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失眠的症状
如何区分失眠的症状
根据病程可分为:①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简单的治疗或自我调整即可根治;②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6个月,需要药物辅助和心理治疗;③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为顽固性失眠,治疗较为棘手。
失眠的常见类型
1.精神疾病引起的失眠
(1)抑郁症:抑郁症的夜间慢波睡眠总量减少。原因有二.一是白天慢波睡眠量增多,已报道90%的抑郁症患者比正常人白天多睡1.5小时。白天睡多了.夜间睡眠自然就减少;二是精神运动性阻滞。已报道锻炼能增加慢波睡眠,推测精神运动性阻滞可减少慢波睡眠。慢波睡眠减少可使快波睡眠位相前移和数量增加。三环抗抑郁药通过缓解抑郁能改善白天思睡和精神运动性阻滞,从而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
(2)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快波睡眠减少,慢波睡眠也减少.快、慢波睡眠的减少导致睡眠一觉醒周期缩短,倾向早睡早起.体温位相曲线前移。Mill等让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辨昼夜的屋里居住21天。发现其睡眠一觉醒周期异常之短。
(3)老年痴呆:下丘脑交叉上核是人体生物钟所在地,生物钟受外界报时因素(如光线和社会活动)所调节。老年痴呆患者交叉上核细胞缺失,感受外界报时因素的能力也下降(视力减弱和杜会活动减少),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出现白天嗜睡,晚上不睡。漫游和日落后意识障碍等。
失眠症症状
1、入睡困难:
很多失眠患者躺在床上都难以入睡,虽然很困,但总是翻来覆去的想一些事情,心静不下来就是睡不着。即使可以睡着,也比正常人晚了很长时间,有的甚至一整夜都在于入睡作斗争。睡眠时间明显减少这是失眠的症状。
2、睡眠质量差:
有一部分失眠患者是可以入睡的,但是睡眠质量却非常不尽人意。本来睡眠是用来使大脑很身体休息的,但是失眠患者睡了跟没睡一样,醒来后还是非常疲劳。所以失眠的症状还表现为:睡眠感觉障碍,缺乏睡眠的真实感,许多病人虽然能酣然入睡,但醒后坚信自己没睡着,而同房间的人或配偶却说他一直在打呼噜。
3、黑白颠倒:
我们的正常休息时间是晚上,但是有的失眠患者白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而晚上精神异常兴奋得睡不着觉。常常是学习,开会,上课打盹,看电视靠在沙发上就睡着,可往床上一躺就又精神了,说什么也睡不着。
4、睡眠浅 爱做梦
很多失眠患者会觉得睡不实,每天晚上都感觉似睡非睡,一闭眼就是梦,而且一旦有动静就特别容易醒。而且特别容易早醒,一旦醒了入睡就更加困难,于是只能默默的等到天亮。失眠病人都知道,在睡不着觉的时候是最痛苦的。还有的病人经常做恶梦,从恐怖惊险的梦境中惊醒,出一身冷汗,紧张心悸,面色苍白,再也不敢入睡了。这也是失眠症症状表现。
失眠症的常规治疗方法剖析
失眠症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疾病人群会展现出形态各异的表现方式,而不管是何种诱因导致的失眠症都必须引起重视,积极的采取治疗。国际卫生组织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睡眠情况和质量进行了检测,在接受调研的1000名志愿者中,有203名老人,而这些老人中60%以上睡眠时间都低于6个小时,甚至有部分老人睡眠时间仅4个小时不足。
故而,根据调查和诊断的结果,在达到55岁之后,人体的睡眠时间就会减少,睡眠特点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
(1)睡眠质量差,睡眠较浅而且容易惊醒。
(2)老人的睡眠特质是睡眠时间较为固定,且入睡早,醒来也较早,一般于晚上20:00前准备睡眠,持续一段时间后进入睡眠,大约凌晨04点-05点就醒来。
(3)老人的睡眠总时间相比较而言很短暂,约59%-64%的老人睡眠时间都不足6个小时。
其次,要想治疗睡眠障碍就必须掌握2个概念,1:什么是睡眠障碍(失眠症)
失眠症即:患者的在正常的睡眠时间内无法入睡,无法达到足够的睡眠量,睡眠的规律被打乱,切睡眠质量无法满足日常需求。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群的睡眠时间在5.5个小时-9小时左右。
