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康复锻炼问题有哪些
跟骨骨折康复锻炼问题有哪些
1、疼痛 跟骨骨折早期的炎症反应及晚期的创伤性关节炎,均可出现疼痛、酸胀不适,程度及持续时间不尽相同,并有可能引起其他许多问题,因此解除疼痛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目的,也是患者的迫切要求。
2、关节活动障碍 因肌肉不能有效的发挥收缩运动,致使静脉及淋巴回流不畅,组织间隙中浆液纤维性渗出物和纤维性粘连。由于关节囊、韧带、肌肉、肌腱继发的挛缩,这些都是关节活动障碍的常见重要原因。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跟骨骨折造成足后部疼痛及踝关节活动障碍,从而使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穿衣、修饰、提物、个人卫生、站立行走及二便控制等基本活动受到限制。
4.心理障碍:跟骨骨折后遗关节僵硬,症状可能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悲观、恐惧和焦虑的心理。
手腕骨折康复锻炼的方法
1、当肌肉收缩时对组织压力增高,推动静脉血回流;而肌肉松驰时对组织压力降低,使更多的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开放,从而改善局部肢体软组织和骨髂内的血流,这样就可减轻骨折局部软组织的肿胀,同时在血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促进骨痂生长, 使新生的骨痂很快地具有正常骨髂的功能,促进骨折的愈合。据观察,早期采用功能锻炼者骨痂的形成时间比不进行锻炼者缩短1/3,而且骨痂生长良好。
2、骨组织由骨细胞和骨基质组成。骨组织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骨组织释放的钙进入血浆,血浆中的钙又沉积于新骨之中,如此循环不止维持动态平衡。骨折后若肢体固定不动,骨钙释放的多补充的少,造成骨质中的钙丢失,久而久之会使骨质疏松。因此,骨折固定后要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新陈代谢,提高修复能力,防止骨质疏松。
3、关节内的骨膜,在关节活动时,关节腔内的滑液不断地循环,可防止粘连。骨折后关 节被固定,影响了关节活动,折叠的滑膜易粘连在一起,形成关节的粘连。若伤后不及时活动,又可因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血肿逐渐被肉芽组织所代替,形成瘢痕而造 成关节僵硬。所以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可以增加滑液分泌,改善软骨营养,牵伸挛缩和粘连组织,有效地减轻关节粘连和预防关节僵硬,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
4、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提高酶的活性,使肌纤维增粗,有效防止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
跟骨骨折的保守疗法
跟骨骨折是足跟部发生的骨折,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淤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如果病情较轻,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无移位的跟骨骨折
包括骨折线通向关节者,用小腿石膏托制动4~6周。待临床愈合后即拆除石膏,用弹性绷带包扎,促进肿胀消退。同时作功能锻炼。但下地行走不宜过早,一般在伤后12周以后。
2、有移位的骨折
如跟骨纵行裂开,跟骨结节撕脱骨折和跟骨载距突骨折等。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然后用小腿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后结节骨折需固定于跖屈位。
3、60岁以上老年的严重压缩粉碎性骨折
采用功能疗法。即休息3~5天后用弹性绷带包扎局部,再作功能锻炼,同时辅以理疗按摩等。
骨折病人的康复训练
骨折后的恢复效果,与康复训练开始的时间关系密切,更取决于康复训练的科学与否。以下,我们就以老年人骨折为例,讲讲最常见的桡骨和髋骨骨折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
桡骨(手臂处)骨折远端康复的最基本做法是抬高患肢,最好高于心脏水平,利于静脉回流,可以起到消肿作用。还可以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别小看这个动作,它可以有效促进肌肉的收缩,缓解水肿,防止肌肉萎缩。同时,要加强骨折近端的康复。比如,如果是腕关节受伤,固定后一般会使用三角巾悬吊,此时肩关节和肘关节都被固定,活动受限,患者就要有意加强肘关节和肩关节等相邻关节的康复训练,避免骨折愈合后肩膀不会动了。
