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怎么降呢
肌酐怎么降呢
早期阶段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降低肌酐有很大的重要性。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反映了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肾功能状况。这些指标越高,肾功能的损伤程度越严重。在一般情况下,肌酐与尿素氮之间的比值约为1:10。所以,积级治疗早期肾脏病,降低肌酐和尿素氮是治疗和预防肾功可以不全阶段的最主要手段。
具体来讲,肌酐怎样降低呢?首先应依据产生的病因。实际上,肾脏病肌酐升高是以微小循环损伤,慢性肾小球硬化和基底膜损伤为主要病理变化的。采用微化中药手段治疗,主要去清除导致慢性肾小球基底膜损伤的免疫复合物和病变组织,同时修复慢性肾小球基底膜。只要将受损基底膜修复后,改变了肾脏结构,扩大了慢性肾小球滤过面积,肌酐就会逐渐下降,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此时一定要预防感冒,控制食疗及情绪、不要劳累、控制血压、血糖等因素,保护好肾功可以。只要注意到这些,肌酐一定会降下来!
对于肾脏病病人来说,肌酐升高后,尿素氮也经常会伴随升高,有时也可见两项单独升高。肌酐和尿素氮一般是肾功可以不全的肾脏病的两大的表现和指标。一般情况下,肌酐升高超过177umol/l就是慢性肾衰竭,包括慢性慢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
尿素氮也主要是肾功可以损伤,尿素氮不可以较好地从尿中排出而在血液内浓度升高,如果单纯尿素氮升高,肌酐不升,意义不大,可做观察。其次有少部分慢性肾病、肾脏病综合征病人也可出现一过性的潜血素氮升高的情况,主要见于高度浮肿,因少尿使血中的尿素氮不可以随尿排出,蓄积于血液中所致。如果肌酐和尿素氮都升高,治疗与肌酐升高治疗一样,通过治疗肾脏滤过功可以提高后,肌酐下降,尿素氮也会随之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只是一味的用利尿药,认为尿量上去了尿素氮就会降下来,可是这只是治标之法,并不可以从根本上缓解病人病情,况且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出现假象蒙蔽病人。采用微化中药就是要阻断肾脏组织的纤维化、硬化的进展,从根本上修复受损肾功可以,扩张肾动脉,增加受损肾脏有效血液灌注,增加对肾脏供氧,改善肾脏微循环,降低慢性肾小球内压,促进慢性肾小球修复、受损病变组织结构改变、功可以恢复。从而增加尿量,使尿素氮从体内排出,缓解病人中毒常见症状。
降低肌酐自己一定要合理找对方法,如果不合理使用方法来治疗的话,那么就会让肌酐受到很严重的危害,而针对这个肌酐降低了,那么很多后遗症就不会发生了,降低肌酐的话还要避免对肾脏的危害,如果肌酐高了,那么就会有很多肾病会发生了,必须要及时的做好预防。
肌酐高的危害是什么
1肌酐高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危害?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人体的肌肉中,肌酸主要经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慢地形成肌酐,再开释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为什么会偏高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紧密,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经过肾小球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会被再次吸取,逐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
2所以,血肌酐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但是血肌酐与肌酐根除率并不完全一致,肌酐根除率较血肌酐更为敏感。在肾功能减退早期(代偿期),肌酐根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却正常。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上时,血肌酐才开始迅速上升,因此当血肌酐偏高或明显高于正常时,常表示肾功能已严重损害。由于肌酐根除率还受到肾小球浓缩功能的影响,在肾浓缩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血肌酐就是反应肾小球功能的最可靠指标。
