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双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情况怎样
脑膜炎双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情况怎样
1990年的资料肯定脑膜炎双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逐年下降。
在英国脑膜炎双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在1985年为0.2%;1986是1.2%;1987年2.9%;1988年3.9%;1989年为3.7%。临床上遇到耐药菌株时,即使给予过去足够剂量的青霉素,都未能见效。研究发现,这些对青毒素相对不敏感的菌株能持续形成b组和c组的血清型混合物;它改变青霉素的蛋白结合,是遗传物质与一株非致病黄色奈瑟氏菌密码组合的结果。
但因为近年只有3%的双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下降,所以青霉素仍宜作为治疗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使青霉素取得立竿见影的治疗流脑效果,防止耐药发生,建议首剂500万单位,以后每4小时1次静注,每次80万一200万单位。
曲曲菜的功效与作用 消炎止痛
曲曲菜中含有蒲公甾醇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故对黄疸性肝炎、咽喉炎、肠炎、细菌性痢疾、感冒发热及慢性气管炎、扁桃体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中枢神经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中枢神经感染抗生素治疗,应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中、脑脊液中含量高的药物。
1.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可用磺胺类或青霉素,一般首选sd,肾功能正常用1.0g,每日三次或1.5~2.0g每日2次静滴首次加倍。鉴于有耐磺胺类药物的菌株,故对危重者可与青霉素钠盐配伍800~1200万u/d或者氯霉素1.0~2.0g/d(儿童依体重酌减)。疗程3~7日。部分病人亦采用氨苄青霉素6~8g/d静滴。
2.胴炎双球菌脑膜炎首选青霉素g钠盐800~1200万单位静滴,病情稳定后改用肌注,疗程宜长,需2~3周。疗效如欠佳可加用氯霉素或改用头孢菌素类如先锋必(kephazon)。
3.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脑膜脑炎用青霉素g+氯林可霉素,以甲氧苄苯青霉素较好。如有耐药者宜用先锋必或celospor(cephacetrile sodium)加万古霉素。
4.流感杆菌性脑膜炎(b型)常用氨苄青霉素6g/d或氯霉素1.5~2.0g/d(儿童慎用,老年人禁用)。
5.革兰氏阴性杆菌脑膜脑炎多用氨基糖甙类(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必要时可用氯霉素、羧苄青霉素,重症者宜用头孢三嗪(菌必治ceftriaxone)。
6.真菌性脑膜炎以隐球菌多见,一般使用咪康唑加5-氟胞嘧啶(5-fc),成人100~150mg/kg/d,96h口服或静注。亦可用两性霉素,总量2~4g,成人每日剂量0.1mg/kg开始至每日剂量达0.5~1.0mg/kg为止,同时加地塞米松5mg静滴。亦可用酮康唑每日200~400mg+性霉素b效果也较好。
7.厌氧菌性脑膜炎首选甲硝唑,成人剂量1.8g/d,分3次口服或静滴。氯霉素、氯可霉素及羧苄青霉素等亦有较好效果。
8.细菌性不明的脑膜炎婴幼儿多为大肠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可采用庆大霉素加氨苄青霉素加头孢噻肟(cefotaxime)、先锋必等。老年人多变形为杆菌、克雷伯菌。绿脓杆菌引起,可采用氨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先锋必、菌必治),病因不清者亦可使用大剂量青霉素g或氨苄青霉素加氯霉素治疗,阴沟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有报道采用头孢噻肟2g静滴,每日4次,疗程8日取得较好效果。
9.病毒性脑膜炎对单纯疱疹性脑膜炎用无环鸟苷、阿糖腺苷或阿糖苷(阿糖胞苷使用时应警惕白细胞下降),亦可加用干扰素、聚肌胞类。急性期脑水肿明显时加用激素对缓解症状较好,但亚急性或慢性期的各种病毒性脑膜炎不宜使用激素,因其可促使病毒活性增加,导致病情加重。
10.结核性脑膜炎异烟肼每日300~500mg,重症者600~900mg,pas每日8~12g静滴,链霉素每日0.75~1.0g肌注。异烟肼无效病例或采用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
苦菜汤的功效与作用 杀菌消炎
苦菜汤中含有蒲公英甾醇、胆碱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故对黄疸性肝炎、咽喉炎、细菌性痢疾、感冒发热及慢性气管炎、扁桃体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苦麻菜的功效与作用 杀菌消炎
苦麻菜中含有蒲公英甾醇、胆碱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用败酱草加水煎汤,代茶饮,可以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小儿脑炎对儿童伤害严重
脑膜炎是严重的、甚至可能致命的感染性疾病,会造成保护大脑和脊髓的薄膜(脑膜)炎症。细菌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脑膜炎类型之一,由肺炎球菌等引起的细菌性脑膜炎往往更加严重,会造成脑损害、耳聋、瘫痪或死亡。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得脑膜炎,但是婴幼儿和儿童患病几率更大 。
多种细菌都可能引起小儿细菌性脑膜炎,其中肺炎球菌是常见的一种,而且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病情相当严重,容易导致儿童死亡,在幸存者中常可造成终身残疾的后遗症,如耳聋、瘫痪、智力低下、癫痫等,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和行为发育。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高于其它常见致病菌,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等。
