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的标准 儿童肥胖的标准计算
儿童肥胖的标准 儿童肥胖的标准计算
儿童各年龄的标准体重,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6个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7
7—12个月:标准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5
1岁以上:标准体重(千克)=实足年龄×2+8
根据公式:(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100%,如果超过了标准体重的10%,可以看做超重,一旦超过了20%,则属于肥胖。
小儿肥胖症对儿童的危害
儿童肥胖三大因素诊断儿童肥胖看bmi小儿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一种疾病。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活动、遗传因素、饮食热量过高等。小儿肥胖的主要症状是孩子的体重高于同龄孩子的平均体重,另外肥胖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比如肥胖的男孩多数阴茎短小,对男孩的生殖发育会有影响,肥胖的女孩可能会有性早熟等。
那么,如何知道孩子患上了肥胖症呢?光是肉眼目测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张慧副主任指出,诊断孩子是否肥胖可以通过bmi来进行计算,就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即: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厘米为腰部肥胖标准。
儿童肥胖危害多但不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都说肥胖是会呼吸的痛,儿童时期的肥胖,更是关乎形体外貌和终身健康。儿童肥胖不仅仅会影响体形,更重要的是儿童肥胖是导致成人期肥胖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因素。张慧副主任强调,肥胖可能会对儿童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肥胖儿童容易遭受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和讥讽,家长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肥胖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积极帮助孩子去应对因为肥胖导致的精神负担。
虽然小儿肥胖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但是对智力的影响较小,所以家长不用担心这一问题,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要保持良好的习惯,不要暴饮暴食,更不要宠孩子宠到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如今的垃圾食品太多,小孩子还是最好不要吃。
多看电视导致儿童肥胖
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增加1小时,儿童肥胖率则增加1至2个百分点,这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研究者们最近得出的结论。同时,他们还指出,目前北京孩子中肥胖发病率已经接近了发达国家水平,几乎每5个北京孩子中,就有1个是胖子,5至8岁正是这些孩子们肥胖的高发期。
此次调查是研究者于2000年在北京城区有代表性的10所幼儿园中进行的。测量标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超过与身高相应的标准体重20% 的为肥胖,超过10%至20%的为超重。研究者透露,儿童肥胖率在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1986年调查时,8城市中0至7岁儿童肥胖发病率仅为 0.91%,到1996年上升到1.76%,肥胖孩子的数量翻了一番。时隔仅4年之后,北京孩子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又分别达到9.8%和7.06%,超过正常体重的孩子竟占到16.86%,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研究者分析这一问题时说,体育活动被看电视所代替,是导致今天儿童肥胖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我国城镇居民每100户家庭电视的拥有量,从 1985年的17.21台,增加到1999年的111.57台,看电视已经成了目前儿童和青少年课余娱乐的主要方式。调查显示,平均每天看电视不足1小时、1至2小时、2至3小时和大于3小时的儿童少年,肥胖率依次为10.9%、11.8%、13.2%、15.1%。
儿童肥胖的标准
孩子理想体重的科学标准
1—6个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6;
7—12个月:标准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5;
1岁以上:标准体重(千克)=8+年龄×2。
根据公式:(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100%,如果超过了标准体重的10%,可以看做超重,一旦超过了20%,则属于肥胖。
儿童肥胖程度可分为三级:
轻度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儿童标准体重20%—30%。
中度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儿童标准体重30%—50%。
重度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儿童标准体重50%以上。
肥胖儿童的标准
衡量肥胖儿童的2项标准:
