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眩晕诊断

眩晕诊断

一、病史

采集病史时需询问患者的起病诱因,什么情况下发病,有无规律性,发作时持续的时间,间歇期时间,间歇期是否能够完全缓解,是否仍有症状,发作时有无听力的下降,耳鸣,与体位有无关系,有无恶心、呕吐,或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有无行走偏斜与倾倒,有无全身症状,视力障碍,颈椎病,贫血等。既往史及特殊用药史,应注意感染史和药物中毒史等。患者在叙述眩晕时多用“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忽忽悠悠”、“跌跌撞撞”、“像坐船”、“头重脚轻”、“步态不稳”等语言表达。

二、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注意有无颈椎病,视力异常,贫血,高血压,动脉硬化,中毒,感染等。

2、常规耳科检查 主要检查听力及有无内耳疾病。

3、神经系统检查 注意有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和精神症状。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共济运动是否协调,如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直线行走试验等及有无面部神经麻痹等。

4、眼征 是否有眼震,眼震的性质,及有无眼球运动障碍等。

三、辅助检查

1、电测听、听觉、脑干及体感诱发电位。

2、视力、视野、眼底及眼震图。

3、脑CT或MRI,腰穿脑脊液检查。排除颅内占位,脑血管病,炎症等。经颅多普勒检查脑血管是否有脑血管痉挛或扩张,应注意两侧是否对称等。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一、你有没有眩晕的症状和体征:

1、转颈、屈伸颈部诱发症状---颈椎不稳导致。

2、颈部不动,头部位置改变(翻身,低头、抬头,坐立)诱发-耳石脱落导致。

3、持续时间:持续时间久,可能与脑部疾患、颈脊髓压迫等有关;持续时间短(小于1分钟)--耳石脱落、颈椎不稳、TIA有关。

4、有无意识丧失:有--可能与脑部疾患相关。

5、有无闭眼站立不稳,睁眼可以站稳:有,与颈脊髓本体感觉或视觉受损相关。

6、有无交感症状,如恶心、呕吐、眼花、耳鸣等:无,与脑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有,与前庭和外周神经相关 。

二、概念及分类:

1、眩晕:是身体空间定位的运动错觉,是对外物和自身旋转、摇晃、倾倒等错,可并存眼球震颤、平衡障碍、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强调的是一种运动性幻觉,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天旋地转”的感觉;病因上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2、假性眩晕(头晕):头昏脑胀、头沉、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无视物旋转、摇晃等运动错觉,无眼球颤动,非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3、头昏:常表现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头涨、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劳累时加重。系由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所致。

4、晕厥:突发的、一过性意识障碍丧失,伴有昏倒。昏倒后多于短时间内意识恢复,一般无眼颤。系由多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血压低、心跳慢、短暂性脑缺血所致。

中老年人眩晕多半是颈椎病闹的

眩晕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是门、急诊最常见的临床症候群之一,最新临床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眩晕发病率约为8%。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本症发病率也呈逐渐增高趋势:65岁以上的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为57%,男性为39%。由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年轻人患上眩晕症的比例也在不断的上升中。

“眩晕是一种症状,眩晕涉及十余个学科八十余种疾病,如骨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等。很多患者在出现眩晕后,都会经历一段'曲折'的就诊过程,无形中增加的患者的治疗负担,也给本就稀缺的医疗造成了浪费。”

目前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从不同角度来诊治研究眩晕症,难免造成片面诊治和重复诊治。希望通过成立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眩晕研究学组,提高相关科室的合作研究,提升医生对眩晕症的认识和诊断,提升眩晕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率。

在50岁以上眩晕患者中,有50%的患者为颈性眩晕。颈性眩晕由颈椎病引起,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颈痛、耳鸣、视觉障碍、出汗、心悸、肩背痛、上肢麻木等症状。

颈性眩晕反复发作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即手臂发麻、无力,持物不自主坠落。半数以上可伴有耳鸣,62-84%患者有头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常呈发作性跳痛。

关于颈性眩晕的治疗,还需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情况,采取特殊的药物等(包括中草药)保守治疗和各类手术治疗。

