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品种
丝瓜品种
1. 寿光丝瓜品种以长绿、中绿等品种为主,农民多自留种子,部分使用商品品种。
2. 三比1号、三比2号 常德市鼎牌种苗有限公司培育。特早熟,蔓不粗,叶不大,节节都有靓丝瓜。像黄瓜一样搭架栽培,像黄瓜一样坐瓜多,像黄瓜一样提早上市。三比2号除具有三比1号丝瓜的优点外,肉质增厚,果皮有蜡粉,硬度加强,产量增加。保护地或露地栽培都容易获得丰产。
3. 碧绿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科乐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培育。一代杂种,中早熟,耐热,耐涝,抗病性强。雌花始生于第8~9节,果实长棒状,横径3.5厘米,长40~50厘米,单瓜果200~250克,每亩3000千克以上。
4. 兴蔬新美佳 湖南兴蔬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粗圆筒形,绿色,特早熟,丰产,商品性优,耐贮藏。
5. 早冠丝瓜406 湖南省衡阳市德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培育。特早熟,从定植至始收30~35天,耐热,抗枯萎病,蔓生,生长势和分枝性中等。主蔓第4~7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连续着生雌花。嫩瓜长棒形,纵径25~40厘米,横径5.1~5.6厘米,单瓜重800~1300克。外皮深绿色,披白霜,瓜蒂大,瓜留明显,肉厚味鲜,口感微甜,风味佳。每亩产量前期1400千克左右,全期产量2000千克以上,比对照增产40%以上。
6. 早皱丝瓜1号 湖南省衡阳市德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培育。早熟,从定植至始收38天。主蔓第6~10节着生第一雌花。颗粒中棒形,纵径30~32厘米,横径5~6厘米,外皮深绿色,单瓜重400~500克。每亩产量3000~4000千克。果实耐运输。
7. 雅丽白 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培育。早熟,主蔓结瓜,雌花始生于第2~3节,强雌性。瓜绿白色,有相间条纹,瓜条棒状,瓜长20厘米左右,刺小,刺瘤稀疏。单瓜重300~350克。品质佳,口感好,抗霜霉病、白粉病、病毒病,长势旺盛,耐低温、弱光,适合早春保护地抢早栽培,高产栽培。每亩产量可达3200千克。
8. 一品白玉 常德市鼎牌种苗有限公司培育。早丝瓜,高品质,高抗病,高产量,耐贮运。
9. 春帅 重庆市农科院培育。特早熟,第5~7节坐第一瓜,基本上每个节位都有瓜,瓜短筒形,皮皱,表面有白色绒毛,肉厚质嫩,瓜长25~30厘米,直径4.5厘米,单瓜重250克左右。亩产4500千克。
10 早皱丝瓜2号 湖南省衡阳市德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培育。
11. 早佳丝瓜 湖南省衡阳市德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培育。
12. 早冠丝瓜408 湖南省衡阳市德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培育。
13. 咸宁市蔬菜科技中心培育的早杂1号肉丝瓜(早熟,高产,较普通品种前期增产50%,总产量增产22%)、早杂2号肉丝瓜(极早熟)、早杂3号肉丝瓜、早杂4号皱皮丝瓜、早杂5号香丝瓜。
14. 兴蔬新美佳 湖南兴蔬种业有限公司、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培育。特早熟肉丝瓜类型,连续坐果能力强,绿色被白霜,商品性好。
丝瓜种植时间是何时
丝瓜种植时间
冬春种植:可考虑到气候原因,多为冬季种植,春季采收,可适应种植月份为11月,播种时间段为11月至翌年2月,多为春季4月份采收。