髋骨骨折的患者,如果年龄在60岁以下,骨折异位程度不严重,首选进行内固定治疗,固定后可以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一方面进行下肢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做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即屈伸踝关节,加强静脉回流,患者躺在床上就可以进行。动作要领是脚掌向下压,然后往回勾,绷住劲儿坚持一会,可以起到锻炼小腿肌肉力量的作用。双腿都要做,骨折的患肢也要做。另一方面,可以进行伸直膝关节的训练,平时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是0到140度左右,练习时尽量抬高一点,可以锻炼大腿前侧股四头肌的力量。对于年轻患者来说,如果没有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手术后应尽早离床活动。但患肢不要着地,可以使用拐杖来辅助行走。早期的离床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肺部感染、血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需要提醒的是,康复训练要在医生允许的范围内,根据每个人原有体质、年龄和骨折性质不同制订不同的锻炼方案,循序渐进,避免引发剧烈疼痛。骨折病人可能会担心训练导致骨头错位,其实一般来说,在医生指导下做上述动作都没问题。刚开始,可以早中晚一天练习3次,每次练习10分钟左右,如果第二天肌肉感觉特别酸疼,当天的活动量可以酌情减少;如果只是微微酸痛,可以忍受,康复方案就建议继续保持。几天之后,如果感觉良好,再循序渐进加量。
肱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后关节功能改善需要数月的时间,只要能认真小心和坚持不懈,每日都会有进展,你不要太过于着急,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回过头来看,才会感觉到进步。因为肘关节僵硬的基本原因是骨骼与软组织之间的粘连,靠锻炼来松解和吸收这些粘连是无形中的事情,更象把橡皮筋拉松的过程,在开始时总会反弹回去,但反弹的力度会越来越小。
通常情况下,在8周内能达到30-40度的活动度,一般会恢复到接近正常,即使在3个月内达到这个度数,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也会有满意的恢复。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骨折愈合情况。前3个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时期,过度锻炼会破坏骨折愈合的基础,应该与主治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在医生的指导下锻炼。且不可使用暴力,应注意保护骨折部位。
锻炼的方法应该先从关节的灵活度开始,比如旋转、伸展,然后逐渐加强负重性质的锻炼。可以用另外一只手帮忙做幅度稍大的屈伸(不引起疼痛感为是)。锻炼的同时可以辅助磁疗及热敷(用红花、田七煮水熏洗热敷或者用当归、丹参、红枣、骨碎补煮粥服用)。
在对肱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认识后,有肱骨骨折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法进行康复,不过对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长期进行,对肱骨骨折康复训练不能短期进行,否则对自身肱骨骨折改善没有任何帮助的,这点患者也要注意。
髌骨骨折消肿要多久 髌骨骨折康复怎么锻炼
出现了髌骨骨折,除了要固定骨折利于骨折愈合以外,还要适当地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以避免髌骨骨折引起的一系列的并发症。髌骨骨折如果选择手术治疗,在术后三到五天就可以适当地活动踝关节,以及股四头肌肌腱的主动收缩。一个是可以避免血栓的形成,另外可以通过踝关节的锻炼,预防关节的僵硬。在拆线以后,可以适当地屈曲膝关节,比如说坐在床旁让膝关节自然的屈曲,如果屈曲程度有困难,可以用健侧的肢体向后推及伤侧的肢体,能够达到九十度,在达到九十度以后,让患者平躺,然后屈曲髋关节,然后双手抱住大腿,让膝关节的靠重力来自动屈曲,以达到超过九十度的情况。如果选择保守治疗石膏固定,一般来说固定四周左右,可以拆除石膏,同时进行踝泵以及膝关节屈曲的锻炼。
骨折康复运动
骨折康复运动!骨折就目前国内医疗情况来看,有很多骨折和关节脱位病人常常比较着急。这是广大患者迫切要了解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跟专家一道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骨折治疗过程:患者做了手术或复位打上石膏后,就再也没有接受什么医疗和指导,直至固定给拆除。也就是说,他们从未接受过早期的康复治疗,即使在拆除石膏的恢复期,也没有得到系统的康复指导。
骨折没有系统的康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意味着患者一部分功能的丧失。对于骨折或关节脱位者来说,固定是必须的,但固定也有它明显的不利因素:会造成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甚至挛缩、骨质疏松和软骨退化。
骨折患者固定而卧床不起,易引出褥疮、肺炎、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所以在病人的愈合至恢复期,如果骨折或脱位已得到妥善处理,病情已稳定,就应该进行康复锻炼。
骨折康复运动!通过上述文章的讲解我们已经熟悉了,专家提醒广大患者,得了病不可怕,关键是要积极的接受医生的药物治疗,再加上日常生活的康复锻炼,
骨折恢复期吃什么好
1、当归煲鸡有利于骨折康复。当归20克,黄芪100克,嫩母鸡1只,加水同煮汤食用。