眩晕的诊断鉴别

1.体格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须特别注意有无眼球震颤,及眼震的方向,性质和持续时间,是自发性或诱发性,伴有眼震者多考虑前庭,迷路,小脑部位的病变,检查眼底有无视神经盘水肿,以了解是否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如有听力减退或消失,则需确定为神经性或传导性,迷路病变及听神经病变常伴听力丧失,有无指物偏向及倾倒现象,明确前庭有无受损,注意有无共济失调,有共济失调者多为小脑,脑干的病变。

(2)耳科检查:外耳道有无耵聍,鼓膜有无穿孔,有无中耳炎或耳硬化症等,电测听,瘘管试验等。

(3)前庭功能试验:包括变温试验(微量冰水试验或冷热水交替法),旋转试验,位置试验(Hallpike位置性试验,即患者坐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偏侧头位使身体快速向下卧倒至平卧位,但头部后仰30°),直流电试验,视动性眼球震颤试验,眼跟踪试验,必要时作眼球震颤电图。

(4)内科检查:应特别注意血压,心脏等情况。

2.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的鉴别:前庭系统眩晕因损害部位不同,而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两类,前者主要由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损害所引起,后者由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病变所引起。

3.眩晕的病因鉴别诊断:依据患者是单次或反复眩晕发作,单侧或双侧的前庭损害,症状与头位变化的关系等,可作病因鉴别诊断。

(1)单次眩晕发作:

①常见原因:

A.周围性: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

B.中枢性:脑干卒中或小脑卒中,多发性硬化。

②少见原因:迷路梗死,Ramsay Hunt综合征,梅毒性迷路炎,结核性迷路炎,莱姆病,结节病(肉芽肿),胆脂瘤,听神经瘤。

(2)反复眩晕发作:

①常见原因:

A.周围性:梅尼埃(Ménière)综合征。

B.中枢性:偏头痛,椎-基底动脉缺血。

②少见原因:梅尼埃(Ménière)病,外淋巴瘘,复发性迷路缺血,高黏状态,Cogen综合征,耳硬化症,前庭发育不全,家族性复发性共济失调,前庭癫痫发作。

(3)位置性眩晕:

①常见原因:

A.周围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后半规管)。

B.中枢性:中枢性位置性眩晕。

②少见原因: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前和水平半规管),酒精中毒,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4)双侧前庭神经病变:

①常见原因:周围性:耳毒性前庭神经损害(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②少见原因:

A.周围性:耳硬化症,前庭神经元炎后遗症,双侧听神经瘤(神经纤维病),双侧梅尼埃(Ménière)综合征,特发性双侧前庭神经病,Paget病。

B.中枢性:韦尼克(Wernicke)综合征。

颈源性眩晕的诊断依据

1、伏案工作、作者、中老年女性多见,发病前多有慢性颈痛史。

2、眩晕为主要症状,晨起发病多见,眩晕可为慢性持续性,也可表现为发作性的剧烈眩晕。常感到精神萎靡,乏力嗜睡、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力减退等症。

3、下颈椎活动度减少,上颈椎存在错位和(或)失稳的体征,如棘突、关节突、横突偏凸和压痛,枕下肌群痉挛等。

4、X线摄片检查:颈椎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间隙变窄;骨赘增生,病变节段所在水平韧带出现钙化。正位片上可见钩突尖锐、密度增高;椎体倾斜,旋转。斜位片可见椎间孔的形态改变及孔径减小。

5、有条件者可进一步作下列检查:颈椎CT扫描可检查横突孔形态、大小、有无孔内骨赘,能正确判定椎动脉横突孔段是否存在压迫因素;脑彩超(TCD)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脑干诱发电位有助于眩晕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眩晕症的诊断

1.怀疑听神经瘤者应摄内听道平片。

2.颈性眩晕可摄颈椎片。

3.脑电图对眩晕性癫痫的诊断有帮助。

4.考虑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变等可选择作头颅CT或MRI。

5.任何不能用周围前庭病变解释的位置性眩晕和眼震均应考虑中枢性病变,应建议作后颅凹的MRI检查。

6.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协助定位诊断前庭神经病变有一定帮助。

变温试验、指物偏向、直流电试验、位置试验及眼震电图等前庭功能检查有助于眩晕症的定位定性诊断

以上就是眩晕的检查项目,如果真的感觉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去及时检查,只有正确的检查项目,大家才能做出相应的治疗,希望这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眩晕症的诊断办法

不管在生活中得了什么样的病症都会有具体的诊断办法的,虽然在生活中常见的病症之一眩晕,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这个病症,又总是被我们忽略掉,那么具体的诊断办法有哪些呢?

