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育慢的表现 大运动发育晚
宝宝发育慢的表现 大运动发育晚
俯卧抬头、坐、站、走都比正常同龄儿童要晚,1岁时还不会坐、站。有的小儿全身很软,整天躺着,四肢很少运动;有的小儿则相反,四肢肌张力高,很“硬”,给他做操时感觉“较劲儿”,扶站时,双下肢呈交叉强直状,足尖着地。
宝宝不爱运动会阻碍大脑发育
5岁以下的孩子,每天应该进行至少3小时的锻炼。英国政府要求托儿所的初学走路儿童每天至少步行15分钟.
最新科研成果表明,孩子运动不足,会影响大脑发育。5岁以下的孩子,每天应该进行至少3小时的锻炼。英国政府要求托儿所的初学走路儿童每天至少步行15分钟,而婴儿们也要在“婴儿健身房”进行游泳和拉伸锻炼。
这是英国政府第一次关注5岁以下儿童的健身问题,因为英国孩子的肥胖率正在不断提高。实际上,全世界大部分地方的儿童都已经或者正在出现肥胖问题。
参与这项国民健康指导制定的博士指出:“对于那些还不会走路的孩子,让他们尽早在地上爬、玩或者滚动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们必须进行有健身作用的游戏,每天至少3小时。”
如果你的宝宝生性不喜欢运动,那么你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其进行适当的运动,只有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孩子的大脑发育才不会受到影响。
8个特征判断宝宝是否运动发育迟缓
宝宝的生长发育是多方面的,包括体格、智力、语言、心理,还有运动,如果发现宝宝运动发育比正常同龄宝宝较为落后,则应怀疑是否是运动发育迟缓,应及时就医。
宝宝运动发育迟缓影响智力
宝宝运动发育迟缓,会影响宝宝下一步的发育,比如,当宝宝学会坐之后,宝宝的腰部力量增加和平衡能力的提高,他就有能力学习爬行。如果宝宝在7个月的时候还不能独坐,那他就不会有足够的力量去学爬,进而影响宝宝学走路。儿科专家指出,如果宝宝运动发育迟缓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严重者可能会影响智力发育。
哪些宝宝容易运动发育迟缓
儿科专家指出,一般早产儿或出现过缺氧、病理性黄疸、营养不良、颅内出血的宝宝比其他足月正常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运动发育迟缓。如果宝宝曾出现以上的情况,家长应该更加细心观察宝宝的运动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怎样判断宝宝是否运动发育迟缓
家长怎样才能判断宝宝是否是运动发育迟缓?专家指出,当宝宝出现以下情况时,家长应引起注意,最好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咨询。
1.两个月时,宝宝不会与妈妈对视,宝宝不会笑;
2.3个月时,宝宝不会发声,不能稳定抬头至45°;
3.3个月时,家长为宝宝穿衣困难。家长感觉宝宝的手脚很有力,较难活动宝宝的手脚;
4.4个月时,手还紧握拳头;
5.5个月时,宝宝不会翻身,不会用手把东西塞到嘴里;
6.8个月时,宝宝不会独立直腰坐;
7.9个月时,宝宝不会爬行;
8.15个月时,宝宝不会独走;
宝宝运动发育迟缓该怎么办
运动发育迟缓儿在儿童康复中心经过康复医师评价,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后即开始个体化的康复训练。以大运动训练、小儿按摩、语言认知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为主,辅以一些促进生长发育的药物,一般2个月一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即可。
宝宝成长第一年的秘密之大运动发育
生长发育的“秘密”
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受到先天和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每个宝宝都有其各自生长发育的轨迹,例如,男孩女孩的发育有其各自的时间表,采用校正孕周才能合理地评估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等等。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阶段性的过程,遵循了一定的规律顺序。尽管您可以在适当的时间里,采取适当的方法,刺激孩子的生长发育,但总体来说不可能跳过某一个阶段而直接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速度不一样,各方面的发展也不均衡,家长观察宝宝的发育,应多作纵向连续了解,少作横向比较。按月套标准总会有人欢喜有人忧,假如您发现宝宝的某项发育较标准超前,那先恭喜您,您的宝宝在这阶段该项发育暂时领先于部分宝宝;假如您发现宝宝的某项发育较标准延后,您也不必太过担忧,每个人都有他擅长的和不太擅长的事,况且发生得晚不代表进步不快,千万不要给宝宝施加太多的压力。
绝大多数宝宝的生长发育都在正常范围,只有很小一部分宝宝会在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严重滞后,这常常提示可能有某种疾病或者生理性缺陷,应及时就医诊疗。
开启“宝库”的万能钥匙
宝宝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千万不要为“宝宝在这阶段该学习什么”而发愁,也不要给他设定过高的目标。宝宝需要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是他学习技能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自然的学习方式,宝宝的智能和情感需要您为他提供更多的安全体验,排除一切潜在的危险,为宝宝提供一个安全而丰富的游戏环境。您的参与从始至终都非常关键,为了让宝宝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您应该腾出时间来与他一起玩一起学,您的参与会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您的鼓励和赞美会让这个过程变得既兴奋又开心。
