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血管老龄化了吗
你的血管老龄化了吗
很多人知道20岁之后就要保养皮肤,却不知道他们的血管、心脏同样需要呵护。心脑血管疾病最可怕的不是死亡率高,而是难以察觉。患者在初发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只表现为头晕、胸闷、失眠乏力、四肢麻木等现象,所以往往被人们忽视,以为是疲劳,从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等到症状严重到被发现,已经很难治愈。
血管老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血压升高。血管一旦开始老化、弹性变差、血流通过困难,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血压的变化。而长期吸烟、高脂高热食物进食过多、精神压力过大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在无意间促使血管提前老化,高血压、心脏病甚至动脉硬化自然也就呈现年轻化趋势。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饭后胸骨后憋胀的厉害,有时冒冷汗;晚上睡觉胸闷难受,不能平卧;胸部偶有刺痛感,一般1—2秒即消失等,就要好好关注下自己的心血管年龄了。
计算血管年龄有一个简单的自测表,可以测算出您的血管年龄的具体数值。
健康分子NO 提到一氧化氮(NO),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空气污染物,谁能想到它可以在体内产生化学作用,为人类健康带来福祉呢?然而,当1998年美国科学家路易斯?伊格纳罗教授由于发现一氧化氮作为人体中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之后,人们才逐渐相信,一氧化氮是身体中对健康最重要的化学分子之一。
“富贵病”是慢性肾衰竭祸首吗
肥胖本身就可以引起肾脏病,称为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而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高尿酸肾病等也都与肥胖相关。代谢综合征的每一个组分不但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还会引起肾脏病。
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人们的腰围在不知不觉中变粗,“将军肚”的挺拔也在不知不觉中招致了各种代谢疾病发生。饮食无度、缺乏锻炼更加剧了代谢病的严重程度。此外,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也是引起肾脏疾病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人体肾脏机能从40岁开始退化,肾小球滤过率约每年下降1%。到2020年,北京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上升至450万,占总人口的20%,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人口的老年化加上生活方式的不合理,使得CKD高发,我国成年人CKD患病率高达10.8%,这必须为我们敲起警钟。
中国老人更应关注健康问题
据联合国预测,中国老龄化进程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方面,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进程。
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约占世界老龄人口的24%,也就是说,全球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人。
调查发现,全球49个高收入国家人均健康寿命为70岁,而我国只有66岁,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的比例只有43%。
人到60岁后,机体形态和机能逐渐衰老:机体组成成分中,代谢不活跃部分的比重增加;细胞内的水分随年龄增长呈减少趋势,造成细胞内液量减少,并导致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脏器萎缩;器官机能也开始减退,尤其是消化吸收、代谢、排泄及循环功能,如不加以调整,将会进一步老化。
而在我国,一方面,老人是疾病特别是慢性病的高发群体;另一方面,老年群体的健康素养较低,严重影响其健康水平。所以,我国老人更应关注自身健康问题。
怎样预防肺癌 人口老龄化
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因为前几十年控制人口增长,老龄化也是无法避免的出现,加上人均寿命的延长,高龄人口也会逐渐增多。而患病的年龄虽然趋于年轻化,但是普遍集中在中老年群体。高危的人群多,患病发病也就高了。
前列腺癌是怎样形成的 前列腺癌是怎么引起的
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很复杂,诱发因子较多,一般来说前列腺癌的形成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雄激素刺激以及遗传倾向,环境污染,接触化学物质等因素有密切联系。
老年痴呆常见误区有哪些
根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的2009年统计显示,全国现有老年人口1.68亿,占总人口的12.79%。从今年开始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将年均增加800万人至900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约占总人口30%以上,也就是说,三四个人中就有1位老人。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痴呆症发生率已由1988年的4.6%增加到目前的6.6%,而85岁以上群体的发生率超过了40%。我国多发脑梗塞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脑组织损伤后遗症、化学药物中毒以及神经系统失调或营养缺乏导致的痴呆病人约在600万人左右。我国老年性痴呆患者数量已占全球的1/5。老年性痴呆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中风的导致老人死亡的第四大“杀手”。
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对老年痴呆的存在很多误解,大部分人认为“老糊涂”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国民对于老年痴呆症普遍没有多少认识,往往到了出现晚期症状时才去就医,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加之现在无论是电视媒体、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关于老年痴呆的宣传报道都相当匮乏,包括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医院等各种机构都没有很好的去引导国民对老年痴呆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现今国内老年痴呆知识普及率一直很低,广大人民群众还存在很多认知误区。
耳朵聋是什么原因
遗传因素、妊娠感染、发育畸形、药物中毒等均能引起耳聋。此外,发高烧、老龄化、噪声、化学药物中毒等也是引起耳聋的重要因素。
dd霜和隔离霜的区别 dd霜和隔离霜作用不一样
隔离霜主要作用是隔离空气中的灰尘污染以及隔离化妆品对皮肤的伤害,而dd霜是抗老版的bb霜、cc霜,是针对老龄化皮肤的产品,除了遮瑕、滋养肌肤外,最主要的作用是遮住bb年龄的痕迹或色斑,隔离只是附带作用。
眩晕的分类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且多以慢性脑循环不足为多见。
一、眩晕的分类
1、真性眩晕
是指由于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眼性、本体感觉障碍性和前庭性眩晕。
2、假性眩晕
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
红枣枸杞子泡酒有什么功效 预防三高
红枣枸杞子泡酒喝能保护人类的心血管,它们能净化血液,嗯,你血液中的胆固醇可以防止血管老化僵化,而且平时人们用红枣和枸杞子一起泡,酒喝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他们能维持心血管健康,预防血脂血压升高。另外红枣和枸杞泡酒喝,还能调节内分泌,它对稳定血糖也有一定好处。
喝茶的好处 晚饭喝杯茶有益健康
