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膂俞怎么读 中膂俞常用配伍穴位
中膂俞怎么读 中膂俞常用配伍穴位
肠道病可配大肠俞,天枢;疝气可配归来,维道,肾俞,阳陵泉;消渴可配肾俞,关元俞,太溪,胰俞;腰脊强痛可配肾俞,委中。
中膂俞的准确位置图 中膂俞的作用与好处
1、缓解治疗腹泻、疝气、痢疾、坐骨神经痛、腰骶痛等。
2、中膂俞穴的功效:益肾温阳、益气壮阳、调理下焦。
穴位治疗腰间盘突出如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有:悬枢、命门、腰阳关、腰俞、腰眼、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髂、次髎、中髎、下髎、会阳、胞肓、秩边、承扶、殷门、委阳、委中、承山、昆仑、京骨、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穴。下面一一介绍。
(1)悬枢 定位:第一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脊强痛、腹痛、泄泻。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2)命门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脊强痛、阳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泄泻。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3)腰阳关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4)腰俞 定位:当骶管裂孔处。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痔疾、癫痫。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5)腰眼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的凹陷中。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6)肾俞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 操作:直刺0.5~1寸。
(7)气海俞 定位: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肠鸣腹胀、痔瘘、痛经。 操作:直刺0.5~1寸。
(8)大肠俞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腹胀、泄泻、便秘。 操作:直刺0.8~1.2寸。
(9)关元俞 定位: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腹痛、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 操作:直刺0.8--1.2寸。
(10)小肠俞 定位: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腹痛、泄泻、痢疾、遗尿、尿血、痔疾、遗精、白带。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2寸。
(11)膀胱俞 定位: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脊强痛、遗尿、泄泻、便秘、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2寸。
(12)中膂俞 定位:第三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脊强痛、泄泻、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13)白环俞 定位: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骶疼痛、遗尿、遗精、月经不调、白带、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14)上髂 定位:第一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督脉韵中点。 主治:腰痛、遗精、阳痿、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1~1.5寸。
(15)次髎 定位: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督脉的中点。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疝气、月经不调、小便不利、带下、遗精。 操作:直刺1~1.5寸。
(16)中髎 定位:第三骶后孔中,约当中膂俞与督脉之间。 主治:腰痛、便秘、小便不利、泄泻、月经不调、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17)下髎 定位:第四骶后孔中,约当白环俞与督脉之间。 主治:腰痛、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18)会阳 定位:尾骨尖旁开0.5寸。 主治:泄泻、便秘、痔疾、阳痿、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对于腰间盘突出这类疾病,在医院医生往往会采取针灸,理疗以及药物等方面的治疗措施的,有的往往还会采取手术治疗,而上述主要就是介绍的有关“穴位治疗腰间盘突出如何治疗”的情况,患者朋友们不妨试一下采用穴位进行治疗的,帮助自己尽快的恢复的。
如何缓解产后尿潴留
第一、产后4小时即应主动排尿,如果排尿很困难也应每3;4小时做次排尿的动作;这样,有利锻炼膀胱逼尿肌和腹肌的收缩力。
第二、常用温水冲洗外阴。做排尿动作时听一些流水声(或用录音机放送)可疏导排尿。
第三、每日做3;4次仰卧起坐,每次重复做10;20次,可加强血液循环,解除盆腔瘀血,改善膀胱和腹肌的功能。
第四、用热水袋敷小腹部,可刺激膀胱收缩并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
第五、在有尿意而不能排出时,可用拇指按压关元穴,持续1分钟可排尿。
第六、用针灸治疗,取会阴、中膂俞、秩边以及中极、关元、曲骨等穴。再加以电针,通至1;2次,即可有效。
中膂俞怎么读 中膂俞穴位解剖
有臀大肌,深层为骶结节韧带起始部;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3,第4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第5腰神经后支。
中膂俞的准确位置图 中膂俞的功效和作用
功效:清利下焦,益肾健腰。
作用:中膂俞属膀胱经,位于骶部,内应下焦,直肠,故可清下焦,通调肠腑气机,用于治疗腹胀腹痛,泄泻痢疾,疝气;膀胱俞肾相表里,本穴还可补益肾脏,用于治疗肾阴虚,虚火内扰,肾失封藏的消渴。可疏经通络,以治疗腰脊强痛。
中膂俞的功能主治及作用 中膂俞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骶结节韧带。浅层布有臀中皮神经,深层布有臀上,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及臀下神经的属支。
中膂俞的准确位置图
中膂俞穴的位置:位于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
足太阳膀胱经的准确位置图 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保健穴位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谷,至阴穴。
自己怎么打通膀胱经 膀胱经在哪里
膀胱经在人体身上一共有67个穴位,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其具体穴位如下: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中膂俞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脊旁1.5寸,平第3骶后孔。
简易取穴: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脊柱交点处下缘,往下推4个腰椎骨,旁开2横指处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