1.体格检查 需进行下述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须特别注意有无眼球震颤,及眼震的方向、性质和持续时间,是自发性或诱发性。伴有眼震者多考虑前庭、迷路、小脑部位的病变。检查眼底有无视神经盘水肿,以了解是否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如有听力减退或消失,则需确定为神经性或传导性,迷路病变及听神经病变常伴听力丧失。有无指物偏向及倾倒现象,明确前庭有无受损。注意有无共济失调,有共济失调者多为小脑、脑干的病变。

2耳科检查:外耳道有无耵聍、鼓膜有无穿孔、有无中耳炎或耳硬化症等,电测听、瘘管试验等。

3前庭功能试验:包括变温试验微量冰水试验或冷热水交替法、旋转试验、位置试验Hallpike位置性试验,即患者坐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偏侧头位使身体快速向下卧倒至平卧位,但头部后仰30°、直流电试验、视动性眼球震颤试验、眼跟踪试验,必要时作眼球震颤电图。

4内科检查:应特别注意血压、心脏等情况。

2.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前庭系统眩晕因损害部位不同而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两类。前者主要由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损害所引起,后者由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病变所引起。

3.眩晕的病因鉴别诊断

依据患者是单次或反复眩晕发作、单侧或双侧的前庭损害、症状与头位变化的关系等,可作病因鉴别诊断。

1单次眩晕发作:

①常见原因:

A.周围性: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

B.中枢性:脑干卒中或小脑卒中、多发性硬化。

②少见原因:迷路梗死、Ramsay Hunt综合征、梅毒性迷路炎、结核性迷路炎、莱姆病、结节病肉芽肿、胆脂瘤、听神经瘤。

2反复眩晕发作:

①常见原因:

A.周围性:梅尼埃Mnire综合征。

B.中枢性:偏头痛,椎-基底动脉缺血。

②少见原因:梅尼埃Mnire病、外淋巴瘘、复发性迷路缺血、高黏状态、Cogen综合征、耳硬化症、前庭发育不全、家族性复发性共济失调、前庭癫痫发作。

3位置性眩晕:

①常见原因:

A.周围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后半规管。

B.中枢性:中枢性位置性眩晕。

②少见原因: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前和水平半规管、酒精中毒、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4双侧前庭神经病变:

①常见原因:周围性:耳毒性前庭神经损害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②少见原因:

A.周围性:耳硬化症、前庭神经元炎后遗症、双侧听神经瘤神经纤维病、双侧梅尼埃Mnire综合征、特发性双侧前庭神经病、Paget病。

B.中枢性:韦尼克Wernicke综合征。

眩晕症的诊断办法就是这些了,相信这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在平常的时候出现眩晕的症状一定不要疏忽大意,该检查的检查,这些诊断办法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青蒿鳖甲汤临床应用

.治疗颈性眩晕73例中,男19例,女54例;均有颈肩拘急疼痛,手臂麻木史,其中最长20年,最短2个月;均有眩晕,其中最长3年,最短4日,2周至2个月者44例;均经X线检查、显示颈椎退变征象;其中21例经脑血流图检查,报告脑供血不良;伴有午后潮热,失眠多梦,烦躁,口干,便秘,舌红脉细数者56例;春夏季发病者52例,秋冬季发病者21例。季发病者52例,秋冬季发病者21例。诊断依据参照威海疗养院陆玖玲所订关于颈性眩晕诊断标准(见《山东医药》1979年8月号)结果:7日内眩晕消失者40例,14日内眩晕消失者11例,14日内眩晕明显减轻者7例;服药14日眩晕仍时重时轻,效果不显者5例,眩晕控制率为93.2%。2.治疗阴虚感冒75例中,男48例,女27例;年龄1-50岁以上;病程1-15日不等。服药1-6剂感冒诸症消失者为治愈;服6剂感冒有所减轻但未根除者为有效;6剂以上感冒诸症毫无改善或加重者为无效。结果:治愈5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3%。

