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轻微怎么治疗 手足口病轻微症状之口腔溃疡治疗法
手足口病轻微怎么治疗 手足口病轻微症状之口腔溃疡治疗法
西瓜霜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是治疗咽喉、口腔疾病的良药。手足口病因口中有口腔溃疡才导致流口水,因此建议患者可将几片西瓜霜片碾成粉末敷于溃疡处。每天可敷数次,一般敷2~3天溃疡面即可痊愈。
手足口病的口腔溃疡引起的流口水患者可用消毒棉签蘸取冰片并将其涂在溃疡面上,每天可涂两次。此疗法的特点是见效快,一般涂1~2天就可使溃疡面愈合。但需要注意的是,冰片性辛凉,不宜经常使用。
口腔溃疡的发生与维生素C和维生素B2的缺乏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可以食用这两种维生素片或一同研末,敷在溃疡上同样能促进愈合。其次用维生素E的胶丸刺破之后,其中的油脂可以用于涂抹溃疡,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手足口病打针好的快吗
打针不能使手足口病快点好,理由有3点:
1、手足口病无特效药
因为临床上90%以上的手足口病病例都是普通轻症得手足口病患者,目前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对症治疗,并没有什么抗病毒特效药。
2、手足口病病程要一周左右
到目前为止所有医生开具的,说明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都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达到提前康复缩短病程,所以,即使让孩子打针吃药,手足口病病程也是在一周左右,建议家长们一般病情轻微的情况下不要自行主张用药或输液打针治疗。
3、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
另一个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若病情轻微的话,家长只需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患儿无需打针吃药住院,即能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在一周左右自愈。
备注:自限性疾病定义
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且接下来在自身免疫机制的作用下就完全恢复了,不需要什么特殊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如:水痘、普通感冒等。
手足口快速治疗小偏方 手足口病小偏方使用指南
手足口病患者会有发烧、口腔溃疡、疱疹等轻微症状,可根据以下偏方予以对症治疗。
偏方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缓解治疗手足口病的辅助治疗措施,患者不可依赖偏方,当作治病救命稻草,从而不吃药,不打针,在手足口病病期严重的情况下,还是需要及时就医用药的。
很多手足口病的偏方,都可能是从民间整理或网络上整理的,有些方子并不一定就是对症的,很可能不能用,因此使用偏方前,一定不能随意乱用。
手足口病轻微怎么治疗
根据症状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这种病只要经过一系列的发病过程,之后就会自愈。通过用药等治疗手段并不能快速治疗病情,只能缓解症状,因此临床上建议的治疗方法是,根据患者出现什么症状,我们就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缓解治疗。
用药原则则是能观察就不需要用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家长千万不要自行强烈要求用药、打针,防止药物副作用影响孩子的健康。
手足口病轻微怎么治疗 手足口病轻微症状之皮疹治疗法
为了避免手足口病的宝宝抓破手上的疱疹,建议及时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手足口病的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凡是用手接触过的食物、物品,需及时消毒,防止传染给他人。
手足口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海鲜、牛羊肉、公鸡、鲤鱼、鸭、鹅、芒果、香菇、竹笋等发物,同时少吃辣椒、大蒜、生姜、花椒等辛辣调料,以免加重局部疱疹,使病程延长。
一般患者手上、脚上起的的疱疹会在发病后的7天左右自然消退,而且不留痕迹,通常无须吃药、涂药或打针。家长不用过于担心擅自用药,避免药物的不良副作用。
如果患者身上的疹子出现破溃现象的,为了避免破溃处被细菌和真菌感染引发其他的皮肤病,建议此时适当局部涂抹一些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小孩得了手足口病会传染给大人吗 大人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大人如果被传染了手足口病,我们要先观察是不是手足口病,病症轻重如何,然后再对症下药,一般来说,大人感染了手足口病通常不发病,或只是伴有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臂部、腿部是否出现斑丘疹等轻微病症。
