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口臭中医治疗方法

口臭中医治疗方法

口臭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如何治疗口臭呢?中医治疗口臭的偏方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的详细介绍:

中药治疗:不仅仅要清除脏腑实火,更重要的是要调节人体的脾胃功能和内分泌系统,平衡口腔环境,肃清口腔细菌。清理为主,调补为辅,标本兼治,彻底肃清口腔有害细菌,均衡口腔小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口臭的发生。

1.肺胃郁热,外邪凝滞,肺胃郁热上攻,而致口臭,鼻干燥,咽红肿疼痛,涕黄,苔少,舌红,脉细数。

治则:清热泻火

方药---芦荟汤加减:芦荟10克,甘草5克,麦冬10克,桑枝10克,赤芍10克,桔梗6克,薄荷5克,荆芥10克,黑山桅10克,辛夷10克。

2.胃火灼盛:症见口臭、口干,牙龈红肿,消谷善饥,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治则:消热泻火

方药---清胃散加减:黄莲6克,生地20克,丹皮、霍香10克、苏梗10克,犀角20克(先煎)。

3.肠腑实热:症见便秘口臭,小便短赤,心烦,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治则:滋阴清热通便

方药---小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5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霍香10克,生地20克,槟榔10克。

4.肾阳不足:口臭、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

治则:养阴滋肾

方药---左归饮加减:熟地10克,山药20克,杞子10克,山芋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龟板10克烊冲,杜仲10克。

【偏方防治】

口臭为临床常见疾病。患引病者,不仅令人厌恶,而且患者也常为交际、洽谈而苦恼。为帮助患者消除口臭,特将口臭的种种表现及治法,浅述如下。

胃火口臭:多由火热之邪犯胃所致。其证除口臭外,每兼面赤身热,口渴饮冷,或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流脓出血等。应清泻胃火。宜用清胃散(黄连、升麻、生地、丹皮、石膏、当归)治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食积口臭:多由过饱伤胃、缩食停滞胃中引起。其证口出酸腐臭味,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嗳气口臭等。应消食导滞,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均可随症选用。热痰口臭:多由热痰犯肺或热痰郁久化脓化腐引起。其证除口臭外,每兼咳吐痰浊或脓血,胸痛短气等。应清肺涤痰。未化脓化腐者,宜用小陷胸汤(半夏、黄连、瓜蒌)治之;化脓化腐者,宜用千金苇茎汤(桃仁、苇茎、冬瓜子、苡仁)加味治之。

虚热口臭:多由阴虚生内热所致。口臭而兼见鼻干,干咳,大便干结,为肺阴虚弱之候。当清润肺脏,宜用清燥救肺汤(石膏、桑叶、杏仁、枇杷叶、人参、麦冬、阿胶、胡麻仁、甘草)化裁治之;口臭而兼见心烦不安,失眠多梦,肌肉跳动,爪甲不华,为肝之阴血亏损。当补益肝之阴血。用酸枣仁汤(酸枣仁、茯神、知母、川芎、甘草)合四物汤(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加减治之,其效颇佳。口臭而兼见腰腿酸软,多梦遗精,口干咽燥,夜间尤甚,为肾阴虚损,相火妄动之证。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久服必验。

口臭是口臭杆菌引发的一种常见病,人体口腔内产生的溶菌酶决定是否有口臭的存在,换了假牙的人尤其容易产生口臭,口臭杆菌主要是在齿缝中繁殖,靠分解口腔内的细菌生活。一般没有药物治疗,唯一可以控制它的是你的口腔内的溶菌酶,但是,某些厌氧菌抑制药有一定疗效,比如内服甲硝唑可以控制几天,在这几天,可以完全没有口臭。还有一些食物可以抑制它,比如甘蔗,吃了它后也可短期消除口臭。如果用机械的方法,比如用水龙头对着口腔慢慢地冲洗并加用牙刷不断地刷,也可以在短期内没有口臭。口臭以早上起床时最为明显,白天较为弱。提高胃肠道中双歧杆菌,可以治疗口臭。大豆低聚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等双歧杆菌因子,对于治疗口臭效果很好。