眩晕与头晕有什么不同

眩晕是一种运动错觉,发作时并无外界刺激。眩晕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有数十种疾病可以引起眩晕。眩晕可以是旋转、翻滚、摇摆、倾倒感、浮沉感和颠簸感等。这些感觉是真性眩晕,一般与前庭系统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刺激有关。头晕有时也称为头昏,是头内出现的不适感而又不能准确表达的症状。可以为轻微的不稳感、飘浮感、轻微的运动感,可以是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也可由低血压、脑缺血、低血糖或焦虑等疾病引起。

患者对自身的症状可以进行初步判断,是眩晕还是头晕,进而减少就诊的盲目性。如果是真性眩晕,一般应在耳鼻咽喉科就诊,而头晕可见于耳鼻咽喉科疾病也可见于内科疾病、神经科疾病、骨科疾病、脑外科和精神科等。若患者自我判断困难,可首先就诊眩晕门诊,由眩晕专科医生判断。

眩晕症的鉴别诊断

眩晕对于人们来说是个不小的困扰,人们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患上了眩晕,当我们觉着身体不适的时候就一定要去医院做个诊断,现在我们来聊一聊眩晕都有哪些诊断方法。

1.全身检查 注意有无颈椎病、视力异常、贫血、高血压、动脉硬化、中毒、感染等。

2.常规耳科检查 主要检查听力及有无内耳疾病。

3.神经系统检查 注意有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和精神症状。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共济运动是否协调,如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直线行走试验等,及有无面部神经麻痹等。

4.眼征 是否有眼震,眼震的性质,及有无眼球运动障碍等。

以上就是眩晕的一些诊断方法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如果出现了不适,就要及早的去做个诊断,提早预防,远离眩晕。

老年人颈性眩晕诊断

1.年龄

多于40岁以上发病。

2.眩晕发病

常与颈部体位改变有关。

3.颈部做后仰

旋转动作时,可诱发眩晕或恶心感。

4.可伴有神经根性症状。

5.突然发病

常因起床或转头突然出现眩晕,往往伴有眼球水平震颤。

6.颈椎检查

颈部活动受限,患病椎体棘突偏歪、椎旁有压痛。颈2棘突偏歪多见。因椎动脉进入横突孔后,垂直上升,从第2颈椎到进入枕骨大孔之前椎动脉在此段发生多个弯曲,所以椎动脉血流受阻碍也多发生于此。

7.脑血流图

枕乳导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扭颈试验阳性。

8.颈椎X线平片

正侧片、左右斜位及张口位片示,颈椎生理曲线变直、反张、成角或中断。骨质增生。环椎后结节上翘,齿状突距两侧块距离不等宽。

相关推荐

神经眩晕症怎么检查

一、前庭神经炎是耳科前庭系统常见急病。患者常表现为急性发作性眩晕和平衡障碍,有强烈的旋转感(周围物体都在围绕自己转动或左右、前后翻滚的感觉),头动或体位改变时眩晕症状加重,持续时间比较长(约数小时到数天不等)。同时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包括身体不适、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但耳部的症状常不明显,如多不伴有耳鸣、耳胀满感及听力下降等。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多认为与病毒感染前庭上神经所致;因此部分病人在发病前,常出现病毒感冒的一些临床表现。 二、前庭神经炎的辅助诊断方面,主要包括:纯音测听

眩晕的预防

1、脑血管性眩晕:夏冬季节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发生各种脑血管意外,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应注意多饮水,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都容易引发脑血管性眩晕。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经确诊后可以适当给以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等。 2、脑肿瘤性眩晕:此类眩晕发病多较缓慢,初期症状较轻,不易发现。对于逐渐出现的轻度眩晕,若伴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或其他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3、颈

老人眩晕症的真假性眩晕

进入老年后,各种症状便不断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等。而老年人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症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 Smith(1993)报道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其中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 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

