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斜视
怎么判断斜视
1首先,斜视眼就是指患者在看事物的时候眼睛不能保持与事物的水平,而且特别是在阳光下,斜视的患者总是习惯眯起一只眼睛看东西,这是因为斜视受到阳光的干扰,容易出现叠影看不清的情况。
2其次,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出现京珠和脊柱侧弯的情况,就要及时的检查斜视的问题,因为斜视的患者看东西不能够眼睛对焦,所以总是习惯性的歪着脖子看东西,所以容易是骨骼发生弯曲。
3最后,由于斜视的患者看东西的时候都会出现偏左或者是偏右的情况,所以平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眼球的位置检测斜视,由于长时间侧着看东西,斜视的患者黑眼珠的位置都会发生侧歪,很难处在正中点的位置。
儿童先天性斜视必须早做手术
“斜眼”仅仅影响孩子的外观吗?
斜视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大部分能够重视这种疾病的人都是因为面部的外观受到了影响,而来医院寻求治疗方法。但是影响外观仅仅是斜视危害当中相对次要的一项,在斜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患者没有完善的双眼视功能及精确的立体感,导致对外界物体感觉总是平面的,无法精确的判断物体之间的距离、深度和方向,将不能从事精细操作等工作,这才是斜视最最重要的一项危害。
“斜眼”的诊疗最佳时机是什么?
斜视的存在,影响到孩子视力及双眼视觉的发育,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半岁以内出现的内斜或外斜,对双眼视影响最大,可在2岁左右手术。戴眼镜后仍存在的内斜视,一旦双眼视力平衡,就应尽早手术,最好在6岁前手术。
斜视手术可以使视力恢复吗
斜视手术可以使视力恢复吗?过去医疗的不发达,很多眼疾的患者都错过了良好的治愈机会。如今我们生活的年代,对于常见的眼疾,医生们都可以给予我们行之有效方案,去除病痛。有关斜视治疗的问题,近来,有很多家长不断前来咨询。对此我们来给大家讲讲有斜视治疗。
专家介绍说,斜视是眼科一种常见病。在临床上,儿童斜视常出现以下症状:
久视之后常出现头疼、眼酸疼、畏光,这是由于持续使用神经肌肉的储备力而引起眼肌疲劳。
立体感觉差,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离。隐斜视还可出现神经放射性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结膜和睑缘充血等症状。
阅读时出现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叠、串行,有时可出现间歇性复视,间歇性斜视,如果用单眼看反而觉得清晰、省力等,甚至发生双眼视觉紊乱。
专家强调,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针对眼睛斜视疾病临床上治疗效果也不断有新的突破。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斜视的治疗方法包括:戴眼镜、戴眼罩遮盖、眼视轴矫正训练、眼肌手术或上述方法的综合使用。轻度斜视可以戴棱镜眼镜来矫治。戴眼罩是治疗斜视所引起的弱视。视轴矫正乃利用仪器加强眼球运动。眼肌手术则包括放松或缩短一眼或两眼的眼外肌中的一条或多条眼肌,矫正偏斜的眼位。
斜视的诊断有哪些
1、询问病史:问清患者的年龄,准确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或诱因,斜视发展情况,做过何种治疗,有无家族史。
2、眼外观检查:注意患者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睑裂是否等大,颜面是否对称,有无代偿性头位。