成长第一年中大运动发育的一般规律和促进方法
首先,您必须了解每一项大运动发育都与支配该运动的神经和肌肉的成熟程度有关,因此是随着发育水到渠成的事。随着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的增强,宝宝在出生的前几个月中就能基本实现对头部的控制,随着身体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提高,他开始学习翻滚、坐、爬、站立和走路。
抬头
宝宝半月龄以后,您可以开始尝试在两餐奶之间让他俯卧一会儿,您可以用颜色鲜艳或者有悦耳声音的小玩具在他头部上方引逗抬头,也可以让他俯卧在您的胸腹部,您按摩他的颈背引逗抬头;宝宝满月前后,您可以尝试握住宝宝的手腕,轻轻缓慢地将他拉起片刻,也可以在拍背防溢奶之后,尝试不扶住他的头,让其自然竖立片刻,以此来锻炼颈肩背部肌肉力量。随着颈肩背部肌肉力量的不断增强,宝宝开始学习保持头部的平衡,一些轻微摇摆和缓慢晃动的游戏如“躲猫猫”能帮助他联系控制自己的头部。大约在5月龄前后,宝宝对头部控制自如。
翻滚
您可以在宝宝出生后就开始做抚触和被动体操,宝宝3月龄前后,您可以用悬挂颜色鲜艳或者有悦耳声音的小玩具引逗他伸手踢腿,以此锻炼四肢和全身肌肉的力量。大约在3-4月龄,一些具有探索精神的小宝宝,已经能在您用玩具的引逗下,从仰卧位完成侧翻90度甚至偶尔翻身180度。随着肌肉力量的不断增强,大约在5月龄前后,一些宝宝已经可以腹部为支点,连续翻身打滚。
坐
宝宝6周以后就可以开始在较硬的靠枕上让他靠坐片刻,这样能让他的视野开阔,更能激起他坐起来的欲望。4月龄前后,宝宝竖抱抬头已稳,您可以握住宝宝的手,用很小的力气将他从仰卧位逐渐拉至坐位,以后逐渐减力,直至宝宝能握住您的手指将自己拉坐起来,5月龄前后,您可以在拉坐起来后让宝宝扶坐片刻,6月龄前后,您可以让他靠坐,然后逐渐减少背后的支撑物,尝试让他用自己的双臂支撑起身体的一部分重量。大约在7-8月龄,宝宝的坐姿平稳,大约在8-9月龄,他可以自发从卧位转变成坐位又从坐位转变成卧位。
爬
宝宝在学习爬行之前,可能先会有一些自己独创的移动方式,您应该鼓励他的这些尝试,这有助于发展宝宝身体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并且满足了他探索的好奇心。当宝宝俯卧时,您可以用手抵住他的足底,让他借助全身的力量向前窜行,也可以用玩具引导他,让他尝试向前移动。通常6-7月龄的宝宝开始匍匐移动,7-8月龄的宝宝开始膝手爬行,9-10月龄的宝宝开始手足爬行,10-11月龄的宝宝开始能手足爬行上下台阶,但我们确实无法预计宝宝爬行各个阶段的准确月龄,因为有些孩子热衷于关注身边的一切事物,所以爬行动作可能出现得比较早,动作也可能发展得比较协调;而有些孩子与其是趴着更乐意于躺着,所以爬行动作可能出现得相对较晚,甚至有些孩子会直接跳过爬行阶段,且并不影响他走得很好。
1岁宝宝发育指标 动作的发育
12个月的宝宝开始能走了,绕着家具走的行动更加敏捷。不必扶,自己站稳能独走几步。站着时,能弯下腰去捡东西,也会试着爬到一些矮的家具上去。1岁的孩子,喜欢将抽屉或垃圾箱倒空。喜欢自己拿着食物吃,拿起袜子知道往脚上穿,拿起手表往自己手上戴。这些都说明孩子的独立意识在增强。
宝宝发育晚小心脑瘫在作祟
脑瘫患儿在出生过程中常有缺血缺氧、脑袋受到挤压或者宫内病毒感染等情况存在,所以,对于出生时有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惊厥,或者母亲怀孕时有妊高症等"高危因素"的孩子,我们建议在孩子出生1个月、3个月、半岁时,应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评估其神经发育情况。
如果宝宝有问题,一般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能看出来:比如两个月了还不会笑,没有面部表情,跟大人没有眼睛交流;3个月、4个月大了还不能立头;5个月了还不会翻身;还有两侧运动不对称,比如两条腿蹬腿的次数明显不一样等。如果有异常情况,说明孩子可能有问题,应该就诊。
在这儿要强调,千万不要对孩子“发育晚”的这种现象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孩子是早产、难产的,比人家宝宝发育晚也是正常的,这种错误思想万万不可有。脑瘫的康复治疗,一定要抓住“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因为已经有研究证实,脑瘫患儿如果能在半岁之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那么往往还能得到更好的恢复。因为人类的脑组织在此时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仍处于迅速生长期,处在此年龄段的脑瘫患儿的脑损伤还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可塑性较大,代偿恢复能力较强,在这一时期进行治疗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小儿脑瘫的治疗不可耽误,如果在生活中发现宝宝发育晚,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如果确诊是小儿脑瘫,那么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最后我们祝愿脑瘫患儿能够早日康复。
宝宝发育慢是什么原因
孕母因素
怀孕后,如果不注意护理,孕妇营养缺乏、情绪异常、使用药物﹑接受辐射和环境等,均可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出生后造成宝宝发育迟缓。
遗传因素
宝宝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若父母幼时有发育迟缓现象,宝宝发育迟缓的可能性更大。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仍应创造良好的后天外部条件,促进生长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
营养因素