2、煮赤小豆有利于骨折康复。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3、煲猪骨有利于骨折康复。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4、乌鸡煮黄豆有利于骨折康复。乌雄鸡1只,去皮毛内脏,洗净,“三七”5克切片,纳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蘸服,常服。
5、小火煮猪脊有利于骨折康复。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6、吃用鲜蟹有利于骨折康复。鲜湖蟹2只,取肉,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肱骨骨折康复方法
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两种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
(一)主动运动 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向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减轻创伤对全身反应,防止关节僵硬,因此主动运动应自始至终贯串在整个骨折修复过程中。
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骨折l一2周内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偶而伴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残余,此时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因此锻炼主要形式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在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以帮助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使压力垫效应力增强,对稳固断端和逐渐整复残余畸形有一定作用。例如尺、挠骨双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即可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的屈伸锻炼,手指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锻炼。
骨折2-3周后肢体肿胀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已基本修复,骨痂开始形成,断端初步连接,除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均可逐渐加大主动活动度,由单一而到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在牵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来带动患肢的活动。
2.第二阶段:此时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和牵引拆除后,除了固定期间所控制的关节活动需继续锻炼修复外,某些病人由于初期锻炼比较差,固定拆除后,还可能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水肿等症状,那么必须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外洗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另外,还可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物理治疗,但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
(二)被动运动
1.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2.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敢作主动锻炼,宜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对早日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囊挛缩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时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有关于肱骨骨折手术之后要怎样锻炼的问题,在上文中为大家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在手术刚过后的那段时间进行锻炼需要咨询一下主治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锻炼的方法以及时间上的控制,不要过于心急加大锻炼时间而导致病症加重。
肱骨髁上骨折康复锻炼方法
1 早期(1~2周) 此期间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肢体肿胀、骨折断端不稳定,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肌肉收缩训炼,包括用力握拳、充分伸直五指、屈伸腕关节等。应从手法复位后或麻醉消失时立即开始,根据患肢的肿胀程度,每日约2~4次,每次约5~10 min。感到疲劳时,逐渐减少活动量,增加活动次数,促使肿胀消退。