夏秋种植:应避开炎热气候,西瓜的种植,也应有遮荫处理,最佳种植时间段为6-9月份,采收月份为7-8月份。
丝瓜种植方法
露天种植
1.品种选择:丝瓜的种植,可考虑到季节气候,南部地区可适合种植碧绿品种,而选择在夏秋季节种植,可适应的丝瓜品种则为泰国丝瓜。
2.整地:丝瓜应享受充足的水分,因此蓄水量极高,可适应土壤应保持为疏松状态,而土壤性质保持为酸性,以沙土为宜。而大范围种植丝瓜,整体时,每亩地应撒上约为50公斤以上的石灰,后选择以基肥为养料,石灰的主要功效,则是调节土壤的酸性,而基肥多为人畜粪便,后直接在地面铺撒一层地膜,或是杂草。
丝瓜有哪些品种
丝瓜丝瓜是庭院或边角菜地栽培的蔬菜,对肥水条件要求不甚严格,且病害少,其收获期正值8~9月份蔬菜淡季,所以深受欢迎。目前栽培的丝瓜有普通丝瓜和棱丝瓜两个栽培种。现介绍几个主要代表品种:
(1)棒锤丝瓜
各地均有栽培。植株蔓性,生长势强。叶片为掌状裂叶,正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瓜条棍棒形,基部圆,先端渐细,长40厘米左右,粗3~4厘米,瓜皮绿色,表面有10条浅绿色线状突起。瓜肉较厚、白绿色,肉质细嫩,品质中等。单瓜重250克左右。该品种结瓜多,产量较高。
(2)线丝瓜
该品种从南方引至北方多年。植株生长势强,蔓性。叶片掌状裂叶。瓜细长形,呈棍棒状,中下部渐粗,瓜长75~95厘米;横径平均3厘米左右。单瓜重250克左右。瓜皮绿色,有皱褶和纵条纹。瓜肉绿白色,细嫩,纤维少,品质较好。线丝瓜较晚熟,耐热,抗病虫害能力强。瓜条生长快。
(3)棱角丝瓜
植株生长旺盛。茎蔓性,第一雌花节位在6~7节,侧蔓结瓜早。叶片浓绿,为掌状五角形,叶面平滑无茸毛。瓜为长棒状,基部细,先端较粗,瓜皮绿色,皮质较硬,有纵角棱8~10条。瓜肉白色,肉质柔嫩多汁,有清香味,品质好。棱角丝瓜耐热、耐湿性强,耐寒性差,适宜夏、秋季栽培。
夏绿3号丝瓜特性和产量表现
夏绿3号丝瓜特征特性:
杂交一代品种。中早熟,从播种至初收春植62天,秋植39天,与绿胜1号相当。植株生势较强,分枝力中等,叶片深绿色。瓜长棍棒形,瓜长57厘米左右,瓜条直,头尾匀称,皮色深绿,无花点,棱沟浅,商品性状好,单瓜重约433克。商品率93.5%。肉质脆,味甜。高抗疫病、抗枯萎病,田间表现高抗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耐热性和耐涝性强。
夏绿3号丝瓜产量表现:
2004年秋季参加省丝瓜品种区试,平均亩产1522.22公斤,比对照种绿胜1号增产6.20%,增产显著;前期产量542.92公斤,增产5.75%,增产不显著。2005年春季复试,平均亩产1648.56公斤,减产7.95%,减产不显著;前期产量353.68公斤,减产14.67%,减产显著。
夏绿3号丝瓜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4~8月份,最适7月份,每亩植1200~1700株为宜。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
夏绿3号丝瓜为杂交一代品种。中早熟,丰产性较好,商品率高,高抗疫病、抗枯萎病,田间表现高抗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耐热性和耐涝性强。
双丰1号肉丝瓜特征特性
杂交一代品种。中熟,从播种至初收春植为69天,秋植44天。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中等,叶片绿色。瓜短圆筒形,绿白色,肉质绵、微甜,商品率95.03%。高抗疫病和枯萎病,田间表现高抗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轻感疫病。耐寒性、耐热性和耐涝性强。
双丰1号肉丝瓜产量表现:
2004年秋季参加省丝瓜品种区试,平均亩产1857.22公斤,比对照种绿胜1号增产29.57%,增产极显著;前期产量303.54公斤,减产40.87%,减产极显著。2005年春季复试,平均亩产2189.88公斤,增产22.27%,增产极显著;前期产量448.09公斤,增产8.11%,增产不显著。