3肌酐为什么会偏高,肌酐偏高有什么危害?由于肾的代偿能力很大,在肾疾病的初期,血肌酐浓度一般不升高,只有当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一半或更多时,血肌酐浓度才见增高,因此肌酐检测值增高主要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也常见于多囊肾病。当上述疾病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由于肾的储藏力和代偿力还很强,所以,在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中肌酐浓度可以表现为正常,只有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凡人的1/3时,血中肌酐数值才明显上升。
上面叙述了慢性肾炎肌酐高的危害是什么这个医学知识,希望大家对它的叙述有所掌握和了解,对大家都有一个很大的帮助,患者们都要注意了要及时的去接受治疗,这么多的影响对自己的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要相信现在医生的医术是多高明,希望患者们赶快好起来。
肾功能肌酐偏低的原因
1、肾功能肌酐偏低的原因
1.1、当肾病患者肾脏出现问题时,肾脏滤过功能出现障碍,无法及时将血肌酐排出体外,导致血肌酐上升,所以说血肌酐是诊断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血肌酐的正常范围是40-120ummol/L,当超过这个范围时,考虑肾病的可能。
1.2、而血肌酐低,可初步说明肾脏排毒功能好,对疾病的诊断意义不大,也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当然,如果肌酐为0,则意义大不相同,说明肾功能严重受损。
1.3、血肌酐降低常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高龄者)、多尿,如果只比正常值稍低一点,则不是什么问题,不必担心。还要说明一点的是,如果是单纯一次化验结果有问题,严格来说并不能说明该结果是十分准确的,需再次复查确定。
1.4、由于肾脏在受到各种病因的侵犯后,先是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形成病理变化,刺激肾脏内成纤维细胞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又同时侵犯并激发了固有的正常肾组织,发生同样的病变。
2、什么是肌酐
肌酐(creatinine,Cre)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3、有关血肌酐的知识
当血肌酐值高时说明患者的肾功能出现了问题,肾脏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体内一些有害毒素不能正常的排出体外,由于肾脏在受到各种病因的侵犯后,先是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形成病理变化,刺激肾脏内成纤维细胞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又同时侵犯并激发了固有的正常肾组织,发生同样的病变,从而形成了肾脏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扩大的蔓延过程,从而进入了器质损伤期(即肾功能损伤期),由于肾脏不断造成损伤,其排泄废物的功能有所降低,就造成了肌酐等毒素在体内的聚集。
血肌酐与尿肌酐的区别
肾内科门诊常用的检查抽血表现为血肌酐,尿检为尿肌酐。
血肌酐意义比较大。参考范围为小于110umol/l左右是正常的。而尿肌酐意义不大,一般没有正常范围。临床上测定尿肌酐一般是和尿蛋白一起检查,我们测尿蛋白/肌酐比是有临床意义的。
肌酐分为两类,血清肌酐和尿肌酐。正常人的血清肌酐在53—140μmoI/L。尿肌酐主要来自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出的肌酐。 【参考值】8.4—1 3.25mmol/24小时尿或40 mg/dl到130 mg/dl是正常的。
什么是血肌酐?
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那么血肌酐是怎么一回事呢?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j、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血浆肌酐的正常上限值为100微摩尔/升左右。
什么是尿肌酐?
