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艾灸哪里 低血压艾灸穴位选择
低血压艾灸哪里 低血压艾灸穴位选择
百会:两耳尖之上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入前发际5寸。
气海:腹部正中脐下1.5寸。
肺俞:背部第3胸椎下旁开1.5寸。
心俞:背部第5胸椎下旁开1.5寸。
脾俞:背部第11胸椎下旁开1.5寸。
足三里:外膝眼正中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旁开1中指宽。
降血压艾灸哪里 降血压艾灸注意事项
1.灸疗时,当以皮肤红润有温热或微有灼热感为度,避免因离皮肤太近,时间过长而引起烫伤。
2.艾灸时要选择易于操作和坚持的姿势,心情要放松,不要随意移动身体,以免烫伤。
3.对于一些皮肤感觉迟钝的老年患者,在用艾灸治疗过程中要不时用手指置于施灸部位,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便于随时调节施灸距离,以免烫伤皮肤。
4.万一操作不当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让其自然吸收即可,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消毒的针刺破,放出水液,常规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待其自然恢复,或清医生处理。
5.艾灸时出现头晕,眼花,恶性,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慌出汗等晕灸现象时,可让患者平卧,马上灸足三里5-10分钟,即可缓解。
月经不调艾灸哪些穴位月经不调灸哪里 肾虚型月经不调艾灸穴位
艾灸选穴:
八髎穴: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
归来: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三阴交:位于在足内踝上3寸。
方法: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多眼艾灸盒。归来和八髎穴用三眼艾灸盒艾灸,三阴交用单眼艾灸盒。
艾灸时间:归来不低于1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
主治症状: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肾养血。
降血压艾灸哪里
降血压艾灸取穴:
足三里穴
足三里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处。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刺激该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对高血压有 辅助治疗作用。
曲池穴
曲池位于人体的肘部,寻找腧穴时屈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即是曲池。
曲池系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有疏风清热,行气和血的作用,是治疗高血压的要穴。现代常用于降血压,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流行性感冒。
悬钟穴
悬钟位于人体的小腿未测,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悬钟为八会穴之髓会,刺激悬钟有改善脑血管循环,活化脑细胞,增强记忆力的作用,有助于降血压治疗。
降血压艾灸常用灸法
艾炷灸
艾炷灸又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直接灸:就是把艾炷直接放在施灸部位点火。
间接灸:根据不同病情在艾炷与皮肤间放姜,附子饼,盐等中介物质,使其产生不同效果。
艾条灸
本法是利用艾条点燃后,熏烤腧穴或患处,通过温和热力来刺激皮肤,以达到治疗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和雀啄灸。
温和灸:将艾条一段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皮肤0.5-1.0寸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穴灸3-5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
雀啄灸:艾条燃头一段,与施灸部位并不个固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的活动施灸。
艾条降血压好使
艾灸与高血压病相关的经络和穴位,可产生经络及穴位本身所具有的传导感应,以纠正阴阳失调或偏盛偏衰所致的高血压病的虚实证候,可达到补虚泻实的作用,从而恢复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使增高的血压下降并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正确的艾灸疗法,具有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宁心安神等作用,不但能较快改善头痛,眩晕等高血压病症,还能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心肌代谢,扩张小动脉,从而促使血压下降。
贫血艾灸灸哪里 贫血艾灸穴位选择
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厥阴俞: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背部第12胸椎下旁开1.5寸。
肾俞:腰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血海:膝关节内上缘2寸。
足三里:外膝眼正中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旁开1中指宽。
悬钟:足外踝高点上3寸。
三阴交:足内踝高点上3寸。
艾灸治疗低血压
调理低血压的艾灸疗法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等,常灸百会、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持之以恒,可收显效。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适用于三种低血压的艾灸调理方法。
1.体质性低血压最为常见,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这类患者的血管收缩调节功能差,多缺乏体育锻炼。
2.体位性低血压是指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突然出现血压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的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这种现象与其说是突然血压下降,不如视为血压调节不良。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碍、血液透析、手术后遗症、麻醉、降压药、利尿药、催眠药、抗精神抑郁药等,其他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
3.继发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心肌病,降压药,抗抑郁药和慢性营养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
经期艾灸可以吗
经期艾灸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因人而异。
艾灸的作用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有的人经期血量多,此时艾灸容易促进活血化瘀,导致经血更多;而如果经量何绍的人,经期可以靠艾灸加大经量,排除体内的一些瘀阻。
艾灸调理月经不调的方法
血虚型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艾灸方式: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用单眼艾灸盒。艾灸时关元穴,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穴各10分钟。
肾虚型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艾灸方式: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用三眼艾灸盒,归来和八髎穴用三眼艾灸盒俺就,三阴交用单眼艾灸盒。艾灸归来穴不低于1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
血寒型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
艾灸方法: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可以同时插三根艾条,或两根艾条,这样火力大点。关元、八髎穴艾灸20分钟,足三里三阴交各10分钟。
气郁型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关元、命门、肩井、太冲
艾灸方式:关元、命门、可以用三眼艾灸盒施灸,也可以用隔姜灸。肩井和太冲用单眼艾灸盒或手持艾条施灸。艾灸时关元、命门各熏20分钟、肩井、太冲各熏10分钟。
艾灸的禁忌
并非所有女性来月经的时候都可以进行艾灸,有的女性来月经时经血量比较大,这种情况下进行艾灸的话是不妥的,因为艾灸的作用是活血化瘀,经血量多时候还用艾灸方式调理,反倒会使经血量更多。
低血压艾灸注意事项 低血压防治措施
1.注意休息: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如果不注意休息,很容易出现血压偏低,因此,经常发生低血压的人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防止出现低血压。
2.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当坐,蹲,卧的时间比较常,需要直立时一定要缓慢而起,尤其是老人和女性。
3.防止营养不足性低血压:控制饮食减肥往往会造成营养不良而出现低血压,所以减肥一定要保证所需营养的正常供给,避免出现低血压。
低血压艾灸哪里 低血压日常生活调理
1.宜洗热水澡,血压偏低的人,经常洗热水澡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减轻低血压症状或防止出现低血压,水温以43-45°C为宜。
2.起床时目花头晕严重,甚至昏倒的人,在起床前应先略微活动四肢,搓搓脸,揉揉腹。起床时先坐起片刻,并慢慢下床呈立位。睡床的床脚宜略垫高,促进血液回流。
3.晚上睡觉时,不易将头部垫高,以免加重头部缺血症状,冷水和温水交替洗脚可加速血液循环。
4.患者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5.体位变化时,动作不要过于剧烈,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对本病有较好的升压作用,但因低血压多伴有或继发于相关疾病,因此,应明确诊断,积极治疗相关病症;血压过低,病情危急时应作急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