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的形态特征
桦褐孔菌的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桦褐孔菌菌核呈现瘤状(不育性的块状体),外表灰黑,有不规则沟痕,内部黄色,无柄,直径25-40cm,深色,表面深裂,很硬,干时脆,可育部分厚5mm,皮壳状薄,暗褐色;菌管3-10mm,脆,通常菌管的前端开裂,菌孔每毫米6-8个,圆形,浅白色,后变暗褐色;菌肉木状质,有轻微的、模糊不清的环纹,鲜(明亮)淡黄褐色。孢子阔椭圆状至卵状,光滑,9-10μm×5.5-6.5μm,有刚毛。
符合顶级白桦茸要求的只有产俄罗斯远东寒冷地区、长白山原始森林中生长的白桦茸,原始森林纯净无污染,野生白桦茸生长期均在15年以上,俄罗斯远东寒冷地区的白桦茸要颜色更深沉、表层更硬实、肉更润滑,更关键的一点是俄罗斯远东寒冷地区的白桦茸生长极其缓慢,而温带的白桦茸几年内急速变大。
桦褐孔菌生长环境
生于白桦银桦,榆树,赤杨等的树皮下或活立木的树皮下或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
虽然日本和朝鲜半岛以及北美、北欧地区有白桦茸,但是顶级白桦茸的产地只有俄罗斯西伯利亚原始森林一处。
因为西伯利亚地处中高纬度,气候比较寒冷,北半球的两大"寒极"(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均位于此。大陆性气候显著,自西向东逐渐增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年均气温低于0℃。东北部雅库特地区的绝对低温是-70℃。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顶级白桦茸的要求如下:
1,北纬45°以上,生长期不低于15年(生长期越长,积累的有效成份越丰富);
2,厚度不少于10厘米;
3,chromogen不低于10%;
4,水分含量低于14%;
5,干燥温度不超过60℃;
6,生长环境在-45℃以下
符合顶级白桦茸要求的只有产自西伯利亚寒冷环境中的白桦茸,贝加尔湖水质清澈,原始森林纯净无污染,野生白桦茸生长期均在15年以上,比温带(比如中国东北、日本北海道以及朝鲜等地)地区的白桦茸要颜色更深沉、表层更硬实、肉更润滑,更关键的一点是西伯利亚白桦茸生长极其缓慢,而温带的白桦茸几年内急速变大,因此功效远远不如西伯利亚产白桦茸。
白桦茸的功效与作用 降血糖
白桦茸最有效成分是多糖,水溶性多糖被证实为目前降血糖作用最好的天然物质,尤其是桦褐孔菌多糖提取液,其降血糖作用可以持续48小时。
菇的种类
花菇、草菇、茶树菇、茶新菇、杨树菇、长根菇、杏鲍菇、真姬菇、姬菇、金针菇、金福菇、黄金菇、白灵菇、白玉菇、海鲜菇、春菇、冬菇、蘑菇、平菇、红菇、松菇、香菇、滑菇、滑子菇、秀珍菇、袖珍菇、巴西菇、鲍鱼菇、松乳菇、虎奶菇、猴头菇、凤尾菇、鸡腿菇、猪肚菇、蟹味菇、阿魏菇、大球盖菇、双孢蘑菇、双孢菇、
桦褐孔菌、北虫草、姬松茸、鸡油菌、青头菌、松菌、松茸菌、牛肝菌、干巴菌、珊瑚菌、羊肚菌、鸡纵菌、虎掌菌、野生菌、
细菌感染检查
细菌感染者应做如下检查确诊疾病:
1、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
(1)显微镜放大法
细菌微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通常用光学显微镜油镜头,放大1000倍左右观察细菌的形态,而细菌的内部超微结构,则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数万倍方能观察。
(2)染色法
1)单染色法:用单一染料染色,可以观察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特点,但不能鉴别细菌。
2)复染色法:用两种以上的不同染料染色,可将不同细菌染成不同颜色,除可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外,还能鉴别细菌。
2、血象
白细胞总数大多显着增高。
3、病原学检查。
4、细菌培养。
桦褐孔菌的食用禁忌
白桦茸又称桦褐孔菌,深栗色的多孔菌菌,子实体呈伞形平伏在树皮下,菌肉黄褐色,但在自然界很少形成子实体。常在树皮破损及伤节处形成肉瘤状的菌核,大小如拳头或更大,表面坚硬,黑色,富有光泽,有深角形龟裂,中心坚硬,软木质。
一般生长在桦木类的主干上,少数生于白杨和花楸上,能导致桦活立木的心材白色腐朽。主要分布于北半 球北纬 45~50°的地区,如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远东部分、堪察加小岛)、中国黑龙江、吉林省(长白山)、日本(北海道)。
桦褐孔菌有一个很强大的功效,就是平衡血糖,有效的降低人体内的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很好的一种功效,可仍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自己的血糖,如果血糖比正常血糖值要低,一定要减少像胰岛素一样的降糖药物的用量,因为它与降糖类药物是会产生加性作用的!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它对于低血糖患者,有着严重的危害性!因为它所具有的降糖功效,使得本就处于低血糖的人在服用之后,血糖会降至更低!它对低血糖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是十分可怕的。当然,如果血糖比较正常的人服用是不会有什么害处的