尿肌酐检查可测定血液经肾滤过排出的肌酐含量。单独测定尿肌酐浓度对于评价肾功能很少有帮助,但与血肌酐一起测定,可作为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必需指标。其增高可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尿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类、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尿肌酐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肌营养不良、白血病、素食者,以及服用雄激素、噻嗪类药等。
血肌酐能较准确的反应肾实质受损的情况,并非敏感指标。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人1/3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意思就是说,因为人体肾脏代谢能力强,当肾脏损伤较轻时一般人不适感觉不明显,所以很多人当真正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时,其实肾脏已经损伤严重,此时血肌酐也开始明显上升。
血肌酐超过707umol/L为尿毒症,此时血肌酐积蓄在人体内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夜间不能平躺的症状,此时最明智的选择及时适当的采取透析,将体内毒素排出体外,然后在及时的选择适当的肾脏治疗方法,修复受损的肾脏功能,最终拉长透析间隔。
血肌酐正常值是人为的界定值,血肌酐偏高、血肌酐上升有一种可能是肾功能损伤,肾脏出现了问题,但是单纯的血肌酐偏高还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等。所以当血肌酐上升时,一定要相关性的做其他关于肾脏方面的检查,以免误诊或者是延误病情。血肌酐降低一般常见于妊娠、肌肉萎缩性病变及肝功能障碍等。
肌酐值的不同代表着肾病轻重划分的不同阶段
一、血肌酐正常值:
血肌酐正常值各个医院的衡量标准不一样,这里介绍的是一般标准。
男:54~106微摩/升(0.6~1.2毫克/分升)。
女:44~97微摩/升(0.5~1.1毫克/分升)。
小儿:24.9~69.7umol/L。
二、血肌酐的化验结果意义:
增高: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
降低: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三、肌酐值的不同代表着肾病轻重划分的不同阶段:
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Scr)133~177umol/L,当肾单位受损未超过正常的50%(肌酐清除率80~50ml/min),有贮备的肾功能代偿而不出现血尿素氮等代谢产物增高,血肌酐维持在正常水平,常有夜尿增多外,无任何临床症状。
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肌酐清除率50~20ml/min),血肌酐达177~442μmol/L(2~5mg/dl),血尿素氮超过7.1mmol/L(20mg/dl),病人可有无力、纳差、轻度贫血等临床表现。
3、肾功能衰竭期:血肌酐升到442~707μmol/L(5~8mg/dl),肌酐清除率降低到20~lOml/min,血尿素氮上升达17.9~28.6mmol/L(50~80mg/dl),病人出现贫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各系统的多种临床表现。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μmol/L(8mg/dl)以上,肌酐清除率降到lOml/min以下,血尿素氮超过28.6mmol/L(80mg/dl),病人有明显的酸中毒、贫血及严重的全身各系统症状。
四、血肌酐的生理意义: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进行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放到体外。血中肌酐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最终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平横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太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在肾功能减退早期(代偿期),肌酐清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却出现正常。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上时,血肌酐才开始迅速上升,因此当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时,常表示肾功能已严重损害。由于肌酐清除率还受到肾小球浓缩功能的影响,在肾浓缩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血肌酐就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最可靠参数。
肾功能检查肌酐偏低怎么回事
1.当肾病患者肾脏出现问题时,肾脏滤过功能出现障碍,无法及时将血肌酐排出体外,导致血肌酐上升,所以说血肌酐是诊断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血肌酐的正常范围是40-120ummol/L,当超过这个范围时,考虑肾病的可能。
2.而血肌酐低,可初步说明肾脏排毒功能好,对疾病的诊断意义不大,也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当然,如果肌酐为0,则意义大不相同,说明肾功能严重受损。
3.血肌酐降低常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高龄者)、多尿,如果只比正常值稍低一点,则不是什么问题,不必担心。还要说明一点的是,如果是单纯一次化验结果有问题,严格来说并不能说明该结果是十分准确的,需再次复查确定。