3、视力检查及屈光检查:详细检查患者的远、近视力及矫正视力。对于高度近视和散光者,以及青少年患者,必须扩瞳后进行屈光检查。
4、遮盖试验:用遮盖的方法别检查患者注视33厘米和5米以外的目标时的眼位情况。
遮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检查时总有一只眼被遮盖的单眼遮盖法,又称交替遮盖法或连续遮盖法;另一种是检查时先遮一只眼,然后去掉遮盖板观察两眼能否同时向前注视一目标及眼球复位速度,这种方法可称为遮与不遮法。遮盖试验可以简单而又确切地对斜视进行定性。
5、检查眼球的运动:观察6个主要运动方向,以确定每条眼肌的功能有无异常。
6、斜视角检查:斜视角分为主斜角(第一斜视角)和副斜角(第二斜视角)。健眼固视时,斜眼偏斜的角度称为主斜角;当斜眼固视时,健眼偏斜的角度称为副斜角。测量主、副斜角可以协助斜视的诊断,临床上常用的测量斜视角的方法有:角膜反光点位置测定法、同视机检查法、三棱镜配合遮眼法。
7、同视机检查法:将患者的头额固定,在调整好高低及瞳孔距后,在两眼前各加同时知觉片,健眼镜筒放于“0”位置,然后转动偏斜眼镜筒,使两眼画片重合,此时镜筒所指数即为主觉斜视角。如果交替开关两个镜筒的光源,并移动镜筒至其反光点位于角膜中央,两眼不移动时,此时的度数为他觉斜视角。
8、此外,还有斜视计测量斜视角法,马氏杆加三棱镜检查法、视野计测量法等。
如何辨别真假斜视
儿童如何辨别真假斜视:
1.婴儿间歇性内斜视。主要发生于出生4个月内的婴儿,两眼在看近处物体时引起两眼内聚,出现间歇性内斜视,4-6个月后,当眼睛开始调节时,内斜可自行消失。
2.内呲赘皮。这种情况最容易误认为是内斜,也是假性斜视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眼内呲赘皮遮盖了眼内呲部,严重的可遮盖部分巩膜,以至于鼻侧巩膜暴露的比颞侧少,加上婴儿的鼻根过宽,从外观上给人一种内斜视(对眼)的感觉。患儿眼球向左右转动时,内转的那只眼就显得更明显。鉴别的方法是将患儿鼻根部皮肤捏起,鼻侧巩膜暴露多些,“内斜视”便消失了。另外也可以采用角膜映光法,即用手电筒光照射在小儿两眼之间,观察光影是否在角膜的中间;或用交替遮盖一眼的方法检查眼位来鉴别。
3.瞳孔距离过小。当两眼眶距及瞳孔距离过小时,会给人有内斜视的感觉。假性外斜视主要有瞳孔距离过大,会造成外斜感。
4.假性斜视常与真性斜视相混淆,并不能让人一眼就判断出来是假性斜视,即使有经验的临床医师也要经过反复多次检查才能判断正确。
通过哪些检查确诊麻痹性斜视
无特殊实验室检查。伴随颅脑疾病时,可以进行脑脊液检查。
1.一般检查(1)视力及屈光检查有些先天性或生后早期的麻痹性斜视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弱视,手术矫正眼位后应作必要的弱视治疗。此外,对于合并屈光不正的患者,术前即应矫正屈光不正。(2)眼睑运动的检查。(3)神经科辅助检查是查明非共同性斜视病因的必要措施,尤其对后天性麻痹。
2.眼位检查观察眼位是对各种类型斜视最有用的初步检查。
3.眼球运动检查。
4.代偿头位的检查。
5.遮盖共同试验又称遮盖协同运动试验,是根据Hering法则即等量的神经冲动同时到达配偶肌而设计的一种定性检查法,用以区别两眼分别注视时斜视度的变化及两眼运动功能是否协调,也可确定原发和继发偏斜。
6.复像检查与分析复视检查的目的,一是判断麻痹肌,二是判断疾病恢复的程度和治疗效果,可与客观检查的眼位及眼球运动相印证。
7.歪头试验用以鉴别斜肌和直肌麻痹的一种简便检查方法。
8.单眼和双眼注视野检查单眼注视野检查和双眼注视野检查都是利用弧形周边视野计对1条或1组配偶眼外肌进行的定量运动检查,也是一种通过患者主觉来判断麻痹性斜视的方法。
9.被动运动试验被动运动试验又称Dunnington-Berke牵引试验、眼球转动牵引试验、强迫转眼试验、牵拉试验等,是一种鉴别粘连性、麻痹性或痉挛性眼球运动障碍的试验。本法还应作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术前的一种常规检查。
