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注意四大误区
过敏性鼻炎注意四大误区
误区一:治不治无所谓
在很多人看来,过敏性鼻炎只不过是发作时有点痛苦而已,过后仍和健康人一样,治不治无所谓。事实上,过敏性鼻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有可能诱发鼻窦炎、鼻息肉,长期治疗不当,还会导致中耳炎、嗅觉丧失甚至诱发哮喘。
误区二:把过敏性鼻炎当感冒
有些人在春秋季出现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时,误以为是换季穿衣、饮食不当引发的“顽固性感冒”或“热伤风”,又怕去医院就诊耗费时间和金钱,干脆自行服用感冒药物,结果导致病程迁延,最终可呈终年鼻塞、流涕的持续状态。
误区三:滥用减充血剂
有些患者因长期鼻塞,单纯应用局部减充血剂治疗,而且应用比较随意,一天累计可达5~10次。由于这类滴鼻剂通常具有较强的血管扩张反跳作用,是引起药物性鼻炎最常见的原因,因此疗程不宜超过三天,每日滴鼻次数不能超过三次。
误区四:过早停药
许多患者只在犯病时用药,症状稍一缓解就停药,导致过敏性鼻炎时好时坏,甚至愈来愈严重。建议,对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患者,每次发作时要持续治疗l~2个月,有些患者甚至需要治疗半年;而对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应该提前2~3周用药,季节过后,不能立即停药,而是继续用药两周左右。
预防感冒小建议
"冬春之交,气候不稳定,忽冷忽热,这时很容易伤风感冒。同时,这个季节又是流感流行的高峰,因此掌握一些判断感冒和流感的知识,是很实用的。"钟南山在讲座的开场白中特别强调,尤其是本身就患有呼吸道慢性疾病,例如哮喘和慢阻肺的人,更需要预防流感。因为这些人一旦患上流感,很容易发展为"重症",治疗起来要大费周折,而且有时候还不一定能治好。
其次,感冒还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例如常常就有人把过敏性鼻炎误以为是感冒,我在临床上碰到过不少家长,看见孩子打喷嚏、流鼻涕就给他们吃感冒药,但吃药的时候好几天,一停药孩子的症状就有重新出现。这些家长想不明白,为何孩子老‘感冒’呢?其实,他们孩子的问题并不是感冒,而是过敏性鼻炎。"对于钟南山院士的这个观点,广医一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陈荣昌教授在接下来的讲座中也做了重点的讲解,陈荣昌说,到底是感冒还是过敏性鼻炎,有几个鉴别要点:如果打喷嚏、鼻塞、鼻痒,但没有黄色鼻涕也没有发烧,这是过敏性鼻炎发作,不是感冒;而除了上述症状,还有发热、畏寒、周身不适等,那才可能是感冒。
治疗感冒和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陈荣昌还强调,治疗过敏性鼻炎一定要根据情况来用药,如果是偶然发作的、轻度的过敏性鼻炎,那么可以出现症状时才用点药。但如果是常年持续、重度的过敏性鼻炎,用药也一定要有持续性,不能偶尔用一点。
过敏性鼻炎诊疗误区
误区一:小毛病挺挺就好有人认为过敏性鼻炎是小毛病,挺一挺就好了。这样不仅不会挺过去,反而会加重过敏性鼻炎的严重性。误区二:治不治疗都一样很多人认为,过敏性鼻炎只在发病时给人带来痛苦,过后,就会和正常人一样,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要慎重。误区三:滴鼻水就能根治很多人认为过敏性鼻炎滴点鼻水就好了。结果,时间一长,不但没有治好病,还因为使用滴鼻液时间过长,导致药物性鼻炎发作。正是:旧病未除,新病又起,雪上加霜。误区四:打喷嚏就是感冒过敏性鼻炎发病,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连续打喷嚏,流鼻涕。很多人一见到这种症状,就以为是感冒了。认为吃点感冒药、打点抗炎针就好了。结果,不但治不好,还误了病情。
与感冒症状相似的疾病有哪些
一、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又叫做变应性鼻炎,是由于人体对某种物质过敏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这些症状与感冒的症状十分相似,因此很多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在发病初期都以为自己患了感冒。过敏性鼻炎与感冒的区别在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大都不会出现发热、扁桃体发炎等症状。同时,由于过敏性鼻炎是由过敏原引起的,因此该病只对抗过敏治疗十分敏感。若患者把过敏性鼻炎误认为是感冒,自行服用抗感冒药物进行治疗,不但起不到治疗的作用,还会延误正常的治疗,严重者可引发鼻窦炎、中耳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等并发症。
二、风疹:风疹患者在发病后的前24小时之内,可出现发热、流涕、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但与感冒不同的是,风疹患者在发病24小时以后,其皮肤上会出现浅红色的丘疹,这些丘疹通常先从患者的面部开始长起,在1~2天内会长满全身,并会在长出后的2~3天内开始消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因患者搔抓而留下的疤痕除外)。另外,风疹患者在出疹时会出现全身(主要指耳后和枕部)淋巴结肿大的症状,这也是用来区别风疹与感冒的主要症状之一。
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在发病的初期,常出现高热不退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但与感冒不同的是,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在发热的同时会出现腮腺肿大、面颊肿痛等症状,其病程可持续3~5天。若该病患者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引起脑膜炎、副睾炎、急性胰腺炎和肾炎等并发症。
