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咳按什么穴位
干咳按什么穴位
1.1、合谷穴
俗称“虎口穴”,对久咳不愈者有一定的疗效。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拇、食两指并拢时,在肌肉隆起之最高处,是人体重要的穴位。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但体质较差者,宜轻刺激。
1.2、天突穴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每天按摩2次,能宣通肺气、消痰止咳。主治哮喘,支气管炎,咳嗽,暴失音,咽喉肿痛,梅核气,咳唾脓血等。
1.3、厥阴俞穴
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处,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不论是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立即止咳。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
1.4、太渊穴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外侧缘。每日按压,不拘次数。能止咳化痰,通调血脉。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
1.5、膻中穴
在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每天按摩2次,能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主治胸闷,气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咳唾脓血,产妇乳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1.6、列缺穴
手腕靠姆指侧的骨骼侧面,腕横纹上1.5寸(约两根指幅宽)。对咳嗽、气喘、咽喉肿痛都有帮助。适用于所有的咳嗽类型。
按压方法:双手的虎口交叉互扣,食指伸直摸另一手手腕的桡侧,会摸到一个浅浅的凹陷,就是列缺穴。按压六秒后轻轻放开,如此重复二十下,再换另一侧按压。
咳嗽按摩什么穴位
1、治疗咳嗽——少商穴、孔最穴
少商穴位于大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的地方,是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在少商穴刺血还可以清泻肺部的积热,治疗风热咳嗽。
孔最穴属手太阴肺经的郄穴,“郄有孔隙义,气血深藏聚”,阴经郄穴擅治血症,故孔最长于治久咳、止咯血。弹拨孔最穴可以缓解久咳的症状,针刺孔最穴则可以治疗久咳。弹拨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手法,即用拇指深按于穴位,待出现有酸胀、疼痛的指感后,像弹拨琴弦一样地往返拨动。
少商
快速取穴:伏掌,在大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处,按压有痛感。
主治:肺炎、扁桃体炎、鼻衄、高热、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
孔最
快速取穴:伸臂侧掌,在尺泽与太渊连线的中点上一横指处取穴。
主治:咯血、咳嗽、咽喉肿痛、热病汗不出、痔疮出血、肘臂疼痛。
2、止咳化痰——丰隆穴
如果你咳嗽的时候带痰,那么丰隆穴具有化痰的功效。
丰隆穴属足阳明胃经络穴,最擅长祛痰,既可以化有形之痰,又可以化无形之痰,健脾化痰止咳的效果都很不错。
丰隆
快速取穴:坐位屈膝,先找到外膝眼,丰隆穴就位于外膝眼与外踝前缘平外踝尖连线的中点,胫骨前嵴外侧约二横指处,按压有沉重感。
主治:头痛、眩晕、咳嗽、多痰、气喘、胸痛、癫狂、痫证、下肢浮肿、腿膝酸痛、下肢痿痹、高血压等。
3、治疗干咳、咽干——太渊穴、照海穴
如果咳嗽的时候没有痰,而只是干咳,那么这种咳嗽就属于虚性咳嗽,是肺阴虚的表现。太渊穴和照海穴可以治疗干咳。
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与拇指交叉、脉搏搏动的地方,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这里汇聚着肺经脏腑的本原之气,又因为肺朝百脉,太渊穴脉动旺盛,可推测五脏六腑功能的盛衰,所以太渊穴被称为八会穴之脉会。人体之阴,行于脉内为血,行于脉外为津液,故此穴有滋阴养血、润燥止咳的功效。
用此穴治疗干咳,要采取擦摩的手法:
一只手的拇指放在另一只手手腕的太渊穴上,其余四指放在对侧,横向擦摩太渊穴,然后两手交换。两侧对擦,可以养肺阴,从而达到养阴清肺、治疗干咳的目的。
照海穴为足少阴肾经穴,长于滋阴清热。若肺阴不足、干咳日久,必然由肺及肾。加上照海穴通于奇经八脉之阴跷脉,并通过阴跷上连喉咙,因此与太渊相配,正好发挥其滋阴润燥止咳的功效。
太渊
快速取穴:仰掌,在腕横纹上,于桡动脉桡侧凹陷处取穴。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照海
快速取穴:坐位或仰卧位,在足内侧由内踝尖垂直向下推,至其下缘凹陷处即是本穴,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干咳按摩什么穴位
1、合谷穴
俗称“虎口穴”,对久咳不愈者有一定的疗效。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拇、食两指并拢时,在肌肉隆起之最高处,是人体重要的穴位。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但体质较差者,宜轻刺激。
