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胃癌如何预防
家族性胃癌如何预防
该病没有早期诊断方法,胃镜检查及盲目胃活检不能早期发现病变。对于有明确突变的家庭成员而言,年轻时死于胃癌的风险很大,预防性全胃切除术是一种合理的选择。Lewis等报告了2个家族(B和D)6例无症状成员实施预防性全胃切除手术的结果。(Surgery2001,130∶612)
在家族B中(9例),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为47岁(32~69岁)。家族D中(5例),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为33岁(24~43岁)。根据家谱和基因分析,2个家族中6例无症状成员(家庭B4例,家庭D2例)接受了预防性全胃切除术。2男、4女年龄分别为22、27、28、35、39、40岁,平均为31.8岁。
每个家族中,第1例患者实施预防性全胃切除手术的时间均在1993年,当时基因检测方法尚未应用。家庭B中的第1例患者(B-1)是在其母亲及 3/3个兄妹2年内相继发生胃癌后要求行预防性胃切除术的。B-1患者的胃标本肉眼及显微镜观察均正常。以后进行基因检测,发现CDH1基因无突变,因此不是胃癌高危患者。家系D中第1例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其单卵双胎胞姐妹24岁时发现晚期胃癌,故要求行全胃切除术。术后证实,在D-1患者邻近胃食管交界处,有2个小的黏膜内胃癌灶。以后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有CDH1基因突变。患者目前健康,胃癌无复发。其余4例患者是在1999年基因检测方法应用后,发现有CDH1基因突变,而要求实施预防性全胃切除术的,术前均无症状。
6例患者均实施了全胃切除、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未实施间置空肠袢或空肠造袋术。4例为端侧食管空肠吻合(2例手法缝合,2例应用吻合器)。2例实施侧侧食管空肠吻合(应用吻合器)。
预防性全胃切除手术的关键是切除所有的胃黏膜。残留的胃黏膜都有可能发生胃癌。术中,应用内镜协助判断胃食管交界部位(鳞状柱状上皮交界处),对于切净近端胃黏膜非常有用。同时,术中应取食管黏膜及十二指肠黏膜送冰冻病理,确定胃黏膜已切净。
十几岁也会得胃癌 要当心
据专家介绍,许多患者被确诊时,病情大多已处于晚期。近些年,胃癌患者呈年轻化趋势。许多喝酒多、饮食无规律的年轻人,对胃病总不当回事,除吃几片药缓解症状外,很少到医院就诊。据了解,胃癌虽是恶性肿瘤,但只要发现得早治愈率还是很高的,九成以上的早期胃癌病人可以治愈。
目前,先进国家如日本的胃癌早期检出率约40%,国内的大医院为20%。这除了医务人员的诊断技术水平有差异外,国内少有患者定期做胃镜检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专家建议:家族有胃癌史、本人有慢性胃病史的人群,体检时最好将胃镜考虑为常规检查项目。做过胃部手术或被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更应定期到医院复查。
胃癌预防
A.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1)不良嗜好:吸烟,饮酒等不良的嗜好要改变
(2)避免暴饮暴食,三餐不定;进食不宜过快、过烫、过硬。
(3)其它注意:A.认真做好粮食的防霉去霉工作,保护食用水的卫生。
(4)心理方面因素:现在社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过大,当这种压力过大又得不到释放的时候,便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B.积极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C.积极治疗癌前病变,有慢性胃病的患者要及时治疗,定期观察。
D.对高发区及高危人群进行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普查普治。
这5种癌最易遗传
肝癌:如果父母被查出肝癌,子女可以是一级预防对象,因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无论身体好坏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肝脏检查,如肝功能全项、B超等。
乳腺癌:乳腺癌有明显遗传倾向,特别是直系亲属间遗传的可能性很大。一般来说,如果母亲得乳腺癌,女儿得乳腺癌几率要比其他女性高出2~3倍。有家族史的女性,乳腺健康检查需提前到30岁左右,一股是35岁以前以B超检查为主:35岁以后进行钼靶摄片。
鼻咽癌:鼻咽癌发病有明显的种族易感性、地区聚集性和家族倾向性。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检查EB病毒。
