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粽子的肉是生肉还是熟肉 肉粽子的肉要去皮吗
肉粽子的肉是生肉还是熟肉 肉粽子的肉要去皮吗
最好是去皮。
虽然猪皮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但是猪皮的口感较硬,而本身糯米也会比较难以消化,猪肉皮和糯米一起食用的时候会增加粘腻感,所以包粽子的肉建议最好是将外皮去除干净,这样制作出来的粽子才会更好吃。
不同于制作红烧肉等食物时,猪肉的外皮可以不去除,这样能增加食物的光泽和嚼劲,即使不去皮做出来的红烧肉口感也会很好,但包粽子时建议最好是去皮。
粽子热量高吗 一个肉粽子多少卡路里
400-500大卡
肉粽子里面的肉一般都是肥瘦相间的,热量比较高,由于每个粽子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一个肉粽子大致是:400-500大卡之间,如果是自己包的肉粽,肉放得比较多热量还会往上面走。
肉粽子的肉怎么腌制好吃 肉粽子的肉需要焯水吗
不需要。
腌制肉粽子的肉是不需要进行焯水的,但需要进行腌制,因为焯水的肉就会变成熟肉了,并且将新鲜猪肉焯水后,再进行腌制的话,猪肉也难以入味,所以一般不进行焯水,直接将猪肉切成合适的大小,然后加入调味料进行腌制即可,待猪肉完全腌制入味后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
1斤糯米包几个粽子 包肉粽的米怎么调味
白粽子是最为常见的粽子类型,白粽子是不需要进行调味的,只需要简单的糯米,煮熟之后蘸着白糖、蜂蜜就可以食用了。
甜粽是指在制作粽子的时候,在粽子里面放入了蜜枣、红豆、红豆沙、葡萄干一类具有甜味食材的粽子,甜粽加入的食材就是甜的,熟了之后吃起来也是甜的,因此不需要额外的进行调味。
肉粽一般是猪肉粽或者牛肉粽、腊肉粽,包肉粽前在糯米里面调下味可以让粽子的口感更咸香、可口,常见的肉粽调味材料有:盐、酱油、蚝油等,在包粽子前放在糯米里面,搅拌均匀后包粽子即可。
粽子什么人不能吃
因为食用粽子不易消化,本身肠胃功能差,像是有腹泻、便秘、肠胃疾病的人以及老年人、幼儿等人群,就最好不要吃粽子,以防造成腹痛、腹胀等身体不适。
包粽子的食材主要是一些甜腻、油腻、温补的食物,这些都是上火人群要避免食用的,否则会加重上火症状,导致患者更加不适。
甜甜的糖粽子和月饼这些节庆食物,都是糖尿病人要忌食的,尤其是那种蘸糖食用粽子的行为更不可取,容易在短时间在增加患者的血糖值,不利于病情康复。
一些肉粽中除了瘦肉还会包入肥肉,导致整个肉粽吃起来不仅口感油腻,而且热量、脂肪极高,像是有高血脂、肥胖困扰的人,一定要避免食用。
兔子肉的禁忌
比如说柿子、山楂、茶水、葡萄、李子、橘子等,因为这些食物中的鞣酸会和兔子肉中的蛋白质反应生成不同于水的蛋白质沉淀,不利于消化吸收,还会降低营养。
比如说西瓜、山竹、梨子、葡萄、冰激凌等,因为兔肉性凉,和这些寒凉性食物一起吃,容易增加体内的寒凉之气,不利于脾胃健康。
在食用了较多的兔子肉之后,会要3-4小时的时间才能完全被胃部消化掉,这时候注意不要吃一些难消化的食物,比如说大肥肉、粽子等等,以免加重消化负担,引起消化不良。
包粽子肉要腌多长时间 包粽子的肉要带皮吗
可以带也可以不带。
包粽子的时候,包肉的话,可以带皮也可以不带皮,根据自己对于口感和味道的需求来决定即可。
猪肉皮口感比较q弹,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不去皮的话也是很好吃的,包入粽子中不去皮也是很好吃的。
如果是鸡肉皮的话则会建议去掉,因为鸡肉皮口感和味道都不怎么好,并且还有皮下和皮中有大量的脂肪,所以不建议。
蜜豆小枣粽子的步骤
蜜豆小枣粽子的步骤
1.粽子叶用清水泡一晚上
2.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泡一晚上
3.蜜豆清洗干净,泡一晚上
4.小枣和葡萄干泡一个小时左右
5.粽子叶放入开水锅里煮几分钟
6.用剪刀减去根部很硬的部分
7.折叠做成漏斗形
8.放入适量糯米蜜豆,再加入两粒小枣、四粒葡萄干
9.再加入适量糯米和蜜豆
10.包裹好,用线缠紧
11.放入锅里,加入足够多的水,大火煮开,中火煮两个小时左右,然后焖两个小时
12.出锅了
13.味道不错,趁热吃吧
粽子热量高多吃易长胖
粿粽子热量: 210~250大卡/个
红豆粽子热量:338大卡/个
蜜枣粽子热量:592大卡/个
肉粽子热量:450~600大卡/个
豆沙粽热量:500~600大卡/个
台湾肉粽 热量:400~500大卡/个