“由于病情严重,尤其是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高,肺炎球菌疾病的治疗难度很大,而且很可能会在治疗过程中留下后遗症”。崔其亮指出,由于肺炎球菌疾病是细菌性感染疾病,通常采用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但是肺炎球菌有很多种,其中分布最广、引起疾病最多的一些血清型往往有更高的耐药性,有些血清型的对某些抗生素耐药性达到80%以上。出现耐药性以后,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等的效用就大打折扣了。
蒲公英菊花茶什么时候喝效果最好 抗炎消肿
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菊花制剂还能抑制皮内注射组胺所致的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用蒲公英和菊花来泡水喝的话也能起到抗炎消肿的作用。
脑膜炎怎么治疗好
治疗方法
B组链球菌脑膜炎的治疗,建议用青霉素G或氨卡青霉素,加上庆大霉素。
革兰氏阴性杆菌脑膜炎治疗较为困难,典型的用药氨卡青霉素加一种氨基糖甙类药物死亡率达20%-30%。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氨噻)是治疗已证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脑膜炎(或败血症)或那些肯定的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辅助治疗
因为脑膜炎发病快且有生命危险,所以在采用选择疗法前应接受急诊治疗。选择疗法的意图是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和重建免疫系统以防复发。进行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全身治疗或看中医。中医可能建议患者针刺和针压法,或结合中草药疗法以增加免疫力。按摩师或按骨术师也可以帮患者恢复体力。
宝宝嗜睡当心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而且危险性强,如果新生儿光睡不吃奶,不爱动不哭闹,家长应警惕脑膜炎“潜伏”体内。
细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常见的一类疾病,是由于细菌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脑内,引起的急性炎症。炎症发生部位一般在脑和脊髓软脑膜、蛛网膜及脑脊液。从理论上讲,所有细菌都可以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其中脑膜炎球菌所引起的脑膜炎最多见。人群中有5%左右的人其鼻咽部存在脑膜炎双球菌,这些脑膜炎双球菌可以通过呼吸飞沫或者密切接触在人群中传播。而在成人中,肺炎双球菌是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因。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可能在出生后两三天就发病,而且容易和败血症一起发作。但是不发烧,白细胞也没有增多,因此会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孩子在出生后2~4周才发病,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光睡不吃奶,不吃不动不哭闹,那么就要警惕是否患上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常规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婴幼儿多见。病死率较高,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约80%以上的化脓性脑膜炎是由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引起。其致病原因与年龄、季节、地区、机体免疫功能、有无头颅外伤以及是否有先天性的神经或皮肤缺陷有关。其中以年龄为最主要的因素。新生儿及出生2个月以内的婴儿以革兰氏阴性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为主;出生2个月至儿童时期以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致病为主;12岁以后多见由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致病。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好发于晚冬及早春,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好发于晚秋及早冬。
细菌大多从呼吸道侵入,也可由皮肤、粘膜或新生儿脐部侵入,经血循环到达脑膜。少数化脓性脑膜炎可因患中耳炎、乳突炎、脑脊膜膨出或头颅骨折时,细菌直接蔓延到脑膜所致。主要病变为脑膜表面血管极度充血、蛛网膜及软脑膜发炎,大量的脓性渗出物覆盖在大脑顶部、颅底及脊髓,并可发生脑室膜炎,导致硬脑膜下积液或(和)积脓、脑积水。炎症还可损害脑实质、颅神经、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神经系统体征。
二 临床表现
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内科护理学传染病一章节中介绍。其他化脓菌引起者,大多呈亚急性起病,于发病前数日常有上呼吸道炎症或胃肠道症状,继之高热、头痛、精神萎靡,小婴儿表现易激惹、不安、双目凝视等。神经系统表现有:①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匿格征及布鲁金斯基征阳性;②颅内压增高征: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囱门饱满、重者昏迷,发生脑疝,出现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呼吸衰竭; ③惊厥; ④部分患儿出现ⅱ、ⅲ、vi、ⅶ、ⅷ对颅神经受损或肢体瘫痪症状。