胃癌:胃癌的出现与遗传有很大关系,有着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如果家族中的一代或两代人至少有两人患病,而且一人患病年龄小于50岁,所有患者均为弥漫型,就可能是遗传性胃癌。由于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早期病灶较为隐匿,因此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肠癌:20%~30%的大肠癌患者有各类癌症的家族史。如果家里有一位直系亲属患家族性肠息肉病,那么家人就必须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这四大类会遗传的癌症要早筛
多于3例遗传概率超9成
“非髓样甲状腺癌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5%以上,而且非髓样甲状腺癌一般会呈现家族聚集现象。”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高明教授介绍,遗传性甲状腺癌不容小觑,需要引起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属于甲状腺非髓样癌的一部分,其遗传比例相对较高,而且如果第二代家属一旦不幸得了甲状腺癌,发病会比上一代亲属更加的凶险,情况更不好控制。所以,如果属于这种家族性遗传比较高危的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早预防。
专家建议
家族中一级亲属中有3例或3例以上病人,那么这个家族具有遗传性的概率会超过94%。一级家属包括父母、子女和同胞兄弟姐妹。这些高危人群,建议进行早期基因筛查。患者可到具备甲状腺癌遗传易感基因测序平台的医院进行检测筛查,现在一些肿瘤专科医院已经设有专门为患者提供遗传性发病风险预测和个体化诊疗咨询的服务。
遗传性结直肠癌
10岁开始就要密切关注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遗传性大肠癌的一种,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同,表现为大肠内发生少则几十个多则成千上万腺瘤性息肉,死亡率较高。“大约50%的患者在10~15岁大肠内开始长息肉,到35岁时增长到95%,若不及时干预,100%会衍变为结直肠癌,而且FAP的肠外表现同样应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一旦发现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早诊早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盛剑秋介绍。
早期诊断与定期随访是防止息肉发生癌变的重要措施,可根据釆取个体化综合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专家建议
医生要对其家族成员做详细的遗传咨询,诊断明确的患者应每半年到1年进行结肠镜检查密切随访,对于FAP患者的一级亲属应从10~15岁开始每年行结肠镜检查,直至发现息肉确诊为止,同时检查有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肥大等肠外表现。从25岁开始,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每年检查胃、十二指肠和乳头周围区域,其他肠外检查项目如甲状腺B超、腹部B超等同样应每1~2年随访。
遗传性胃癌
长期不检查变成皮革胃
胃癌当中有5%~10%属于遗传性胃癌,其中比例最多的要数遗传弥漫型胃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分子诊断中心副主任贾淑芹医生介绍说:“遗传弥漫型胃癌发病年龄较早,目前发现患病最早的只有14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7岁。”
遗传弥漫型胃癌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子代携带亲代基因变异的几率为50%,而且呈现不完全显性,即使从亲代获得了CDH1基因的突变,也不一定会发病。携带CDH1致病突变终生患胃癌的风险男性略低于女性,而且还有患结肠癌的风险,女性有患乳腺小叶癌的风险。
遗传弥漫型胃癌早期胃镜检查很不容易发现,胃壁随病变逐渐增厚,严重时称“皮革胃”。
专家建议
针对高风险人群,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检测不同项目。从16岁开始,建议每年做胃镜检查,必要时可加做免疫组化确认。18~40岁的致病突变携带者,建议做预防性全胃切除。从40开始,每3~5年做常规结肠镜检查。对于女性从35岁开始,还应该每半年做一次乳腺临床检查,每年做一次常规乳腺癌的筛查和核磁共振。需要提醒的是做胃镜的时候,需要取活检的标本块数较多,钳取组织的深度较深,所以做胃镜的前后1周内患者不能应用活血抗凝药物。
遗传性乳腺癌
潜在乳癌患者别拖延