湖州粽热量:600~800大卡/个
一个肉粽热量PK其他食物热量
一个肉粽约600大卡
粽子的文化习俗
国内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
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也有南国风味的柊叶蛋黄肉粽(海南)、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异。
广东地区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潮汕的粽子别具特色,其中一种叫“双烹”的粽子,是潮汕地区久负盛名的传统名小食。裹蒸粽是肇庆特产,人称“茶点王”,但与人们熟悉的“端午粽”却有明显的区别。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或长条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包裹、水草包扎,呈枕头状或埃及金字塔形。
广西地区
桂中地区喜包形态酷似枕头的大枕头粽。桂中地区的大枕头粽一个用上半斤至一斤米;而桂林地区喜包一斤米可做六七个粽子的小枕头粽。桂林以北则喜包形态恰似狗头的狗头粽。在粽子包制过程中的配料方面又各有特色。如桂林人包粽子喜加点碱粉,以煮熟的粽子产生碱香味;而全州人包粽子喜欢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用这种方法包制出来的粽子既有适中的碱香味,亦有诱人食欲的色彩。
海南地区
与大陆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柊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可放入咸蛋黄、猪肉、猪蹄、咸鱼、叉烧肉、鸡翅等作馅料。风味独具,热粽剥开,先有柊叶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令食者胃口大开。海南粽子又以定安黑猪肉粽、儋州洛基粽子、澄迈瑞溪粽子最为驰名。此外,海南粽子还有将草木灰泡水后取上层清液浸泡糯米后,制作的碱水粽。海南黎族也有三色粽和用椰子叶包制的粽子。[5]
福州地区
福州的粽子可分为咸粽、原味碱粽、花生碱粽等,是端午节祭拜先人的供桌上必备主食。在绑扎方面讲究协调统一、大小一致,仅用一根绳成串绑扎,一般十个一串,头尾五个相互对称。
台湾地区
带有浓厚的闽南风味,品种甚多,有白米粽、绿豆粽、叉烧粽、八宝粽、烧肉粽。
闽南地区
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软、滑的特色,冰透后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干等,以泉州钟楼肉粽店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于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后,豆香扑鼻。当然,也有蘸白糖吃的,那是白水粽。
无锡地区
无锡的粽子相较同为吴地文明的苏州,无论是包的方式还是用料等,都不是那么讲究,更没有那么精致。从包粽子的方法上看,无锡人包粽子更喜欢包小脚粽、三角粽等。用料方面,无锡普通百姓家庭吃的粽子多是赤豆馅、白米馅以及肉粽,这些馅料相对取材简单,保存时间也长。
湖南地区
湖南汨历来以品种多、制作精巧而着称于世。汨罗的烧肉粽,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作料,油润不腻。
杭州地区
杭州粽区别于嘉兴粽与湖州粽,在外形、扎法上自成风格。其代表就是百年汇昌店的“塘栖粽”,主要特点是五花肉、绍兴酒、杜糯米、青竹叶、土灶头、铁锅子、老汤煮。杭州粽蒸煮上也有独特手法,要求时间特别长,强调“千滚不如一闷”。陈国明《食汇昌粽子》诗:“斯文满口老冬烘,一世青衫不道穷。解得人间真味道,米家书画汇昌粽。”
宁波地区
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湖州地区
浙江湖州,地处太湖之滨,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湖州粽子成枕头型,故得名枕头粽。也有人因为它颇具线条美,又小巧优雅,故称其为美人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