营养因素也是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充足和调配合理的营养,是宝宝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不足,首先会导致宝宝体重不增甚至下降,还会影响身高的增长和身体其他各系统的功能,像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神经调节功能等。而且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父母必须保证宝宝正常的营养供给。
疾病因素
疾病对宝宝生长发育也有一定影响,长期患病的宝宝发育要比同龄人慢。急性感染常使宝宝体重不增或减轻,慢性感染则同时影响体重和身高的增长。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突出,常引起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对宝宝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都会产生明显影响。
器官或神经损伤
如果宝宝是语言发育迟缓,则可能源于听力损伤或喉部、鼻腔或口腔等问题。如果是“交流意图”障碍,则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有关。
环境因素
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反之则带来不利影响,环境污染,空气质量差、水源不洁、居住环境阴暗扥等,都会引起宝宝发育迟缓。
宝宝发育慢怎么办
1.科学地晒太阳:每天晒太阳半小时是白种人的标准,我们黄种人不够,应该每天日照1~2小时,黑种人需要时间更长些(皮肤色素越多,紫外线光合产生维生素D的作用越低)。
让宝宝多到户外活动,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晒太阳。隔着单层玻璃,直射太阳的紫外线减少60%,紫外线透过双层玻璃只剩20%,距窗口4米处的室内,紫外线仅为室外的2%。
2.戴着帽子、手套和口罩晒太阳,也不科学。宝宝晒太阳应尽可能地暴露皮肤,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冬天应抓住中午时间,日照时间更长一些。
3.北方户外严寒,不适宜日照的婴儿可适当补充鱼肝油。
脑瘫要做的检查有哪些
1、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该表适用于运动发育迟缓以不同程度脑瘫的运动功能评估。由于脑瘫儿童运动能力某些方面进步比较缓慢,会出现运动发育商随实际年龄下降的情况,所以用发育年龄来反映患儿的变化。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脑病理改变的证据,对脑瘫病因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辅助作用。能够容易地发现脑室旁白质软化、颅内出血等病变。
3、粗大运动功能评估
该量表可以灵敏地反映康复后的效果,适用于脑瘫儿童粗大运动的评估、康复目标制定和康复疗效的监测。但是考虑到没有依年龄建立常模,不能做出运动发育水平的评估。
以上的三点就是脑瘫要做的检查了,生活中家长对脑瘫的孩子加强护理,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一些危险的玩具,多陪伴孩子,多给孩子一些爱,让孩子得到应有的温暖,让孩子对我们充满信任,这样孩子的疾病才会尽快的康复
黄疸容易导致运动发育迟缓
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较多,而肝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胆红素不能被及时代谢出去,导致血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额头、胸部、四肢的皮肤以及白眼珠等部位发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3天开始出现,7~10天到达最高峰,2周后可以消退。如果在2周后症状仍比较重,最好到医院检查,以确诊黄疸的病因。
宝宝的生长发育是多方面的,包括体格、智力、语言、心理,还有运动,如果发现宝宝运动发育比正常同龄宝宝较为落后,则应怀疑是否是运动发育迟缓。
一般早产儿或出现过缺氧、病理性黄疸、营养不良、颅内出血的宝宝比其他足月正常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运动发育迟缓。如果宝宝曾出现以上的情况,家长应该更加细心观察宝宝的运动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运动发育迟缓儿在儿童康复中心经过康复医师评价,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后即开始个体化的康复训练。以大运动训练、小儿按摩、语言认知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为主,辅以一些促进生长发育的药物,一般2个月一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即可。
对于黄疸宝宝,护理要积极。孩子出生后,尤其是早产儿,很多新手妈妈不会喂养和护理。这些孩子除了吃好,要多抚触孩子皮肤,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孩子游泳,研究表明:利用婴儿体表面积较成人大,皮肤娇嫩,皮下毛细血管丰富,通过游泳·水疗等运动能达到促进黄疸消退,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减轻黄疸对机体的不良影响的作用。
二岁宝宝发育指标 动作发育
2岁的宝宝走路已经很稳了,能够跑,还能自己单独上下楼梯。这时的孩子很喜欢大运动的活动和游戏,如跑、跳、爬、踢球等,并且很淘气,常会推开椅子,爬上去拿东西等等。用一只手就可以拿杯子喝水,自己能很好的吃饭,还会用蜡笔在纸上模仿着画直线和圆圈。
18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动作发育
1岁半的小孩已经能够独立行走了,还会牵拉玩具行走、倒退走,会跑,但有时还会摔倒。这个时期孩子会用杯子喝水,洒得很少。能够比较好地用匙,开始自己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