我国大多数门诊的衡量标准是按照理想的身高体重标准来计算,但这种判断方式极有可能遗漏矮小的肥胖儿童,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体质指数(BMI)来诊断。肥胖病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
3~7岁的体质指数(BMI)指标:
男BMI均值
3岁15.62
4岁15.43
5岁15.52
6~7岁15.58
女BMI均值
3岁15.34
4岁15.02
5岁14.78
6~7岁14.77
体质指数(BMI)等于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对于大人来说体质指数大于24即是肥胖。而3~7岁的儿童仍处于生长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标准,超过BMI均值则可以判断为肥胖儿童。
3~7岁常规的理想身高体重标准:
男体重均值(kg)身高均值(cm)
3岁15.4399.34
4岁17.76106.27
5岁20.40113.86
6~7岁23.46121.06
女体重均值(kg)身高均值(cm)
3岁14.9097.71
4岁17.24105.50
5岁19.37112.54
6~7岁21.99119.11
理想的身高体重判别方式是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理想体重的10%,即是肥胖病。这也是现今大多数门诊的判别方式。
TIPS:肥胖病的2种类型
肥胖病大体上可以分为单纯性与病理性两种。单纯性肥胖是由父母的养育方式以及孩子的生活习惯不佳所引起的。病理性肥胖主要指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肥胖。单纯性肥胖与病理性肥胖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孩子属于病理性的肥胖,建议就医检查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宝宝减肥四大禁地
禁地一 不可短期、快速降体重
儿童期不宜短期快速减肥,因为可能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孩子从正常体重长成肥胖,一般要经过数月或数年。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的各个器官如心、肺、肾脏等,已逐渐适应了体重较重的状况。如果在短期内快速减肥,如一个星期便减去好几公斤,一般减去的是身体的水分,即体液。体液的快速丢失,会使心、肺和肾等器官一时难以适应,从而容易出现循环系统的异常,导致肾功能损害,甚至会增加成年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另外,以人体水分丢失为主要方式的减肥难以持久,一旦减肥措施停止,体重会迅速恢复到原有水平。体重的大起大落一方面对身体健康有害,另一方面容易使肥胖儿童对肥胖失去信心。
禁地二 不可以饥饿或药物方法降体重
过分节食、饥饿和采用药物减轻体重,即使对成年人的健康也会有影响,对于正在快速生长发育的儿童更是如此。儿童的器官组织正在建造阶段,节食、饥饿或药物等方法,都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很大伤害,况且儿童肥胖是多种原因所致,并非完全是过多进食引起。因此,儿童在减肥过程中绝对不能有饥饿感,而是以调整饮食的各种营养素比例为原则来控制热能摄入,也不可以采用药物。
禁地三 不可错误地认识减肥效果
在减肥过程中,不少父母对减肥的效果用体重的绝对下降来衡量,这种做法很不恰当。因为,儿童的身高在不断增长,如果能保持体重不增或缓慢增加,便达到了减肥效果,而父母则认为必须比原有体重下降才是有效果,因此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法,硬让体重比原来少,结果损害了正常的生长发育。比如一位身高110厘米的男孩,体重27公斤,超过肥胖标准4.6公斤,半年后身高增长到114厘米,而体重经过减肥还是27公斤,体重超过肥胖标准3公斤。虽然绝对体重没有变化,但相对体重已减少了1.6公斤,这就说明减肥有效。一般来说,儿童减肥速度控制在每月相对体重减少0.5-1公斤较为合适。
禁地四 不可仅以单一方法减肥
如果只用单一的方法减肥,效果很不理想,国内外一些专家曾经用单纯的饮食控制或单纯的运动训练对肥胖儿童进行减肥,结果不尽人意。因为,儿童肥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如不良饮食、运动行为和生活习惯等。若想使体重彻底降下来,必须从这些引起肥胖的原因着手,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才能保持正常的体重。目前,国内外公认适合儿童减肥的方法是包括行为矫正、饮食调整和运动在内的综合方案。
得儿童肥胖症的人多吗
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截至 2000 年,全球 5~17 岁儿童的超重率为 10%,肥胖率为 2%~3%,欧美发达国家儿童超重率高达 20%~30%,肥胖率为 5%~15%,且是儿童肥胖的主要流行地区,非洲和亚洲国家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则在 10% 以下。我国儿童肥胖率也不断增加,自 1982 年到 2002 年,我国城市儿童超重率增长了 33%,肥胖率增长了 29%,农村地区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也分别增长了 15% 和 3%。据 200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按照 2003 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超重、肥胖判定标准,我国城市 7~17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已经分别达到了 8.5% 和 4.4%,其中大城市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了 13.1% 和 8.1%。2006 年进行的第 3 次全国儿童肥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0 年来中国 0~6 岁儿童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 19.8% 和 7.2%,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儿童肥胖标准是什么