2:睡眠障碍该如何进行分类(失眠症的治疗必须根据不同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a、患者是短暂性的失眠,这部分失眠患者占据了失眠患者总是的21%-24.5%,而出现此类症状的因素较多。诸如患者最近有十分重要的事情发生,短暂的旅行、乔迁之喜,以及在近期进行了某项手术,都会导致这种短暂性的失眠发生,一般情况下,这类失眠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只要进行适应即可,如果超过10天以上持续保持这样的状态就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
b、患者属于慢性的失眠症范畴,所占比例48%-81%,表现为患者出现失眠症的时间应超过30天,这主要是因为患者的睡眠中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障碍,或者是患者本身具有某种疾病直接导致了失眠症的发生。
长期失眠会导致什么问题
误区一、对失眠缺乏正确认识
失眠者睡前自我紧张是最大的误区,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于是强制地数数字、听钟表声,结果反而造成大脑过度紧张,造成紧张性失眠。专家建议可以在睡前用温水洗澡,听柔和音乐,做些轻松的文体活动,都会使精神放松。
误区二、滥用安眠药
很多人一出现失眠,就服用安眠药,而不分析引起失眠的原因,长期超量服用安定类药物易成瘾,若停药,即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情绪激动、易怒忧郁、心跳加快等,甚至出现视、听幻觉及被害念头等严重症状。更为可怕的是,有些人因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而引发健忘症,对此却浑然不知。专家认为患有失眠的患者应该及时去专科治疗,中成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可以放心使用。
误区三、医生误诊、漏诊的问题 ,使大部分失眠者得不到根本性治疗
有研究表明,失眠者中,患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分别为54%和31%,这说明很多人的失眠只是焦虑、抑郁的一个症状。事实上医生在临床上碰到的顽固性失眠,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专家认为,如果失眠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 )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就不应诊断为失眠症。应该采取抗焦虑、抑郁治疗。焦虑、抑郁一减轻,失眠自然就会好转。
失眠会引起哪些疾病
一、慢性疲劳综合症
本病以女性为多,除了失眠外,患者常诉说自己严重疲劳乏力,还常伴有低热、畏寒、头痛、咽喉不适、心烦、急躁等症状,往往因不适症状多样化而频繁就诊。
二、情绪功能障碍
欢悦、喜爱等情绪活动功能与睡眠功能一样,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两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失眠会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加重失眠,形成恶性循环。
三、高血压
部分失眠患者既有失眠症状,又有高血压。这部分病人,一方面,血压高或某些降压药影响了睡眠;另一方面,失眠又会加剧高血压病情,两者恶性循环。
四、心脏病
心脏疾病患者伴有失眠者较多,一方面是心脏疾病本身会影响睡眠;另一方面,夜间卧床难眠会出现烦躁、焦虑、烘热、出汗等症状,加重心脏疾病的病情。
治疗失眠的误区都有哪些
目前失眠症在治疗方面还存在很多误区,许多患者为了控制病症,长期服用镇静、催眠等西药,不仅难以治愈,还带来了不少的副作用,产生了药物依赖性,成了终生的“病人”,使患者深受痛苦。许济川教授提醒广大失眠患者在及早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千万不要在不明病因的情况下,擅自用药,一方面加重了自身痛苦,另一方面也造成治疗困难。
误区一:滥用安定类药物不按正规途径求治:一些失眠患者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易成瘾,若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情绪激动、易怒忧郁、心跳加快、健忘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视、听幻觉及被害念头等严重症状。
