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五脏 中医让你有好脸色
调理五脏 中医让你有好脸色
好脸色从五脏开始
面色无华、晦白或灰暗、肌肤粗糙、斑点多多,往往缘于五脏功能失调。就算是再高明的美容师,恐怕也难掩憔悴之态。因此,要想养颜美容,首先应调理内在的生理功能,这样才能使容颜不衰。
补心:让面色红润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即心气能推动血液的运行,从而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而面部又是血脉最为丰富的部位,心脏功能盛衰都可以从面部的色泽上表现出来。心气旺盛,心血充盈,则面部红润光泽。若心气不足,心血少,面部供血不足,皮肤得不到滋养,脸色就会苍白晦滞或萎黄无华。
方法:可将桂圆肉和莲子肉加入米熬粥,常服此粥可养心补血,润肤红颜。或是一天吃20颗红枣,几个星期之后你就能见到容不光焕发的自己了。
Tips“大姨妈”也会影响气色经期状况也会反映在气色上。如果月经不规则,面色容易黯沉;经期拖得长,容易贫血,面色苍白或萎黄,所以从月经的情况就可判定是否气血充足。若月经顺,气血充足,就会有好气色。
润肺:帮助肌肤保湿
肺主皮毛。人体通过肺气的渲发和肃降,使气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则肌肤干燥,面容憔悴而苍白。肺虚的人,皮肤干燥而没有光泽、面容憔悴。
方法:若能善用润肺的中药,如百合、灵芝、杏仁、桑叶等,会帮助皮肤活化。很多感冒发烧的人病后都会出现面容憔悴、失眠多梦的后遗症,百合有较好的恢复作用。
Tips痘痘肺热和胃热体质最容易影响皮肤废物毒素的代谢,大多数表现在皮肤方面,容易出油、毛孔粗大、长化脓性的痘痘及粉刺。可用如茯苓、连翘、金银花、黄芩、桑白皮等中药,减缓脸都毒素的发炎,改善易起痘痘的肤质,让毛孔更加细致。
女人吃什么补肾效果最好 无果枸杞芽
无果枸杞芽茶既可以补肾阴,又可以补肾阳,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另外,经过检测,其药用功效与枸杞相近,但效果又远远大于枸杞,而且前面说了枸杞滋阴效果更明显,可能会让脾胃寒凉的人不好受,但无果枸杞芽茶有很好的养胃效果。
无果枸杞芽茶是真正入五经的药食同源的保健之品。入五经就是可以同时调理五脏,有什么好处呢?它能总体调理人体的脏腑机能,从中医角度来说,脏腑有个特点就是一损俱损,比如说肝脏功能不好了,从中医五行角度来说,木会克土,而且木生火,同时金又生木,而土对应脾脏,金对应肺脏,火对应心脏,中医的脏腑又不是单独指脏腑本身,它是一个大的系统,所以,人体整体都会受牵连,是药都有偏性,往往治了这个,伤了另外一个,人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这个平衡调整起来也是需要非常高的医术和经验的。那无果枸杞芽茶就可以让你免了这些后患。
中医五脏养生 五色入五脏
中医养生经常会提到五脏六腑,这里的五脏主要是指心、肝、脾、肺、肾,人体的器官很多,这五脏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五脏健康人才有精气神,对五脏的养生中医提出了“五色入五脏”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季节气与人体的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才会有季节性高发疾病一说。就像春季一般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秋季呼吸道疾病发生的机会更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疾病的预防,春季其实也是“决定性”的时段,从春天开始,就应提前有针对性地养护五脏,为健康未雨绸缪。
五脏指的是什么
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六腑壬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
五色入五脏养生法
五色入五脏是指常吃五种颜色的食物,可以分别滋养人的五脏,具体为:绿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白色润肺、黑色补肾。比如白萝卜、银耳等白色食物可以润肺;黑豆、黑木耳等黑色食物可以补肾。
“五色入五脏”理论最早出自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古人认为,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可以通过木、火、土、金、水五行联系起来。所以便有了酸味、绿色入肝;苦味、红色入心;甘味、黄色入脾;辛味、白色入肺;咸味、黑色入肾的说法。
红滋心——苹果山楂抗疲劳
红色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心脏非常有益处,如红苹果、山楂、红枣、西瓜、山里红、红心萝卜、桃子等。红色食品还可以起到减轻疲劳、抗衰老、补血、补心、祛寒等作用。