由于大人抵抗力比小孩好,症状一般不大严重,只是发烧、起疹子、有口腔溃疡的症状,我们只需对照这些症状,进行以下方式护理即可:
1.冷湿敷
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在患者的额头、面部、腋下或者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每3—5分钟更换一次,可以降低血管温度,有利于患者退烧。
2.全身温水擦浴或泡澡
将患者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患者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擦浴后半小时测量体温。
大人手足口病身上有疱疹的情况下,不要搔抓,一般7天以内会自行消退,若是疱疹出现破溃现象的,为了避免破溃处被细菌和真菌感染引发其他的皮肤病,建议此时适当局部涂抹一些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1.西瓜霜粉敷
西瓜霜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是治疗咽喉、口腔疾病的良药。手足口病因口中有口腔溃疡才导致流口水,因此建议患者可将几片西瓜霜片碾成粉末敷于溃疡处。每天可敷数次,一般敷2~3天溃疡面即可痊愈。
2.敷冰片
手足口病的口腔溃疡引起的流口水患者可用消毒棉签蘸取冰片并将其涂在溃疡面上,每天可涂两次。此疗法的特点是见效快,一般涂1~2天就可使溃疡面愈合。但需要注意的是,冰片性辛凉,不宜经常使用。
3.涂抹或食用维生素B2和维生素E
口腔溃疡的发生与维生素C和维生素B2的缺乏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可以食用这两种维生素片或一同研末,敷在溃疡上同样能促进愈合。其次用维生素E的胶丸刺破之后,其中的油脂可以用于涂抹溃疡,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大人患有手足口病极个别会有以下重症表现,如: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嗜睡、易惊、头痛、呕吐、惊厥、面色发白、心率增快或减慢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诊治。
什么病会导致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好发于儿童,它的发生通常是从患者嘴里长疱疹开始,当疱疹破损后就会变成溃疡。许多家长会把因手足口病引起的溃疡当成上火引起的溃疡来治疗,从而延误了手足口病的治疗。
实际上,手足口病引起的溃疡和普通的口腔溃疡有一定的差别,首先前者具备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特点,而且在后期,疱疹会发展到手心和脚心,并同时伴随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而后者,即普通的口腔溃疡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有剧烈的疼痛感。
为什么嘴唇上有小白点
口腔溃疡
嘴唇上长小白点,常见的情况,就是口腔溃疡引起的。口腔溃疡,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口腔溃疡,也是一口腔为主要的发病区域的。所以,嘴唇上长小白点,跟口轻溃疡的关系是为密切的。但是,并非是所有的嘴唇白点,都是由口腔溃疡引起的。
要断定口腔溃疡,以及嘴唇上小白点的关系,就应该了解其他的口腔溃疡症状。比如头疼,发热,局部淋巴结肿疼等等。当然,口腔溃疡,明显的就是口腔有溃疡的症状。所以,如果嘴唇上长小白点,又有以上这些症状的话,就基本可以断定是口腔溃疡引起的嘴唇白点了。
手足口病
嘴唇上长小白点的症状,如果是发生在小孩子的身上。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嘴唇上的白点,是不是由手足口病引起的。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儿童,在出现手足口病症状的同时,有可能出现嘴唇上长小白点的情况。
儿童患有手足口病,除了嘴唇上长小白点的情况之外,还会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特征,但并不明显。所以,如果嘴唇上的小白点,与手足口疱疹同时出现的话,就应该进行手足口病的治疗了。
康复新液能治手足口病吗
能治疗手足口病出现的口腔溃疡、疱疹病症。
康复新液的主要成分是蜚蠊科昆虫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含有多种氨基酸、多元醇及小分子肽类等活性物质,具有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机体病损组织修复、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等多方面药理作用,因此康复新液的适应症众多,对于手足口病而言,能够有效治疗因手足口病出现的口腔溃疡、疱疹病症,起到缓解疼痛,缩短病症的作用。
专家教你辨别真假“手足口”
下面教大家分辨与手足口病极为相似的4种病:口腔溃疡、疱疹性咽峡炎、水痘、丘疹性荨麻疹。
1、手足口病 VS 口腔溃疡