我国大多数门诊的衡量标准是按照理想的身高体重标准来计算,但这种判断方式极有可能遗漏矮小的肥胖儿童,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体质指数(BMI)来诊断。肥胖病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
3~7岁的体质指数(BMI)指标:
男BMI均值
3岁15.62
4岁15.43
5岁15.52
6~7岁15.58
女BMI均值
3岁15.34
4岁15.02
5岁14.78
6~7岁14.77
体质指数(BMI)等于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对于大人来说体质指数大于24即是肥胖。而3~7岁的儿童仍处于生长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标准,超过BMI均值则可以判断为肥胖儿童。
3~7岁常规的理想身高体重标准:
男体重均值(kg)身高均值(cm)
3岁15.4399.34
4岁17.76106.27
5岁20.40113.86
6~7岁23.46121.06
女体重均值(kg)身高均值(cm)
3岁14.9097.71
4岁17.24105.50
5岁19.37112.54
6~7岁21.99119.11
理想的身高体重判别方式是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理想体重的10%,即是肥胖病。这也是现今大多数门诊的判别方式。
TIPS:肥胖病的2种类型
肥胖病大体上可以分为单纯性与病理性两种。单纯性肥胖是由父母的养育方式以及孩子的生活习惯不佳所引起的。病理性肥胖主要指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肥胖。单纯性肥胖与病理性肥胖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孩子属于病理性的肥胖,建议就医检查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儿童肥胖的新标准
米杰解释说,一个人的体重中,既包括脂肪重量,也包括肌肉、骨骼、水等非脂肪物质的重量。对于两个BMI相同的人,脂肪所占比例可能并不一样,而机体内过度的脂肪含量(脂肪占总体重的比例过高)才是人们患上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和脂肪肝等代谢异常疾病的关键因素,所以,即使是BMI相同的人,其患病几率也是不同的。而且,成年人的身体已经发育成熟,对于一般人而言,BMI数值的增加,基本可以反映体内脂肪含量和比例的增加,但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BMI的增加并不伴随脂肪比例的上升,反而可能有小幅度的下降,如此一来,只用BMI作为肥胖与否的评判标准就显然会出现偏差了。
此外,脂肪的分布部位也是影响患病几率的因素之一。比如,四肢偏胖的人,比腹型肥胖的人危险性小;同样腹型肥胖的人,如果脂肪主要堆积在内脏周围则患病的危险性更大。因此,采用腰围与身高的比值作为是否腹型肥胖的判定标准对儿童是有价值的。
因此,米杰建议,家长在考虑孩子是否肥胖时,至少要考虑三个因素,即体质指数BMI、腰围与身高的比值,以及体内脂肪比例三项。
首先是每年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通常2—6岁孩子要小于18;6—9岁的小于19;10—12岁的小于21(如果是女孩可放宽到22);13—15岁小于23;16—18岁小于24。
其次要定期测量腰围,判断是不是腹型肥胖。对于6岁以上儿童,理想的腰围/体重值得小于0.46。
最后,如果有条件测量脂肪占总体重的比例,则应该知道,男孩和12岁以下女孩应该小于20%;12岁以上女孩小于25%。
当然,目前来说,可能家长自行测量体内脂肪比例较困难,但借用健身房或一些医院门诊中的体成分分析仪可以起到一定的初步筛查作用。需要提醒的是,这种分析仪的准确度与测量时间、是否排空膀胱,甚至脚底是否有汗都有关系,误差偏大(胖孩子的数值可能偏低,瘦孩子的则可能偏高),所以只能作为简单的衡量,更精确的判定,还是应该到医院的儿科或内分泌科进行。
儿童肥胖要如何减肥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吃多一点,长胖一点,在他们的眼里看来,小孩子要“白白胖胖”的才会招人喜欢。其实,小孩子太过肥胖并不是一件好事,近年来到医院就诊的“小胖墩”不在少数,有研究者针对上海某区做的5岁~12岁儿童肥胖率数据采集发现,该区超重率为15%左右,肥胖率达到11%,并且男童比女童高。而因肥胖而引起的疾病更是越来越多,美国心脏协会(AHA)最新科学声明显示,美国约5%的儿童和青少年严重肥胖,并处于2型糖尿病和早发心脏病的高危阶段。
儿童肥胖三大因素 诊断儿童肥胖看BMI
小儿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一种疾病。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活动、遗传因素、饮食热量过高等。小儿肥胖的主要症状是孩子的体重高于同龄孩子的平均体重,另外肥胖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比如肥胖的男孩多数阴茎短小,对男孩的生殖发育会有影响,肥胖的女孩可能会有性早熟等。
那么,如何知道孩子患上了肥胖症呢?光是肉眼目测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张慧副主任指出,诊断孩子是否肥胖可以通过BMI来进行计算,就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即: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厘米为腰部肥胖标准。
儿童肥胖危害多 但不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都说肥胖是会呼吸的痛,儿童时期的肥胖,更是关乎形体外貌和终身健康。儿童肥胖不仅仅会影响体形,更重要的是儿童肥胖是导致成人期肥胖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因素。张慧副主任强调,肥胖可能会对儿童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肥胖儿童容易遭受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和讥讽,家长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肥胖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积极帮助孩子去应对因为肥胖导致的精神负担。
