海水域多见的鱼类,可以烹制出各式各种美味菜肴,很多临海城市常用鲅鱼作为特色小吃来吸引游客,获得很多外地以及中外食客的赞许,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美食。
鲐鱼的介绍
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鲈形目,鲭科,鲐属。又名:青花鱼、油胴鱼、鲭鱼、花池鱼、花巴、花鳀、青占、花鲱、巴浪、鲐鲅鱼。体粗壮,呈纺锤形,尾柄结实;尾鳍基部每侧有纵隆起嵴两个。头大,前端尖细,呈圆锥形。眼大,位高,有发达的脂眼睑。上下颌等长;牙细小,上下颌齿各一行。侧线明显。背鳍两个。体背呈青蓝色。有不规则深蓝色横纹或斑纹。斑纹延伸到侧线下方。为海洋洄游性上层鱼类,游泳力强,速度大。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北可达鄂霍次克海。
可分为两个地方种群:一在日本海,一在黄海和东海。为北太平洋西部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鲐鱼与鲅鱼的区别
鲐鱼俗称鲐鲅鱼,也有叫它鲭或青花鱼的。鲐鱼与鲅鱼的主要区别在于鲐鱼体形短粗,身上有青绿色的花纹,而鲅鱼则细长,身上青黑色,有不多黑色斑点。
鲐鱼属鲭科海鱼类。体呈纺锤形,稍侧扁。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完全,位偏背方,波状。背鳍2个,第2背鳍较小;臀鳍与第2背鳍同形,其后各具小鳍5个。尾鳍叉形。体背部青绿色,腹部银白色,两侧在胸鳍水平以上有深蓝色的不规则斑纹。分布于我国沿海。另有一种叫羽鳃鲐,鳃耙长而扁,呈羽毛状,从口腔即可看到。体被圆鳞,胸部鳞片较大,仅分布于南海。
鲐鱼和鲅鱼兜属于海水鱼类。体型基本相似,所以经常被误认为是同一种鱼,通
称为鲐鲅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从体高辨别:鲐鱼鱼体较高,呈椭圆状;鲅鱼鱼体较长,呈圆状。
从背鳍辨别:鲐鱼两个背鳍间距较远;鲅鱼两个背鳍紧靠。
从尾鳍辨别:鲐鱼尾鳍上下各有5个小脂鳍;鲅鱼尾部上下各有8-9个小脂鳍。
从颜色辨别:鲐鱼背部呈青黑色,有不规则的深蓝色斑纹,腹部淡黄色;鲅鱼背
侧为黑蓝色,并有许多黑色圆形斑点,腹侧银灰色,腹部为灰白色。
鲐鱼如何保存
鲐鱼大家在平时吃过吗,和一些其他的我们常吃到的鱼来说,鲐鱼应该吃的次数比较少一点,鲐鱼也叫青花鱼,花池鱼,头是很大的,外线像锥形,而且眼镜也是很大的,它在我国是一种中上层的经济鱼类中的一种,蛋白质的含量是很高的,不仅能够用来鲜食,还能够用来做罐头,那么鲐鱼如何保存?
鲐鱼的用途有很多,吃新鲜的鲐鱼味道是很好的,如果能够用它来做罐头也是特别的美味,它的鱼肝可以用来做鱼肝油,它的药用价值也是很高的,能够治疗消化不良,神经衰弱,那么鲐鱼如何保存呢?