一般的口腔溃疡是疱疹病毒引起,以溃疡为主。而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所致,以疱疹为主。
区别:发病症状不同
● 手足口病的症状是手心、脚心、口腔、臀部都有小红疹,而且伴有发热现象。
● 口腔溃疡的症状就是口腔、喉咙、软硬鄂、上下唇内侧等处有小红疹,大多不发热。
▲ 口腔溃疡患儿大多数不发热
2、手足口病 VS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7天。该病又有“隐形手足口病”之称,容易与手足口病混淆。
区别一:疱疹位置不一样
● 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数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少数会发展到手背、脚背。
●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
区别二:疹子特征不同
● 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
3、手足口病 VS 水痘
手足口病多是由肠道病中的柯萨奇16病毒引发,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
区别一、长“痘痘”的位置不同
● 手足口病的“痘痘”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和脚部,同时伴随口咽或口腔溃疡症状。
● 水痘属于全身症状,一般“痘痘”遍布全身,以前后胸、腹背部最多,此外,头皮上、脚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现“痘痘”。
区别二、疹子不太一样
● 手足口病的疹子个小且颜色更红些,痒感不明显。在低热的同时,还有流涕、厌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状。口腔黏膜上的疱疹,大约1-3mm大小,疱破后即变成浅浅的糜烂、溃疡,灼痛感很明显;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现的一般是红色斑丘疹或水疱,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
● 水痘在发热的同时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痘疹,在几小时后,痘疹就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个头稍大且皮薄,有痒感。
▲ 水痘
区别三、伴随症状不同
● 手足口病患儿一般有咽喉肿痛、因咽痛导致拒食的现象。
● 水痘患儿没有这种现象。
3、手足口病 VS 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是过敏性皮肤病,大部分是因为昆虫叮咬后出现水疱、丘疹等皮疹症状。
区别一、水疱特征不太一样
● 手足口病多为大米性状的椭圆形白色水疱,周围有红晕,看起来比较干瘪,不痒,多见于指腹、手掌心、脚掌心、口腔等部位。
● 丘疹性荨麻疹的水疱呈皮肤色或淡红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来较硬,周围无红晕,患儿多会剧烈瘙痒,可群集或散布,多见于胸背和四肢。
手足口病轻微怎么治疗 手足口病轻微症状之饮食护理
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温以偏温略凉为宜,如牛奶、粥、豆浆、烂面条等。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不要吃酸味浓的水果,以减少对口腔溃疡面的刺激。下面推荐几款治疗手足口病的食疗方,仅供参考:
材料:淡竹叶10克,白扁豆20克(鲜白扁豆可用100克),生甘草5克。
做法:白扁豆洗净、浸泡1—2小时,淡竹叶与生甘草用纱布包好或直接装入炖包。以上3种药物一起入砂锅,用添水400毫升,煎至水减半取药汁的方法,煎取药汤2次。将两次取得的药汁合一起,白扁豆也保留食用。每天1剂,分2~ 3次温服。
功效:清凉解热、祛风解毒、利水消肿、利咽止痛、祛痰止咳、透疹消斑。
配方:绿豆50克,萝卜1个,白糖适量。
制法:萝卜捣烂取汁,绿豆放锅内加水煮成绿豆粥后,倒入萝卜汁,调入白糖服用。
功效:中药淡竹叶性寒,可以作用于人体的心、肺、胃和膀胱四经,以清凉利尿、解热散风及清心火、除烦热、消肿痛为主要功效,对于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口渴心烦、咽喉肿痛、咳嗽、皮疹等症状有缓解作用;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湿、和中开胃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小
儿手足口病引起的食欲不振、流口水等症状;
做法:红萝卜1条,白茅根15克,竹蔗1节,生薏仁15克,每天饮用1次,煎水代茶。
功效:红萝卜健脾和胃、清热解毒、透疹、降气止咳;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竹蔗清热泻火、解烦;薏仁健脾利湿。此方剂具有补肺健脾、清热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
保持手足口病患者宝宝的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