2、天突穴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每天按摩2次,能宣通肺气、消痰止咳。主治哮喘,支气管炎,咳
3、厥阴俞穴
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处,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不论是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立即止咳。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
4、太渊穴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外侧缘。每日按压,不拘次数。能止咳化痰,通调血脉。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
5、膻中穴
在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每天按摩2次,能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主治胸闷,气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咳唾脓血,产妇乳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治疗顽固性咳嗽的偏方
1、好的饮食可以治疗顽固性咳嗽
1.1、地龙煲鹧鸪
材料:地龙20克,鹧鸪1只,南杏10克,北杏10克; 制法:将材料洗干净放入砂煲,慢火煲至鹧鸪熟烂后加少量调味品,喝汤吃肉; 针对人群: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的咳嗽、过敏性咳嗽以及其他咳嗽时间较久、体质偏寒的患儿。
1.2、川贝炖雪梨
材料:川贝10~ 15克,雪梨(连皮)1~2只,银耳30 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材料洗干净,加适量水隔水炖服; 针对人群:适用于秋季咳嗽、干燥性鼻炎等燥热咳嗽患儿,体质虚寒者不宜。
1.3、淮山芝麻糊
材料:淮山30克,黑芝麻30克,白果10克,南杏10克,北杏10克; 制法:材料洗净、晒干后磨成粉,加适量水煮成糊状当早餐; 针对人群:适用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过敏性咳嗽以及因脾肾虚弱所致的咳嗽。
2、艾条温法可以治疗顽固性咳嗽
取肺俞、脾俞、太渊、合谷、丰隆等穴位,按照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施灸者点燃艾条,站在患者身体一侧,手拿艾条,让火头对准穴位皮肤,距离皮肤3~5厘米高度施灸,以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建议患者自己灸可以灸到的穴位,方便控制温度。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以患者穴位皮肤潮红为度。这样的治疗每日1次,5-10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7天。此种灸法最适宜于谈事咳嗽。
3、艾条温和灸可以治疗顽固性咳嗽
取大椎、身柱、肺俞、脾俞、肾俞、气海、丰隆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施灸者点燃艾条的一端,火头对准穴位皮肤,距离皮肤3~5厘米高度施灸。以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感为宜。
如何快速止咳最有效的方法 按摩止咳
人体中的经络都是相同的,根据中医的说法,按摩穴位对于止咳同样具有很好的止咳作用,而咳嗽主要是从肺发出,其中鱼际穴是最有效的止咳穴位,以下是鱼际穴的按摩步骤:
1、首先找到人体鱼际穴的位置。
2、一般位于人体手拇指本节后凹陷处。
3、然后用拇指指端按揉鱼际穴1-2分钟,记住用力均匀。
1、之后一次反复多次进行按摩即可。
咳嗽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内伤咳嗽艾灸
主要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尤其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取大椎,风门穴,取仰卧位,取膻中,天突,丰隆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次灸10-2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采用隔蒜灸的方法,每灸3-4壮后换一次蒜片,以施灸处出现湿润红热现象,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每穴5-7壮,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急性,重症每日两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功效:祛痰除湿,止咳。
主要症状: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粘稠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肋胀满,或咳引胸疼,面赤,伴随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等症。