加工技术
鲐鱼
鲐鱼除供鲜食外,还可加工茄汗鱼罐头和五香鱼罐头等。由于体内脂肪多,肝脏维生素含量高,还可分别炼制人造白脱和鱼肝油。
熏鱼
熏鱼,是将生鱼或熟鱼用熏材燃烧的烟加以熏制而成的。鲐鱼、鲹(山鲐鱼)、鲅鱼、鮸鱼、鳗鱼以及淡水鱼中的鲁鱼、草鱼、鳊鱼等都可做熏鱼的原料。
熏制食品大概起源于人类穴居时代,但较为广泛地发展为商品还是在近代。因熏制品具有独特风味,为人们所喜爱。鱼类经烟熏后,烟中的芳香物质透入鱼肉间而具有特殊的腊香味,烟中所含的酚粘附于鱼体表面而呈鲜艳的金黄色,外观颇美。另外,制品所含脂肪较不易氧化,可以提高制品质量。
鱼类熏制方法有冷熏、热熏、液熏、电熏等。比较普遍采用的是热熏法。热熏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20-140℃之间,时间一般2小时左右。
熏制用的熏材,一般常用的有刨花、锯屑、谷糠、稻糠、玉米芯、花生皮、茶叶(喝过的乏茶叶可晒干后使用)等,但不得使用多脂木材的刨花和锯屑,因树脂多的熏材能使制品发黑而有苦味,所以针叶树类的木材不能使用。
大规模的生产熏鱼,需建造专用的熏室,以形成批量生产。小量生产或家庭加工自食则可利用现成的炊食锅灶进行熏制。这里只介绍小规模的熏制方法。
1.原料:以新鲜度良好的鱼类为原料,最理想的原料鱼是鲐鱼、山鲐鱼、鲅鱼等。
2.剖割:先用清水洗去鲜鱼体上的粘液和污物,用背开法将鱼剖开,摘除内脏,并切去头、尾,个头大的鱼要适当截成块,用清水洗净腹腔内的血污。
3.腌渍:经过剖割洗净的鱼,用8%左右的盐进行腌渍,经过10小时左右,取出洗涤,在清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脱去部分盐,使含盐量保持在4%左右即可。
蒸茄子咸鲐鱼
材料
半干咸鲐鱼350克(形似鲅鱼,比鲅鱼小,见小图),茄子500克,五花肉100克。调料味精5克,花椒2克,八角2克,葱、姜各10克,干红椒2克,香菜5克,化开的猪大油50克,料酒5克。
做法
1、将咸鲐鱼放清水中浸泡半个小时后洗净晾至半干,切成厚1.5厘米的块,茄子用手撕成与鱼同大的块,五花肉切成0.1厘米厚的大片,葱姜切块,干红椒去蒂,香菜切成5厘米长的段。
2、鱼和茄子、五花肉片混合同放入大陶碗内,加入味精、花椒、八角、葱、姜、干红椒、猪大油、料酒上高压蒸笼蒸15分钟(若是普通蒸笼则需要30分钟),出笼后撒上香菜即可。
小诀窍
特点
不必加盐而咸鱼与茄子相得益彰,鲜香味美,微辣。
制作关键
咸鱼也可选用其他鱼类,烹制前需先浸泡一下,以免太咸。蒸好后把花椒、八角拣出再上桌。
红烧鲐鱼
材料
主料鲐鱼配料香菇、竹笋调料花椒、葱、姜、花生油、盐、味精、糖、酱油、料酒、醋、胡椒面、淀粉、香油
做法
1.鲐鱼处理干净,改刀,加少许酱油腌一下。
2.用六至八成热油将鱼炸至金黄色。
3.葱姜爆香,炒配料,加汤,调味,加鱼,慢火烧至入味。
4.急火收汁,加湿淀粉勾芡,加香油即可。
小诀窍
特点
色泽红亮,清、香、鲜。
提示
鱼要先炸后烧,务必用慢火烧透。
对于鲐鱼如何保存的问题大家应该都有了一些了解了,鲐鱼这样的鱼类不仅营养价值很高,而且它的经济价值也是特别高的,已经很受我们喜欢 ,孕妇如果能够多吃一些鲐鱼还能够有助于胎儿的发育,孩子多吃鲐鱼,能够让身体更健康,智力更高。
孕妇能吃鲅鱼吗
孕妇能吃鲅鱼吗?
孕妇能吃鲅鱼。
孕妇吃鲅鱼的好处:鲅鱼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矿物质等营养元素。鲅鱼有补气、平咳作用,对体弱咳喘有一定疗效。鲅鱼还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疗功能,常食对治疗贫血、早衰、营养不良、产后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症会有一定辅助疗效。新鲜的鲅鱼含有很多鱼油、卵磷脂,对宝宝发育也有好处,孕妇可以多吃。
孕妇吃鲅鱼需注意:一定要食用新鲜的鲅鱼肉,在烹调前,应去掉鱼内脏、鱼鳃,并将鱼洗净,鱼切段后要用水浸泡几小时,可以去除部分毒素,然后充分加热,宜采用烧烤煮、油煎等方法。烧制鲐鲅鱼时,可适量放些醋,也可以使组胺含量下降。此外,鲅鱼含脂肪较多,易生油烧现象,陈变后还会产生鱼油毒,如不经处理,食后易中毒,须加注意。
辨别鲐鱼的好坏
知名产区:
北太平洋西部,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
怎么辨别鲐鱼的好坏?
1. 鲐鱼与鲅鱼体形很相近,不同点在于:鲐鱼眼大体宽,体侧是蓝黑色条纹,尾柄短而细,两背鳍分开,距离较大,背、臀鳍后只有5个小鳍; 2. 肉中含组织胺量较高,保存不当易产生组织胺类物质,食后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
鲐鲅鱼有毒吗
鲐鲅鱼在平常的生活中是不怎么容易食用到的食物,食物都是拥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还有性质,即使不常见的食物也是相同的道理例如鲐鲅鱼也是这样的,只要是属于鱼的食物都是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的,不过每种食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一面是对身体有益的,一面则是有毒的一面,只要正确了解才可以。
不管是食用什么品种的食物,食用之前都是需要去了解这些食物是否可以食用,适宜与不适宜哪些人食用,会不会有毒等等一系列问题。只有通过正确的途径得到答案才能够更好的去食用它们。那么鲐鲅鱼有毒吗?
