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多汗症手术的危害
手足多汗症手术的危害
多汗有全身性及限局性多汗两种。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多在青少年时发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生冻疮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常伴足臭。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疖等。
在冬季,"汗脚"失去热量的速度比"旱脚"快25倍,容易遭受冻伤。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体会自动关闭浅层皮肤的循环系统,造成对足部的供血不足。供血不足则意味着足部周围的皮肤组织发生坏死,从而造成足部开裂。
手脚汗太多可能严重影响到学习、社交、工作而造成莫大的困扰。多汗症可以从小(6岁左右)就发生,到了青春期更为明显,其中最困扰患者的是手掌、腋下、脚掌的多汗。年轻人情绪较不易控制,易紧张、不安、害羞、害怕等,使出汗更为厉害,心情愈焦急,出汗就愈多,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样有可能造成患者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与人交往、社交场合缺乏信心,甚至自卑,也会影响学习、求职。
手足多汗症的临床表现
有全身性及限局性多汗两种。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多在青少年时发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生冻疮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常伴足臭。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疖等。
手汗症:手汗症为相当常见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功能性局部异常多汗。因为人种上的特异性,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年轻人,特别容易有此毛病。 汗腺的分泌是经由交感神经所控制的,而手汗症即是因不明原因的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例如紧张、兴奋、压力或夏天高温造成手掌排汗异常增加所致。在台湾,调查10到30岁的青年,约有0.3%的发生率,即大约三百名青年中,就有一人患有相当明显的手掌多汗,不分男女都有可能 ,而其家族史则高达13% (有家族遗传性)。大部分自孩童就罹患手汗,到青春期更严重。手汗症病人除了手汗之外,都健康正常,大多数还并有足底多汗或腋下多汗,少数病人尚并有狐臭症。
脚汗症: 在冬季,“汗脚”失去热量的速度比“旱脚”快25倍,容易遭受冻伤。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体会自动关闭浅层皮肤的循环系统,造成对足部的供血不足。供血不足则意味着足部周围的皮肤组织发生坏死,从而造成足部开裂。
为此,人们应对足部做以下保护:
1.脚出汗了,应把脚擦干,换上干袜子和干鞋具。
2.有“汗脚”的人,每天至少换一次袜子,同时不要穿着袜子睡觉。
3.“汗脚”应穿丙烯酸类的化纤袜子,而不穿纯棉的,这样可以吸走汗水。
4.所穿的鞋袜不要太紧,以免妨碍足部的血液流通。
5.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在足部抹上一些防汗油。
手足多汗症怎么治疗
手脚多汗,医学上称做"局限性多汗症",可适当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鲁本辛等抗乙酰胆碱药。但是,安定和抗乙酰胆碱等药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故临床上多配合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手脚多汗是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可分以下虚、实两种类型:
1. 脾胃虚弱者。脾胃有运水化湿的功能,此项功能一弱,湿热便会郁积在体内。湿热下趋,从而引起四肢末梢多汗,尤以双脚出汗更为常见,占到70%~80%。对于脾胃虚弱者,建议平时可用苦瓜、薏米、山药、红枣、莲子等有健脾作用的食材熬粥服用。还可以选用茗药堂虚汗停茶饮调理,配合外用的手脚汗去汗中药包,对于调理手脚多汗效果很好。另外还要加强锻炼,中医认为运动能补阳气,改变体虚。
2.脾胃实症者。多因饮酒过多及过食辛辣肥甘所致,伴有口臭口苦、大便不畅、小便黄浊、舌苔厚腻等症状。 建议少饮酒,尽量不要吃辛辣食物。
3还有一种就是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控制手部汗腺的交感神经位在于胸椎的第二及第三节,也就是大约位于乳头连线,再高一点的背部脊椎的两侧,只要将这两节的交感神经切断,就可以达到手部不流汗的目的。尽管手术治疗手汗确实效果显著,手汗停止后,往往都会发代偿性出汗。代偿性出汗是指手术后上半身(乳头以上)的汗几乎停止,而下半身却常常湿答答。除了特别冷的天气外,代偿性出汗持续存在,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相反有可能更多。这是手术后最不能忍受的后遗症之一。
手总出汗是怎么回事
如果是器质性疾病导致的手足多汗,那么就要从原发病治疗开始,比如糖尿病,甲亢等等内分泌系统疾病。还有一部分多汗症是由于功能性失调引起的,比如精神紧张、激动、恐怖、焦虑、痛苦、愤怒所引起的多汗。这种原因引起的多汗一般会随着情绪的稳定而消失或减少。严重的可以外用药物治疗。
另外,对于有家族史的手足多汗症,常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开始发病,此种多汗不发生在睡眠和安静时,也不受热源刺激。
推荐疗法
1、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对有精神情绪因素者可选用谷维素、溴剂、地西伴等内服。
2、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颠茄、普鲁本辛等内服,有暂时的效果,减少汗液分泌的剂量。
3、局部外用收敛性药物。10%戊二醛溶液、2%-4%甲醛溶液。腋部多汗者可外搽20%氯化铝的乙醇溶液,连续7天掌跖多汗症的患者还可用5%明矾溶液或复方硫酸铜溶液浸泡。
4、电离子透入疗法 用自来水及直流电作电离子透入疗法适用于手足多汗症。
手足多汗症的影响
