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出血热病人少尿期的临床表现

出血热病人少尿期的临床表现

少尿期常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而无明显界限。在低血压中、后期即可出现少尿,也有人从发热期直接进入少尿期,而表现发热。低血压和少尿期重叠常为重型病例。

1、少尿期的出现及持续时间:一般在病程的第5-8病日,早者第3病日,晚者第10病日,持续2-5天。

2、少尿强度:24h尿量<1000ml者为少尿倾向,<500ml者为少尿,<50ml者为无尿,有些病例少尿不明显,但存在氮质血症,称之为“无少尿型肾功衰竭”。本期主要临床表现为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也可因蓄积于组织间隙的液体大量回入血循环,以致发生高血容量综合征。

3、少尿期的临床表现,由于肾功衰竭,肾脏排泄功能障碍,体内大量代谢物及液体潴留,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氮质血症和/或尿毒症,酸中毒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高钾、低钠及低钙血症等)的表现。

伴有高血容量综合征者,脉搏充实有力,静脉怒张,有进行性高血压及血液稀释等。重者可伴发心衰、肺水肿及脑水肿。同时出血倾向加重,常见皮肤大片瘀斑及腔道出血等。本期一般持续2--5日,重者无尿长逾1周,本期轻重与少尿和氮质血症相平行。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有哪些

流行性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

(一)腔道大出血及颅内出血:大量胃肠道出血可导致休克,预后严重;大咯血可导致窒息;颅内出血可产生突然抽搐、昏迷。

(二)心功能不全,肺水肿:多见于休克及少尿期,多在短期内突然发作,病情严重,有明显高血容量征象。

(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见于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由于休克被纠正后肺循环高压有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或由于补液过量,肺间质水肿所致。患者胸闷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呼吸极度窘迫,两肺有干湿性罗音,血气分析可有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降低,预后严重,病死率高。

(四)继发感染:少尿期至多尿期易并发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及真菌感染等。

出血热患者的饮食方法

1、高热期:此期的出血热病人由于体温高、出汗多、代谢增强,对机体消耗较大,因此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良蛋白质等营养丰富而又易消化的全流饮食或半流饮食,如牛奶、豆浆、稀粥,莲米汤、天然果汁,藕粉、鸡蛋汤、面条等,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以减轻胃肠负担,避免消化不良。应尽可能让病人多饮水及吃水果,以利于毒素的排出和维生素的摄入,以满足机体需要。在口味上宜低盐饮食,若进盐过多,会加重组织水肿和肾脏负担,有可能使病情恶化。

2、少尿期:肾脏血管受损是出血热的病理基础,血管变化引起肾小管受压。肾间质血管高度扩张,变性和管腔阻塞,致使肾血流量减少,肾脏滤过率降低,这是产生少尿的主要因素。此时患者一般都会食欲不振,容易恶心呕吐,故此时不宜强调进食,补充热量。

出血热病人临床分型症状表现

出血热病人常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人会出现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现象。根据出血热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可将出血热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四种类型。

出血热临床分型症状表现:

1.轻型:①体温39℃下,中毒症状轻。②血压基本正常。③出血现象少。④肾损害较轻,尿蛋白在“+~++”,无明显少尿期。

2.中型:①体温在39~40℃,中毒症状较重,外渗现象明显。②收缩压低于12.0Kpa(90mmHg),或脉压小于3.5Kpa(26mmHg)。③皮肤、粘膜出血现象明显。④肾损明显,尿蛋白可达“卅”,有明显少尿期。

3.重型:①体温≥40℃,全身中毒症状及外渗现象严重,或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②收缩压低于9.3Kpa(70mmHg)或脉压小于3.5Kpa(26mmHg)。③皮肤、粘膜出血现象较重。如皮肤瘀斑、腔道出血。④肾损严重,少尿期持续在5日以内或尿闭2日以内者。

4.危重型:在重型基础上,出现以下任何严重症候群者。①难治性休克。②出血现象严重,有重要脏器出血。③肾损极为严重,少尿超过5于以上,或尿闭2天以上,或尿素氮超过120mg/dl以上。④心力衰竭、肺水肿。⑤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⑥严重继发感染。