苦瓜品种有哪些
1.大顶
也叫江门大顶。从广东江门引入,栽培已有多年。该品种蔓长400厘米。侧蔓较多。叶长15厘米,宽18厘米,青绿色。主蔓第8-15节着生第一雌花。果实长15厘米,肩宽10厘米,青绿色,有光泽,瘤状突起,肉厚1.0-1.3厘米。单果重250-400克,早熟。春播播种至初收80-100天,延续采收50天;秋播播种至初收50天,延续采收30天。生势强,主侧蔓均可结果。较耐寒,耐肥,味甘,微苦,品质优。每亩产量1500-2000公斤,产品主要供北运和出口港澳市场。
2.翠绿1号大顶
该品种系广东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的苦瓜新品种。海南在90年代初开始引进以代替“江门大顶”品种,主要分布在琼山、澄迈等市县。该品种植株生势旺盛,茎蔓长250-300厘米,叶色深绿,单株雌花数多,第一雌花节位在主蔓第10节,结果力强,平均单株座果5-7个。
果实圆锥形,整齐美观,果长14-16厘米,肩宽8-10厘米,蒂平,顶部钝,条瘤和圆瘤相间,条瘤粗直,果肉厚1.1厘米,深绿色,单果重400克。早熟,比“江门大顶”早熟10-15天,春植由播种至初收60-70天,连续采收约40天。丰产性好,抗逆性中等,品质优良。每亩产量2000-3000公斤,适宜北运及出口港澳市场。
3.穗新2号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于1985年育成。90年代初开始引进海南,主要分布在海南南部地区。该品种蔓长450厘米。叶长19厘米,宽19厘米,黄绿色,主蔓第19节着生第一雌花。果实长18厘米,果肩宽6.2厘米,淡绿色,瘤状突起连成条状,肉厚1.2厘米。单果重约300克。播种至初收50-90天,延续采收50-60天。生势强,耐热,品质优。每亩产量1700-2000公斤,产品主要供北运和出口港澳市场。
4.槟城
也叫新会长身。80年代初从广东新会引进,分布在海南各市县。该品种抗性好、分枝力强,主蔓16-18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3-6节着生一雌花。瓜长圆锥形,有整齐的纵沟条纹并与瘤状突起相间。瓜长23厘米、肩宽8厘米,单果重400-500克。油青色、有光泽、适应性强,春夏秋均可种植,以夏秋植为宜。中熟,播种至初收,冬春季70-90天,夏秋季50-70天,延续采收约45天。耐热性强、质结实、味微苦、品质佳、耐贮运。亩产2000-2500公斤,适宜于北运、出口和内销。
5.英引
英引是从广州市蔬菜研究所引进。分布在海南各地,但以南部地区栽种较多。该品种蔓长400厘米。侧蔓多。叶长15厘米,黄绿色。主蔓第25-30节着生第一雌花。果实长25-30厘米,横径5-8厘米,黄绿色,肉瘤粗直,肉厚1.2-1.5厘米。单果重300克。晚熟,播种至初收约80-100天,延续采收40-60天。生势强,侧蔓结果为主。耐热、耐雨水,可春夏秋播,但更适于夏播。肉质嫩滑,微苦,品质优。每亩产量约2000公斤。
6.琼1号
琼1号苦瓜是海南省农科院瓜菜研究所从海南本地苦瓜中选育出的优良苦瓜品种。该品种蔓长400厘米,叶长15厘米,宽18厘米,淡绿色。侧蔓多功能,主侧蔓均可结瓜,主蔓第15-20节着生第一雌花。果实长25-35厘米,横径8厘米,淡绿色,肉瘤粗直,肉厚1.2厘米,单瓜重500-600克。
中晚熟,冬春季播种至初收70-90天,延续采收60-90天,夏秋季播种至初收45-50天,延续采收40-50天。生长势强,耐热耐湿,稳产高产。春植亩产2500-3000公斤,夏秋植亩产1500-2000公斤。肉厚质滑,味微苦,品质优良。该品种由于其外观美,商品性状尤为突出,很受消费者喜爱,既适合岛内销售,也适于销往大陆市场,还可以出口到香港和澳门,市场潜力很大。
黄瓜苦是怎么回事 品种原因
黄瓜有多种品种,目前还有很多野生黄瓜品种,野生黄瓜含有较多的苦味素,这种黄瓜和正常黄瓜进行杂交,其产品都带有苦味,这与遗传性有关,属于品种不同。
苦瓜品种有哪些