2 中期(2~3周) 此期间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肿胀消退,骨折断端初步稳定。应在原活动基础上加大活动幅度,活动时间也可延长5~10 min,循序渐进进行肌肉收缩训炼。
3 后期(4~6周) 此期间主要症状为局部软组织恢复正常,骨折部已有足够骨痂。外固定解除后,开始练习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让患者坐于床头桌旁,上臂平放于床头桌上,掌心向上,健侧手平放于患肢手腕部,用力逐渐向下按压,然后再屈曲向上,反复进行。每日约3~4次,每次约10~20 min。
髌骨骨折多久可以取出固定物
髌骨骨折内固定物多久取出还是要根据髌骨骨折的类型,以及髌骨骨折愈合的情况来决定。如果是单纯的横行骨折,固定以后经过康复锻炼,大约一年左右就可以将内固定物取出。如果说髌骨骨折是呈粉碎状,骨折块大于等于三块,而且关节面损伤严重,有可能髌骨骨折愈合的时间要慢一些,可能得延长到一年半左右再取内固定。髌骨骨折的愈合也和年龄有很大关系,青壮年的血运比较好,愈合后可以适当的早点取出内固定物,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的原因,可能取内固定物的时间会延长一些。
小腿骨折愈合时间及康复治疗
小腿骨折愈合时间及康复治疗。
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参考值:锁骨骨折4-6周、肱骨外科颈骨折4-6周、肱骨干骨折4-8周、肱骨髁上骨折4-6周、桡骨远端骨折4-6周、股骨颈骨折12-24周、股骨转子间(粗隆间)骨折8-12周、股骨干骨折8-12周、髌骨骨折4-6周、胫腓骨骨折8-10周、内、外及后踝部骨折4-6周。
骨折康复锻炼:医护人员应为骨折病人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全身情况、骨折愈合的进度,功能锻炼后的反应等各项指标,不断进行修订锻炼计划。骨折早期:(炎症反应期,骨折1~2周)特点:局部疼痛,肿胀,骨折不稳,并发的软组织损伤需要修复。
骨折中期:(伤后3~6周)特点:炎症消失反应,骨痂形成,骨折端已较稳定。锻炼方式:继续肌肉收缩锻炼,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活动,由被动到主动,逐渐扩大活动范围力量。
骨折后期:(骨折临床愈合)特点:骨折部无压痛,肌纵向叩痛,无异常活动,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X线显示骨折部骨膜粘合。锻炼方式: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的正常力量,功能锻炼不仅强调局部的锻炼,还必须坚持全身活动,以防止和减轻骨折病的发生。
上文我们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小腿骨折愈合时间及康复治疗,希望骨折的病人不要着急要安心养病积极治疗,尽早康复。
手腕骨折康复锻炼
骨折病人常常会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变形、畸形等并发症,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对于骨折病人,我们的治疗不仅限于使其骨折愈合,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及时有效的正确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和避免并发症,最大范围恢复伤肢正常功能,今天将为大家讲述手腕骨折康复锻炼方法。
肌力锻炼:从受伤后即开始,未治疗前不要随意挪动患肢,抬高手腕;固定复位或手术后,可按摩手指、前臂;肌肉做有节奏的静力收缩和放松(即绷紧和放松)预防肌肉萎缩或粘连。
关节活动度锻炼(ROM)
开始时间:在复位固定后当天或手术处理后次日
方法:包括肩、肘、手指等活动,保持相连关节的活动度,减少关节粘连,带动患肢肌肉收缩,促进骨折愈合。后期逐渐开始腕关节、前臂旋转度锻炼。
肩关节:
钟摆样锻炼:患者取坐位,保持上臂与地面垂直,做前屈、后伸,类似钟摆样前后运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招财猫样锻炼:平躺,胳膊向外呈90°,肘部弯曲90°,始终保持这个姿势,向后旋转胳膊,再向前旋转。他人可协助固定患侧胳膊。
抱头锻炼:健侧托患侧交叉做抱头状,上下活动患侧手臂,也可以从腰部开始,锻炼肩关节外展、外旋运动。以上每种动作,每天做3个循环,每次20-30次。
肘关节:患侧前臂保持中立位,用健侧手托患侧前臂,用力伸肘(患侧)3秒,然后屈肘3秒,每天4-5次,每次3-5分钟。
手指:23天后做手指关节被动锻炼,用健侧手分别弯曲患侧每一个手指,再拉直,先保持手指分开、伸直的姿势,再并拢。(屈伸)
第2周起,继续屈伸手指,并增加对指、对掌的抗阻练习。逐渐变沿各个方向进行拇指绕圈。拇指尖触碰其余手指尖(对指)。弯曲拇指,尽可能紧靠手掌;再外展拇指,离手掌尽可能远(对掌)。第3周起,可以开始挤压软海绵或者球,随恢复情况,可增加挤压物硬度,每小时5分钟左右。
手术治疗内固定良好者,伤后第2周可开始腕关节主动活动,健侧手协助固定患侧肘部,将其置于桌上,使仅有腕部背伸、屈曲,分别向桡侧和尺侧弯曲。(即前后左右转动)开始时幅度频率要小,若手法复位者,最好是推迟到4周后。伤后4-6周可加强旋转度锻炼:患肢向前伸直,健侧可辅助托举,做前臂的旋前旋后锻炼,尽量做到分别使掌心朝下、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