误区二:失眠病因复杂检测困难容易误诊、漏诊:失眠者中,患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分别为54%和31%;这说明很多人失眠只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等)的一个症状,而不应该简单诊断为失眠症,致使大部分失眠者得不到根本性治疗,既耽误时间又花冤枉钱。
失眠的中医辩证分型
失眠与生理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很大。失眠症的情绪症状不是焦虑,也不是抑郁,而是烦恼。入睡困难是失眠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好不容易睡着了,若睡眠时间偏短,不能保证很好的睡眠质量,患者会感到自己似睡非睡,有人甚至觉得通宵做梦,根本没有入睡。
失眠的中医辩证分型
1、心火炽盛:烦躁心烦、口干舌燥、小便短赤、舌尖红,可用朱砂安神丸来清泻心火、安神宁心。
2、胃气失和:胃胀不适、胸闷嗳气、大便不顺,可用半夏秫米汤来和胃健脾。
3、肝郁化火:急躁易怒、头昏脑胀、口苦,可用龙胆泻肝汤来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4、心脾两虚:脸色苍白、四肢倦怠、多梦易醒、心悸、胃口差,可用归脾汤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5、痰热内扰:头重、胸闷、心烦、恶心,可用温胆汤来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6、瘀血阻络型 入睡困难,易于惊醒,噩梦纷纭,或彻夜不寐,久治不愈,伴有烦躁不安,面部黧黑,肌肤甲错,舌质紫暗,脉来不畅。
7、肝郁血虚型 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梦易惊,或胸胁胀满,平时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数。
8、心肝火旺型 如突受情绪刺激,烦躁不安,久久不能入睡,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症。
9、胃气不和型 失眠而兼食滞不化的症状,如脘腹胀满或胀痛,时有恶心或呕吐,嗳腐吞酸,大便异臭,或便秘,腹痛,舌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滑或滑数。
10、心虚胆怯型 虚烦不得眠,入睡后又易惊醒,终日惕惕,心神不安,胆怯恐惧,遇事易惊;并有心悸、气短、自汗等症状。舌质正常或淡,脉弦细。
11、肝胆两虚型 肝病日久,身体亏虚,虚烦而难以入睡或入睡后容易惊醒,终日惕惕,胆怯恐惧,遇事易惊,舌淡,脉细弦等。
12、阴虚火旺:头晕、心悸心烦、腰酸腿软、健忘、耳鸣,可用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13、心胆气虚:多梦、易受惊吓、胆怯心悸、倦怠乏力,可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温馨提示:失眠者皆有夜晚睡不着而白天却感到精神不振的体会。这样不但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还会引发其他疾病,很不利于健康。为了区分失眠的不同时间阶段,将失眠分为入睡困难、睡态不稳、早醒三种形式。失眠者切不可依赖于安眠药物,而应加强自我调理。
失眠症状
失眠症状
1、失眠患者在早晨醒得特别早,醒后就再也没法进行入睡。
2、出现了失眠的现象,躺在床上,习惯性会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这是失眠症症状最突出的表现。
3、人们患上了失眠症,平时还会频频的从噩梦中惊醒,自己感觉整夜都好像在做噩梦。
4、睡眠浅,而且不能熟睡,睡眠时间也会出现减少。然而,对声音和灯光也特别的敏感,特别容易被惊醒,在醒后就会很难再次的进入睡眠。
5、通过一些精神疾病,也可能会引起失眠的现象发生。因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引起的失眠,原发病的表现为诊断依据。但应注意各种失眠,均可产生神经衰弱、焦虑症和抑郁症症状,需注意两者的因果关系。
6、睡眠节律失调性失眠,这是指人为因素导致的、使睡眠时间与原有体内的生物钟不相一致,症状表现为主睡眠时间发生在原来习惯的主觉醒期中,从而引起失眠。
7、容易做梦:病人自感睡不实,一夜都是似睡非睡的,一闭眼就是梦,一有动静就醒,有的早醒,不管几时入睡,早上三点钟准醒,醒后再入睡更难,只好瞪眼到天亮,失眠病人都知道,在睡不着觉的时候是最痛苦的。还有的病人经常做噩梦,从恐怖惊险的梦境中惊醒,出一身冷汗,紧张心悸,面色苍白,再也不敢入睡了。
人们患上了失眠症,带来的症状表现是非常多的,大家对此要有所了解。在平时出现了上述表现,应到正规的医院去检查,一旦查出是失眠症,要尽早的去接受治疗,使患者不受病痛的折磨。
半夜心慌睡不着是什么原因