服用白桦茸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几种状况:(俄方提供)A:个体不适症(对其过敏者) B:孕期及哺乳期 C:低血糖患者 D:静脉注射抗生素期间,禁止服用 E:18周岁以下,不可以服用。有以上几种状况的人群,不可以服用白桦茸产品。
孔雀竹芋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30~60厘米,叶长15~20厘米,宽5~10厘米,卵状椭圆形,叶薄,革质,叶柄紫红色。绿色叶面上隐约呈现金属光泽,且明亮艳丽,沿中脉两侧分布着羽状、暗绿色、长椭圆形的绒状斑块,左右交互排列。叶背紫红色。
基部具块茎,株高30-50厘米。叶卵状椭圆形,基生,全缘,长20-30厘米、宽约10厘米,深紫色,具白色茸毛;因其叶表主脉两侧密集的丝状斑纹从中心叶脉伸向叶缘,呈羽状排列,侧脉之间有明显的小脉似孔雀尾羽,故得名孔雀竹芋;叶背的饰斑呈淡紫色,叶柄深紫色。
孔雀竹芋植株密集丛生挺拔。株高20~60厘米,叶柄紫红色,从根状茎长出,叶片薄革质,卵状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5~10厘米,黄绿色,在叶的表面绿色上隐约呈现着一种金属光泽,且明亮艳丽,主脉两侧交互排列羽状暗绿色长椭圆形的绒状斑纹,与斑纹相对的叶背面为紫色,左右交互排列,状如美丽的孔雀尾羽,故称孔雀竹芋。叶片有“睡眠运动”,即在夜间叶片从叶鞘部向上延至叶片,呈抱茎折叠,翌晨阳光照射后重新展开,十分有趣。
桦树黄如何食用
1.用煎药用的大器皿,将白桦茸切成1~2厘米的小块100克放入(忌用铁器)
2.将2公斤水烧开,温度降至70~80℃时,倒入盛有白桦茸的容器内。约经过2个多小时后再将白桦茸用手捻成细末;
3. 常温下放置24小时,放置于稍微温热的地方更好;
4. 24小时过后,将其过滤; 5. 再将其放入冷藏箱中保存。
桦褐孔菌(白桦茸)浸出液的服用方法: 1. 每天3~6次,每次100~200毫升。一天需服用600毫升;2.每次饭前30分钟必须服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及临睡前也要服用。
桦褐孔菌的功效与作用
桦褐孔菌化学成分有多糖、桦褐孔菌素、桦褐孔菌醇、多种氧化三萜类化合物、栓菌酸、多种羊毛甾醇型三萜类化合物、叶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及γ羟基苯甲酸,还有报道称已分离出单宁化合物、类固醇、生物碱类化合物、黑色素类、低分子多酚类及木质素类化合物.桦褐孔菌含有大量的抗癌、降血压、降血糖、复活免疫作用的植物纤维类多糖体。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抑制癌细胞扩散和复发,在胃肠内防止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并促进排泄。据说桦褐孔菌的精制菌粉对糖尿病治愈率达93%。
药理作用
桦褐孔菌是前苏联各共和国、波兰、日本等国的民间常用药物,人们已从菌核和菌丝中提取到一种糖蛋白(FIS-1)和一种水溶性多糖(F1),发现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尤其是水溶性多糖(F1),一次性给药50mg/kg体重,3小时后,高血糖鼠的血糖含量下降近一半,且可维持48小时之久;桦褐孔菌,又称血液血管的清洁剂,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显著。相关文献载:俄罗斯堪索莫乐斯基制药公司生产的桦褐孔菌精粉对高血压的有效率达93%,桦褐芝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科研和临床。
桦褐孔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褐菌目、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是一种生于桦树上的药用真菌,其子实体呈现类似于碳的黑色块状形态。当桦褐孔菌10~15年后起药效时,它能吸干桦木的精髓,使树木枯死。桦褐孔菌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北部、北欧、中国黑龙江、中国海南、日本(北海道),滋生在北半球北纬40°~50°的地区。
药用价值
神奇的桦褐孔菌被一般人所知是由前苏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Solzhenitsyn,Aleksandr Lsayevich的小说(1970年获得)引起的。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有一俄罗斯村庄多年来熬一种气味和色泽类似咖啡的桦褐孔菌茶,结果村庄里无一人得肠胃病及癌症。以此为据,桦褐孔菌开始被广泛关注。
俄罗斯北部人认为:这是上帝赐给苦难人类的一种神奇的礼物,可用来防治肝癌、艾滋病和-157大肠杆菌中毒。日本的研究人员高度评价桦褐孔菌,称此为一种‘万能药‘。