【中医外治法】

1、黄连胶囊:将黄连2粒,去掉胶囊衣,研为细末,清水调为糊状,分成两份,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口臭、口苦。

2、黄芩片:黄芩片3粒,研为细末,清水调为糊状,分成两份,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口臭、口苦。

3、金匮肾气丸:取本品1丸,研细,用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分成两份,置于伤湿止痛膏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温肾益气,适用于口咸、口淡。

4、伤湿止痛膏: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清水适量调匀,外敷肚脐或双足心涌泉穴,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5-7天。

通过上述内容介绍了解了口臭的中医治疗方法,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口臭效果还挺好的,没有副作用,口臭朋友们可以试试这些方法哦!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生白芍能治口臭吗

口臭我们也叫做是口腔异味,口臭现在已经是作为一种疾病来处理,所以我们要寻求口臭的治疗方法才行,口臭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口臭一种是病理性口臭。治疗口臭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的中药来治疗口臭,中药中的生白芍能不能起到治疗口臭的效用呢。

生白芍我们也叫做是白芍或者是芍药,生白芍有很好的镇痛和通经的作用,生白芍还能起到益气和祛瘀的好处,所以我们可以用生白芍来治疗口臭。

秘方:生白芍100g。

用法:生白芍100克水煎服,三天痊愈。永也不复发。

方解:口臭源自于胃热。口臭十年病人三天痊愈。永也不复发。

中医治疗口臭良方

茉莉花茶适量含于口中。

桂花3克沸水沏代茶频频内服。

藿香10克水煎取其药汁含漱口。

藿香15克,冰片5克,荷叶10克水煎取药汁每于饭后漱口。

藿香、佩兰各6克水煎取药汁含漱口。

葛根、藿香、白芷各12克,木香10克,公丁香6克水煎取其药汁含漱口。

丁香2克含口中。

桂枝适量研为细面,每取3克用沸水沏代茶服。

连翘6克研为细面用绿茶冲服。

莲心20克,藕30克同入锅中煮至烂后服食,每日一次,连用一周。

桑白皮、地骨皮、知母各10克,麦冬6克水煎内服,亦可漱口。

银耳30克煮烂后加入蜂蜜10毫升充分搅匀后内服。

大黄适量于锅中炒成炭与冰片共研为细面,每日晨起取适量药粉刷牙并用温开水漱口。

草豆蔻30克,细辛10克共研为细面。每日3次取药面1克含口中。

藕节10克,绿豆20克同煮熟后喝汤吃藕、绿豆。每日一次,连用一周。

白萝卜20克煮烂加入薄荷

中医教你如何治疗口臭

食积口臭:多由过饱伤胃、缩食停滞胃中引起。其证口出酸腐臭味,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嗳气口臭等。应消食导滞,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均可随症选用。

胃火口臭:多由火热之邪犯胃所致。其证除口臭外,每兼面赤身热,口渴饮冷,或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流脓出血等。应清泻胃火。宜用清胃散(黄连、升麻、生地、丹皮、石膏、当归)治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虚热口臭:多由阴虚生内热所致。口臭而兼见鼻干,干咳,大便干结,为肺阴虚弱之候。当清润肺脏,宜用清燥救肺汤(石膏、桑叶、杏仁、枇杷叶、人参、麦冬、阿胶、胡麻仁、甘草)化裁治之;口臭而兼见心烦不安,失眠多梦,肌肉跳动,爪甲不华,为肝之阴血亏损。

热痰口臭:多由热痰犯肺或热痰郁久化脓化腐引起。其证除口臭外,每兼咳吐痰浊或脓血,胸痛短气等。应清肺涤痰。未化脓化腐者,宜用小陷胸汤(半夏、黄连、瓜蒌)治之;化脓化腐者,宜用千金苇茎汤(桃仁、苇茎、冬瓜子、苡仁)加味治之。