家鼠型出血热的临床特点:

与野鼠型相比,家鼠型轻型较多,五期经过多不全。发热期较短,热退多数病情减轻,困倦衰竭少见,腰痛及眼眶痛不显著,消化道症状较轻。低血压期与少尿期轻或无。多尿期与恢复期亦较短。出血、肾损与渗出水肿均较轻。合并症少,但肝脏受损较野鼠型明显,病死率低。

怎么预防出血热感染

一、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1、灭鼠。灭鼠应在本病流行前1~2个月进行。

2、禁止养猫。猫能将野鼠的出血热病毒传播给人。

3、灭螨,防螨。(1)一般有螨类活动的泥地,用1%~2%敌敌畏喷洒,也可将40%乐果乳剂或5%马拉硫磷乳剂配成l%溶液喷洒地面;(2)铺草用1%~2%敌敌畏溶液喷洒,晒干后用;病人用过的铺草要焚烧;(3)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

4、要做好出血热疫苗的接种。目前我国所使用的三种灭活疫苗,在出血热疫情高发区进行大面积接种,经现场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近期和中期保护率达到95%以上,接种后可产生稳定持久的抗病能力,且负作用小,安全可靠。疫苗接种的重点对象为流行区内10~65岁人群。

5、急性期患者传染性大,应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为止。

6、接触病人的人应带口罩,口罩应每天换洗和消毒。如皮肤,粘膜被患者的血,尿或口腔分泌物污染,应立刻用消毒酒精擦拭消毒。被病人血,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也应及时消毒。

7、加强个人防护,在疫区作业时,应穿戴防护衣裤,防止皮肤破损。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

8、野外住宿时,应选择地势高和干燥的地方,搭“介”字型工棚,周围挖防鼠沟。避免睡地铺。

9、要注意不要直接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在流行区野外作业时要穿戴防护衣,扎紧裤腿、袖口,皮肤破伤时要及时用碘酒消毒并包扎,以防感染。

二、出血热病毒的传染途径:

1是鼠排泄出的带病毒的唾液、尿、粪等污染了土壤、食物,被人吸入或误食造成感染。老鼠感染汉坦病毒后即对人具有传染性,一项长期追踪观察揭示,老鼠从尿中排出病毒的时期可长达一年以上,从粪便和唾液中排出病毒也能持续一个月。

2是被鼠咬伤、或误食鼠肉而感染。

3是鼠身上携带的螨虫等叮咬人后造成感染。螨虫喜潮湿、阴暗,在杂草、菜地、灌木丛中滋生,易爬到鼠类、家畜体表寄生;此外,孕妇感染后可经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

三、出血热的症状早知道:

出血热的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而城市居民染上此病主要是因为在野外、草地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接触螨虫所致。目前在出血热发病人群中,农民占绝大多数,近年城市发病人数有所增加。

感染出血热的典型症状为“三痛”和“三红”,即头、眼眶、腰痛和脸、脖子、胸部红肿,随后要经过低血压期、少尿期甚至闭尿期,最后到多尿期等几个阶段。出血热症状与感冒症状有些类似,比如发烧、头痛等,因此很容易误诊。

出血热的临床表现为潜伏期7~46天,一般为2周左右,典型病例可有五期经过,轻症可有“越期”现象,重症可有二期或三期交叉重叠。

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腔道出血呕血、便血最为常见,可引起继发性休克。腹腔出血、鼻腔和阴道出血等均较常见。

2、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发病早期因病毒侵犯中枢神经而引起脑炎和脑膜炎,休克期和少尿期因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和高血容量综合征等引起的脑水肿,高血压脑病和颅内出血等,可出现头痛、呕吐、神志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节律改变或偏瘫等。

3、肺水肿,这是很常见的合并症,临床上有两种情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力衰竭肺水肿。