苦瓜在长江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海南、四川、湖南等省、自治区栽培较为普遍,品种资源丰富。近几年,北方栽培也越来越多,通过相互引种、驯化和育种,形成了各地的地方品种。
1、热研1 号油绿苦瓜
中国热带农科院品资所2005年新育成的品种,热研1 号油绿苦瓜植株生长旺盛,分枝性较强,果实长圆锥形,纵径24~27厘米,横径7.0~7.5厘米,肉厚1.2厘米,肉质甘脆,味微苦。单果重400~500克,皮色深绿有光泽,瓜形美观,肩部平整,收尾钝圆,品质优良,第一雌花节位10~16节,产量3000~4000公斤/亩,耐寒性较强,高抗白粉病,中抗枯萎病。
2、热研2号油绿苦瓜
中国热带农科院品资所2005年新育成的品种,热研2号油绿苦瓜植株生长旺盛,分枝性较强,果实长圆锥形,长26~32厘米,横径6.0~6.5厘米,肉厚1.1厘米,肉质甘脆,味微苦。单果质量450~500克,,皮色深绿有光泽,瓜形美观,品质优良,第一雌花节位10~15节,产量3000~4000公斤/亩,较抗白粉病,中抗疫病。
3、长白苦瓜
又名株洲1 号苦瓜,由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湖南省各地均有栽培。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分枝性强,叶掌状5 裂。第一雌花着生于第17节左右,此后连续2~3 节或每隔3~4 节出现1 朵雌花。瓜长筒形,长70~80 厘米,横径5.4~6.5 厘米;外皮绿白色,密布瘤状突起,单瓜重0.6~1.1 公斤;肉厚0.8~1 厘米,肉质脆嫩,味微苦,品质好。中熟。耐热、耐肥,抗病性强。适于春夏露地栽培。每亩产3000~3500公斤。
4、特选株洲长白苦瓜
由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育成。中熟丰产型。植株生长旺盛,分枝能力强。主、侧蔓均可结瓜。主蔓第1朵雌花着生在10~12节,以后每隔3~4 叶节着生1 朵雌花。瓜长条形,草白色,长约60厘米,横径6 厘米,单瓜重0.6~0.8 公斤,肉质脆嫩,清凉略苦。耐热、喜肥、耐湿。每亩产3800~4000公斤。
5、大白苦瓜
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南方各地均有栽,北方也有引种。植株攀缘生长,生长势强。瓜长筒形,长60~65 厘米,横径5 厘米左右。外皮白色,有不规则细密的瘤状突起,肉厚。种子少,品质优良。单瓜重500~600克。中熟。耐热、耐湿、抗病。适宜春、夏栽培。
6、蓝山大白苦瓜、
湖南省蓝山市育成的地方优良品种。生长势强,分枝性强,叶深绿色,掌状5裂。主蔓第10~12节着生第一朵雌花。瓜长圆筒形,长50~70厘米,最长可达90厘米,横径7~8厘米。外皮乳白色,表而有大而密的瘤状突起,具光泽。果肉较厚,白色,脆嫩,味略苦。单瓜重0.75~1.75公斤,最大可达2.5 公斤以上。中熟。耐热,抗病力很强。适应性广,产量高。
7、特选蓝山大白苦瓜
由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于1993 年育成的新品种。中熟、丰产型。植株生长势旺盛,分枝力强。主、侧蔓均可结瓜。主蔓长可达5 米,雌花多,可连续结瓜,主蔓第一朵雌花着生于主蔓第十至第十二节。瓜粗长条形,浅绿白色,长50~60厘米,横径7~8厘米,单瓜重0.7~1. 5 公斤。肉质脆嫩,清凉略苦。耐热,喜湿,喜湿,中抗枯萎病,抗高温多雨天气。一般栽培每亩产4000公斤。
8、江门大顶
广东省江门市农家品种,以顶大肉厚、苦中带甘而闻名。植株蔓生,生长势和分枝力强,叶掌状5~7 深裂。主蔓第8~14节着生第一朵雌花,此后每隔3~5 节着生一雌花。瓜短圆锥形,长约20 厘米,肩宽11 厘米左右,外皮青绿色,瘤状突起较大,肉厚1.3厘米左右,苦味淡,品质优。单瓜重300~600克。耐热,耐肥,适应性强,但不耐涝。春、夏、秋三季均可种植。每亩产1500~2000公斤,一般以春季栽培产量高。
9、滑身苦瓜