真正意义上的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在所有确诊乳癌病例中只占5%左右,乳癌发病是综合因素导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对付乳癌最好的方法。潜在乳癌患者千万别犯“拖延症”,别存侥幸心理。
遗传性乳腺癌,主要指家族中有多名女性成员患乳腺癌或卵巢癌。当一位患者具备这样的家族史并且发病年龄较轻,比如三十岁以前就患病,尤其是双乳癌,这种情况应高度怀疑为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尽管乳腺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乳腺疾病,但过量的雌激素对人体的影响被认为是乳腺癌发病的重大诱因,比如长期服用雌激素补品,无形中增加了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到底哪些原因导致胃癌
一、遗传因素:胃癌有家族性聚集的倾向。研究发现,胃癌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非常高,胃癌病人亲属的患病率比对照组高4倍。研究发现,与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比较,胃癌病人亲属的胃癌显然比一般人群更为常见,这是常见胃癌病因。二、环境因素:胃癌在世界性地理分布有明显差别。近年有人调查,在胃癌的高发区,人体对硒的摄取量明显低于低发区。均说明地理、环境因素在胃癌的病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常见的胃癌病因。三、饮食因素:饮食是胃癌发病中最主要因素。而新鲜蔬菜、水果、豆类食品的摄取对胃癌有防御作用,因新鲜蔬菜含有维C、A、E或酚类,前者具有抑制肠胃道肿瘤作用,后者有抗癌性。这类食品摄取愈少,患胃癌的危险性愈大,这也是胃癌病因。四、胃部疾患:胃癌病因,胃癌的一部分病人是由原有胃部病变恶化而致,与胃癌关系密切的胃病有以下几种:①萎缩性胃炎;②胃溃疡;③胃息肉;④幽门螺旋菌感染。
什么引起胃癌
(一)环境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从胃癌高发区国家向低发区国家的移民,第一代仍保持胃癌高发病率,但第二代显著下降,而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已接近当地居民。由此提示环境因素与胃癌发病相关。一些环境因素,如水土中含过多硝酸盐、微量元素比例失调等,可直接或间接通过饮食途径与胃癌相关;饮食习惯的改变可影响胃癌发生危险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处于低社会经济水平,吸烟、饮酒过度,缺乏新鲜菜、水果,经常食用霉变、腌制、熏烤等食物,过多摄人食盐,均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其机制可能与引起胃粘膜损伤,食物中含有硝酸盐、亚硝酸盐、苯脐花等前致癌物或致癌物,食物中缺乏具有保护作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 、维生素E 和微量元素硒)等因素有关。
(二)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遗传因素的作用不如在结直肠癌中重要,胃癌家族性聚集少有报道,但胃癌的家族史仍可能是一个危险因素,虽然这也有可能反映了家庭成员共有的环境因素。约1 %~3 %的胃癌属遗传性胃癌易感综合征,其中Dcadherin 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弥漫性胃癌(hereditary diffuse gastric cancer)是较为清楚的一种。在青少年发生的胃癌中,遗传因素的作用可能更大些。个体的白细胞介素-1p(IL-1p)基因多态性影响H .pylori 感染后胃粘膜炎症、萎缩和胃酸分泌。携带某些IL – 1p基因型的个体H . pylori 感染后胃粘膜炎症程度重、萎缩明显、低胃酸,从而增加了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三)免疫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可能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对癌症的免疫监督作用下降,在胃癌发生中有一定意义。
(四)癌前期变化所谓癌前期变化是指某些具有较强的恶变倾向的病变,这种病变如不予以处理,有可能发展为胃癌。癌前期变化包括癌前期状态(precancerous conditions)与癌前期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哪些是胃癌的常见病因
胃癌是我国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因素往往都非常复杂,在我国,胃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另外,一般情况下,发病群体都是集中在5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患者明显的高于女性,下面就胃癌的具体病因进行介绍:
1、遗传
胃癌有家族性聚集的倾向。研究发现,胃癌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非常高,胃癌病人亲属的患病率比对照组高4倍。研究发现,与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比较,胃癌病人亲属的胃癌显然比一般人群更为常见,这是常见胃癌病因。
2、环境
胃癌在世界性地理分布有明显差别。近年有人调查,在胃癌的高发区,人体对硒的摄取量明显低于低发区。均说明地理、环境因素在胃癌的病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常见的胃癌病因。
3、饮食
饮食是胃癌发病中最主要因素。而新鲜蔬菜、水果、豆类食品的摄取对胃癌有防御作用,因新鲜蔬菜含有维C、A、E或酚类,前者具有抑制肠胃道肿瘤作用,后者有抗癌性。这类食品摄取愈少,患胃癌的危险性愈大,这也是胃癌病因。
除去上述中的病因之外,一些胃部疾病也可以最终的转化为胃癌,比如常见的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两种疾病在反复复发,以及迁延不愈的情况下,有可能最终的转化为胃癌,因此对这两种疾病要有足够的重视。
十二指肠癌会遗传吗
如果父母得了肝癌,子女就是一级预防对象。因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倾向,更何况我国85%~90%的肝癌患者都来自乙肝。特别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其后代发生肝癌几率较高。
母亲停经前得癌,女儿很危险。家有乳腺癌患者,其子女和亲属也应查查“乳房”,因为乳腺癌有明显遗传倾向,特别是直系亲属间遗传的可能性很大。
弥漫型胃癌常“遗传”。很少有人注意到胃癌的遗传特质,但部分胃癌是有遗传倾向的。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家族中,一代或两代人中至少有两人患病,而且一人患病年龄小于50岁,所有患者均为弥漫型,就可考虑遗传性胃癌。如果你生于这样家庭,那就千万要小心了。肠癌癌变隐患肠息肉病,传男不传女。正常情况下,肠息肉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也就是长在结肠的多发性腺瘤样息肉具有高度恶变倾向,容易引发结肠、直肠和十二指肠肿瘤。
医生怎么看?所谓的“遗传”,是对癌症的易感性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促进”癌症的诱发乳腺癌目前已经可以筛查易感基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
哪些引起胃癌
(1)饮食因素:饮食因素是胃癌发病中最主要因素。而新鲜蔬菜、水果、豆类食品的摄入对胃癌有防御作用,因新鲜蔬菜含有维生素C、A、E或酚类,前者具有抑制胃肠道肿瘤作用,后者有抗癌性。此类食品摄入愈少,患胃癌的危险性愈大。
(2)胃部疾患:胃癌的一部分患者是由原有胃部病变恶化而致,与胃癌关系密切的胃病有以下几种: ①萎缩性胃炎 ②胃溃疡;③胃息肉;④幽门螺旋菌感染。
(3)遗传因素:胃癌有家族性聚集的倾向。研究发现,胃癌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很高,胃癌患者亲属的患病率比对照组高4倍。天津、福建在对胃癌发病病因研究中亦发现,与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比较,胃癌患者亲属的胃癌显然比一般人群更为常见。
(4)环境因素:胃癌在世界性地理分布有明显差异。近年有人调查,在胃癌的高发区,人体对硒的摄入量明显低于低发区。均说明地理、环境因素在胃癌的病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预防胃癌又从这几点入手,控制饮食,远离致病环境,对于有胃部疾病的患者,可以服用中药调理,现在医学上常用的中药是人参皂苷Rh2(护命素),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哪些人容易得癌症
1、癌症家族性和遗传性疾病的人群:许多常见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食管癌、白血病往往有家族聚集现象。
2、与癌有关疾病的人群:长期患有慢性胃炎、宫颈炎、乙型肝炎、皮肤溃疡的患者易患癌症。
3、不良嗜好人群:长期吸烟的人群易患肺癌、胃癌。喜饮过热的水、汤及吃刺激性强或粗糙食物的人群易患食管癌,喜抱怀炉或坐热炕的人易患皮肤癌,长期酗酒者易患食管癌、肝癌。
4、职业易感人群:长期接触医用或工业用辐射的人群,接受超剂量的照射后,易患白血病、淋巴瘤。长期接触石棉、玻璃丝的人群易患间皮瘤。长期吸入工业废气、城市污染空气的人群易患肺癌。
5、个性易感人群:精神长期处于抑郁、悲伤、自我克制及内向的人群,易患癌症。
6、癌症的高危人群,并不是说一定要得癌症,而是应提高警惕,采取措施改变自己的内心环境和生活环境,就不会得癌症。