新生儿脑膜炎表现,体温可高可低、拒食、吐奶、尖叫、凝视、惊厥,由于颅缝及囱门未闭,对颅内高压有一定缓冲作用,使颅内压增高征及脑膜刺激征不典型。
部分患儿在病程中可并发硬脑膜下积液、脑性低钠血症、脑室管膜炎、脑积水、癫痛等。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性增高。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数多达1000x106/l以上,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多。脑脊液常规涂片检查和培养可进一步明确病因。还可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乳胶颗粒凝集法对脑脊液进行病原学检测。
三 治疗原则
除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及支持疗法外,主要采取病原学治疗。静脉用药,疗程2~3周。病原菌不明者,选用氨卞青霉素和氯霉素,亦可选用头饱三嗪或头饱噻肟。最好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药。
四 护理评估
1 病史
询问患儿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等前驱感染征候,以及有无发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惊厥、嗜睡以及昏迷等表现。
2 身心状况
评估患儿生命体征(尤其体温及呼吸状况),意识障碍及颅内高压程度、有无躯体受伤的危险因素。评估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对患儿健康的要求。
3 辅助检查及时了解患儿血象及脑脊液检查结果
琏球菌感染是指一种什么病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分2类:一类是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脓皮病、肺炎等;另一类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链球菌感染为人类常见疾病,不仅遍及世界各地,而且四季均可发生。肺炎链球菌旧称肺炎双球菌(Diplococ- cuspneumoniae),存在于正常人体的口、鼻、咽腔,人体抵抗力降低时方致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
治疗方法: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予以输液等对症治疗。最重要的是立即给以足量的抗菌药物,可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林可霉素;对新生儿脑膜炎患者,大剂量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应用疗效均较好。无论选用哪种药物,疗程不应少于10天。
土霉素的作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该品为
土霉素 广谱抑菌剂,许多立克次体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螺旋体、阿米巴原虫和某些疟原虫也对该品敏感。肠球菌属对其耐药。其他如放线菌属、炭疽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梭状芽孢杆菌、奴卡菌属、弧菌、布鲁菌属、弯曲杆菌、耶尔森菌等对该品敏感。[2]
该品对淋球菌和脑膜炎球菌具一定抗菌活性,但耐青霉素的淋球菌对土霉素也耐药。多年来由于四环素类的广泛应用,临床常见病原菌对土霉素耐药现象严重,包括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及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交叉耐药。
该品作用机制为药物能特异性地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置结合,抑制肽链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用于痢疾、沙眼、结膜炎、肺炎、中耳炎、皮肤化脓感染等。亦用于治疗阿米巴肠炎及肠道感染。
脑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细菌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是细菌性脑膜炎中十分严重的一种,常见的感染菌有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三种,症状十分严重,一般情况下都是脑膜炎伴随着脑脓肿,鼻炎患者为最高发人群,对脑部损伤十分严重。
什么药治疗淋病好
1、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抗生素曾是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但近年来由于其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使得该类药物的运用受到一定限制。 现主要用于非青霉素耐药菌株的淋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优立新、舒巴坦等。
2、球菌感染类药物
青霉素头孢菌素类主要用于产青霉素酶的淋球菌感染的治疗。主要药物有:头孢呋肟、头孢噻肟、头孢三嗪等。其中头孢三嗪疗效最佳。目前被公认为首选药物之一。
3、氟喹喏酮类
由于此类药物产生耐药菌株的机会较少,所以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此类药物主要包括:氟哌酸、氟啶酸、氟嗪酸、左旋氧氟沙星、司氟沙星。
4、四环素类
主要用于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非青霉素耐药菌株的淋球菌感染,也可用于合并有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此类药物主要有:四环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
预防青霉素过敏