不知道大家有时候会不会突然出现心慌失眠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是不是觉得很难受呢?每个人晚上都想拥有好的睡眠,能够一觉睡到太阳晒屁股。但是很多人都表示无法实现这一愿望,每到晚上就会出现心慌失眠的症状,严重影响到生活。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一起来来了解一下。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性的睡眠的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生理障碍。对失眠有忧虑或恐惧心理是形成本症的致病心理因素。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可继发于躯体因素、环境因素、神经精神疾病等。本症是因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担心失眠的所谓原发性失眠症。其症状特点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早醒、多梦,醒后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白天思睡,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或社会功能。
通常失眠的发病时间为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月以上。
为了区分失眠的不同时间阶段,将失眠分为入睡困难、睡态不稳、早醒三种形式。
入睡困难表现为躺在床上后30分钟甚至1-2小时时还难以入睡,翻来覆去、急躁不安、心慌不适,等到入睡时,已是深夜了。睡态不稳表现为睡眠表浅,多梦易醒,醒后也能再入睡,但每晚要醒3-4次以上,睡眠效率低,为此每晚要少睡20%的时间,而正常人一般不超过5%。由于夜间多次惊醒,而影响睡眠的质量,故出现睡眠不足的症状。早醒表现为尚能慢慢入睡,但一觉醒来才睡2-3小时,以后则反复不能入睡,离清晨还有2小时或更早时就醒了,且不能再入睡或似睡非睡、反复做梦。由于夜半醒来,要等到天亮才能起来,如果此时家里人都还在酣睡,失眠者的心情会更加烦躁易怒。
失眠的患者可以制定自己的时间计划表,规定晚上什么时候睡觉,到点就准时躺在床上什么东西都不要去想,让自己的紧绷的大脑方式下来。睡觉前可以喝一杯温牛奶有助于睡眠。忌睡前饮浓茶、喝咖啡,睡前喝了易造成入睡困难。
失眠症的有效预防方法
根据睡眠时间的不同可以判断出个体的睡眠质量,但是睡眠时间并不是唯一的指标,有部分个体虽然睡眠时间短,甚至低于5个小时,但是所获得的的睡眠质量上乘,在次日神清气爽,这类人群属于正常睡眠人群,不归纳到失眠症患者范畴内。
一般情况下,将人体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以不同年龄层次进行划分:
(1)以小于10岁的儿童为准,这部分儿童的睡眠时间在每天10个小时左右,11到12个小时也较为正常。
(2)当儿童成长后,10岁-17周岁的少年,这部分人群的所需睡眠时间在8-8.5小时左右。
(3)19岁-49岁的年龄跨度较大,而这个年龄段中的成年人睡眠时间大概在7-7.5个小时左右,出现的差异性不大。
(4)当人群年龄上升到50岁-69岁的范畴时,老年人群体的睡眠特征得以体现,这个群体的睡眠时间在4-6个小时较为常见,甚至部分人群睡眠不足4个小时。
失眠症的有效预防方法也在历经诸多个体的验证后慢慢显效:
失眠症预防方法1、解开心结、找到无法入睡的缘由
大部分失眠症患者都有等待和焦急的事情,在考虑一件事情的情况下就无法进入睡眠,当然这类人群并不能称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失眠症患者群体。这类人群的预防方法十分简单,那就是进行心理疏导,93%的失眠症患者在进行心理疏导后获得了十分高效的睡眠质量。
失眠症预防方法2、保持心态的平和放松
可以为有失眠症类似症状的患者播放较为舒缓的音乐,其目的是使个体达到放松的目的,也可以在睡前进行运动,劳累之后更容易进入睡眠。但是运动的时间必须有所控制,运动时间不低于20分钟,但是最好不超过60分钟最佳,且运动时间距离睡眠时间最好超过120分钟以上,更有利于睡眠的辅助。
失眠症预防方法3、适当的中医介入
在失眠症的治疗和预防中,中医所发挥的功效很大,中医的方式和方法与西医相比更为温和,且不会对个体产生伤害,饱受患者青睐。初步发现失眠症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中医的调理,适当的服用一些舒缓的中药对改善睡眠有极大帮助,也可以采取中药包置于床铺的方法来提升睡眠质量。
到底怎么才算失眠
一:根据调查和诊断的结果,在达到55岁之后,人体的睡眠时间就会减少,睡眠特点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