桦褐孔菌是俄罗斯的一种民间药用真菌,其有效成分已引起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根据初步的研究,桦褐孔菌含有桦褐孔菌醇、氧化三萜类化合物、羊毛甾醇、栓菌酸、叶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等。1955年莫斯科医科院(The Medical Academy of Science in Moscow)宣布桦褐孔菌为抗癌物质,政府批准桦褐孔菌可用于医药品开发。美国把桦褐孔菌列入"特殊的天然物质",作为宇宙人的未来饮品。日本则把桦褐孔菌作为肝癌、艾滋病和0-157大肠杆菌中毒的治疗剂,并申请多项有关桦褐孔菌的专利。
药效功能
多年来,桦褐孔菌在俄罗斯民间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用真菌,属于纯中药,是21世纪的保健功能性食品。长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表明使用桦褐孔菌无任何毒副作用,起到的药效分为以下几种:a. 治疗糖尿病。俄罗斯Komsomlshi制药公司桦褐孔菌精粉对糖尿病的治愈率为93%。b.抗癌作用。对多种肿瘤细胞(如乳房癌、唇癌、胃癌、耳下腺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霍金斯淋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防止癌细胞转移、复发,增强免疫能力,促进健康。并且用于配合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化疗,增强病人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c.防治艾滋病。对艾滋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d.抗衰老。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延长传代细胞的分裂代数,增进细胞寿命,促进代谢,因而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e.有效抑制传染性病毒。可预防感冒。f.防止高血压。据报道桦褐孔菌不仅是一种补药,而且是血液的清洁剂和疼痛的缓解剂。g.改善并预防过敏性皮质。h.对肝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对呕吐、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有治疗作用。
2013年9月,新西伯利亚市维克多学会科学家指出,三种不同的蘑菇可用于研制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然而桦褐孔菌蘑菇更具独特功效。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蘑菇具有低毒性和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它将有效治疗流行性感冒、天花和艾滋病。然而,美国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的专家表示,并没有临床测试表明桦褐孔菌蘑菇是一种安全或者有效的疾病预防药物。
桦树黄的功效有哪些
1. 治疗糖尿病。
2.抗癌作用。对多种肿瘤细胞(如乳房癌、唇癌、胃癌、耳下腺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霍金斯淋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防止癌细胞转移、复发,增强免疫能力,促进健康。并且用于配合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化疗,增强病人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
3.防治艾滋病。对艾滋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抗衰老。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延长传代细胞的分裂代数,增进细胞寿命,促进代谢,因而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
5.有效抑制传染性病毒。可预防感冒。
6.防止高血压。据报道桦褐孔菌不仅是一种补药,而且是血液的清洁剂和疼痛的缓解剂。
7.改善并预防过敏性皮质。
8.对肝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对呕吐、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有治疗作用。
鸡枞菌的形态特征
子实体
鸡枞,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宽3-23.5cm,幼时脐突半球形至钟形并逐渐伸展,菌盖表面光滑,顶部显著凸起呈斗笠形,灰褐色或褐色、浅土黄色、灰白色至奶油色,长老后辐射状开裂,有时边缘翻起,少数菌有放射状。子实体充分成熟并即将腐烂时有特殊剧烈香气,嗅觉灵敏的人可以在10余米外闻到其香味。菌肉白色,较厚。
菌褶、菌柄、孢子