中医治疗口臭的方法

中医上治疗口臭,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引发原因来治疗口臭的,中医认为很多的口臭不是因为口腔的原因,而是身体内部的身体机能出现了问题才伴随着引发的口臭,所以下面我们就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治疗口臭的方法。

中药治疗:不仅仅要清除脏腑实火,更重要的是要调节人体的脾胃功能和内分泌系统,平衡口腔环境,肃清口腔细菌。清理为主,调补为辅,标本兼治,彻底肃清口腔有害细菌,均衡口腔小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口臭的发生。

1、肺胃郁热,外邪凝滞,肺胃郁热上攻,而致口臭,鼻干燥,咽红肿疼痛,涕黄,苔少,舌红,脉细数。

治则:清热泻火

方药---芦荟汤加减:芦荟10克,甘草5克,麦冬10克,桑枝10克,赤芍10克,桔梗6克,薄荷5克,荆芥10克,黑山桅10克,辛夷10克。

2、胃火灼盛:症见口臭、口干,牙龈红肿,消谷善饥,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治则:消热泻火

方药---清胃散加减:黄莲6克,生地20克,丹皮、霍香10克、苏梗10克,犀角20克先煎。

3、肠腑实热:症见便秘口臭,小便短赤,心烦,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治则:滋阴清热通便

方药---小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5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霍香10克,生地20克,槟榔10克。

4、肾阳不足:口臭、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

治则:养阴滋肾

方药---左归饮加减:熟地10克,山药20克,杞子10克,山芋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龟板10克烊冲,杜仲10克。

中医治疗口臭还是非常有效的,大家平常也可以看到,市面上很多可以消除口臭的牙膏,都是含有中草药的成分的,所以对于那些有口臭的人群,不妨采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下,说不定会收获更好的效果。

中医如何治疗口臭

“万事万物、相生相克”世界科学家曾预言,只有中医才能治愈口臭,如今预言已实现。各位俊男靓女,仪表出众的你可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可是当你一开口就会破坏别人对你的那一份向往。为什么呢?因为口臭熏天啊!这可真是大煞风景。口臭是指因机体内部失调而导致口内出气臭秽的一种病症。多表现为呼吸时有明显异味,刷牙、漱口均难以消除病症。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以胃火旺盛,胃腑积热,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脏腑积热化火,虚火郁热冲发于口,导致口腔及黏膜抗病和自愈能力下降,引发胃热症、胃阴虚症,消化不良,胃肠出血,口臭、口腔溃疡、口干口苦、便秘、烦躁失眠、牙龈咽喉肿痛等症,从而造成内脏功能失调,难以平衡与抑制产生异臭化合物气体的病源微生物,当大量繁殖的病源微生物达到一定数量时,在人体内吸收分解营养时会产生高浓度的异臭化合物气体,当异臭化合物气体浓度高时,气体就会进入血液中,并原封不动的被血液运至肺部,胃部,经口腔与鼻腔排出体外。口臭的中医治疗法1、肺胃郁热:外邪凝滞,肺胃郁热上攻,而致口臭,鼻干燥,咽红肿疼痛,涕黄,苔少,舌红,脉细数。★治则:清热泻火★方药---芦荟汤加减:芦荟10克,甘草5克,麦冬10克,桑枝10克,赤芍10克,桔梗6克,薄荷5克,荆芥10克,黑山桅10克,辛夷10克。 2、肠腑实热:症见便秘口臭,小便短赤,心烦,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治则:滋阴清热通便★方药---小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5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霍香10克,生地20克,槟榔10克。3、胃火灼盛:症见口臭、口干,牙龈红肿,消谷善饥,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治则:消热泻火★方药---清胃散加减:黄莲6克,生地20克,丹皮、霍香10克、苏梗10克,犀角20克(先煎)。4、肾阳不足:口臭、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治则:养阴滋肾★方药---左归饮加减:熟地10克,山药20克,杞子10克,山芋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龟板10克烊冲,杜仲10克。