青养肝——多吃梅子少喝酒
如果喝酒的时候配一点青梅子,那么青色和酸味就能对喝酒者的肝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从而减少酒精对肝的损害。青色食品包括绿色蔬菜和水果等,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主要功效是清理肠胃、促进生长、排毒。
黄益脾——南瓜香蕉助排毒
像南瓜、柑橘、香蕉、黄豆、玉米等黄色食品,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黄色食品可以提供维生素A和D,抗氧化,促进排毒,延缓衰老。
白润肺——萝卜豆腐也可贵
白色食品可以养肺,如牛奶、米面、豆腐、冬瓜、竹笋、山药等。我们都知道,白色的萝卜等可以化痰,而藕、梨、白色的肉也可以润肺养肺,而且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安定情绪、润肺、促进肠蠕动都有很大的作用。
黑补肾——芝麻黑豆抗衰老
黑色是养肾的,黑色食物对于补肾、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衰老的效果是最为明显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点黑色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桑葚、紫菜、黑木耳、茄子等。
脸上长斑 需中医调理五脏
脸上长斑往往也反映内脏的情况。有健康的五脏,才会有滋润的面容。
长期吃肉多的人,如果没有同时摄入足够的蔬菜来帮助清肠,则容易淤血循经而上,面部长斑或者生疮,特别是在脸部的颧骨处,因为这里是大肠的反射区。
中医认为人的面部也是身体内脏的反射区,具体的分布是:额头反映大脑咽与喉,肺和心脏的反射区在眉眼间;人中反映子宫外膀胱,鼻头反映脾胃,鼻中反映肝等。我们可以观察面部发现脏器问题,及时找中医调理。
补血食材有哪些 白芍
白芍具有补气益血、美白润肤的功效,适于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萎黄、黄褐斑和色素沉着等。中医认为人的皮肤悦泽与否和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果脏腑病变,气血小和则皮肤粗糙,面部生斑。因此,白芍和白术等配合,可以调和气血、调理五脏,从而美白祛斑。
阳虚怎么办 晒太阳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前部属阴,后背属阳,因此晒后背,可以补充人体阳气。最适宜选在下午4~6点,每次晒半小时左右,并进行适当拍打按摩,有助调理五脏气血。
中医养颜从调理五脏开始
心与容颜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即心气能推动血液的运行,从而将营养物质输送全身。(保健品商城,低价限时抢购进行中!)而面部又是血脉最为丰富的部位,心脏功能盛衰都可以从面部的色泽上表现出来。心气旺盛,心血充盈,则面部红润光泽。若心气不足,心血方少,面部供血不足,皮肤得不到滋养,面色就会恍白晦滞或萎黄无华。
肝与容颜
肝主藏血,主疏泄,能调节血流量和调畅全身气机,使气血平和,面部血液运行充足,表现为面色红润光泽。若肝之疏泄失职,气机不调,血行不畅,血液瘀滞于面部则面色青,或出现黄褐斑。肝血不足,面部皮肤缺少血液滋养,则面色无华。暗淡无光,两目干涩,视物不清。
脾与容颜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运,则气血旺盛,见面色红润,肌肤弹性良好;反之,脾失健运,气血津液不足,不能营养颜面,其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萎黄不泽。
肺与容颜
肺主皮毛。肺的气机以宣降为顺,人体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使气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则肌肤干燥,面容憔悴而苍白。
肾与容颜
肾主藏精。肾精充盈,肾气旺盛时,五脏功能也将正常运行,气血旺盛,容貌不衰。当肾气虚衰时,人的容颜黑暗,鬓发斑白,齿摇发落,皱纹满面,未老先衰。
怎么运动对肾好 提肛运动
提肛运动又叫回春术,中医认为,肛门处于人体经络的督脉上,提肛能提升阳气,排除浊气,调理五脏,从而起到养肾生精之功效。
中药美白祛斑敷脸配方推荐
美白祛斑的拉锯战年年延烧,倘若要比拼美白祛斑的历史,咱们传承几千年的中医调理、中药美白祛斑那绝对是拔得头筹,合理运用就能帮我们养护好肝脏、脾胃和肾脏等五脏六腑,让健康白皙的肤色由内向外透出来,还能把传统中草药DIY调配出中药敷脸的美白祛斑配方,内外兼修,美白就能更持久。
中医调理的方法也能美白祛斑,因为皮肤是身体的镜子,我们的五脏六腑尤其是中医非常重视的肝脏、脾胃、肾脏,一旦出现郁结不顺畅,势必影响了皮肤的状态。不同于西方流行的医学美容保养品,中医调理不讲究从外部直接淡化黑色素,更追求调理气息、排毒净化我们的体内,提高肤质的透明度、亮泽度。