四、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在该病发病的初期,患者会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浑身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但与感冒不同的是,流行性脑膜炎患者还会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儿童鼻炎治疗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
把鼻炎当成感冒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表现和感冒很相似,都伴随有鼻子发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但只要细细分辨,过敏性鼻炎和感冒还是可以区分开来的。
1.感冒的症状是头晕,呕吐,头痛,全身无力等钱情况,但是过敏性鼻炎没有这样的情况,过敏性鼻炎常常是在早上发病,早上的时候症状会比较明显。
2.感冒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好转病愈,而过敏性鼻炎则没有时间限制,通常病程较长。
有些过敏性鼻炎患者在吃了感冒药后有暂时性好转现象,这是因为有些感冒药中所含的扑尔敏有抗过敏作用。
误区二
只治鼻炎却不预防
10个人中会有1~3人患过敏性鼻炎,可见其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而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只治不防”,疏忽了各种各样的致敏原的存在,从而导致了过敏性鼻炎的一再发作。
事实上,只要患者能够和医生有一个比较好的配合治疗,就能够比较容易的控制住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使自己保持一个正常的生活。
误区三
治鼻炎跟着广告走
由于各种各样的致敏原在空气中飘散,人们无法加以清除,加之患者有过敏体质(医学上称之为特应症),所以过敏性鼻炎迄今为止还不能根治,只可以控制。
一些宣传治鼻炎的广告鼓吹“包治包好”是不科学的。门诊中很多人都是在花了很多钱、试过很多种广告宣传方法后仍不见好转才来医院求治。鼻炎其实分很多种,应根据不同的类别来加以诊治。
儿童患鼻炎会影响智力吗
青少年患有鼻炎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会有影响。因为,学生患鼻病,往往导致氧气吸入受阻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血氧供应不足则会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缺氧。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周期性头痛、头昏、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滑等,则是他们的典型症状表现。更为严重的是,鼻病长期不愈还会进一步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给以后的健康埋下隐患。另外,气候、周围环境、不好的生活习惯、用药不当等都会成为鼻病的致病因素。当气温变化较大时,无论是骤冷或骤热,均易使鼻粘膜受到刺激而易患急性或慢性鼻炎。
孩子患有鼻炎须及时治疗,但是却不要进入三个误区:
误区一:把鼻炎当成感冒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表现和感冒很相似,都伴随有鼻子发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但只要细细分辨,过敏性鼻炎和感冒还是可以区分开来的:
第一,感冒一般还伴有全身症状,如头晕、呕吐、头痛、浑身无力等,而过敏性鼻炎则没有,且过敏性鼻炎多为早上发病,所以症状一般在早上表现得最明显。
第二,感冒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好转病愈,而过敏性鼻炎则没有时间限制,通常病程较长。有些过敏性鼻炎患者在吃了感冒药后有暂时性好转现象,这是因为有些感冒药中所含的扑尔敏有抗过敏作用。
误区二:只治鼻炎却不预防
10个人中会有1~3人患过敏性鼻炎,可见其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而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只治不防”,疏忽了各种各样的致敏原的存在,从而导致了过敏性鼻炎的一再发作。其实,只要患者和医生很好地配合,就可以控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使自己能保持正常的生活。
误区三:治鼻炎跟着广告走
由于各种各样的致敏原在空气中飘散,人们无法加以清除,加之患者有过敏体质(医学上称之为特应症),所以过敏性鼻炎迄今为止还不能根治,只可以控制。一些宣传治鼻炎的广告鼓吹“包治包好”是不科学的。门诊中很多人都是在花了很多钱、试过很多种广告宣传方法后仍不见好转才来医院求治。鼻炎其实分很多种,应根据不同的类别来加以诊治。
婴幼儿过敏性鼻炎疾病如何护理
目前孩子得病的人很多,过敏性鼻炎也是孩子容易患上的疾病,所以当孩子生病的时候家人要好好的照顾。我们都知道,婴儿的抵抗力是非常低下的,再加上他们患上了疾病,也不懂得怎么表达,只知道一个劲的哭闹,所以我们希望家长多了解一下关于婴幼儿患上鼻炎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过敏性鼻炎如何进行护理呢?
