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出现黄疸该怎么治疗
胆囊炎出现黄疸该怎么治疗
选择中医治疗手段是比较有效的,临床上的中药很多,像茵陈,虎杖之类的,清胆利湿的药物,效果很好。
要治疗黄疸主要是治疗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才行,将胆囊炎治疗好以后,黄疸就会慢慢的消失,常用的就是消炎药和保肝利胆的药物。
治疗期间绝对的不能饮酒,饮食也不要油腻,因为脂类的代谢主要是靠胆汁的分泌,这样会加重肝胆的负担而加重病情。
怎么用茵陈蒿治疗胆囊炎
当胆囊、胆道发炎时,体温会逐渐 升高,上腹部感到疼痛,皮肤也会出现黄疸现 象,有时会剧烈作呕。西医治疗胆囊炎及胆道 炎通常会使用抗生素及止痛药,严重者则采取 手术治疗。不过切除胆囊后,消化系统功能必 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不是非常严重的 胆囊炎、胆道炎,最好还是服用民间偏方,既 简单又有效。其方是:干燥茵陈蒿16克,篇 蓄9克,以5碗水煎至两碗半,分为4份,每 3小时服用1份,连续服5 -7天。然后到医院 检查,如果情况已获改善,则改为两天服1 服,再服5 -10天,如果病情仍需加强治疗, 则每天1服,继续服5 -10天。本方除对胆囊 炎有很理想的效果外,对于一般肝病也有治疗 功能,平时当茶饮用,对于消除预防各类肝炎 均有助益。如果是15岁以下儿童使用量可减 半,如果体重超过80千克以上者,药量必须 酌量增加,此时茵陈蒿可用22克,莴蓄用 13 克。
胆囊炎该怎样诊断
由于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常易误诊,以下疾病常被误诊为慢性胆囊炎,故应注意鉴别。
1.消化性溃疡 症状不典型的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胆囊炎容易混淆,且此类疾病常与慢性胆囊炎并存。除仔细询问病史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及B超检查有助于鉴别。
2.慢性胃炎 各种慢性胃炎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有相似之处,纤维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重要方法,诊断明确后行药物治疗如症状好转,则可与慢性胆囊炎相鉴别。
3.食管裂孔疝 本病常见的症状是上腹或两季肋部不适,典型者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多在饱餐后0.5~1h发生,饭后平卧加重,站立或半卧位时减轻,可有嗳气反胃;而慢性胆囊炎腹痛多在右季肋部,饭后加重而与体位无关。因食管裂孔疝约20%的病人合并慢性胆囊炎,故二者临床症状常同时并存。钡餐检查可以鉴别。
4.原发性肝癌 在无B超的时代,临床上有些原发性肝癌被诊为慢性胆囊炎。因为原发性肝癌早期,即小肝癌及亚临床肝癌多无自觉症状,一旦出现右上腹不适或隐痛,多已是晚期,B超及CT检查可以鉴别。
5.胆囊癌 本病早期症状颇似慢性胆囊炎,如此时行B超检查可与慢性胆囊炎鉴别,并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病情发展,出现黄疸及右上腹肿块,多为晚期。
胆囊癌皮肤痒吗
右上腹疼痛
大部分为右上腹部的持续性疼痛,并可有阵发性加剧,向右肩及腰背部放射。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黄疸
由于癌肿的扩散,约有1/3~1/2患者出现黄疸。少数病人的黄疸为首发症状,多数黄疸出现在疼痛之后,黄疸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少数病人表现为间歇性黄疸。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
可出现在黄疸出现的前或后,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如心动过速、出血倾向、精神萎顿、乏力和脂肪泻、腹胀等,皮肤瘙痒是因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高,抚慰皮肤末稍神经而致。 患者常有低或中度发热以及短期消瘦、贫血。当并发感染时,则表现为急性胆囊炎和或急性胆管炎症状,并发症为胆石症及胆系感染、消化道出血和转移,原发性胆囊癌易早期转移,常浸润肝脏及邻近组织,可沿淋巴系统转移至胆囊淋巴结及肝门淋巴结等处,晚期多发生血行扩散。 对于胆囊癌晚期症状多样性,护理也是要非常的注意的,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辅以中药,可以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总胆红素高的原因
1、乙肝患者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导致间接总胆红素高,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
2、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总胆红素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这种病症表明乙肝病毒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体的身体健康,一定要及时的治疗。
3、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出现总胆红素高,就会发生阻塞性黄疸。
一、生理性原因: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在出生时出现上半身皮肤黄染的症状,其它没有不适,经过几周会自行消退,一般对新生儿没什么影响,长期饮酒、剧烈运动等都是有可能引起总胆红素偏高,生理性原因引起的总胆红素偏高一般都会在调节后自行恢复。