哪些是胃癌的常见病因
1、遗传
胃癌有家族性聚集的倾向。研究发现,胃癌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非常高,胃癌病人亲属的患病率比对照组高4倍。研究发现,与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比较,胃癌病人亲属的胃癌显然比一般人群更为常见,这是常见胃癌病因。
2、环境
胃癌在世界性地理分布有明显差别。近年有人调查,在胃癌的高发区,人体对硒的摄取量明显低于低发区。均说明地理、环境因素在胃癌的病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常见的胃癌病因。
3、饮食
饮食是胃癌发病中最主要因素。而新鲜蔬菜、水果、豆类食品的摄取对胃癌有防御作用,因新鲜蔬菜含有维C、A、E或酚类,前者具有抑制肠胃道肿瘤作用,后者有抗癌性。这类食品摄取愈少,患胃癌的危险性愈大,这也是胃癌病因。
除去上述中的病因之外,一些胃部疾病也可以最终的转化为胃癌,比如常见的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两种疾病在反复复发,以及迁延不愈的情况下,有可能最终的转化为胃癌,因此对这两种疾病要有足够的重视。
什么诱因可以导致胃癌
接受过胃部手术:总的说来,胃部第一次手术后大约20年是胃癌的最高风险期。
胃息肉:息肉是胃黏膜内生长的小肿块,息肉大多是良性的,但是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直径大约1厘米的,常常是一种癌前病变。
家族肿瘤疾病:这些包括遗传性非息肉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等遗传性疾病可轻度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家族胃癌史:如果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患了胃癌,本人患胃癌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此,如果有胃癌的家族史,应该向医生咨询有关DNA检测的问题。
恶性贫血:恶性贫血往往与萎缩性胃炎联系在一起,会轻度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环境因素: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环境的人,会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
肥胖: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患胃癌风险更高。
生活的地区:胃癌在全世界的一些地区更常见,特别是在日本、中国、韩国、拉美和东欧的部分地区。
经济状况:在经济较差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卫生习惯较差、幽门螺杆菌更容易传染,而且冰箱还没有普及,经常食用腌制、熏制的食品有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50%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中国大约有60%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更容易患胃癌,当然大多数感染的人并没有发展成胃癌,研究人员认为,个人的遗传因素也导致一些人更易患胃癌。
胃癌的病因你知道吗
1、遗传
胃癌有家族性聚集的倾向。研究发现,胃癌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非常高,胃癌病人亲属的患病率比对照组高4倍。与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比较,胃癌病人亲属的胃癌显然比一般人群更为常见,这是常见的胃癌病因根源。
2、饮食
饮食是胃癌发病中最主要的因素。而新鲜蔬菜、水果、豆类食品的摄取对胃癌有防御作用,因新鲜蔬菜含有维C、A、E或酚类,前者具有抑制肠胃道肿瘤作用,后者有抗癌性。这类食品摄取愈少,患胃癌的危险性愈大,这也是胃癌病因。
3、胃部疾病
胃癌病因,胃癌的一部分病人是由原有胃部病变恶化而致,与胃癌关系密切的胃病有以下几种:①萎缩性胃炎;②胃溃疡;③胃息肉;④幽门螺旋菌感染。
4、环境
胃癌在世界性地理分布有明显差别。近年有人调查,在胃癌的高发区,人体对硒的摄取量明显低于低发区。均说明地理、环境因素在胃癌的病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常见的胃癌病因。
以上介绍的是胃癌的病因,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专家说在生活中大家要避免以上病因的发生,可以减少对身体的危害,另外有胃部疾病的人群,要及时治疗疾病,减少胃部疾病的复发,可以有效的预防胃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