菌褶白色至乳白色,肉质厚实,长老后带黄色,弯生或近离生,稠密,窄,不等长,边缘波状。
菌柄较粗壮,长3-15cm,粗0.7-2.4cm,白色或同菌盖色,内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至黑褐色的细长假根,长可达40cm。
孢子呈卵圆形,白色或奶油色。
细菌感染检查
1、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
(1)显微镜放大法
细菌微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通常用光学显微镜油镜头,放大1000倍左右观察细菌的形态,而细菌的内部超微结构,则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数万倍方能观察。
(2)染色法
1)单染色法:用单一染料染色,可以观察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特点,但不能鉴别细菌。
2)复染色法:用两种以上的不同染料染色,可将不同细菌染成不同颜色,除可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外,还能鉴别细菌。
2、血象
白细胞总数大多显着增高。
3、病原学检查。
4、细菌培养。
常见的野生灵芝有哪些品种
野生灵芝因其品种不同,药理作用有其相同之处、也有个性。以下就常见野生灵芝不同品种的个性介绍如下:
平盖灵芝
文献名:树舌、树舌扁灵芝、扁芝、扁木灵芝、皂菌耳等。
形态特征:子实体多年生,无柄,木质,菌盖半圆形,近肾形或不规则形。
功用:微苦、平。抗癌、主治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食管癌、肺癌、肝癌、鼻咽癌、胰腺癌、胃癌、乳房癌。
无柄赤芝
文献名:圆孔灵芝、扁灵芝、树芝、三秀、灵芝、无柄灵芝等。
功用:甘淡、微苦、平、无毒。能补肺益肾和胃健脾,安神定志,扶正培本,除对癌症、脑溢血、心脏病有疗效之外。还对胃肠、肝脏、肾脏、白血病、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等有显著的疗效。此外还有强精、消炎、镇痛、抗菌、解毒、利尿净血等多种作用和功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天然免疫调节剂。
紫芝
文献名:紫灵芝、黑芝、芝、中国灵芝、木芝、灵芝草。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年生,有柄,木栓质至木质。
功用:淡、温。能补中强智,宁心益胃,用于神经衰弱,失眠、胃痛、消化不良、解菌毒,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人工栽培较多。
松针层孔菌
文献名:松木层孔菌、红缘树舌、松生层孔、红缘层孔菌。
形态特征:子实体多年生,木栓质、无柄,菌盖扁米球形至马蹄形,子实体含齿孔酸等活性物质,是所有真菌中治癌效果最好的品种,子实体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近达100%。《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73页记载。
热带灵芝
文献名:灵芝草、灵芝菰、红芝、相思灵芝。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年生,有柄,木栓质,菌盖肾形,半圆形有后沿,有时圆形。
功用:味微苦、性平、滋补、强壮、抗肿瘤,主治肿瘤、冠心病。
薄盖灵芝
文献名:薄树芝。
功用:功能同赤芝,对免疫系统更有效,对红斑狼疮、肌营养不良、硬皮症、肌萎缩、肌炎等有特效,更珍贵。
鹿角芝
文献名:安倍那灵芝、拟鹿角芝、灵芝。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年生,有柄,木栓质。
功用:能滋补、强身、健脑、消炎、利尿、益胃。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头晕、夜寐不宁、慢性肝炎、支气管炎、哮喘、积年胃病、误食毒菌中毒、冠心病等症。
斑褐孔菌
文献名:层卧孔菌。
形态特征:子实体多年生,无菌盖,平伏贴生于基物表面。
性味功用:卒,温。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用于心痛(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血瘀闭经、痛经、月经不调和瘕积聚等症。治冠心病效果甚佳,斑褐孔菌具有抗心肌缺血、调节心律、抗异位心律、改善心功能、降压、改变血液流、调节末梢血液白细胞计数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心律失常,非常珍贵。
赤芝
文献名:丹芝、红芝、血灵芝、潮红灵芝、灵芝萆、三秀、万年蕈、吉祥蕈等。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年生,有柄、木栓质,菌盖肾形,半圆形,罕近圆形,该种生长期短,国内广泛进行人工栽培。
功用:甘淡、微苦、平、无毒,人心肝、睥、肺、肾经。能补肺益肾和胃健睥、安神定志,扶正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