尿肌酐的比值意义
临床上常有人将尿浓缩和尿稀释混为一谈,有的将Mosenthal试验直接说成是尿浓缩试验,也有作者仅做了尿浓缩试验,但是其结论却包含了肾脏的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所以有必要区分肾脏的浓缩功能与稀释功能,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在区分这两者在临床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尿崩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和Fanconi综合征主要是肾脏的浓缩功能障碍而出现多尿,而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明显水钠潴留的患者主要是肾脏的稀释功能障碍而出现少尿。
本研究通过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检测,只需要测定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就可以了解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以及肾小球滤过功能,方便快捷,且检测项目少,受到的影响因素就相对减少,比较准确。与上面的方法相比,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检测具有省时、方便、准确、经济的优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便快捷的途径。
尿肌酐偏低,可以采用中医进行调节。由于尿肌酐降低是因为患者肾脏内发生了纤维化,而纤维化导致肾脏固有细胞损坏,破坏了肾脏固有细胞的组织结构,损伤了肾功能。由于固有细胞受到损伤,固有细胞本来具有的排毒功能受到了破坏,体内大量的代谢毒素不能有效的排除出体外而在体内大量聚集,所以才会导致尿肌酐下降。所以要调节尿肌酐偏低这种状况,首先要阻断肾脏纤维化,修复受损的残存固有细胞组织结构,恢复其排毒功能。但是这个修复过程比较漫长,要想让反映肾脏排毒功能的血肌酐下降,就必须在修复好受损的残存固有细胞之后才能实现,所以使尿肌酐升至正常值是中医全息疗法治疗肾脏病的远期效果。
治疗后血肌酐及24小时尿肌酐排泄率变化
血清肌酐和尿肌酐检测
(1)血清肌酐的临床意义。
①血清肌酐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等及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减低的疾病均可增高。血清肌酐更能反映肾实质性小球功能损害,但较迟钝。肾小球滤过率降到50%以前血清肌酐可正常,也就是说功能性肾单位丧失一半以上时才增高,此时即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一般规定此期血清肌酐为 176.8μmol/L(2mg/dl)。肾小球滤过率降到25%以下时血清肌酐会急剧增高,可达5mg/dl以上,此时一般为尿毒症期。肾功能完全丧失(例如急性肾衰竭)时血清肌酐每日增加88.4~265.2μmol/L,如小于此范围,说明尚有残余功能性肾单位,反之说明骨骼肌溶解。
②血清肌酐减低:无临床意义。
(2)尿肌酐的临床意义。
①尿肌酐排泄量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某些消耗性疾病、肝脏疾患、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发热以及饥饿等。
②尿肌酐排泄量减少:见于肾脏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瘫痪、伤寒、破伤风、结核等消耗性疾病及肌肉萎缩和肌肉营养不良等。
数据参考
血清肌酐及尿肌酐的参考值
血清肌酐生物参考值:
男性为70.0~106.0μmol/L(0.8~1.2mg/dl);
女性为53.0~88.0μmol/L(0.6~1.0mg/dl)。
尿肌酐定量生物参考值:
男性24小时为8.8~17.6μmol/L(1.0~2.0g);
女性24小时为7.0~15.8μmol/L(0.8~1.8g)。
肌酐高口渴该怎么办
为什么肌酐会升高,肌酐高意味着什么?怎样将肌酐降下来?尿毒症血肌酐升高是因为肾功能损伤后不能排出体外而导致的,体内血肌酐过高,是对身体最大的危害,心脑肺等许多并发症也都是由于肌酐、尿素氮等毒素损伤所致。
怎样将肌酐降下来?肾脏损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那部分已经形成瘢痕的肾组织已经没有治疗的价值,但对那些未完全形成瘢痕、尚处在肾脏病变发展过程中的还有治疗的价值。
微化中药疗法阻断肾脏病变渗透疗法针对尿毒症,针对病变的形成主要发挥两个作用:
一方面通过降解作用,将这些形成瘢痕的坏死组织清除排出体外,避免它们对其他肾脏组织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另一方面,对没有形成瘢痕的肾脏组织进行修复,供给肾脏修复所需要的蛋白质、氨基酸等必须物质,防止它们形成瘢痕。此外,通过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活血通络、祛淤清除和修复生新三个方面的作用,改善整个肾脏的内环境,为肾脏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肾脏功能恢复。
阻断肾脏纤病变程后,肾功能得到保护。肾脏主要就是排泄尿液、肌酐毒素等功能,肾功能保护后,肌酐自然不会再升。另外,肾病血肌酐高是以微小循环损伤,肾小球硬化和基底膜损伤为主要病理变化的通过阻断肾脏病变治疗,主要在阻止肾脏纤病变展的同时,去清除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损伤的免疫复合物和病变组织,同时修复肾小球基底膜。只要将受损基底膜修复后,改变了肾脏结构,扩大了肾小球滤过面积,血肌酐就会逐渐下降。
多数尿毒症病人肾脏病变发展需要一定时间,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治疗恢复也需要一个过程,此时一定要预防感冒,控制饮食及情绪、不要劳累、控制血压、血糖等因素,多方面保护好肾脏功能。及时治疗,再注意到这些,才能使得血肌酐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