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包涵体病的病因
巨细胞包涵体病的病因
由CMV引起的先天性或后天性感染,CMV是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群,仅在人与人间传播,其形态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对宿主或组织培养细胞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人类CMV仅能在人胚纤维母细胞中分离、培养。
1.传染源
患者和不显性感染者可长期或间歇从唾液、泪液、宫颈分泌物、尿液、精液、粪便、血液或乳汁中排出此病毒,成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
(1)先天性感染 孕妇感染CMV后,通过胎盘将此病毒传播给胎儿,母亲在感染后可产生抗体,以后再次生育胎儿受感染的机会较少或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但不能完全阻止垂直传播的发生。
(2)后天获得性感染 包括围产期新生儿经产道或母乳感染。密切接触感染,主要通过飞沫或经口感染,经输血、器官移植感染。
3.人群易感性
年龄愈小,易感性愈高,症状也愈重,年长儿多呈不显性感染。CMV为细胞内感染,虽血中有抗体。也不能避免细胞内此病毒的持续存在,故初次感染后,CMV很难被宿主完全清除。
小儿心肌炎是怎么回事
常见病因(45%):
心肌炎常见病因,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常见的为腺病毒(特别是血清型2及5)和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及B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CVB)最为常见。
其他病因(35%):
其他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及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等。
近年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病毒基因序列,提高了心肌炎的病因诊断,曾报道疑为病毒性心肌炎58例,患儿年龄2天~13岁,用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人类小RNA病毒,阳性率为48%,其中4例进行斑点杂交,确定为柯萨奇B3病毒,以往由于病因诊断不明,所谓特发性心肌炎或间质性心肌炎,其中部分病例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
巨细胞和巨细胞包涵体什么区别
巨细胞包涵体感染是由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引起的一种先天性或后天性全身感染综合征感染,因被感染细胞变大,核内和胞浆内出现包涵体,故本病又称巨细胞包涵体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唾液腺病毒症,是无症状限局性感染,多数成为唾液腺的不显性感染或慢性感染而长期存留。另一种是全身性疾病,比较少见,主要侵犯小婴儿,其特点是在很多器官组织内发现含核内和胞浆内包涵体的巨大细胞,并伴有全身症状,是宫内病毒感染导致胎儿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有核红细胞计数。
(2)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达205μmol/L(12mg/dl)早产儿256μmol/L(15mg/dl)应警惕发生小儿胆红素脑病。
(3)尿常规及尿三胆试验。
(4)注意大小便颜色,必要时行粪胆原检查。
(5)根据病情选作以下检验:
①疑为新生儿肝炎者作肝功能检查,同时查母子HB—sAg、HBeAg、HBV DNA、抗HBc-IgM等,甲胎蛋白(正常新生儿甲胎蛋白阳性,生后一月时转阴)。
②疑为新生儿败血症者作血培养,局部感染渗出物作涂片及培养。
③疑为巨细胞包涵体病,作尿沉渣检查找有包涵体的巨细胞,有条件可作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
④疑为新生儿溶血症作有关检验,详见新生儿溶血症。
⑤疑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检测正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正常人>75%,患者降低);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生成试验;有条件可作G6PD活性测定。
⑥疑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作红细胞脆性试验(正常人开始溶血0.40%~0.46%,完全溶血0.30%~0.36%,患者红细胞脆性升高)。
⑦疑为半乳糖血症作尿班氏试验,有条件者可测定血中半乳糖浓度和红细胞半乳糖-1-磷酸尿苷酸酶活性。
⑧疑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作血清蛋白电泳检验(患α1-球蛋白<2g/L),有条件可作α1-抗胰蛋白酶活性测定。
⑨疑为先天性胆道梗阻,应注意血胆红素及大便颜色的动态变化,必要时作脂蛋白X检验,B型超声,CT等检查。
⑩其他遗传性代谢缺陷疾病。
脑瘫儿和正常儿的区别
脑瘫的病因复杂多样,可分为产前、产时、产后和未知因素四类,但存在这些病因的患儿并未全部发生脑瘫,只能将这些因素视为脑瘫发生的危险因素。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0%~80%的脑瘫与产前因素有关,母亲妊娠期各种异常情况均可视为脑瘫的危险因素。宫内感染、多胎妊娠、宫内发育迟缓、孕期母亲因素是引起脑瘫的重要原因。
宫内感染是引起胎儿神经发育异常的原因,常见的有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弓形虫、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和梅毒螺旋体等,如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常伴有脑瘫、癫痫、弱智等中枢神经后遗症,CT表现以颅内钙化常见,大部分弓形虫感染的患儿出生时无症状,感染数月到数年后才出现异常。在脑瘫、癫痫、神经性耳聋患儿中,弓形虫IgG检出率显著增高。
众所周知,多胎妊娠时早产及低体重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单胎儿,故脑瘫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由于多胎妊娠时胎盘功能相对不足,特别是某些双胎胎盘所特有的病理情况,如胎儿间输血综合征,则会出现供血胎儿贫血、低体重,受血胎儿血容量过高、水肿、心力衰竭等。