口臭中医治疗方法

1.肺胃郁热,外邪凝滞,肺胃郁热上攻,而致口臭,鼻干燥,咽红肿疼痛,涕黄,苔少,舌红,脉细数。治则:清热泻火方药---芦荟汤加减:芦荟10克,甘草5克,麦冬10克,桑枝10克,赤芍10克,桔梗6克,薄荷5克,荆芥10克,黑山桅10克,辛夷10克。2.胃火灼盛:症见口臭、口干,牙龈红肿,消谷善饥,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治则:消热泻火方药---清胃散加减:黄莲6克,生地20克,丹皮、霍香10克、苏梗10克,犀角20克(先煎)。3.肠腑实热:症见便秘口臭,小便短赤,心烦,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治则:滋阴清热通便方药---小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5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霍香10克,生地20克,槟榔10克。4.肾阳不足:口臭、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治则:养阴滋肾方药---左归饮加减:熟地10克,山药20克,杞子10克,山芋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龟板10克烊冲,杜仲10克。

幽门螺杆菌口臭治疗 中医治疗HP引起的口臭

症状:外邪凝滯,肺胃郁热上攻,而致口臭,鼻干燥,咽红肿疼痛,鼻涕色黄,苔少,舌红。治法:治以清热泻火。

方剂:芦荟汤加减(芦荟、甘草、麦冬、桑枝、赤芍、桔梗、薄荷、荆

芥、黑栀子、辛夷)。

用法用量:详情按中医师开具处方。

症状:可见口臭、口千,牙龈红肿,进食后很快感觉到饿,舌质红,舌苔黄,且舌上津液较少。

治法:治以消热泻火。

方剂:选清胃散加减(黄莲、生地黄、牡丹皮、藿香.紫苏梗、犀角)。

用法用量:详情按中医师开具处方。

症状:表现为口臭的同时伴有便秘,小便少而且颜色偏红,心烦,舌红,苔黄或黄燥。

治法:治以清热通便。

方剂:方选小承气汤加味(生大黄、白芍、枳实、厚朴、藿香、生地黄、槟榔)。

用法用量:详情按中医师开具处方。

症状:口臭,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

治法:治以养阴滋肾。

方剂:方选左归饮加减(熟地黄、山药、构杞子、山茱萸、牡丹皮、麦冬、龟甲、杜仲)。

用法用量:详情按中医师开具处方。

口臭的中医治法

1、肝火旺盛型口臭

主要表现为目视不清、眼干、耳鸣、眼里分泌物多。可以通过多吃荠菜、油菜或西红柿来调节。

2、肺火旺盛型口臭

主要表现为口、唇、舌、咽部的干燥不适。可采取冰糖煮梨水服用,可加入少许银耳、莲子、百合,既好喝又可滋阴降肺火。

3、心火旺盛型口臭

主要表现为情绪急躁、失眠、口舌生疮,可服用三黄片配合知柏地黄丸,平时可以用竹心(莲子心)煮水喝来降心火。

4、胃肠积热型口臭

主要表现为腹胀、口臭、便秘。在症状轻的时候吃一些苦瓜、山楂等,较重时可以用保和丸等药物。

出现口臭最好到专业医院检查诊治,在明确病因后有针对性治疗或食疗,才能早日摆脱口臭的烦恼。

中医治疗口臭的方法

肝火旺盛病人 可见急躁易怒,口苦,目赤,舌边红等症状。可用少量白菊花、夏枯草、白芍煲水,酌加养阴之物如石斛,日常当茶饮。如嫌味苦,可调适量蜂蜜糖,减轻苦味。成药可选择丹栀逍遥丸或者龙胆泻肝丸口服。脾胃火盛病人 可见有口腔溃疡、多食易饥,舌红等症状。可用川连、麦冬、防风、石膏等合煎,每曰饮用,清胃泻火。成药可选择黄连清胃丸或牛黄清胃丸口服。肺火偏盛病人 可有咳嗽少痰,胸闷、舌红等表现。桑叶、桑白皮、沙参、黄芩等适量煎汤或泡茶饮用。成药可选择羚羊清肺丸口服。心火偏盛 心烦、舌尖红,口舌生疮、尿黄等症状。灯芯花、莲子芯、连翘等少量煎汤或泡茶饮用。成药可选择牛黄清心丸口服。阴虚火旺病人 有心烦口干、手脚心发热、腰酸软无力,舌暗红少苔等症状。玄参、生地、麦冬、黄柏等少量煎汤或泡茶饮用。成药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口服。