头晕的四个误区要认清

误区一:头晕就是眩晕 头晕和眩晕是不同的。 眩晕以感觉到自身和周围物体在旋转、移动、漂浮为特征,实际自己和周围物体都没有动,所以是一种运动错觉或视幻觉,往往由神经系统特定部位病变引起。 头晕是很宽泛的概念,包括眩晕、头昏、头脑不清、沉重等的感觉,头晕是比较主观的感觉,由于患者耐受力、感受程度不同,它甚至包括除了明显头痛外的所有头部不适感觉,不一定都是神经系统的病变,可以由心血管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 误区二:眩晕剧烈病情就重 眩晕发作时的表现差别很大,患者往往认为眩晕剧烈时病情就重,要马上抢救,其实是个误区

半夜头晕恶心想吐是怎么回事呢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眩晕又分为真性眩晕、假性眩晕。而伴有头晕恶心想吐症状的疾病有以下常见的几种: 1、脑血管性眩晕突然发生剧烈旋转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10-20天后逐渐减轻,多伴有耳鸣、耳聋,而神志清晰,常在半夜发生。 2、脑肿瘤性眩晕早期常出现轻度眩晕,可呈摇摆感、不稳感,而旋转性眩晕少见,常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 3

耳石症诊断标准

(1)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 (2)Dix-Hallpike试验阳性。该试验具体操作时由测试者位于病人之后方,手持头部,帮助患者由坐位迅速平卧,在保持上部躯体水平条件下,头向左右转动各一次,应保持头与矢状面成45°角。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经过数秒潜伏期后,出现短暂眩晕发作和旋转型眼震,通常持续20~30秒,患者复原至坐位时出现反方向旋转型眼震,上述位置重复数次后眩晕和眼震不再出现(易疲劳的)。病变侧别则根据Dix-Hallpike试验结果确定,即头偏向左侧出现眼

眩晕与头晕不是一回事

眩晕和头晕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种症状。近年来,全世界患眩晕和头晕的人数不断增加。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此类患者约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15%,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约占老年门诊病人的80%以上。 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和老年病增加、神经系统疾病上升及交通事故中头部损伤有着密切关系。此外,现代生活带来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也使得眩晕症的发病率迅速增加。临床上,很多患者分不清眩晕和头晕这两个症状,今天我就给大家普及一下。 症状表现不同 眩晕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旋转性眩晕,病人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在旋

明确眩晕检查办法

眩晕症的检查办法,这个问题相信还是有很多人不是很明白,如果大家感觉到不舒服了一定要及时检查,大家可以参考这些辅助检查的项目来看看,相信对大家的身体一定会有帮助的。 其他辅助检查: 1.怀疑听神经瘤者应摄内听道平片。 2.颈性眩晕可摄颈椎片。 3.脑电图对眩晕性癫痫的诊断有帮助。 4.考虑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变等可选择作头颅CT或MRI。 5.任何不能用周围前庭病变解释的位置性眩晕和眼震均应考虑中枢性病变,应建议作后颅凹的MRI检查。 6.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协助定位诊断前庭神经病变有一定帮助。 这些就是

头昏和眩晕是不一样的

在平常的人看来,一头昏就说是眩晕。其实,不是这样的。眩晕和头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面我们听听专家的讲解吧。 其实,从医学上来说,眩晕与头昏并不是一回事。眩晕表现为有自身旋转感或周围物体旋转感,有时还可有浮动感或颠簸感,即所谓的天旋地转。但病人没有丧失意识,始终是清醒的。不过,有少数病人在眩晕发作前后,也可能或多或少有一些昏沉感。临床上将有旋转感觉的症状称为眩晕,而将昏昏沉沉的感觉称为头昏,所以两者是有区别的。 眩晕是由于人体平衡感觉系统失常所致,即内耳与前庭中枢发生了病变。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眩晕

治疗老人眩晕症用什么药

在患者方面,很多中老年朋友认为这是小毛病,并不寻求治疗,能拖就拖。这样的结果就是会发展成器质性病变,导致血管变细,血液黏稠,心脏和血压也都会受到影响,不仅治疗更加困难,还会有突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在诊断方面,有些医生会首先怀疑头晕等症状是由脑部肿瘤引起的,一般要求患者做核磁共振和CT,而椎基底动脉狭窄,核磁共振和CT都是检测不出来的。其诊断结果经常是患者没病,无需治疗,或者给患者使用一些激素类药物缓解头晕症状。由于药不对症,所以不仅不见效还往往耽误了病情。有时即便是诊断正确了,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用一些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