二、病理性原因:某些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阻塞、胆汁淤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黄疸、慢性肝炎、溶血性黄疸、胆结石、胰头癌等都会引起总胆红素偏高。病理性原因引起的总胆红素偏高应该到医院去及时检查出原因,积极治疗,总胆红素偏高对肝脏是有损害的,长期如此可能会引起肝区疼痛。对于肝内疾病引起的总胆红素偏高更应该积极治疗,以免肝病恶化。
胆结石的并发症有哪些
1、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
2、由于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可能会并发急性胆囊炎、胆囊坏疽、胆囊穿孔、腹膜炎等。
3、小的胆囊结石结石易并发急性胰腺炎,甚至是危及生命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出现黄疸、发热等症状。引起胆囊与胃肠道内瘘,有时会形成胆石性肠梗阻。还会引起胆囊炎症性息肉。
5、胆囊结石是引起胆囊癌的重要诱发因素。
6、引起萎缩性胆囊炎、慢性化脓性胆管炎、继发胆总管结石,严重的可能会造成阻塞性的黄疸,并发急性化脓性的胆管炎。
胆囊癌的症状有哪些
一、症状
1.右上腹疼痛:大部分为右上腹部的持续性疼痛,并可有阵发性加剧,向右肩及腰背部放射,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
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恶心呕吐亦相当常见,并常有食欲减退。
3.黄疸:由于癌肿的扩散,约有1/3~1/2患者出现黄疸,少数病人的黄疸为首发症状,多数黄疸出现在疼痛之后,黄疸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少数病人表现为间歇性黄疸,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4.畏寒,发热:多出现于癌肿晚期,25.9%的病人出现发热,并可有高热持续不退。
5.右上腹肿块:病变发展到晚期,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占54.5%,一是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二是侵犯十二指肠引起的梗阻,并同时出现梗阻症状;另外侵及肝,胃,胰等,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二、体征
1.黄疸:表现在粘膜,皮肤黄染,黄染较重,多为阻塞性,一旦黄疸出现,病变多已到了晚期。
2.右上腹包块:右上腹可触及较为光滑肿大的胆囊,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时,移动性大;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时,可触及到几个肿块,有时触到肿大的肝脏,十二指肠梗阻的包块等,腹部肿物,近半数病例于初诊时右上腹胆囊区可扪到肿块物,有的部分质地坚硬,并可有结节样感,这种块物即为胆囊,偶然由于胆囊管梗阻,胆囊可有积水或形成脓肿,出现胆囊区压痛,并有反跳痛,其体征与急性胆囊炎或梗阻性胆管炎极为相似。
3.消瘦:多数病例表现逐渐消瘦,体重减轻,乏力,呈现恶病体质。
4.转移引起的体征:部分病例锁骨上可触及转移之淋巴结,亦可有乳房等处的转移性肿块出现,晚期病例,可因门脉受压而有消化道出血,腹水以及肝功能衰竭表现。
五大类疾病的综合表现:胆囊癌起病隐匿,无特异性表现,但并非无规律可循,按出现频率由高至低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恶心呕吐,黄疸和体重减轻等,临床上可将其症状群归为五大类疾病的综合表现:①急性胆囊炎:某些病例有短暂的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心悸病史,提示急性胆囊炎,约1%因急性胆囊炎手术的病例有胆囊癌存在,此时病变常为早期,切除率高,生存期长,②慢性胆囊炎:许多原发性胆囊癌的患者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类似,很难区分,要高度警惕良性病变合并胆囊癌,或良性病变发展为胆囊癌,③胆道恶性肿瘤:一些病人可有黄疸,体重减轻,全身情况差,右上腹痛等,肿瘤病变常较晚,疗效差,④胆道外恶性肿瘤征象:少数病例可有恶心,体重减轻,全身衰弱,以及内瘘形成或侵入邻近器官症状,本类肿瘤常不能切除,⑤胆道外良性病变表现:少见,如胃肠道出血或上消化道梗阻等。
(1)慢性胆囊炎症状:30%~50%的病例有长期右上腹痛等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症状,在鉴别诊断上比较困难,慢性胆囊炎或伴结石的病人,年龄在40岁以上,近期右上腹疼痛变为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并有较明显的消化障碍症状者;40岁以上无症状的胆囊结石,特别是较大的单个结石病人,近期出现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慢性胆囊炎病史较短,局部疼痛和全身情况有明显变化者;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病人近期出现梗阻性黄疸或右上腹可扪及肿块者,均应高度怀疑胆囊癌的可能性,应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2)急性胆囊炎症状:占胆囊癌的10%~16%,这类病人多系胆囊颈部肿瘤或结石嵌顿引起急性胆囊炎或胆囊积脓,此类病人的切除率及生存率均较高,其切除率为70%,但术前几乎无法诊断,有些病人按急性胆囊炎行药物治疗或单纯胆囊造瘘而误诊,故对老年人突然发生的急性胆囊炎,尤其是以往无胆道系统疾病者,应特别注意胆囊癌的可能性争取早行手术治疗,由于病情需要必须做胆囊造瘘时,亦应仔细检查胆囊腔以排除胆囊癌。
(3)梗阻性黄疸症状:部分病人是以黄疸为主要症状而就诊,胆囊癌病人中有黄疸者占40%左右,黄疸的出现提示肿瘤已侵犯胆管或同时伴有胆总管结石,这两种情况在胆囊癌的切除病例中都可遇到。