婴幼儿免疫系统尚不健全,免疫力比较差,在生活中需要特别的呵护,但不免还是会让宝宝受到各种过敏性症的侵扰。这些过敏症不外乎呼吸道过敏症、药物过敏症、皮肤过敏症和食物过敏症,它们可能是由一个过敏原引起,但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在护理上也要分得细致一点。过敏性鼻炎表现和感冒的症状十分相似,都会有鼻子痒、打喷嚏、流清水鼻涕、鼻子堵塞等症状,很多爸爸妈妈会把过敏性鼻炎误当成感冒,以致延误病情。其实感冒一般不会超过1个星期,如果孩子超过一个星期有此症状,且老是揉鼻子,那肯定是得了鼻炎。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灰尘、螨虫、动物皮毛等。给孩子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要让孩子吃一些含有大量异体蛋白的食物,比如海鲜等。也不好给孩子吃太过油腻的食物。避免带孩子去花朵树木茂盛的地方。 帮助孩子多锻炼身体。过敏性鼻炎会随着环境的改变和人体自身免疫力强弱而改变,如果孩子身体好,就算他是过敏性体质,也不一定会过敏。过敏性鼻炎不可能完全治愈,只能以药物来控制。如果孩子处于过敏性鼻炎的初期阶段,只要多锻炼身体并且注意控制饮食,症状会慢慢减轻。但是如果病情严重,那么一定要及时治疗,不然发展到后期,就会慢慢转变为慢性鼻炎,不但不利于治疗,还有可能发展为其他疾病,比如哮喘等。如果孩子只是偶然发作,那么只要在鼻炎发作的时候用药物治疗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的鼻炎属于慢性鼻炎,经常性会发作,那么就需要经常使用预防性的药物了。
儿童鼻炎三大误区
误区一:把鼻炎当成感冒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表现和感冒很相似,都伴随有鼻子发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但只要细细分辨,过敏性鼻炎和感冒还是可以区分开来的:
第一,感冒一般还伴有全身症状,如头晕、呕吐、头痛、浑身无力等,而过敏性鼻炎则没有,且过敏性鼻炎多为早上发病,所以症状一般在早上表现得最明显。
第二,感冒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好转病愈,而过敏性鼻炎则没有时间限制,通常病程较长。有些过敏性鼻炎患者在吃了感冒药后有暂时性好转现象,这是因为有些感冒药中所含的扑尔敏有抗过敏作用。
误区二:只治鼻炎却不预防
10个人中会有1~3人患过敏性鼻炎,可见其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而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只治不防”,疏忽了各种各样的致敏原的存在,从而导致了过敏性鼻炎的一再发作。其实,只要患者和医生很好地配合,就可以控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使自己能保持正常的生活。
误区三:治鼻炎跟着广告走
由于各种各样的致敏原在空气中飘散,人们无法加以清除,加之患者有过敏体质(医学上称之为特应症),所以过敏性鼻炎迄今为止还不能根治,只可以控制。一些宣传治鼻炎的广告鼓吹“包治包好”是不科学的。门诊中很多人都是在花了很多钱、试过很多种广告宣传方法后仍不见好转才来医院求治。鼻炎其实分很多种,应根据不同的类别来加以诊治。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把鼻炎误认为是感冒呢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与感冒非常相似,因此有不少人将过敏性鼻炎误认为顽固性感冒,仅服用简单的感冒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延误了最佳的诊断治疗时间.据统计,临床上大约有七成患者都曾将过敏性鼻炎当作感冒来治疗.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为机体对某些原本无害的物质(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出现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异常反应.典型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是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过敏性鼻炎临床上发病率极高,在我国保守估计应有4000万患病者.若贻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患者还很可能出现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等诸多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哮喘.
