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肾病综合征的症状
老年人肾病综合征的症状
本病常于感染(扁桃体炎,咽炎或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后,或受凉,劳累起病,起病可急可缓,有时起病隐袭,主要的表现:
1.水肿:呈全身性,体性,可凹性水肿,初期多见于踝部,晨起时眼睑,面部水肿,随着病程发展,水肿可至全身并出现胸,腹腔及阴囊积液,甚至心包积液,老年患者水肿严重时可发生心衰。
2.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24h,严重者达十几克,呈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蛋白尿。
3.低蛋白血症:血浆总蛋白降低,主要是血浆白蛋白降低,大多在10~30g/L(1~3g/dl),偶有降至5.8g/L(0.58g/dl)。
4.高脂血症:大部分患者血中胆固醇,磷脂及三酰甘油均可升高,这4点中,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作为诊断的必备条件。
老年人肾病综合征的症状
老年人肾病综合征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几个方面,老年人肾病综合征的病人会出现水肿的情况,而且还会产生大量蛋白尿和高脂血症以及低蛋白血症。
老年人肾病综合征中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生率高,其中以肾淀粉样变最高,约占全部老年患者肾病综合征的15%,其次是各种肿瘤,也常引起老年人继发肾病综合征,如胃肠道肿瘤,淋巴瘤白血病,肺癌发生率为11%,还有其他疾病,如老年糖尿病肾病,乙型肝炎,某些药物(非特异性消炎药,金制剂,青霉胺),血管炎,冷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病理分型以膜性肾病最为常见,据国外80年代的资料分析:膜性肾病占36.5%,微小病变占19.4%,各类增殖性肾炎占15.3%,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占7.7%,其他类型少见。
老年人肾病综合征的症状本病常于感染(扁桃体炎,咽炎或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后,或受凉,劳累起病,起病可急可缓,有时起病隐袭,主要的表现:
1.水肿
呈全身性,体性,可凹性水肿,初期多见于踝部,晨起时眼睑,面部水肿,随着病程发展,水肿可至全身并出现胸,腹腔及阴囊积液,甚至心包积液,老年患者水肿严重时可发生心衰。
2.大量蛋白尿
尿蛋白>3.5克/24小时,严重者达十几克,呈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蛋白尿。
3.低蛋白血症
血浆总蛋白降低,主要是血浆白蛋白降低,大多在10~30克/升,偶有降至5.8克/升。
4.高脂血症
大部分患者血中胆固醇,磷脂及三酰甘油均可升高,这4点中,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作为诊断的必备条件。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
发病原因
一般来说,凡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因素都可以导致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之诊断主要依靠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不明,研究结果提示免疫机制,尤其是细胞免疫变化可能和发病有关,此外脂代谢紊乱,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大量蛋白尿亦参与本病的发生,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
感染 (25%):
细菌感染,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分流肾炎,麻风,梅毒,结核,慢性肾盂肾炎伴反流性肾病等,病毒感染见于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寄生虫感染见于疟原虫,弓形虫病,蠕虫,血吸虫病,丝虫病。
药物(22%):
中毒、过敏 、有机或无机汞,有机金及银,青霉胺,二醋吗啡,丙磺舒,非甾体抗炎药,三甲双酮等药物,蜂蛰,蛇毒,花粉,疫苗,抗毒素等过敏。
肿瘤 (15%):
肺,胃,结肠,乳腺,卵巢,甲状腺等肿瘤,白血病及淋巴瘤,Willm瘤等。
系统性疾病(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皮肌炎,舍格伦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淀粉样变等。
代谢性疾病 (5%):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Alport综合征,Fabry病,镰状细胞贫血,指甲-膑骨综合征,脂肪营养不良,家族性肾综等。
其他:子痫,移植肾慢性排异,恶性肾硬化,肾动脉狭窄等。
在我国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最为常见,此处重点介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患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是以微小病变型为主,成人则主要是局灶节段性肾炎,膜型肾病和微小病变型。
近年来成人肾病综合征病因有明显变迁,1970~1980年期间膜型肾病是最常见原因,其次是微小病变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有人认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不应发生肾病综合征,但临床肾活检证实,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超过了膜型肾病,Mark等报道,1976~1979年膜型肾病占36%,微小病变为23%,局灶节段性硬化(FSGS)占15%,而1995~1997年FSGS已是肾病综合征主要病因,占35%,他们还发现在1995~1997年组中在黑人肾病综合征FSGS占50%,而且67%的年龄在45岁以内,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呈减少趋势,膜增殖性肾炎也呈减少趋势,而系膜IgA肾病则逐年增加,资料显示年龄在44岁以上病例中有10%AL淀粉样肾病,但未能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和副球蛋白血症。
肾病综合征病因