(4)右上腹肿块:肿瘤或结石阻塞或胆囊颈部,可引起胆囊积液,积脓,使胆囊胀大,这种光滑而有弹性的包块多可切除,且预后较好,但硬而呈结节状不光滑的包块为不能根治的晚期癌肿。
(5)其他:肝大,消瘦,腹水,贫血都可能是胆囊癌的晚期征象,表明已有肝转移或胃十二指肠侵犯,可能无法手术切除。
胆囊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早期征象又常被胆石病及其并发症所掩盖,除了首次发作的急性胆囊炎得以确诊外,一般情况根据临床表现来做到早期临床诊断颇为困难,据统计术前确诊率为29.6%,且多为晚期,因而要做到无症状显早诊此点,必须对高危人群密切随访,如静止性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病等病人,必要时积极治疗以预防胆囊癌,近年,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病例有增多倾向,凡具有以下表现之一者应考虑有胆囊癌的可能:
1.40岁以上,女性病人,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病史,症状反复发作者。
2.黄疸,食欲不振,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右上腹触及包块者。
3.右上腹或心窝部疼痛,按一般肝,胃疾患治疗无效者。
4.消化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厌食,厌油,稀便等,一般对症治疗无效者。
胆囊肿瘤的症状有哪些
右上腹疼痛
大部分为右上腹部的持续性疼痛,并可有阵发性加剧,向右肩及腰背部放射。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消化道症状
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恶心呕吐亦相当常见,并常有食欲减退。
黄疸
由于肿瘤细胞的扩散,约有1/3~1/2患者出现黄疸。少数病人的黄疸为首发症状,多数黄疸出现在疼痛之后,黄疸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少数病人表现为间歇性黄疸。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新生儿出现黄疸该如何护理
轻度黄疸的婴儿护理
轻度黄疸临床认为与母乳喂养有关。多发生在婴儿出生后3~4天,持续时间约10天左右。多见于因每天哺乳次数较少的初产妇。
1.鼓励母亲勤哺乳: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鼓励母亲勤哺乳。人工喂乳时注意观察婴儿吸吮是否有效。因为勤吸吮可以加速胎粪的排出,降低血中的胆红素水平,减轻黄染的程度。而在实际护理过程中,一些产妇的家属、长辈因为不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成因及护理,见到孩子哭闹,认为孩子是饿黄的,往往趁着不注意偷偷加喂一些水或葡萄糖溶液。
遇到这种情况,要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和有成效的经验交流,耐心地告诉家属这种做法会减少婴儿对母乳的渴求,不利胎粪的排出,致使血清胆红素升高,加速黄染的程度,以求得家属的理解、支持、配合。
2.皮肤护理:同时还要加强对皮肤的护理,着重对脐部及臀部的护理。因为这时婴儿抵抗力差、细菌侵入易引起感染。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婴儿皮肤上出现的微妙变化,以采取相应措施。
如每日给婴儿洗澡时要特别注意腋下及颈部有无脓疱疮的发生;脐部每日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棉签涂擦,有渗血或渗液时处理后用小口罩,罩好脐部加以保护,保持干燥;4h更换尿布1次,若出现尿布疹时,则2h更换尿布1次,以阻断细菌的侵入途径,防止引起败血症;同时还要保持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每日开窗有效通风,保持空气的新鲜。
胆囊炎症状及治疗方法
胆囊炎分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发作临床非常典型和明显,主要表现为急性的腹痛。急性胆囊炎发病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的剧烈的绞痛,阵发性的加重,疼痛放射至右肩部或者右背,而后出现恶心、呕吐、严重的还会出现发热,部分重症患者会出现黄疸及全身感染中毒的症状。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采用非手术治疗,多数可以治愈。若病人有多次发作史或者结石存在,则以后择期行胆囊切除术。 对于化脓性或者坏疽性胆囊炎,在进行适当准备以后,应及时手术,争取切除病变的胆囊,一般发病3天内做手术。若手术时病人情况危重或者局部感染严重,解剖不清,医生 不会强行切除胆囊,以免发生大出血及损伤,通常会先做胆囊造瘘术,3个月以后再行胆囊切除术。
慢性胆囊炎除偶有上腹不适及消化不良外,症状不明显,大多数病人只有在B超检查才知晓。 而反复急性发作或者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尤其是伴有大于1cm大小(结石)的,或者多发性结石的,应行胆囊切除术。 年老体弱或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肝病者,可采用内科治疗,除一般的助消化药和解痉药物外,胆汁制剂 有利胆作用,能够增加胆汁的分泌,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有利于胆囊的排泄,可缓解症状并使病情稳定。 鉴于老年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病情发展快,急诊手术的死亡率远较择期手术为高,故应缓解期进行手术治疗。 不管是用药物治疗还是进行手术治疗,我们都应该遵从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