10.垂直肌肉麻痹的几种简易诊断法包括:①Parks三步检查法;②Schwarting三点试验;③Helveston二步检查法;④Urist三步检查法。
11.Hess屏与Lancaster屏检查法(1)Hess屏检查法是用以协助检查两眼球运动时神经兴奋的相对状态,可查出功能不足的肌肉(麻痹肌)及功能过强的肌肉,是一种具有定量意义的检查方法。(2)Lancaster屏检查法测量移位度数,即为斜视的实际偏斜度。
12.斜视度测定斜视的定量检查对于观察病情变化、设计手术以及评价手术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1)角膜映光法。(2)视野计测量法又称周边弧形视野计斜位测量法,即利用视野计弧上的度数以测定斜视度的方法。(3)三棱镜加遮盖法放置三棱镜时,底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尖向斜位方向。如同时有水平和垂直斜位,应分别进行三棱镜消除,且分别测出第一斜视角和第二斜视角。(4)三棱镜加Maddox杆法。(5)三棱镜消除复像法对主觉有复视的麻痹性斜视患者可用三棱镜消除复像。(6)同视机测定法同视机是斜视定性和定量检查的最常用仪器,利用同视机测定自觉斜角和他觉斜角,是诊断麻痹性斜视、观察疗效及手术前后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13.旋转斜度的检查是用眼底照相机拍摄的眼底照片,测量视盘几何中心至黄斑中心凹的距离和中心凹至视盘中心水平子午线的垂直距离,计算视盘-中心凹角,根据此角的大小和中心凹的位置可测出旋转斜度。
14.双眼视功能检查检查双眼单视功能的方法有:Worth四点灯法、后像法、角膜缘牵引法、三棱镜检查法、线状镜法和同视机检查法,立体视觉检查的有“立体图”检查法等。
15.肌电图描记法检查时,用一个同心针电极刺入肌肉内,经放大器放大后用示波器显示肌肉活动时产生的电位变化,并可通过摄影留做永久记录。其电位一般在20~300μV,波形为双相棘波。时相较短,约0.5ms,频率可高达350周/秒。肌电波无静止相,在眼球休息状态时也有动作电位,只在沉睡时和麻醉等情况下才消失。
16.扫视运动检查扫视运动的检查是采用眼电图(EOG)或眼震电图(ENG)来记录扫视运动的幅度,以判断眼外肌的肌力。17.眼外肌超声活体检查。18.CT扫描。
小儿真假斜视如何分辨
①婴儿间歇性内斜视。主要发生于出生4个月内的婴儿,两眼在看近处物体时引起两眼内聚,出现间歇性内斜视,4-6个月后,当眼睛开始调节时,内斜可自行消失。
②内呲赘皮。这种情况最容易误认为是内斜,也是假性斜视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眼内呲赘皮遮盖了眼内呲部,严重的可遮盖部分巩膜,以至于鼻侧巩膜暴露的比颞侧少,加上婴儿的鼻根过宽,从外观上给人一种内斜视(对眼)的感觉。患儿眼球向左右转动时,内转的那只眼就显得更明显。鉴别的方法是将患儿鼻根部皮肤捏起,鼻侧巩膜暴露多些,“内斜视”便消失了。另外也可以采用角膜映光法,即用手电筒光照射在小儿两眼之间,观察光影是否在角膜的中间;或用交替遮盖一眼的方法检查眼位来鉴别。
③瞳孔距离过小。当两眼眶距及瞳孔距离过小时,会给人有内斜视的感觉。
专家表示,假性外斜视主要有瞳孔距离过大,会造成外斜感。假性斜视常与真性斜视相混淆,并不能让人一眼就判断出来是假性斜视,即使有经验的临床医师也要经过反复多次检查才能判断正确。
斜视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双眼视功能的检查
(1)国内普遍使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的三级情况。
(2)立体视功能的定量测定,用同视机立体定量画片或颜氏随机点立体图测定立体视锐度。
2、屈光检查
阿托品麻痹睫状肌验光:了解有无弱视和斜视与屈光的关系。
3、眼位和斜视角的测定
确定是哪一类斜视。为了手术设计必须检查斜视角的大小。
4、眼球运动检查
判断眼外肌的功能,看眼球运动是否正常到位。