广州市地方品种。茎蔓生,分枝能力强。叶近圆形,掌状5~7裂。主蔓第6~12节着生第一朵雌花,此后每隔3~6叶节着生一雌花。瓜长圆锥形,长约24厘米,肩宽7厘米左右,果面有整齐的纵沟条纹和相间的瘤状突起;外皮青绿色,有光泽;肉厚1.2厘米左右,苦味淡,品质好,单瓜重250~300克。较耐热,适应性强。果实较硬,耐运输。每亩产1000~1500公斤。
10、槟城苦瓜 由泰国引进的品种。植株长势强。主蔓第9~23节左右开始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3~6节着生一个雌花。果实长圆锥形,长20厘米,肩宽8厘米,单瓜重400~500克,瓜表面有整齐的纵沟、条纹和相间的瘤状突起,皮色青绿有光泽。瓜肉细密、微苦。该种耐热、耐病,清香微苦,脆嫩,炒煮后有海参味,风味独特。
11、翠绿1号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苦瓜杂交一代种。果实中圆锥形,长16~18厘米,肩宽8~10厘米,肉厚1.2厘米,单果重0.4公斤。瘤条粗直,瓜色翠绿有光泽。果实外形美观,商品性好。该种早熟,较抗寒,耐阴,耐白粉病和霜霉病。产量较高,一般每公顷产30000公斤。
12、兴蔬春玉苦瓜 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节位8~10节,节成性好,瓜长28~30厘米,粗5~6厘米左右,肉厚1.1厘米,油绿色,瓜条棒形,突状瘤,商品性好,单瓜重约300克,味稍苦,适应性广。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节位8~10节,节成性好,瓜长28~30厘米,粗5~6厘米左右,肉厚1.1厘米,油绿色,瓜条棒形,突状瘤,商品性好,单瓜重约300克,味稍苦,适应性广。
13、兴蔬春燕苦瓜 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节位7~9节,节成性好,瓜长30厘米,粗4~5厘米左右,肉厚1.0厘米,绿色,瓜条棒形,突状瘤,商品性好,单瓜重约420克,味稍苦,适应性广。
14、穗新2号苦瓜 穗新2号生长势旺,分枝力强,耐热性好,能在广东各地、广西、福建等夏秋季种植,其经济性状优于目前生产品种大朗、夏雷、英引等,产品除适合本地销售外,还可在夏秋季销往港澳等地,表现为瓜皮色绿,且有光泽,瓜面瘤状突起呈粗条纹状,瓜形长圆锥形,外形美观,长15~20厘米,瓜肩宽5~7.5厘米,肉厚1厘米以上,甘苦味适中,肉质脆嫩,口感好,单瓜重300~500克,且较早熟,夏秋种植从播种至初收45~50天,第一雌花节位着生在主蔓第15~20叶节上,主侧蔓均可结果,丰产性好,夏秋种植每亩产量为1100~2000公斤。
青瓜的选购技巧
蔬菜市场上的黄瓜品种很多,但基本上是三大类型:
一是无刺种。皮光无刺,色淡绿,吃口脆,水分多,系从国外引进的黄瓜品种。
二是少刺种。果面光滑少刺(刺多位黑色),皮薄肉厚,水分多。味鲜,带甜味。
三是密刺种,果面瘤密刺多(刺多为白色),绿色,皮厚,吃口脆,香味浓。上面所说三类黄瓜,生食时口感不同。
简单地说,无刺品 种淡,少刺品种鲜,密刺品种香。不管什么品种,无疑都要选嫩的,最好是带花的(花冠残存于脐部)。同时,任何品种都要挑硬梆梆的。因为黄瓜含水量高96.2%,刚收下来,瓜条总是硬的,失水后才会变软。所以软黄瓜必定失鲜。但硬梆梆的的不一定都是新鲜。因为,把变软的 黄瓜浸在水里就会复水变硬。只是瓜的脐部还有些软,且瓜面无光泽,残留的花冠多已不复存在。消费者购买时很易识别。
水瓜和丝瓜哪个下奶
都具有一定的效果。
水瓜和丝瓜都属于丝瓜品种,其中都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看都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通乳下奶的作用,因此都能起到一定的下奶作用。
其中水瓜中的水分含量较多,吃起来口感比较软嫩,而丝瓜的口感较硬,吃起来比较有嚼劲,对于产妇来说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爱好来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