青霉素是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它本身毒性很小,而较常见的却是药物的过敏,引起不良的反应以致死亡。霉素的抗菌作用是,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链球菌、肺炎双球等等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效果较好,对敏感的萄萄球菌也有作用,对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革兰氏染色阴性球菌, 以及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和螺旋体也有作用。
疗效
在临床上,青霉素对于治疗肺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烽窝组织炎、细菌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流行性脑膜炎、肺炎球菌脑膜炎、梅毒、回归热、淋病、炭疽、破伤风等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青霉素不论何种给药途径均能被吸收。
注射方式
一般多采用肌肉注射,可以被充分吸收。可溶性结晶青霉素盐类的水溶液吸收很快,血浓度在15~30分钟内即可达最高峰,而普鲁卡因青霉素、油剂青霉素的吸收则较慢。青霉素在体内主要经肾脏排泄。注射水剂者,在一小时内血浆中青霉素的浓度下降一半。皮肤、粘膜等处也很容易吸收,而且比注射更易引起过敏,所以对此给药途径更要注意预防过敏反应。采用皮肤试验使过敏发生率大大降低,但往往因为皮肤试验用量不准确而致过大,或病人本身的特殊敏感,有时也可因作皮肤试验时而发生过敏,故临床上主要为过敏反应。
过敏症状
严重过敏现象往往出现在作皮试或注射10几分钟内。病人首先感到胸闷气憋,浑身哆嗦以至抽搐,头晕、 头痛、 呼吸困难,紫绀, 面色苍白,手脚发凉,血压急骤下降,脉博快细而弱,如抢救不及时,常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对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人,应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0 l%肾上腺素0.5—1毫升.采用针灸疗法,针刺人中、内关等穴位。
根据病情, 十几分钟后,可再注入0。1%肾上腺素0。3—0。5毫升。有条件者,应作静脉输液,输入5%葡萄糖或萄萄生理盐水,液体中可加氢化可的松100—200 毫克,对血压急剧下降者,输液中加入升压药物如阿拉明或去甲肾上腺素。有条件者可予氧气吸人。使用脱敏药物如注射非那根(异丙嗪)25毫克,以及采用其它方法对症处理。
当现场无输液条件者,可予静脉注射25%葡萄糖60—80毫升,静脉注射升压药物,但推药速度应缓慢,如无静注条件,亦可肌注阿拉明。青霉素过敏的发生虽然来势急骤,但只要处理得当,病人的恢复和预后都较良好,而这急救措施(主要的如肌注肾上腺素),在农村基层医疗单位也都能采用。如逼严重过敏休克病人,急转送医院,当时不作处理,往往会在途中即出现各种险情。
预防青霉素过敏
对于一般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等,可使用脱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每次口服25毫克,一日3次,或应用扑尔敏,每次口服4毫克,一日3次。
预防过敏,主要是用药前,必须向医生说明既往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如有,则决不能使用,如无过敏吏,则此次注射应按照规定剂量作皮肤试验(常用的青霉素皮试液每毫升内含药100一1000单位,用0.1毫克作皮内试验,即皮内注入10一100单位青霉素),20分钟后,如局部出现红肿并有伪足,肿块直径大干l厘米时为阳性反应,即不应注射。如阴性,则可予注射。
当注射完毕后,病人不应立即离开,观察10几分钟无反应后再走。连续用后停药,当再需注射时,如中断已达5天应作试验。
阿莫西林药理作用
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但其耐酸性较氨苄西林强,其杀菌作用较后者强而迅速,但不能用于脑膜炎的治疗。半衰期约为61.3分钟。阿莫西林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较氨苄西林吸收更迅速完全 ,除对志贺菌效果较氨苄西林差以外,其余效果相似。
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壁的能力也强。口服后药物分子中的内酰胺基立即水解生成肽键,迅速和菌体内的转肽酶结合使之失活,切断了菌体依靠转肽酶合成糖肽用来建造细胞壁的唯一途径,使细菌细胞迅速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菌体最终因细胞壁损失,水份不断渗透而胀裂死亡。对大多数致病的G+菌和G-菌(包括球菌和杆菌)均有强大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中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沙门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的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及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血液透析能清除部分药物,但腹膜透析无清除本品的作用。
敏感菌:链球菌A、B、C、F、G和非分组型、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白喉杆菌、奈瑟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属、丙酸杆菌、消化链球菌、牛链球菌、沙门菌、真细菌属、放线菌、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不稳定性敏感菌:青霉素敏感性或耐药性肺炎球菌、肠粪链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志贺菌、霍乱弧菌、流感嗜血菌、淋病奈瑟球菌、梭状杆菌。
耐药菌:葡萄球菌、卡他菌属、产酸克雷白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假单孢菌属、不动杆菌、弯曲杆菌、韦荣球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军团菌属、分歧杆菌、脆弱杆菌。
毒理: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