相关推荐

一道汤除口臭

我弟弟最近口臭明显,旁人都不愿走近跟他说话。有人给了他一个偏方,就是取芦根(干、鲜均可)一两,煎汤一碗加冰糖适量内服,一天一次,早晨空腹服用,据说连服一周能治好口臭。请专家点评。 口臭就是口腔异味,经常困扰人们,甚至影响社会交往。引起口臭的原因很多,八成源于口腔疾病,全身性疾病如肺脓疡、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胃肠功能紊乱、胃肠道出血、糖尿病、尿毒症、中毒等,也会出现口臭中医学认为,口臭由脾虚、胃热、食滞、气郁、血瘀等多种因素引起。 芦根是一味常用中药,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寒、味甘,入肺、胃经,具有清热

口服中药治疗口臭

脾胃实热型: 刷牙、进食时牙龈出血,小便赤,大便燥结;口里有腐臭味,舌红,苔黄厚。脉洪数。 治疗上要清脾胃实热。 药方为清胃散加减:黄连6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当归6克,生石膏30克,山栀10克,大青叶10克,仙鹤草15克。 阴虚火旺型: 牙龈出血。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盗汗,大便于结,小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上要滋阴清火。 药方用玉女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黄15克。石膏30克。知母10克。怀牛膝10克,熟地10克,麦冬10克,丹皮15克,旱莲草10克,山茱萸10克。

中医怎样治疗狐臭

1、桃叶、南瓜叶各50克,捣烂后敷患处,每日24次。 2、白芷10克,丁香20克,密佗僧15克,研成细末,和匀,用纱布包药粉扑患处,每日一次。 3、鲜生姜适量洗净,捣碎,用纱布压取汁液,涂于腋下,每日数次。也可用生姜30克,浸泡在50%酒精中,一周后过滤,每日2次,涂腋窝。 4、茴香粉50克,米醋适量,调匀,涂腋下,每天1次。 5、密佗僧、樟脑各60克,枯矾30克,轻粉4克混合研成粉,搽腋窝,每日一次。 6、胡椒50粒,桂圆核12个,共研成细末,调匀后敷于腋下,每日一次。 7、辣椒3个,切成小段置瓶内,加

口臭中医最常用三个方子

其一是,喝菊花茶;其二是,淘米水烧开后用来漱口;其三是,丁香两克,分数次含于口中,也可缓解口臭。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口腔治疗中心主任毕良佳点评:上述3个方子对口臭都有一定缓解作用。菊花可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对某些肝病引起的口臭有一定缓解作用;淘米水有一定的消炎、杀菌、清洁作用,对由于口腔不洁引起的口臭有缓解作用;口嚼丁香,可缓解由于胃火上升或牙周炎等引发的口臭。 但值得注意的是,口臭有多种原因,龋齿、牙周疾病,胃肠疾病等都可能引起口臭,以上方法只能减轻口腔异味,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臭问题

有智齿会引起口臭

口臭的产生源于人体的各种急慢性疾病,如清代《杂病源流悄烛》中说:“虚火郁 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口臭,” 由中医所辩证论述,即胸腹不畅,浊气上逆,胃阴耗伤,虚热内生,胃阴受损,津液不足,虚火上蒸;肺阴受损则气逆上冲;精气血受损则虚火郁热内结,阴虚津亏胃肠肝胆虚火郁热上蒸,肝火犯胃,火气上炎,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升降失司所而致口臭中医认为口臭产生的病因病机为: 1,肝火亢盛,耗神伤精,火气上炎所致。 2,胃肠蕴积湿邪热毒,心火亢盛,而上攻头,目,口,喉,浊气下行,邪结肠