多数人在秋天易患这种病
深秋逐渐来临,天气也渐渐变冷,如果要问秋天最易发作的病是什么,那就非过敏性鼻炎莫属了!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我国过敏性鼻炎患者人数较多,发病率在10%到38%之间。另外,秋天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一到秋季,会有病情加重的现象。
为何过敏性鼻炎在秋季易发作及加重?
一到秋天,秋风刮起,气温骤降,很多人就开始不舒服,出现鼻子痒、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头晕乏力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有的人以为是普通感冒不重视,等到病情加重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患了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大多数过敏性鼻炎患者是易感个体,某些抗原物质对大多数人无害,但一旦作用于易感人群,便可引起变态反应,这类抗原物质即为变应原。变应原是诱发过敏性鼻炎的的直接原因, 主要包括:尘螨、真菌、动物皮毛、室内外尘埃、羽毛、棉花絮、鸡蛋、牛奶、面粉、鱼虾、花生、化妆品、汽油、油漆等。
过敏性鼻炎有两种,分别是常年过敏性鼻炎和季节过敏性鼻炎。其中常年过敏性鼻炎随时都可发作;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时间有着明显的季节特征,且多在春秋两季发作。
在我国,导致季节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原因是蒿草花粉和豚草花粉,一到秋天,空气中会飘散着大量的花粉,有些具备抗原性的花粉容易使人鼻炎发作或加重。
过敏性鼻炎虽然不是大病,但它的症状对人来说是折磨的,如何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哮喘、咽喉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
走出误区,远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患病人数多,他们对鼻炎的认知和对待方法也是五花八门,有患者轻信网络传闻,用所谓的偏方来治疗,却导致病情加重。那么,治疗过敏性鼻炎较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一:一流鼻涕就吃感冒药
由于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与感冒相似,所以有的人会给自己当医生,把自己的鼻炎当感冒来治,一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就吃感冒药,最终加重病情。
一般来说,过敏性鼻炎与感冒是可以辨别的,通常感冒会伴有咳嗽,1周后会自愈,而过敏性鼻炎不会伴有咳嗽,病程超过2周。
误区二:对疾病不重视,擅自用药
有的患者知道自己得了过敏性鼻炎后,就从网络上寻找偏方来进行“自救”,不仅不能缓解病症,反而越来越糟糕。说到底,还是因为对过敏性鼻炎不够重视,认为轻微的症状不足以去医院看病那么麻烦。然而,如果不关注自己的病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等到演变为哮喘就迟了!
秋季如何防止过敏性鼻炎发作?
1、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清洗枕头、被褥等床上用品;
2、打扫时最好带上口罩,避免吸入过多尘埃;
3、家中尽量不要饲养宠物;
4、戒烟,或不要长期处于二手烟的环境中;
5、避免吸入较刺激的味道,如香水、清香剂等;
6、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过敏性鼻炎的复发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痛苦不堪”。所以一旦被检查出患有过敏性鼻炎,就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脱离过敏性鼻炎对身体的折磨。
过敏性鼻炎与感冒的区别有什么
过敏性鼻炎和感冒有什么区别?患者可根据4种典型症状,区分过敏性鼻炎与感冒:
一、鼻痒: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鼻腔与咽喉部位会非常痒,还可能伴有眼、耳、咽喉等多处发痒;感冒主要表现为鼻塞;
二、流清鼻涕:过敏性鼻炎伴随着打喷嚏还会有大量鼻涕;感冒初期一般也会流清鼻涕,但量不会很多;
三、打喷嚏: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之一就是连续打喷嚏;感冒也会打喷嚏,但次数不多;
四、全身症状:过敏性鼻炎无全身症状;感冒则有全身症状,如全身无力、肌肉酸痛等。
患者还可根据以下3种情况区分过敏性鼻炎与感冒:
一、症状出现顺序:感冒症状通常是逐一出现,常以喉咙痛开始,接着打喷嚏,后来才流鼻水,且较不易引起眼睛及喉咙发痒。典型的过敏性鼻炎症状是全部一起来,打喷嚏、流清鼻水、鼻子痒、鼻塞等等,避免过敏原后即可缓解,且病人常有病史可循。
二、症状持续时间:针对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怎么鉴别来说,若症状持续时间超过7-10天,就可能不是感冒。
三、症状发作的间隔时间:感冒症状往往是暴露、接触到病毒数天后才出现;过敏性鼻炎是几乎接触到过敏原后立即发作。譬如每次打扫房间,灰尘一扬起就打喷嚏、流鼻水,这表示可能患过敏性鼻炎。
了解了过敏性鼻炎和感冒的区别后,大家就不要再把过敏性鼻炎误当感冒治,延误了治疗时间。也不要把过敏性鼻炎当成感冒来治疗,不但达不到治愈的目的,还可能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鼻息肉、支气管哮喘、中耳炎、鼻窦炎、过敏性咽喉炎、鼻出血等。因此,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过敏性鼻炎诊疗误区
误区一:小毛病挺挺就好
有人认为过敏性鼻炎是小毛病,挺一挺就好了。这样不仅不会挺过去,反而会加重过敏性鼻炎的严重性。
误区二:治不治疗都一样
很多人认为,过敏性鼻炎只在发病时给人带来痛苦,过后,就会和正常人一样,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要慎重。
误区三:滴鼻水就能根治
很多人认为过敏性鼻炎滴点鼻水就好了。结果,时间一长,不但没有治好病,还因为使用滴鼻液时间过长,导致药物性鼻炎发作。正是:旧病未除,新病又起,雪上加霜。
误区四:打喷嚏就是感冒
过敏性鼻炎发病,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连续打喷嚏,流鼻涕。很多人一见到这种症状,就以为是感冒了。认为吃点感冒药、打点抗炎针就好了。结果,不但治不好,还误了病情。
鼻息肉和鼻甲肥大易混淆
鼻息肉和鼻甲肥大区别有哪些?
鼻甲肥大是指鼻甲长期受到炎症的刺激引起鼻甲黏膜水肿,导致鼻腔阻塞。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粘膜上突起的肿块。好发于鼻腔的外侧壁及鼻顶部。鼻息肉并非真性肿瘤,往往是变态反应和鼻窦慢性发炎引起的鼻粘膜水肿的结果。
鼻息肉主要有三种类型:(1)过敏性息肉。(2)炎症性息肉。(3)鼻后孔息肉。常见症状为鼻塞、呼吸不通畅,或呈活瓣样启闭,伴有嗅觉障碍、头痛、说话时鼻音过重等症状。
而鼻甲肥大的症状主要为鼻塞较重,多为持续性、常张口呼吸,嗅觉多减退。此外还伴有鼻涕稠厚,多呈粘液性或粘脓性。由于鼻涕后流,刺激咽喉致有咳嗽、多痰,鼾症。
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误区多
慢性单纯性鼻炎治疗上的误区之一就是很多人常常把慢性单纯性鼻炎当做感冒来治。感冒就是急性鼻炎,在患病时期会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而慢性单纯性鼻炎又是有急性鼻炎发展而来,因此,在症状上面有很多的相同点。而且慢性单纯性鼻炎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鼻塞,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来说,积极预防慢性单纯性鼻炎的话得到有效控制,但如果症状严重,应该到医院就诊,请专科医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
慢性单纯性鼻炎治疗上的误区之二就是人们常常以为慢性单纯性鼻炎是小病,常常症状一缓解就忽视了。流黄脓鼻涕、鼻子不通气,且在感冒时加重,感冒痊愈后流鼻涕等症状仍然持续相当长时间,这就是慢性单纯性鼻炎的表现。慢性单纯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或黏膜下的炎症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常伴有鼻腔黏膜功能的紊乱。慢性单纯性鼻炎极易反复,病情时好时坏,很难痊愈。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各种病毒、细菌、霉菌都有可能引发。
慢性单纯性鼻炎的误区之三就是一旦慢性单纯性鼻炎难受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选择一些抗生素来服用。不少人习惯于一鼻塞就自行服用抗生素,专家强调,滥用抗生素会对身体造成长远的危害。鼻塞严重时可局部使用滴鼻药水,同时要注意大量喝水,饮食清淡,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进行治疗。
由此可见,很多人对慢性单纯性鼻炎的认识上是存在这很多误区的,特别对于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治疗上,大家一定要摒弃以上的错误认识,患上慢性单纯性鼻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尽心检查治疗,对症下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哪些疾病易被当成感冒
