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慢性心理危机的纠治
癌症患者慢性心理危机的纠治
第一、调整希望目标
慢性心理危机往往与希望目标过高很有关联。一心想彻底解决问题、彻底治愈!这不现实。应该以充分事实告诉患者:现在癌症治疗的目的,已从过去的强调“治愈”,转向呵护、照顾,有效控制!或者说基本控制病情的发展,患者能够基本平稳地长期活着,这就算是成功了。
目标的调整,对于患者走出慢性心理危机状态非常关键。
第二、榜样的力量
慢性心理危机的纠治有一个很重要办法——就是借助榜样的力量,让患者向走出困境的康复者学习,这含有示范疗法之意。
第三、指明路在何方
慢性心理危机往往源自于内在的迷茫,帮他指明路在何方!下一步该如何治疗/康复/生活!给出一些明确建议或指导!这非常重要。对此,一般而言,应注重综合调整,适当控制节奏(包括治疗及生活节奏)。《灵枢·师传》说的:“告知以其败,语之以其善”,说得多好!给陷入慢性心理危机者指出一条路,这非常重要。
第四、帮助设定最低目标
善于帮助患者设定近期的最低目标,是纠治处于慢性心理危机状态患者的要点之一。比如,有些癌症骨转移的病人,近期目标可以设定为骨损伤不加重,疼痛有所缓解,让患者容易看到希望!有了可实现的短期目标,就可以激发出他求生的动力;有了生存下去的动力,就有可能创造奇迹!这是对癌症患者慢性心理危机干预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五、帮助消解症状
不管怎样,积极主动地帮助患者消解症状很重要。这类病人往往有严重失眠,伴有焦虑,或者疼痛等,适当用点中西药物,尽可能改善能够改善的症状,非常重要。这是《灵枢·师传》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来的:“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既要指出其危险所在!也要告诉他出路何在!然后,尽可能帮他解决心理问题和种种躯体不适,包括帮助消解各种症状!当然,这时候,不是所有的症状都能够消除。这需要客观些,不可给空头支票。否则,患者会更加失望!
第六、帮助理解生命意义
最后,对于已进入姑息期的患者,应该帮助他理解生命的意义!应该告诉他:生死为自然规律,谁都不能避免终点的到来。但是,可以追求有尊严的、体面的生命结束!做些有必要的安排。这些牵涉到了姑息治疗的临终关怀。
中年女白领的心理危机
1、面对社会竞争务必量力而行。“人到中年万事休”显得消极悲观,“人到中年万事忙”亦似有不妥。忙要有个“度”。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社会竞争是无穷尽的,对人的时间、精力及综合素质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和估计,凡事尽力而为,保持一定的弹性,否则超负荷的运作必将导致疲于奔命,结果将会是积劳成疾,甚至壮志未酬身先衰。
2、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事业与家庭并非不相容,很多名人就处理得很好。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可谓是日理万机,可家庭还是搞得井井有条。故不可认为自己事业上出了名就可以少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应该了解,无论在外是多么重要的社会角色,在家庭中仍是普通一员,有责任担负起家庭成员的义务。
3、要注意调整心态。人活在世上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紧张刺激或矛盾冲突,面对这些刺激和冲突,除努力使自己保持豁达、宽容之心外,还要将内心的失衡加以调整。调整的方式一是通过努力工作,积极生活促进心理平衡;二是通过暂时脱离不良环境(如外出学习或旅游),开展体育活动等来转移注意力,从而达到缓解内心矛盾冲突的目的。
4、要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如碰到不顺心的事,不要闷在心里,要善于把心中的痛苦和烦恼倾吐出来,把消极情绪释放出来。社会的前进,要求中年女白领具备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坚强的毅力和个性,才能经受住各种挫折与磨难。所以,应该积极培养自己健全的个性,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奋发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使其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阴影中,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心理危机表现形式
1、精神被物质所奴役:
无论是物质生活疲乏还是富有,只要能使当事人心理感到空虚,精神受到折磨,这就是精神被物质所奴役了。家无隔顿粮的贫民,自然是愉快不起来的。他们看着甚至只是想象阔人们、“大款们”在丰盛的餐桌前大吃大喝,心中自然十分难熬,更有甚者会因此做出某种铤而走险的行为。与此相反,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贫困、道德低劣的人,其内心同样十分空虚,同样可能存在着心理危机。
2、爱动物胜过一切:
豢养动物多出于喜爱的动机,但也有可能是精神空虚。此类爱动物者,以动物为生活的中心内容,一切活动围绕动物而进行,为此耗费大量时间金钱。我国目前的宠物热多为炫耀摆阔心理所驱使。
3、出国所致精神问题:
公干、旅游、探亲等短期出国者较少发生心理危机,留学、移民等长期居留国外者较易出现心理问题。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和社会心理冲突多发生在少数人群身上,如旅游者、移民,但旅游者往往走马观花乘兴而归,而探亲者因有亲人接应,不会因语言不通而产生孤独感,公干者多结伴而行并自带翻译。长期居留国外者的心理状态大多经历3个时期:第一是兴奋期,觉得终于实现了夙愿;第二是失望期,失望的原因一般是语言交流障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衣食住行上的差异;第三是思乡期,往往因为以往的技艺用不上,劲使不出,觉得前途渺茫。这3个时期一般需要3年,到第四年,适应能力提高,大多能走出心理危机期,安居乐业了。
诱发心理危机的原因
一是突发事件
例如海啸、冰雪灾害、地震、空难、恐怖袭击等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会让人处在一个紧急的状态下,这个时候内心的平衡会很容易被破坏,出现心理的紊乱,一些诸如紧张、焦虑、恐惧、压抑、痛苦等负面情绪迎来而来。
另一个来源是一些危险性的刺激引发人的心理失衡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着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以使自己和环境能够和谐。当遇到一些重大问题或者小压力不断积累,直到积重难返,就会让人感到难以面对和把握,正常的生活秩序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让人们不知所措,甚至思维和行为都处于紊乱的状态,这就是失衡,即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比如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有的可能自杀,或者把爱变成恨,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干预原则为与当事者充分交谈,指出恋爱和感情不能勉强,也不值得殉情,而且肯定还有机会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对拟采取攻击行为的当事者,应防止其攻击行为,指出这种行为的犯罪性质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一般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劝告可使当事者顺利度过危机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