一般来说,凡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因素都可以导致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之诊断主要依靠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不明,研究结果提示免疫机制,尤其是细胞免疫变化可能和发病有关,此外脂代谢紊乱,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大量蛋白尿亦参与本病的发生,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
感染 (25%):
细菌感染,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分流肾炎,麻风,梅毒,结核,慢性肾盂肾炎伴反流性肾病等,病毒感染见于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寄生虫感染见于疟原虫,弓形虫病,蠕虫,血吸虫病,丝虫病。
药物(22%):
中毒、过敏 、有机或无机汞,有机金及银,青霉胺,二醋吗啡,丙磺舒,非甾体抗炎药,三甲双酮等药物,蜂蛰,蛇毒,花粉,疫苗,抗毒素等过敏。
肿瘤 (15%):
肺,胃,结肠,乳腺,卵巢,甲状腺等肿瘤,白血病及淋巴瘤,Willm瘤等。
系统性疾病(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皮肌炎,舍格伦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淀粉样变等。
代谢性疾病 (5%):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Alport综合征,Fabry病,镰状细胞贫血,指甲-膑骨综合征,脂肪营养不良,家族性肾综等。
其他:子痫,移植肾慢性排异,恶性肾硬化,肾动脉狭窄等。
在我国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最为常见,此处重点介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患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是以微小病变型为主,成人则主要是局灶节段性肾炎,膜型肾病和微小病变型。
近年来成人肾病综合征病因有明显变迁,1970~1980年期间膜型肾病是最常见原因,其次是微小病变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有人认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不应发生肾病综合征,但临床肾活检证实,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超过了膜型肾病,Mark等报道,1976~1979年膜型肾病占36%,微小病变为23%,局灶节段性硬化(FSGS)占15%,而1995~1997年FSGS已是肾病综合征主要病因,占35%,他们还发现在1995~1997年组中在黑人肾病综合征FSGS占50%,而且67%的年龄在45岁以内,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呈减少趋势,膜增殖性肾炎也呈减少趋势,而系膜IgA肾病则逐年增加,资料显示年龄在44岁以上病例中有10%AL淀粉样肾病,但未能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和副球蛋白血症。
小孩肾病综合征症状
1、高脂血症儿童肾病综合征病人脂类代谢异常,引起病人血浆中几乎各种脂蛋白成分均增加,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明显,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上升。
2、大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症状的出现是诊断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可靠指标之一。
3、高度水肿不同类型的儿童肾病综合征病人,肾炎儿童肾病综合征、原发性儿童肾病综合征等等,几乎所有儿童肾病综合征病人都可在临床上出现程度不同的浮肿,全身有可凹性水肿,水肿为儿童肾病综合征初期临床表现,经常引发家长及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而就诊。发病年龄多见于7岁以上儿童,水肿一般不严重。肾功能一般正常,浮肿期明显少尿时,可出现暂时性轻度氮质血症。
4、低蛋白血症儿童肾病综合征病人体内丢失大量白蛋白,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保持在30g/L以下,此时很容易发生低蛋白血症。
5、儿童肾病综合征的血压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常出现发作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血尿。
肾病综合症是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凡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因素都可以导致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之诊断主要依靠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不明,研究结果提示免疫机制,尤其是细胞免疫变化可能和发病有关,此外脂代谢紊乱,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大量蛋白尿亦参与本病的发生,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
1.感染 细菌感染,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分流肾炎,麻风,梅毒,结核,慢性肾盂肾炎伴反流性肾病等;病毒感染见于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寄生虫感染见于疟原虫,弓形虫病,蠕虫,血吸虫病,丝虫病。
2.药物或中毒,过敏 有机或无机汞,有机金及银,青霉胺,二醋吗啡,丙磺舒,非甾体抗炎药,三甲双酮等药物;蜂蛰,蛇毒;花粉,疫苗,抗毒素等过敏。
3.肿瘤 肺,胃,结肠,乳腺,卵巢,甲状腺等肿瘤,白血病及淋巴瘤,Willm瘤等。
4.系统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皮肌炎,舍格伦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淀粉样变等。
5.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