茶中的茶氨酸能起到抑制血压升高的作用,而生物碱和类黄酮物质有使血管壁松驰,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使血管舒张而使血压下降。 糖尿病是现代中老年人健康杀手之一,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步增加。
迄今为止,糖尿病仍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主要靠药物和调节饮食来控制,茶叶中的茶多糖对降血糖有明显效果,其作用类似胰岛素。
而茶中含有较多的茶多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理想饮品,而且是茶越粗效果越好。 茶还有防癌、降血脂、防辐射,消炎、等茶叶共性保健作用。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疑难病症。全世界已有1.5亿糖尿病患者,80%多为2型,其中,我国就有3000万,并且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糖尿病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多食多饮和多尿。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你去查一查,或许你的血糖已经达到糖尿病的标准了。
怎么照顾老年抑郁症患者
由于人的生活、医疗和科技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像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我国也正在迈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美国对抑郁症的调查显示,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老年人中,抑郁症病人的比例占10%-30%,比普通人群患病率轻度增高。为什么老年人的患病率偏高呢?主要是因为人到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逐渐下降,再加上老年人本身常常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通常与以下一些因素密切相关
1、家庭结构改变
以前,全家老少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现在,子女成家立业,形成空巢,老年人经受不住一些打击,便会抑郁成疾。
2、触景生情
见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学、亲朋好友故去,联想到自己在世的时日不长,容易造成抑郁。
老年心血管疾病更应注重早期防治
40年后三成都是老年人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作为老年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世界老年人口的1/5在我国。2005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1。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2;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因此,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极为严峻的挑战。
病情复杂增加诊治风险
增龄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老龄人群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将持续增加。通常,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呈退行性改变,尤其是肝肾功能的衰退,使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对药物的反应性敏感性和耐受性均不同于其他人群。
由于老年心血管病症状常不典型,病变病情复杂,容易出现其他合并症,在诊断过程中容易漏诊和误诊,如治疗不及时病情可急剧恶化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老年心血管病人常患有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易发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毒副作用。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临床医师所面对的重要的课题,应改变过去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把疾病的威胁降到最低。
新危险因素有助临床早期诊断
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肥胖。尽管我们改变不了年龄和家族史,但如能戒烟,有效控制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肥胖,即可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事件率及死亡率,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带来的危害。
近年,一些新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如反映外周血管状态的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膜厚度,以及左室肥厚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微量蛋白尿等。因此,如果能做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将大幅度提高老龄化社会公众的健康水平。
临床上,应尽量选择经循证医学证实对老年人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确定并区分特定的治疗人群。如心血管疾病的老年高危人群应强调血脂达标,鼓励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鉴于目前缺乏高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不应把此人群之外的试验结果完全移植到此人群的治疗中,而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此外,还应充分关注老年人所合并疾病对总体治疗和预后的影响,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强调改善老年患者症状减轻痛苦,而不是追求完全治愈疾病。
帕金森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帕金森病在老年人中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国在世界上不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但是中国老龄化的速度居全球之冠,因此无论现在还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帕金森氏病在中国是一个很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帕金森病通常起病隐袭,不易被患者本人及家属注意发现,病程进展相对较为缓慢,呈逐渐加重的特点。专家说引起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因有很多,简单列举了几条给大家供于参考。
原因之一有老龄化:帕金森病多在60岁以上发病,但65岁以上老年人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并不高,因此年龄老化只是帕金森病危险因素之一。
遗传因素:目前至少有6个致病基因与家族性帕金森病相关。但帕金森病中仅5~10%有家族史,大部分还是散发病例。遗传因素也只是帕金森病发病的因素之一。
不过同时专家也表示帕金森病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由于帕金森氏症确切的病因不清,因此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根治的方法,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症状,但尚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一旦确诊,病情迁延,症状持续,给病人及家庭带来很多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