当遇到心理危机时,由于处理的方法不同,最后造成的结果也不同。一般有四种结局: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危机反应无论在程度上还是时间上,都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极端的影响。他们需要的只是时间去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如果能加上亲友间的体谅和支持,更有助于他们心理创伤的恢复。
老人常见的6大心理危机
一、忧郁心态。老年人离退休后,社会地位和社会交往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此时感到的反差更大,常常会睹物思旧,留恋过去,回顾当年,多愁善感。致老年人忧郁心态的产生和发展。
二、急躁心态。老年人由于自身社会角色的改变,孤独感、自卑感增长。遇事急躁,易动肝火,将会严重损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三、多疑心态。这种心态大多产生在一些长期与他人缺乏沟通和来往的老人身上,他们对别人的关怀和帮助,常常会怀疑其是对自己不怀好意的疑病心理。
四、惧死心理。这类老人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病人,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五、爱幻想心理。受身体逐渐衰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会常常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关于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
六、害怕孤单心理。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孤独、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强迫症如何提前预防
1、强迫性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必须及早识别或纠治。
2、强迫症患者与其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过分严格,刻板,及追求完美无缺的生活模式有着重大关系,我们要求孩子从小养成认真细致的生活习惯,这是正确的,但不能过分和极端。
3、日常的生活处事都应该与随和和灵活的作风相结合,基本要点是适应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特点一致,不可严重偏离,一旦发现强迫性格缺陷,必须赴医学神经专科门诊积极纠治。
4、此外应该明白,预防强迫性格缺陷对防治强迫症具有重要意义。
职场女性有哪些心理危机
危机一:工作依赖症
什么是“工作依赖症”?即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造成一离开工作环境便觉得不适应。就像小丽,工作现在已经成了她生活中唯一的中心。每天只要电话铃一响,她身体会立刻本能反应,抢着最先拎起话筒,在家里也毫不例外; 一看同事们工作出色,自己心里就暗暗着急想尽快赶上;好不容易碰上个休息日也是在家整理客户资料,和朋友出去玩时也心不在焉,这就属于典型的“工作依赖症”。她们通常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
危机二:强迫症
32岁的赵静已经在一家外企做到高管,她对自己要求颇高,近于苛刻。一次,她寄出一份文件后才发现其中有一个错别字。为此,她整整一个星期寝食难安,一想起来就觉得浑身不自在。赵静的问题属于“强迫症”。她们自己剥夺了自己犯错的权利,不能接受工作中的错误。
危机三:情感隔离
许多女性为了在周围人眼里保持独立的形象或是出于自我保护,常常会掩饰自己的脆弱和恐慌。她们独自撑起一片天空,被大家敬而远之地羡慕或欣赏的同时,却忘记了她们自己也需要支持。所处的高位,常使她们难以找到可以倾诉和求援的知心朋友,大部分时间处于“情感隔离”状态,负面情绪难以排解,内心的寂寞、压抑在一天天积累、蔓延。
白癜风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危害
一、情绪障碍患者在患病后长期的抑郁、焦虑情绪会给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患者易于自卑自怜、孤独内向、情感脆弱。这种抑郁寡欢的情绪又会加重病情的发展。所以当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时,医生应耐心地进行解释性心理治疗,结合松弛训练,如想象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一般每次15min,每天1~2次。同时给予生活指导,让患者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通过练习书法、听音乐等松弛自己紧张的心情,进而改善情绪。二、社交障碍白癜风带给患者的心理危害?许多患者在患病之后感到自卑、焦虑和烦恼,导致自信下降和社交孤独感,害怕引起他人的注意,对他人有敌对情绪,对人际关系过度敏感,长期的精神压抑令患者产生“社交危机感”,对社会活动产生焦虑、畏惧的心理。对这样的患者应进行耐心的心理护理,在治疗中让患者认识疾病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治疗前景,最大限度的勾起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同时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动员亲友按时探视,单位给予救援,鼓励患者在社会生活中去体现自身的价值,以淡化疾病的心理压力。三、负性心理研究资料显示,38.64%患者发病前都有明显的精神压力或精神创伤,如工作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成员重伤或死亡等。生活事件作为应激源,受个人的认知评价、应付风格、社会支持、个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诱发白癜风。针对这种情况,白癜风医院网提醒:医生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体验,分担患者的心理烦恼,帮助患者消除不良的情绪困扰。此外,还应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指引,让他们从悲观消极的情绪中获得向上的情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