鲐鲅鱼的血非常有毒性,很多人吃后会出现过敏反应,所以在食用这种鱼时,一定要将其内脏及鱼血去除干净方可安全使用.
鲐鲅鱼:其他中文名:青占鱼,鲭,青花鱼,白腹鲭,日本鲭,俗名花辉、青辉、青花,是辐鳍鱼纲鲈形目鲭亚目鲭科的其中一种。经济型食用鱼。鲐鱼与鲅鱼的主要区别在于鲐鱼体形短粗,身上有青绿色的花纹,而鲅鱼则细长,身上青黑色,有不多黑色斑点。
横切面呈扁椭圆形,腹部普通为银白色,体侧正中侧无明显斑点,体青绿色,具有细密而明显的波状纹,背鳍硬棘9至13枚;背鳍软条11至12枚;臀鳍硬棘1枚;臀鳍软条12至14枚,脊椎骨31个,体长可达100厘米。体呈纺锤形,稍侧扁。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完全,位偏背方,波状。背鳍2个,第2背鳍较小;臀鳍与第2背鳍同形,其后各具小鳍5个。尾鳍叉形。体背部青绿色,腹部银白色,两侧在胸鳍水平以上有深蓝色的不规则斑纹。分布于我国沿海。另有一种叫羽鳃鲐,鳃耙长而扁,呈羽毛状,从口腔即可看到。体被圆鳞,胸部鳞片较大,仅分布于南海。
鲐鱼和鲅鱼都属于海水鱼类。体型基本相似,所以经常被误认为是同一种鱼,通称为鲐鲅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从体高辨别:鲐鱼鱼体较高,呈椭圆状;鲅鱼鱼体较长,呈圆状。从背鳍辨别:鲐鱼两个背鳍间距较远;鲅鱼两个背鳍紧靠。
鲐鲅鱼是有毒的鱼,有很多人食用用鲐鲅鱼制作出来的食物吃了后都会出现过敏的现象,也许是因为在处理鲐鲅鱼的内脏时没有弄干净造成过敏的现象。所以不管在食用什么样的食物之前都要去了解清楚这些食物的特性还有适宜的对象,最主要就是能不能够食用。
鲐鱼的热量以及减肥功效
鲐鱼的热量以及减肥功效
别名:青鲐鱼、鲐巴鱼、青砖鱼、油筒鱼、鲭鱼、鲐鲅鱼
热量:155大卡(100克可食部分)
分类:水产类
评价:鲐鱼富含DHA和EPA,营养非常丰富,适宜减肥期间食用。
营养信息
营养素含量(每100克)
热量(大卡)155.00
碳水化合物(克)2.20
脂肪(克)7.40
蛋白质(克)19.90
纤维素(克)一
维生素A(微克)38.00鲐鱼的营养价值
鲐鱼的心含细胞色素C、维生素C等,胃粘膜含透明质酸酶、维生素B12等,胰腺含胰岛素,精巢含鱼精蛋白,卵含磷脂、固醇、神经磷脂等,肝含维生素A、D等。
鲐鱼的吃法
为了防止食用鲐鱼中毒,一方面要加强鱼的保鲜,尽量食用鲜度较好的鱼。不食用腐败变质的鱼;另一方面要在烹制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少或避免中毒现象发生。在烹制鲐鱼时,可分别加入适量的雪里蕻、山楂、绿豆、小白菜等一起炖煮30分钟以上,即可将大部分组胺解除。如果在烹制前做一番简单的预热处理,即用10%的盐和5%的醋混合水溶液把鱼在锅中氽15分钟左右,将大部分组胺破坏,然后再进行烹调就更保险了。
鲅鱼的体态特征
鲅鱼体长而侧扁,呈纺鲅鱼 锤形,一般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克,最大个体长可达1米、重4.5千克以上。尾柄细,每侧有3个隆起脊,以中央脊长而且最高。头长大于体高。口大,稍倾斜,牙尖利而大,排列稀疏。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呈不规则的波浪状。体侧中央有黑色圆形斑点。背鳍2个,第一背鳍长,有19~20个鳍棘,第二背鳍较短,背鳍和臀鳍之后各有8~9个小鳍;胸鳍、腹鳍短小无硬棘;尾鳍大、深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