4、胸腔积液和肺不张,普马拉病毒引起的出血热多见,患者均有较明显的低蛋白血症,因而认为毛细血管漏出及炎症可能是肺部异常的原因。

5、继发感染,多见于少尿期和多尿早期,以肺部和泌尿系感染以及败血症多见,为免疫功能下降和导尿等操作所致,易引起继发性休克而使病情加重。

6、自发性肾破裂,多发生于少尿期,由于严重肾髓质出血所致。

7、心脏损害和心力衰竭,汉坦病毒能侵犯心肌,而引起心肌损害,临床上常见为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由于高血容量综合征、肺水肿等使心肌负担过重,因而可出现心力衰竭。

8、肝损害,4%~60%患者ALT升高,少数患者出现黄疸或明显肝功能损害,肝损害以SEOV感染多见。是病毒损害肝脏所致。

9、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极少数HFRS患者在少尿期或多尿期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

以上就是关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的相关介绍。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是非常多的,而且还比较严重,所以患有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朋友一定要及时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这样才能降低死亡的风险。

不同类型的出血热的症状分别有哪些

(1)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病1~5天的发热期,呈急性病容,面,颊及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如酒醉貌,皮肤黏膜可见细小出血点,常分布于上腭,眼结膜,腋下及腋前后,呈簇集性分布或条状排列,部分病人在穿刺和压迫部位可见瘀斑,咽部多充血,结膜囊显着水肿,95%以上的出血热病人束臂试验阳性,到发病5~8天的低血压期各种症状加剧,此时充血现象消退,而出血现象加重,皮肤黏膜出血点增多,可融合成瘀斑,同时可伴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进入少尿期(多在病后第8~12天)时,出血现象更为显的出血热患者,压迫部皮肤可见大片瘀斑,并可发生腔道大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等。

(2)登革出血热:登革病毒可引起无出血倾向的登革热,但近20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登革热,常伴有严重的出血和休克的重症流行,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有高热,肝脾肿大,休克和出血现象,多数病人在四肢,面部,腋下和软腭见有散在性瘀点,有时融合成瘀斑,此外,尚可发生红斑,斑丘疹及风团样皮疹,有些病人可发生鼻血,牙龈出血,胃肠出血和血尿等。

(3)新疆出血热:病人发热时伴有面颈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在胸,背,腋下,面部,颈部及四肢有瘀点及瘀斑,在腋下多呈条索状排列,出血点是上身多,下身少,眼,软腭及齿龈亦有瘀点,注射部位可见血肿及瘀斑,眼球结膜有水肿。

(4)远东出血热(far eastern hemorrhagic fever):不同类型的出血热的症状分别有哪些?本病由虫媒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啮齿动物,主要流行于美洲及朝鲜,突然发病,初起有发热,头痛,腰痛等全身症状,在结膜和皮肤(尤其是腋部)出现瘀点。

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一、病因

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

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野鼠及家鼠。

2.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3.人群易感性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二、临床表现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出血热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病因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

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野鼠及家鼠。

2.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3.人群易感性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出血热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如果发现自己或者是家人朋友出现了类似的症状时,可以询问有无接触鼠类动物的经历,尽量早发现早治疗,切不可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以免加重病情。在生活中,大家要远离的一些不明的动物,不要食用野生动物,防止病从口入,远离一切可能对人体造成健康威胁的细菌,并日常提醒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做到以上要求,防止病毒的感染。

相关推荐

出血热病毒临床表现

1.发热 这是本组疾病最基本的症状,不同的出血热,发热持续的时间和热型不完全相同。以蚊为媒介的出血热多为双峰热,各种症状随第二次发热而加剧,流行性出血热,则多为持续热。 2.出血及发疹 各种出血热均有出血、发疹现象,但出血、发疹的部位、时间和程度各不相同,轻者仅有少数出血点及皮疹,重者可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大出血。 (1)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病1~5天的发热期,呈急性病容,面、颊及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如酒醉貌,皮肤黏膜可见细小出血点,常分布于上腭、眼结膜、腋下及腋前后,呈簇集性分布或条状排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分型

国内有野鼠型和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两种,野鼠型临床表现较典型,经过较重,出现休克、出血、肾脏损害较多见,病死率高。家鼠型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经过较轻,出现休克、出血、肾脏损害较少,病程经过较短,多数病人发热期后直接进入多尿期或恢复期,病死率低。 临床分型 按病情轻重本病可分为四型。 (1)轻型: ①体温在38℃左右,中毒症状轻; ②血压基本在正常范围; ③除皮肤和(或)粘膜有出血点外,其他处无明显出血现象; ④肾脏损害轻微,尿蛋白在+~++,没有明显少尿期。 (2)中型: ①体温39~40℃、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出血热的早期常见表现