有些家长会担心小儿肥胖症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小儿肥胖症只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疾病。一般来说,肥胖对智力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肥胖主要是代谢性疾病,与智力相关不大。
儿童减肥不需减肥药 饮食+运动来控制体重
既然儿童肥胖有这么多的危害,那么对于儿童肥胖的治疗就是家长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减肥药是很多人减肥都会采取的方式,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儿童呢?张慧副主任表示,肥胖儿童的治疗不需要吃太多的减肥药,要使任何肥胖儿童体重减轻必须限制饮食同时加强运动,使儿童每日摄入的能量低于机体消耗总能量,这样可从体内脂肪中消耗一定的热量。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父母应给孩子制定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法,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甜食厚味、多素食、少零食。对于肥胖的儿童,要严格限制含脂肪和糖多的食品,高蛋白,低脂肪,少吃肉,少吃精米和精面粉,多吃粗纤维食品,如蔬菜、水果等。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此外,经常参加一些运动,加强锻炼,使能量消耗增加,对肥胖儿童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那么,适合肥胖儿童的运动方式有哪些?张慧副主任表示,肥胖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减轻体重,促进体脂消耗。可以采用缓跑、中速跑、快速步行等多种运动方式。另外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加量,不要一下子进行强度太大的运动。
简单实用计算体重方法
1.计算方法一:
体质指数=体重(公斤) ÷ 身高(米)的平方 kg/m^2
算式写法:BMI = 体重/(身高)^2
正常体重:体重指数 = 18.5-25 (中国体质标准:正常范围 18.5~23.9,超重24.0~27.9,肥胖≥28.0)
超重:体重指数 = 25-30
轻度肥胖:体重指数 > 30
中度肥胖:体重指数 > 35
重度肥胖:体重指数 > 40
简单实用计算体重方法
2.计算方法二:
标准体重=身高(m)×身高(m)×标准系数(女性20,男性22)
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 20﹪为体重偏重或偏轻
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3.计算方法三: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例如,一个身高170厘米的男子,他的标准体重应该是:170(厘米)-105=65(公斤)。凡是超过标准体重10%者为偏重,超过20%以上者为肥胖;低于标准体重10%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为消瘦。
注意:上述计算方法只适用于成年人。对儿童,老年人,或者身高过于矮小的人士并不适用。
儿童肥胖的原因和危害
1.据了解,当儿童身高小于等于168cm时,依据我国现行使用的身高标准体重表,高于110%标准体重为超重,高于120%标准体重为肥胖。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蓄过高造成的疾病。它可以作为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诱发因素之一,严重危害成年时期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通过对与饮食和行为习惯有关的18个问题进行调查,在与饮食有关的12个问题中,儿童平时最喜欢的菜肴、儿童最喜欢的饮料、儿童平时每餐的吃饭
3.时间、儿童每次进餐一般速度四个问题,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肥胖儿童平时蔬菜类食品吃得较少,而蛋类、鱼类吃得较多;肥胖儿童比非肥胖
4.儿童更喜欢喝碳酸性饮料;部分肥胖儿童吃饭速度过快。
5.与行为有关的6个问题中,儿童平均每天看电视(含上网)的累计时间、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两个问题,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有显著性差异:肥胖儿童看电视及上网的时间较非肥胖儿童长且睡眠时间更多。
预防儿童肥胖从母孕开始
童肥胖症在孩子未出生前就可能显现出来。儿童肥胖与妇女怀孕期体重增重有关。孕妇增重越高,新生儿体重越重。专家建议,为预防儿童肥胖,孕妇应从孕中期就开始定期监测体重、血糖和甘油三脂的水平。
专家透露,据介绍,全世界肥胖病发病率正以每5年—10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并呈低龄趋向。它已与吸烟、艾滋病一起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严重问题。据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调查,目前,本市妇女孕期增重平均达15公斤,较以往12公斤标准已有较大提高。
儿童肥胖标准计算 如何判断儿童肥胖严重度
儿童肥胖程度可分为三级,按照公式算出其标准体重,将其与实际体重相比较:
轻度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儿童标准体重10%—19%。
中度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儿童标准体重20%—24%。
重度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儿童标准体重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