5、有没有代偿头位
帮助诊断是哪一条眼外肌麻痹。
6、确定麻痹肌的检查
检查眼球的运动功能、双眼分别注视、单眼各方向注视的斜视角度,用红镜片试验或
Hess屏方法等检查可以帮助确定。
7、牵拉试验
(1)术前将眼球牵拉至正位后估计术后复视及病人耐受情况。
(2)被动牵拉试验可以了解有无眼外肌机械性牵制或肌肉的痉挛情况。
(3)主动收缩试验了解肌肉的功能。
8、隐斜的检查
用隐斜计做定量测定。集合近点的检测:帮助诊断肌性视疲劳。
9、调节性集合/调节(AC/A)的比值测定
帮助判断斜视与调节和集合的关系。
宝宝斜视小儿推拿 斜视诊断与辩证
1.一眼注视前方时,另一眼明显偏斜为主要症状,有内斜(偏向鼻侧)和外斜(偏向颞侧)之分。共同性斜眼球运动基本正常,无复视现象。麻痹心斜视则眼球运动受限,产生复视,并伴随眩晕,恶心,步态不稳,头倾斜等症状。
2.眼科检查可确定斜视的程度与类型,并排除其他眼科疾病。
儿童视力检查流程
第一部分:眼科检查
1、身高、体重测量:近视的发展和孩子的身高、体重发育(尤其身高)是基本一致的,身高、体重增加的时候近视也常常增加。
2、眼位检查(斜视定性检查):筛查隐性斜视、显性斜视。
3、色觉检查:筛查色盲、色弱等。
4、眼前节检查:通过裂隙灯检查,可以对结膜炎、角膜炎、白内障等进行筛查。
第二部分:眼视光学检查
1、医学验光:通过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观验光检测出主观度数。
2、视功能检查:通过综合验光仪、反转拍及同视机等仪器对眼位、调节、集合、三级视功能进行检查,可以检查出双眼视功能异常引起的视疲劳,也可以评估青少年近视每年发展的情况。
第三部分:眼生物学参数检查
1、角膜地形图检查:测量角膜曲率等,判断散光性质、筛查圆锥角膜,特别是对于角膜散光大、角膜曲率过高、视力难以矫正的需要通过角膜地形图检查判断角膜表面形态。
2、A超检查:检查眼轴长度,可以判断出近视性质,是否为轴性近视,同时也可以预测近视的发展情况。
3、眼压检查:排除青光眼眼病,预测近视发展程度。
让眼睛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验光,这时候验光的度数最准确
儿童进行医学验光时必须散瞳,散瞳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因人
斜视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斜视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前者以眼位偏向颞侧,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斜视患者的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以下是斜视的常规检查法:
(1)双眼视功能的检查:①国内普遍使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的三级情况。②立体视功能的定量测定,用同视机立体定量画片或颜氏随机点立体图测定立体视锐度。
(2)屈光检查:阿托品麻痹睫状肌验光,一是要了解有无弱视,二是要了解斜视与屈光的关系。
(3)眼位和斜视角的测定:确定是哪一类斜视。为了手术设计必须检查斜视角的大小。
(4)眼球运动检查:以判断眼外肌的功能。眼球运动检查:以判断眼外肌的功能。
(5)有没有代偿头位:不同的头位姿势可以帮助诊断是哪一条眼外肌麻痹。
(6)确定麻痹肌的检查:红镜片试验或用Hess屏方法检查。
(7)牵拉试验: ①术前牵拉正位后估计术后复视及病人耐受情况。②被支牵拉试验:可以了解有无眼外肌机械性牵制或肌肉的痉挛情况。③主动收缩试验:了解肌肉的功能。
(8)隐斜的检查:用隐斜计做定量测定。集合近点的检测:帮助诊断肌性视疲劳。
(9)AC/A调节性集合/调节的比值:帮助判断斜视与调节和集合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