肤色蜡黄,与肝脏有关,如果你经常紧张或者生气,就容易造成肝郁气滞,变成“黄脸婆”。肤色暗沉、容易出现色斑黑斑,与脾胃有关,偏食、挑食会伤害脾胃,脾胃失衡,身体的代谢排毒系统就受到抑制,气血循环变得缓慢。脸上总冒些粉刺痘痘等“违章建筑”,与肾脏有关,经常生病(例如任何一场流行性感冒你都不落下),或者过度劳累,都是很伤肾的,表现出中医常说的虚火旺盛,就容易乱长东西,留下印痕,变成小花脸。
中药美白祛斑敷脸可以轻松DIY,只要按方抓药,请中药铺帮忙全部混合研磨成粉,敷脸前取适量中药美白粉末,慢慢加水调成泥状(不能太稀,容易滴落),一周敷1~2次,每次敷15~30分钟,时间以脸上中药泥巴不干裂为准。
中药美白配方推荐两个,一是侧重美白保湿、调理肌肤敏感的,配方是玉竹、杏仁、珍珠粉、白芷、白蘝、茯苓,各五克;二是侧重净化毛孔、提亮肤色的,配方是薏仁、杏仁、蒲公英、黄莲、石膏,各五克。
脸部暗黄常敲腿部穴位
爱美是女人天性,而过度劳累、胃口不好,会导致脸色发黄。化妆品治标不治本;要想治本,还得从身体内部调节,多敲敲小腿就能有好脸色。
从中医上看,脸色发黄多与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有关。脾胃虚了,吸收营养的功能就差,脸色自然好不起来。中日友好医院中医按摩科主任唐学章指出,小腿上有些穴位与脾胃经有关,按摩有利于调节脾胃功能,进而改善脸色。比如按摩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补益气血。小腿上还有属脾经的三阴交穴及阴陵泉穴等,没事都可敲一敲。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下方一点;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踝关节上方不远;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膝盖下方一点的凹陷处。中医建议,足三里比较重要,可找对位置重点关照,其他穴位如不好找的话,整个小腿都敲敲,也会有好处。一次时间不用太多,连续敲击几分钟就行。
老中医教您如何调理五脏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都是很重视对脾胃的养生。《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也就是说我们的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还有就是,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如果度过思虑就会伤害脾。为什么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只活54岁就死了,那是因为他过于思虑过度导致脾胃衰弱、不思饮食。最后死于气血生成不足。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黄色。饮食上应多吃黄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就隐藏着调理脾胃的力量。像民间有这样一个说法:每天按摩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那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每天可以拍拍或者是按摩一下足三里穴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另外,通过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都是歧义很好地健脾的。
中医养颜从调理五脏六腑开始
心与容颜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即心气能推动血液的运行,从而将营养物质输送全身。(保健品商城,低价限时抢购进行中!)而面部又是血脉最为丰富的部位,心脏功能盛衰都可以从面部的色泽上表现出来。心气旺盛,心血充盈,则面部红润光泽。若心气不足,心血方少,面部供血不足,皮肤得不到滋养,面色就会恍白晦滞或萎黄无华。
心气虚、心血亏少者可将龙眼莲子肉各30克,糯米100克,加水用武火烧沸,再改为小火慢慢煮至米粒烂透即可,常服此粥可养心补血,润肤红颜。
肝与容颜
肝主藏血,主疏泄,能调节血流量和调畅全身气机,使气血平和,面部血液运行充足,表现为面色红润光泽。若肝之疏泄失职,气机不调,血行不畅,血液瘀滞于面部则面色青,或出现黄褐斑。肝血不足,面部皮肤缺少血液滋养,则面色无华。暗淡无光,两目干涩,视物不清。
对肝脏失调者,中医提倡食用“银杞菊花粥”。其做法为:银耳、菊花10克,糯米60克。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煮粥,粥熟后调入适量蜂蜜服食。常服此粥有养肝,补血,明目,润肤,祛斑增白之功。