(1)睡眠质量差,睡眠较浅而且容易惊醒。
(2)老年的睡眠特质是睡眠时间较为固定,且入睡早,醒来也较早,一般于晚上20:00前准备睡眠,持续一段时间后进入睡眠,大约凌晨04点-05点就醒来。
(3)老年的睡眠总时间相比较而言很短暂,约59%-64%的老年睡眠时间都不足6个小时。其次,要想治疗睡眠障碍就必须掌握2个概念,什么是睡眠障碍(失眠症)失眠症即:患者的在正常的睡眠时间内无法入睡,无法达到足够的睡眠量,睡眠的规律被打乱,切睡眠质量无法满足日常需求。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群的睡眠时间在5.5个小时-9小时左右。
二:睡眠障碍该如何进行分类(失眠症的治疗必须根据不同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A、患者是短暂性的失眠,这部分失眠患者占据了失眠患者总是的21%-24.5%,而出现此类症状的因素较多。诸如患者最近有十分重要的事情发生,短暂的旅行、乔迁之喜,以及在近期进行了某项手术,都会导致这种短暂性的失眠发生,一般情况下,这类失眠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只要进行适应即可,如果超过10天以上持续保持这样的状态就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
B、患者属于慢性的失眠症范畴,所占比例48%-81%,表现为患者出现失眠症的时间应超过30天,这主要是因为患者的睡眠中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障碍,或者是患者本身具有某种疾病直接导致了失眠症的发生。
第2种失眠症患者是真正意识上的失眠症,这类患者最好的方法是在初期的时候就采用放松训练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收获不错的效果。放松训练的方法较为简单:其目的是为了让失眠症患者在睡眠之前就开始放松身体,并且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联想状态。
长期失眠会使人记忆力减退
首先,一部分失眠症病人的健忘症状主要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乏、缺乏兴趣所致,这一类型的健忘是暂时性的,是完全可以恢复的。其具体的诱因包括三方面:失眠症患者的大脑长期处于弱兴奋状态,因而很多活动不能持久,容易疲劳,学习稍长就容易走神;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常集中在自己的病情上,思想偏执、容易钻牛角尖,因而对工作学习和其它事物兴趣淡漠;还有一部分病人,对于病情的不利解释长期记忆不忘,强迫思考、不能摆脱,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其他事物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其次,在短暂性失眠或失眠症早期时常无健忘症状,当长期失眠或失眠症状严重时就会出现健忘症状。这是因为,久患失眠症,出现脑组织损伤的可能性加大。美国的一项研究已经证实睡眠方面出现障碍可能导致脑组织,特别是主管记忆存储的大脑区域组织损伤,他们的识记印象根本不能保存在大脑里,所以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遭到破坏。
所以,在病程长久的失眠症患者中,感觉自己记忆力减退的为数不少。而对此,只有及时将原发的睡眠障碍治愈,才可能得以恢复。
睡眠的病态
失眠症 根据失眠发生的时间先后,可区分3种失眠症。①发生在睡眠初期,表现为很难入睡,也是最常见的失眠症。②表现为全夜时醒时睡。③发生在睡眠终期,患者过早苏醒,不能再入睡。这些患者的异相睡眠都少,并易诱发脑电的唤醒反应。从脑电图分析波看,他们的睡眠时间总是比主诉的为多,失眠的后果并不严重,长期失眠者有时精神萎靡,可用药物洽疗纠正。
多眠症 表现为白昼多眠或瞌睡过多,或者夜间睡眠过久。患者睡眠期间心率并不减慢,说明患者在睡眠期间休息不充分。原发性多眠症多属遗传病,这和下丘脑功能障碍有关。此外,还有一种伴有食欲亢进,肥胖和呼吸不足等症的多眠症。
发作性睡眠症 发作时患者突然入睡,不能自控,但只持续数秒至数分钟,还经常伴发由肌张力丧失产生的猝倒。发作时脑电波和异相睡眠的相似,多属先天性的。中枢兴奋药可减轻其症状。
梦游 此症发生在慢波睡眠的第3、4期,也是回忆能力最低的时期。与患者做梦无关。梦游时大脑警觉性和反应性均降低,运动也欠协调。
遗尿症 多半发生在睡眠的前1/3时期,脑电波呈慢波第4期型式。遗尿开始即转入2期或1期。唤醒后患者不诉梦境,若不唤醒,则在数小时内不再出现3或4期脑波。遗尿症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