1.发热 这是本组疾病最基本的症状,不同的出血热,发热持续的时间和热型不完全相同,以蚊为媒介的出血热多为双峰热,各种症状随第二次发热而加剧,流行性出血热和新疆出血热,则多为持续热。 2.出血及发疹 各种出血热均有出血,发疹现象,但出血,发疹的部位,时间和程度各不相同,轻者仅有少数出血点及皮疹,重者可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统大出血,现将我国及其他地区所见到的出血热疾病出血发疹情况简述如下: (1)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病1~5天的发热期,呈急性病容,面,颊及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如酒醉貌,皮肤黏

肝炎的鉴别诊断

1.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是肝损害的原因和致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可能与甲状腺素异常增多,分解代谢亢进和自身免疫有关。有些患者以肝损害和黄疸为首先症状组织细胞,即对诊断有特异价值。 2.缺血性肝炎肝脏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功能损害,即称之为缺血性肝炎或缺氧性肝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低血压是本病的主要原因。血清转氨酶(ALT和AST)及乳酸脱氢酶(LDH)迅速而极显着的升高,且随病情好转而迅速恢复,肝炎病毒指标全部阴性,借此即可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 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出血热病人可以接触吗

首先出血热热传播为动物源性,并是通过动物的血液,粪便,尿液,传播,传播源,主要是鼠类和猫类,因此出血热在人和人之间并不会传染,在做好一些必要的措施后,出血热病人是可以正常接触的。 2其次,出血热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感染的病人,临床会表现为,发热,出汗以及全身乏力消化不良,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鼻腔出血休克等症状,在此我们建议如果病人出现严重的症状时应该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 3如果我们的家人或者朋友,感染了出血热疾病。首先我们应该找到传播源,并且进行清理。其次我们不必过度惊慌,只要我们及时的发现病症,并到正规

什么是出血热

出血热全称是流行性出血热,目前国际上统称其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它是由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鼠类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每年3~5月为出血热发病的小高峰。很多人认为只有被老鼠咬伤才会患上出血热,其实不然。含出血热病毒的老鼠分泌物、排泄物会形成微小的颗粒散布在空气中,人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或者吃了被污染的食物,都可能被感染上。当人们在野外作业时,被寄生在老鼠体表的螨虫叮咬,同样会引起病毒的传播。此外,孕妇若患上此病,也会通过胎盘传给婴儿。 “三痛”“三红”要当心 出血热病人发病早期主要表现

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

登革热吃什么好

1,柿饼藕节荠菜蜜: [原料]柿饼30 g。藕节30 g,荠菜花15 g,蜂蜜10 g。 [制法]柿饼、藕节切碎,与荠菜花同置于锅内,加水适量同煮取汁去渣,加入蜂蜜。 [功效]清热凉血,和营止血。用于登革热发热期。 [服法]1剂/d,连服1周。 2,黄瓜番茄汁: [原料]黄瓜250 g,番茄250 g。 [制法]黄瓜取瓤,去籽。切碎,用纱布绞汁;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去籽,用纱布绞汁。2汁相合即成。 [功效]清热,透邪,利尿。用于登革出血热发热期。 [服法]代荼饮用,2次/d。 3,参附汤加味饮: [原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注意事项

1、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注意事项 疫苗内含佐剂,注射前应充分摇匀。 疫苗变黄色或紫色不可应用,可能为污染所致。 有摇不散的异物,或安瓿有裂纹者不可使用。 安瓿有裂纹,疫苗变混、变色、有异物及摇不散凝块或絮状物均不可使用。 备1:1000肾上腺素,以备偶发过敏性休克急救用。 2、出血热的早期症状 发热:38至40度,持续3至7天,一周以上也不少见。 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少数有腹泻。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部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眼结膜、眼睑水肿和面部浮肿。 出血:口内软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如下: 一、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二、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