口臭中药调理

中药治疗:不仅仅要清除脏腑实火,更重要的是要调节人体的脾胃功能和内分泌系统,平衡口腔环境,肃清口腔细菌。清理为主,调补为辅,标本兼治,彻底肃清口腔有害细菌,均衡口腔小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口臭的发生。 口臭为临床常见疾病。患引病者,不仅令人厌恶,而且患者也常为交际、洽谈而苦恼。为帮助患者消除口臭,特将口臭的种种表现及治法,浅述如下。 1、胃火口臭:多由火热之邪犯胃所致。其证除口臭外,每兼面赤身热,口渴饮冷,或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流脓出血等。应清泻胃火。宜用清胃散(黄连、升麻、生地、丹皮、石膏、当归)治之。

去除口臭中医疗法

姐夫这一阵子不知道为什么口臭特别严重,一开口说话那股味道就会飘出来,我们觉得尴尬姐夫也觉得尴尬,后来姐夫和我们说话的时候老师用手遮掩着嘴巴。姐夫还开始觉得闷闷不乐的,因为白天上班和同事聊天一直捂着嘴巴,人家误会他了。我们看着也觉得不是滋味,所以就给姐夫找了一些方法试了一下,有那么一些效果,现在口臭的症状已经开始减轻了。把经验和你们分享一下吧,希望对你们也有帮助。 1做好口腔的清洁工作。督促姐夫饭前饭后刷牙,睡觉前也要刷牙。姐姐还给姐夫买了漱口水。每次饭后不要再让姐夫使用牙签改用牙线了,这样既可以避免牙缝越

中医调理治疗口臭的妙方

1.兼有口干渴饮、身热、烦躁,或齿龈红肿、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者,多属脾胃火盛,可用泻黄散加减:藿香、防风、焦栀各9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甘草4.5克,竹茹6克,水煎服。 2.口气腥臭,兼有咳嗽气喘,或咽痛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者,多为肺热偏盛,可用加减泻白散:桑白皮、桔梗、地骨皮、知母、黄芩、麦冬各9克,五味子6克,甘草4.5克,水煎服。 3.兼有上腹胀闷、嗳气、泛恶等症者,多由食积引起,可用藿香、佩兰、焦栀、谷麦芽、生山楂各9克,甘草4.5克,水煎服。以上方药可每日1付,7付为1个疗程,

中医六大秘方治疗宝宝口臭

1、胃积热引起的口臭 胃积热表现为口臭、舌干、牙龈红肿等。治疗原则:清胃泻热。 选用中药材:主要药物有黄连、生地、升麻、丹皮、当归等。 推荐食疗:生地蜂蜜水 食材:生地2-3克、蜂蜜少量 做法:生地黄2-3克,加水煎煮30分钟,药液放温后加蜂蜜两勺,并搅拌均匀。 2、脾胃火盛引起的口臭 脾胃火盛表现为口疮口臭、口唇干燥等。治疗原则:清泻脾胃伏火。 选用中药材:主要药物有藿香、生石膏、栀子、防风、甘草等。 推荐食疗:藿香粥 食材:藿香15克、粳米50克、水适量 做法:将藿香15克(鲜品30克)洗净,放入铝锅

劳宫的作用与好处

1.治疗和缓解昏迷,晕厥,中暑,呕吐,心痛,心悸,癫狂、痫,口疮,口臭。中风,善怒,发热无汗,两便带血,胸胁支满,黄疸。心绞痛等。 2.劳宫穴治疗可清心热,泻肝火。故由肝阳上亢、化生风和上挠心所造成的中风,或心神志病症均可治疗。劳宫穴治疗风火牙痛疗效甚捷。 3.功效:提神醒脑、清心安神、助睡眠。劳宫穴亦有凋血润燥,安神和胃,通经祛湿,熄风凉血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