6.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Alport综合征,Fabry病,镰状细胞贫血,指甲-膑骨综合征,脂肪营养不良,家族性肾综等。
7.其他 子痫,移植肾慢性排异,恶性肾硬化,肾动脉狭窄等。
在我国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最为常见,此处重点介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儿童患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是以微小病变型为主,成人则主要是局灶节段性肾炎,膜型肾病和微小病变型。
近年来成人肾病综合征病因有明显变迁,1970~1980年期间膜型肾病是最常见原因,其次是微小病变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有人认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不应发生肾病综合征,但临床肾活检证实,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超过了膜型肾病,Mark等报道,1976~1979年膜型肾病占36%,微小病变为23%,局灶节段性硬化(FSGS)占15%,而1995~1997年FSGS已是肾病综合征主要病因,占35%,他们还发现在1995~1997年组中在黑人肾病综合征FSGS占50%,而且67%的年龄在45岁以内,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呈减少趋势,膜增殖性肾炎也呈减少趋势,而系膜IgA肾病则逐年增加,资料显示年龄在44岁以上病例中有10%AL淀粉样肾病,但未能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和副球蛋白血症。
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吃什么好
1,双苓赤小豆粥:
[原料]茯苓12~25 g,猪苓10~20 g,赤小豆15~30 g,大枣5~10枚,粳米50~100 g。
[制法]先将大枣去核备用。再将赤小豆用冷水浸泡半日后,与茯苓、猪苓、大枣、粳米一同煮为粥。
2,莲桃鸡肉西瓜盅:
[原料]莲子、核桃各20~30 g,西瓜1个,火腿30~50 g,鸡肉40~50 g,薏苡仁10~20 g,冰糖25~50 g,葱花、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莲子用清水发开;核桃去壳取仁;鸡肉洗净,切丝备用。将西瓜洗净,挖出瓜瓤,然后纳入莲子、核桃仁、鸡肉丝、冰糖、食盐、葱花等,充分拌匀,再将瓜盖盖上,放蒸锅中蒸熟即可。
3,赤白根豆粥:
[原料]鲜白茅根、粳米、赤小豆各100~200 g,冰糖适量。
[制法]先将鲜白茅根择洗干净,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加入粳米、赤小豆,一同煮成稀粥,待粥熟时,加入冰糖即可。
老年人肾病综合征的诊断
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在临床表现与成年人基本相同,主要根据实验室中,尿蛋白,血浆蛋白和血三脂的指标,达到肾病综合征的标准而确定,但是老年人肾病综合征是继发性多于原发性,所以明确了肾病综合征诊断后一定力求找出病因,因为不同种的原因,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转归和预防也有很大差别,前面已经提到老年肾病综合征继发于很多疾病,各种肿瘤性疾病,胃肠道肿瘤,淋巴瘤,白血病,肺癌,多发性骨髓瘤,还有糖尿病肾病血管瘤,异常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药物如金制剂,青霉胺,非类固醇抗炎,转换酶抑制剂,所以一定要除外上述疾病的原因,才能诊断为原发性的肾病综合征。
各种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有着不同的症状特点和病因:
1.微小病变型
占老年肾病综合征25%,临床表现中伴有舒张期高血压和血肌酐超过正常值,高于成年人,而血尿少于成年人,原发性较多。
2.膜性肾病
占老年肾病综合征70%,膜性肾病型常与肿瘤和某些药物(金制剂,青霉胺)有关,肿瘤多与肺肿瘤,胃肠道肿瘤,淋巴瘤,白血病有关,临床症状无特殊。
3.肾淀粉样
大部分是原发性淀粉样变,少数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和慢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淀粉样变可以波及全身时,可出现牙龈或直肠的刚果红染色阳性,且预后较差,无有效治疗方法,常于诊断后14个月内死亡。
典型的肾病综合征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老年人肾脏的老化改变,以及其他系统性疾病可掩盖某些肾病综合征的表现,使其变得不典型,实际上做出准确的诊断的是不容易的,因此为了明确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并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案,许多学者认为有必要进行肾组织活检,但因为肾脏老化改变,有时必须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老年人肾病综合征饮食
(1)高蛋白饮食
肾病综合征的低蛋白血症,促使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增加,如果饮食中能给予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则病人每日可合成白蛋白达22.6克,因而能有效地缓和负氮平衡和改善低白蛋白血症,一般主张患者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1克/千克体重,再加上每日尿中丢失的蛋白质。例如一个尿蛋白(卌)的60千克体重的患者,每日所必须的蛋白质为80克,同时还要补充足够的热量,每摄入1克蛋白,必须同时摄入非蛋白热量33千卡。如果用鲤鱼来补,每100克鲤鱼含17.3克蛋白质,需食入450~500克鲤鱼。注意若肾病综合征患者已出现氮质血症,则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数量。
(2)低盐限水
由于高度水肿,每日必须限制水的入量,包括静脉液体和饮水的摄入,摄水量应比尿量要少。水肿本身就有体内钠过量,因此必须予少盐或低盐饮食。一般每日l~3克,限盐饮食应以病人的耐受、不影响其食欲为度。
(3)低脂饮食
饮食中还要注意低脂肪,因肾病综合征的高脂血症,使血液粘稠,在补充高蛋白的同时少食用油脂、油腻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