手汗症所产生的症状不仅从各方面限制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的范围,对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情感活动也构成了很大障碍。许多针对患者生活质量(QOL)的调查表明,患者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一项针对320例手汗症病例的调查显示,49%的调查对象在心理上感到压抑,30%的调查对象因信心不足与挫折感而影响了工作,而高达81%的患者认为与社会交往的机会减少,主要表现在人际间来往的减少、不敢出席重大的社交集会、影响工作面试机会等,另有45%的调查对象无法培养适当的业余爱好和享受休闲时间。其他关于手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也有类似的结果。
在精神表现方面,手汗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担心、焦虑、压抑、自我独立、社会恐惧以及遭歧视感。这些精神障碍影响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尽管诸多研究均认为这些表现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疾病,但目前尚缺乏对手汗症患者精神表现的长期随访观察。手汗症多为青少年时期发病,因此长期的手汗症状对患者精神方面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针对手汗症患者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我院治疗的多数患者,在治疗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各种精神障碍的表现也得以消除,这表明了及时的治疗能阻断各种症状的进一步发展。
手足多汗症是什么
手足多汗症主要表现为手掌,足底多汗.轻度患者仅表现为手掌湿润,重度患者手掌可分泌出肉眼可见汗珠.出汗时多伴有手掌冰冷,仅少数患者出汗时手指能保持温暖。因手部皮肤常处于潮湿,浸泡状态,手掌蜕皮明显,常伴有皮炎。冬季时因肢端湿冷可导致冻疮,皮肤溃烂等症状。患者往往自儿童或少年时起出现手掌等部位的多汗,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手部多汗容易影响手操作的灵活性,干扰手工操作,患者因避免与别人握手而影响人际交往,并产生躲避,焦虑的心态。调查表明50%的患者感觉自信心不足,38%的患者有挫折感.而有压抑感的患者也达到20%左右。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反应,或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的症状之一。局部多汗可由于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的反应,乙酸胆碱分泌增多,导致小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
多汗症会给生活带来什么麻烦
常见多汗症按发生部位分为手足多汗症和额面多汗症,前者占96%。手汗症患者尤其在夏季或紧张时,手掌就会出汗不止,哪怕在冬天,手掌也还是湿湿凉凉的。”王主任表示,这类毛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极大不便,很多病人甚至由此出现心理问题。
多汗症除了会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外,还会增加人们的经济负担。患者在某些方面的开销会比普通人大,例如添置鞋子、袜子、衣服时倾向于选择快干型的,且更新速度快。平时还需要购买必要的干洗和去污产品,化妆品和止汗剂,垫子、毛巾、手帕和其它吸汗物品。
手爱出汗怎么办
口服药:
1、对有精神情绪因素者可选用谷维素、溴剂、地西伴等内服。 2、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颠茄、普鲁本辛等内服,有暂时的效果,减少汗液分泌的剂量。
口服药一般效果短暂且有副作用,副作用为口干舌燥或肠胃障碍等副作用,使人不敢长期服用以致无法长期根本治疗。
外用品:
1、533止汗膏,专门适用于手足多汗症,一般连续使用三个月,可让手脚多汗恢复正常状态。使用简单,效果佳。
2、乌洛托品,用于手足多汗,每次适量,用手指均匀涂于患处。
3、局部外用收敛性药物。10%戊二醛溶液、2%-4%甲醛溶液。腋部多汗者可外搽20%氯化铝的乙醇溶液,连续7天掌跖多汗症的患者还可用5%明矾溶液或复方硫酸铜溶液浸泡。
外科疗法:
手术治疗手汗症传统的手术方式是从背部中央切入,把两侧第二、第三交感神经节切除,此法手术时间、复原时间较长,术后有一5~7厘米的伤口,疼痛较严重。而目前的手术方法已经改用胸腔内镜烧灼术,伤口在两侧腋下约1.5厘米,采用全身麻醉,其手术时间、复原期较之前短,疼痛轻,术后1~2天可出院,偶有胸痛感。
副作用:
手汗症手术后副作用除了代偿性流汗外(即手的汗量减少了,相对其他地方如:身体、背部、臀部、大腿的汗量会增加,形成代偿),有的人冬天会觉得手太干燥而需要擦护手霜,另外,部分人会有复发的现象。
手术治疗手汗症,去医院哪个科室?
目前手汗症治疗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不清楚得了这种病该到哪个科室治疗,其实,手汗症应该首先想到去到胸外科找胸外科专家治疗,这些专家经验丰富,能第一时间判断是不是手汗症,并制定合理、精准的治疗方案。
手上多汗是怎么回事呢
1、平时手足汗津津,可能是一种多汗症。由于多汗,以致在社交场合需要握手时,往往出现有手难伸的难堪场面。
2、一般正常人仅在体力劳动后或在夏天高温环境下容易出汗,而在平时手足是很少出汗的。多汗症的发生可能与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临床上多见的手足多汗症,常始于儿童或青春期,男女均可发病,可持续数年,但在25岁以后减轻或自愈。此外,多汗症的发生和精神因素有关,如在情绪紧张、痛苦、恐惧等的刺激下而引起出汗,多为交感神经失调所致。
3、关于多汗症的治疗,首先要注意皮肤清洁,其次可以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如用5%甲醛溶液(即福尔马林溶液)外搽,每日2次;或1%甲醛溶液,0.5%醋酸铅溶液,5%明矾溶液或5%鞣酸溶液浸泡,每次约10分钟,每日1次。此外,临睡前用20%氧化铝无水酒精溶液搽于手或足上,盖上一层不通气的薄聚乙烯塑料固定4-8小时,次日清晨洗去,连续治疗2天,以后每隔3-7日在重复一次。必要时服用一些镇静安眠药,如溴剂、苯巴比妥等也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