宫内发育迟缓、孕期母亲各种危害因素可能引起大脑发育受到损害,头颅发育障碍导致小脑畸形,进一步制约了脑组织发育,容易造成脑瘫。
得过病毒性脑膜炎能留下后遗症吗
病毒性脑膜炎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内,一般不超过3周,有自限性,预后较好,多无并发症,不留后遗症。
极少数危重的可有后遗症,多数是可以恢复的,预后还和病毒的分类有关系:病毒性脑炎的预后与病变的范围和病情的轻重有关。脑部病变较局限且未侵犯"生命中枢",病情较轻时,其预后往往良好。如昏迷持续时间较长,或有频繁惊厥时,脑部缺氧及病理变化加重,预后多较差,容易留有神经、精神的后遗症。
某些病毒所致的脑炎预后较差,如西方马脑炎患儿常有后遗症,年龄愈小愈严重。5岁以下的东方马脑炎患儿多有后遗症,表现为精神迟钝、抽搐及瘫痪。麻疹脑炎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患者的病死率均较高,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儿的病死率可达30%以上,约半数的存活者中有后遗症。胎儿经胎盘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可发生小脑畸形,积水性无脑畸形。
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和风疹病毒的先天性感染侵犯多种脏器,当侵犯脑组积时,其预后都比后天性脑炎为差。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引起大脑性瘫痪、小脑畸形、智力迟钝、运动障碍,偶见脑积水。先天性风疹脑炎患儿可发生小脑畸形、耳聋、甚至进行性精神及运动障碍。狂犬病毒脑炎的病死率最高,几乎为100%。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脑炎、埃可病毒脑炎、柯萨奇病毒脑炎、腮腺炎病毒脑炎患者的预后多较好,大多数患者能逐渐痊愈。某些埃可病毒脑炎及柯萨奇病毒脑炎患儿可出现肢体瘫痪,但很少留下后遗症,极少数腮腺炎脑炎患儿可有偏瘫,甚至出现脑疝而死亡。
对遗留的后遗症可采用针灸、推拿、药物及训练等方法治疗。
得过病毒性脑膜炎能留下后遗症吗
病毒性脑膜炎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内,一般不超过3周,有自限性,预后较好,多无并发症,不留后遗症。
极少数危重的可有后遗症,多数是可以恢复的,预后还和病毒的分类有关系:病毒性脑炎的预后与病变的范围和病情的轻重有关。脑部病变较局限且未侵犯"生命中枢",病情较轻时,其预后往往良好。如昏迷持续时间较长,或有频繁惊厥时,脑部缺氧及病理变化加重,预后多较差,容易留有神经、精神的后遗症。某些病毒所致的脑炎预后较差,如西方马脑炎患儿常有后遗症,年龄愈小愈严重。5岁以下的东方马脑炎患儿多有后遗症,表现为精神迟钝、抽搐及瘫痪。麻疹脑炎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患者的病死率均较高,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儿的病死率可达30%以上,约半数的存活者中有后遗症。胎儿经胎盘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可发生小脑畸形,积水性无脑畸形。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和风疹病毒的先天性感染侵犯多种脏器,当侵犯脑组积时,其预后都比后天性脑炎为差。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引起大脑性瘫痪、小脑畸形、智力迟钝、运动障碍,偶见脑积水。先天性风疹脑炎患儿可发生小脑畸形、耳聋、甚至进行性精神及运动障碍。狂犬病毒脑炎的病死率最高,几乎为100%。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脑炎、埃可病毒脑炎、柯萨奇病毒脑炎、腮腺炎病毒脑炎患者的预后多较好,大多数患者能逐渐痊愈。某些埃可病毒脑炎及柯萨奇病毒脑炎患儿可出现肢体瘫痪,但很少留下后遗症,极少数腮腺炎脑炎患儿可有偏瘫,甚至出现脑疝而死亡。
对遗留的后遗症可采用针灸、推拿、药物及训练等方法治疗。
巨细胞病毒感染症早期有什么表现
儿童期出现下列情况时,要考虑获得性巨细胞包涵体病的可能性:①不能以其他病因解释的慢性肝病或迁延性间质性肺炎;②临床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抗EB病毒衣壳抗原的嗜异凝集试验阴性,往往发生于手术(尤其开心手术)后接受大量新鲜血者;③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患儿(如白血病、恶性肿瘤)、接受器官移植的受者,如发生较严重的肺炎,往往是CMV感染所致。
遇到上述情况时,要进行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测才能明确诊断。
大多CMV感染是不显性的。感染后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症状者分为两个类型:
1、先天性感染约10%患儿在出生后有明显症状,表现为肝脾肿大、持续性黄疸、皮肤瘀点、小头畸形、脉络膜视网膜炎、智力低下和运动障碍等。上述任何一项表现都可单独存在,并可伴有生长缓慢、烦躁、有时发热,体温自微热至40℃。但因出生时仅有一小部分患儿有临床症状,故多数不能确定诊断。如生后数月至数年才出现症状者,也可表现为听力丧失,轻度神经系统症状及发育障碍,以致影响学习。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患儿,可出现各种先天畸形,可有痉挛状态、两侧瘫痪、癫痫样抽搐、视神经萎缩、耳聋(约10%患儿发生耳聋),并可对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增加。有的无症状先天性CMV感染的患儿,虽体格发育正常,仍可有先天畸形及听力损害,但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低于有症状的患儿。
谈谈新生儿巨细胞包涵体病
1、新生儿期出现的黄疸、贫血、肝脾肿大以及小头畸形等。
2、外周血象出现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3、新鲜尿液或咽拭培养结果显示病毒分离阳性。值得一提的是:因人体尿中排毒常为间歇性,故应做多次检查。
4、血清抗体检测如显示CMV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4倍增高者。
5、新鲜尿液沉渣在显微镜下显示猫头鹰眼样包涵体的巨细胞者。
CMV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尤其是先天性CMV感染,病死率高,而且即使存活者,大多也留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因此,我们必须给以高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