艾灸取穴:患者仰卧屈膝,取太渊,三阴交,俯卧取肺俞穴,丰隆穴,阴陵泉穴。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主要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状,咳引胸肋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艾灸取穴:患者仰卧屈膝取尺泽,三阴交,行间,俯卧位取肺俞穴。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理气化痰,肃肺止咳。
主要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舌上少津,脉细数。
艾灸取穴:患者仰卧屈膝取太渊,三阴交,孔最,俯卧位取肺俞,膏肓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滋阴润肺,敛肺止咳。
止咳穴位按摩图解 丰隆穴
丰隆穴能够治疗咳嗽痰多,具有很显著的疗效。按摩时力度均匀,能够活血顺气,清咽利肺。
止咳穴位按摩图解 天池穴
这个穴位是治疗咽喉肿痛,痰多咳嗽的主要穴位所在。每天按压十分钟,坚持长时间,就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出现的喉咙痰多,呼吸不顺畅,口中粘稠,痰咳不出又咽不下的症状。长期坚持按摩是能够有显著的效果的。
一分钟快速止咳小妙招 穴位按摩一分钟止咳
穴位按摩是简便快捷有效的止咳方法,而人体的肺经穴位左右两侧有11个,其中鱼际穴是最佳的止咳穴位。
鱼际穴位置:位于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端按揉两手的鱼际穴1-2分钟。用力可以稍大。
鱼际穴功效:鱼际穴具有清宣肺气,清热利咽,对于治疗咳嗽有很好的疗效。
除了鱼际穴,天突穴也是有效的止咳穴位。
天突穴位置: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天突穴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住1-2分钟,或按揉20-30圈,用力由轻到重,以不感到难受为度。
天突穴功效:天突穴具有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的功效,对于治疗咳嗽有很好的效果。
止咳化痰穴位
百病皆因痰作祟,祛痰就找丰隆穴
痰本来是人体疾病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增多又会引发人更多的疾病。
所以,祛痰,从古至今都是让医家和病人头疼的事情,需要仔细挖掘出病根才行。
祛痰方法是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然后把甘草捣烂,外敷在此穴上。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自古便是各派医家祛痰的大宝穴。
甘草生长在沙土里,味甜,色黄,从《易经》的角度来解释,恰好就是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的上上之选。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其中又与脾关系最密切。
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脾不留湿不生痰”之说。
而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可以同时治疗脾胃二经上的疾患。
所以,按摩这个穴位就能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
古人说,“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肺俞,痰嗽称奇”。
是的,丰隆历来就被医家奉为祛痰至宝,我们怎可因穴小而不为呢,所以,但凡与痰有关的病症都应该通过丰隆穴来治疗。
多吃芝麻少吃肉,痰多的朋友,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
干咳按摩什么穴位
1、干咳按摩合谷穴
俗称“虎口穴”,对久咳不愈者有一定的疗效。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拇、食两指并拢时,在肌肉隆起之最高处,是人体重要的穴位。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但体质较差者,宜轻刺激。
2、干咳按摩太渊穴、照海穴
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与拇指交叉、脉搏搏动的地方,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这里汇聚着肺经脏腑的本原之气,又因为肺朝百脉,太渊穴脉动旺盛,可推测五脏六腑功能的盛衰,所以太渊穴被称为八会穴之脉会。人体之阴,行于脉内为血,行于脉外为津液,故此穴有滋阴养血、润燥止咳的功效。用此穴治疗干咳,要采取擦摩的手法:一只手的拇指放在另一只手手腕的太渊穴上,其余四指放在对侧,横向擦摩太渊穴,然后两手交换。两侧对擦,可以养肺阴,从而达到养阴清肺、治疗干咳的目的。
照海穴为足少阴肾经穴,长于滋阴清热。若肺阴不足、干咳日久,必然由肺及肾。加上照海穴通于奇经八脉之阴跷脉,并通过阴跷上连喉咙,因此与太渊相配,正好发挥其滋阴润燥止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