脾与容颜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运,则气血旺盛,见面色红润,肌肤弹性良好;反之,脾失健运,气血津液不足,不能营养颜面,其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萎黄不泽。
脾运障碍者应服用“红枣茯苓粥”。其做法是:大红枣20枚,茯苓30克,粳米100克。将红枣洗净剖开去核,茯苓捣碎,与粳米共煮成粥,代早餐食。可滋润皮肤,增加皮肤弹性和光泽,起到养颜美容作用。
肺与容颜
肺主皮毛。肺的气机以宣降为顺,人体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使气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则肌肤干燥,面容憔悴而苍白。
肺功能失常者需要补肺气、养肺阴,可食用“百合粥“。其做法是:百合4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百合、粳米加水适量煮粥。粥将成时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代早餐食。对于各种发热症治愈后遗留的面容憔悴,长期神经衰弱,失眠多梦,更年期妇女的面色无华,有较好的恢复容颜色泽的作用。
肾与容颜
肾主藏精。肾精充盈,肾气旺盛时,五脏功能也将正常运行,气血旺盛,容貌不衰。当肾气虚衰时,人的容颜黑暗,鬓发斑白,齿摇发落,皱纹满面,未老先衰。
肾功能失调引起的容颜受损可服用“芝麻核桃粥”。其做法是:芝麻30克,核桃仁30克,糯米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煮粥。代早餐食。能帮助毛发生长发育。使皮肤变得洁白、丰润。
幼儿发烧饮食食谱
1. 感冒
感冒发烧,因五脏调理五气产生体能而生体温,若五脏调理五气,热不能排,为皮肤毛孔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蔽塞,即肺金毛孔收敛( 肺主皮毛),致体温、热气无法从皮肤毛孔排出,因此感冒发烧很常见。
2. 伤食
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致食物蓄积肠胃,无法消化在胃肠堆积发酵而产生热能的发烧,以婴幼儿为最多。此发烧四肢掌心热,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烧退而痊愈。
补血吃什么食物最好 白芍
具有补气益血、美白润肤的功效,适于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萎黄、黄褐斑和色素沉着等。中医认为人的皮肤悦泽与否和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果脏腑病变,气血小和则皮肤粗糙,面部生斑。因此,白芍和白术等配合,可以调和气血、调理五脏,从而美白祛斑。
宝宝脸色不好试试中医调理
鼻根部有青筋,多为积滞或惊风
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却鼻根部“青筋暴露”,好像在担忧什么似的。中医认为,这可能是患有积滞或惊风之证。此类患儿多有食欲不佳、腹胀、大便不调、俯卧睡眠、登被、夜睡不安、手脚心热、出汗、咬牙等症状。对这种患儿最好服用保和丸、王氏保赤丸、化积口服液、消积散等中成药以改善症状,也可由专业医生针刺位于除大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的第二个指横纹处的四缝穴,以达到消积导滞的目的。
面部土黄,多为脾胃虚弱
有些孩童面部土黄,这类儿童多有营养不良、厌食、偏食等症状。中医认为,如果孩子脾胃虚弱,对食物的吸收能力降低,就会导致五脏失养、阴阳失衡,久而久之就会气血不足,从而出现面色土黄。
对此类患儿,治疗上应以健益脾胃为主,兼以消积导滞。中医“捏脊疗法”具有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双手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长,然后捏起儿童背部皮肤约0.5~1厘米,从下往上推进。如此反复,每天1~2次。另外,还可配合服用健脾益气的中成药,如健儿消食口服液、参苓白术散等。
面部白斑,莫误诊为癣
还有些儿童面部出现有淡白色的粗糙斑块,一些家长会误认为是一种“癣”,其实多是由脾胃虚弱所致,应选用白术、山药、云苓、白扁豆、山楂等进行健脾胃、消积滞治疗。如果患儿除了面部白斑外,还经常出现腹痛、消瘦等症状时,应考虑肠道蛔虫等寄生虫,尽快对患儿进行驱虫治疗。
除面部白斑外,还有些儿童面部表现为 白色。此类患儿多有出汗、虚胖、大便稀等症状,这主要是肺脾气虚所致,患儿多合并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应服用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等进行健脾补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