1.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可能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在作祟。过敏性鼻炎的这四大典型症状与感冒的症状相似。但过敏性鼻炎是由过敏原引起的,需要用抗过敏药物治疗;感冒是由病毒、细菌引起的。有些患者把过敏性鼻炎误认为是感冒,仅自行服用简单的感冒药物进行治疗,岂不知这样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延误正确的诊断治疗,严重的会造成鼻窦炎、中耳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等并发症。
2.风疹:风疹在发病的头24小时,可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等。1~2天后皮肤出现浅红色丘疹,先从面部开始出现,在发病1~2天遍布全身,并在2~3天皮疹消退,不留痕迹。出疹时有耳后淋巴结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3.流行性腮腺炎:常以普通感冒形式出现,而后突然高热不退,同时腮腺肿大,面颊肿痛,持续3~5天。该期若没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化脓性腮腺炎及各种并发症,如脑炎、副睾炎、急性胰腺炎和肾炎等。
4.流行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疾病,病原菌经呼吸道飞沫传染。春季多发、传染性强,儿童发病率最高。流脑的最初症状是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红、浑身酸痛等症状。当病菌侵入血液后,就表现为突然高热、头痛、寒战、呕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昏迷等。
治疗鼻炎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治不治无所谓在很多人看来,过敏性鼻炎只不过是发作时有点痛苦而已,过后仍和健康人一样,治不治无所谓。事实上,过敏性鼻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有可能诱发鼻窦炎、鼻息肉,长期治疗不当,还会导致中耳炎、嗅觉丧失甚至诱发哮喘。
误区二:把过敏性鼻炎当感冒
有些人在春秋季出现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时,误以为是换季穿衣、饮食不当引发的“顽固性感冒”或“热伤风”,又怕去医院就诊耗费时间和金钱,干脆自行服用感冒药物,结果导致病程迁延,最终可呈终年鼻塞、流涕的持续状态。
误区三:滥用减充血剂有些患者因长期鼻塞,单纯应用局部减充血剂治疗,而且应用比较随意,一天累计可达5—10次。由于这类滴鼻剂通常具有较强的血管扩张反跳作用,是引起药物性鼻炎最常见的原因,因此疗程不宜超过三天,每日滴鼻次数不能超过三次。
误区四:过早停药
许多患者只在犯病时用药,症状稍一缓解就停药,导致过敏性鼻炎时好时坏,甚至愈来愈严重。台江耳鼻医学专家建议,对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每次发作时要持续治疗l—2个月,有些患者甚至需要治疗半年;而对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应该提前2—3周用药,季节过后,不能立即停药,而是继续用药两周左右。
误区五:小时候患鼻炎,长大以后就好了有不少家长认为小孩小时候经常打喷嚏流鼻涕,长大以后就会变好,这是过敏性鼻炎的一大误区。虽然有过长大后变好的案例,但是大多数人长大后并没有变好,反而加重了。据统计,中国有10%以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长大后发展成了过敏性哮喘,严重时可致死。
另外,即使没有发展成为更严重的过敏性疾病,长大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也比小时候要困难。研究发现,幼年治疗过的过敏性鼻炎患者长大后发病率要比幼年没有治疗的患者低很多,一般的脱敏治疗效果至少可以维持8年。因为早期的治疗不仅可以控制症状,还可以抑制新的过敏原产生。
误区六:越干净越健康,最干净最健康不讲卫生容易引发疾病,这是大家从小就知道的知识。但是最近一项研究显示:近二三十年来,人类的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在下降,过敏性疾病患病率明显上升。医学专家强调,这项“卫生假说”告诉大家,生活的环境并不是越干净越好,太干净的环境反而容易得过敏性疾病。这是因为在太干净的环境中,人的机体抵御能力得不到锻炼。韩虹说,家居环境不需要绝对无菌,小孩适当地玩些泥巴之类的,可能反而会促进相应抗体的形成,从而达到预防过敏性鼻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