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不良生活习惯透支你的生育能力
7种不良生活习惯透支你的生育能力
1.烟酒是卵子的天敌
香烟中尼古丁等毒素可间接(加速卵巢老化)或直接危害卵子,一个35岁女烟民的卵子品质与不吸烟的42岁女性相差无几。酗酒呢?同样可导致卵巢过早老化。
2.过度“夜生活”打乱生物钟
生物钟一旦被打乱,内分泌必然会失去固有的节律,并殃及卵巢功能,影响卵子的成熟以及排卵过程。
3.久坐不动引起血液循环变慢
久坐不动还会使体内新陈代谢变差,进而株连激素分泌。这一连串的隐秘式连锁反应的结果是:排卵周期紊乱,卵子的活力降低。
4.不洁性生活
性病引发盆腔炎,以衣原体感染与淋病最为危险,常在毫无症状的情况下偷袭子宫及其两翼的输卵管,影响卵子的活力。
5.“人流”对卵子极具杀伤力
“人工流产”突然打断了怀孕的生理过程,致使体内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影响卵子的生存环境,损害其质量和活力。比较起来,“药物流产”的伤害比手术流产更大,缘于“药流”的出血时间更长,感染机会也更多之故。
6.“撞红”引发病变
“撞红”是经期性生活的俗称,而经期生殖道粘膜处于损伤状态,性生活容易使来自男性的精子与自身免疫细胞接触而产生抗体,使射入体内的精子凝集而失去活力。据统计,大约80%的不孕女性血清中检测出了抗精子抗体,表明“撞红”已成为女性不孕的常见病因之一。此外,“撞红”还易引发盆腔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等病变。
7.环境激素不可低估
环境激素又叫“类激素”或“内分泌干扰物质”,是一类存在于环境之中具有雌激素特性的化学物质,目前已知接近300种之多,如农药、杀虫剂、二恶英(由含氯塑料不完全燃烧、纸浆漂白以及汽车尾气等产生)、多氯联苯(用于电器产品和其他塑料制品的原料)、汞、铅、镉等重金属。这些有害物通过饮食、电器辐射机动车辆、化妆品等途径潜入育龄女性体内,诱发遗传基因突变而伤害卵子。
高龄备孕难逃3个问题
1、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生育能力低下
女性卵巢内的卵子是在母体内形成的,出生时卵子的数量有100万~200万个,年龄超过35岁的女性,不仅是卵子数量的下降,卵子的质量也有显著的下降,因此生育能力明显降低。
2、自然流产率上升,生出缺陷宝宝的风险上升
女性的卵子由于受外界环境、自身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细胞内染色体不分离、断裂、易位等现象,从而导致胎儿的染色体异常。
有数据显示,小于35岁女性的自然流产率约为12%,而超过35岁的女性自然流产率上升到35%左右。如果染色体异常的胎儿继续发育、出生,就会发生出生缺陷,患染色体疾病。
7种生活习惯提升你的性能力
1:保证睡觉时间。
上床睡觉的时间千万不要晚于凌晨12点半,同时,睡觉时间不应少于7—8个小时。因为这个时段是睾丸激素分泌最佳时间,其分泌高峰期为凌晨的4点—6点。
2:开车时间要有限制。
一天开车时间不应多于1.5—2小时,因为座位的轻微震荡可能影响雄性激素的分泌。如果长时间堵车,久坐会让男性生殖器局部升温,影响睾丸健康。所以,尽量多走路,少开车。
3:每周最好吃一次海产品。
尤其是贝类产品,有助于男性性健康,如果一周内能吃上150—200克贝类产品,雄性激素便会得到补充。
4:关注血管的健康。
因为只有血管足够健康,才能保证血液流入阴茎,保证勃起不受到影响。
5:不要停止工作。
要想保持健康的状态,不要停止工作,即使退休了,也要每天有事做。因为无所事事的状态会阻止脑力活动,其结果是幽默感消失、记忆力减退,甚至会脾气变坏。要知道,在两性交往中,反应慢的唠叨鬼可不惹人喜欢。停止工作不是享福,只会使人提早衰老,变得老弱不堪。
6:早晨多喝粥,晚上少喝酒。
将军肚是男人的形象“杀手”,腹部多余的脂肪还会抑制雄性激素的生成,带来多种慢性疾病。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少喝酒,尤其晚上不要一边看电视一边喝啤酒,早晨多喝点粥有益于保持身材。
7:每天吃把坚果。
每天的食谱中要有一定数量的青菜、一两个水果和一小把坚果。羊肉串和各种烤肉尽量少吃,可以喝少量的优质葡萄酒。
可以提高性能力的食物
燕麦
新加坡一项研究显示,食用燕麦有助于缓解男性性功能障碍症状。
研究人员说,成年人体内睾丸素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因此,一些中老年男子易出现性欲低下和勃起障碍等症状。因为燕麦能促使人体释放睾丸素,所以长期服用能使上述症状得到改善。但研究人员也指出,燕麦虽好却不能多吃,过量食用燕麦可能对身体有害。
栗子
栗子对改善男性性功能主要表现在补肾上。传统中医认为栗子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等功效,尤其适用于因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腰脚不遂,小便频多及脾肾虚寒的人,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就说板栗是“肾之果”。现代研究也栗子的保健功能提供了佐证。栗子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因此老年人常吃栗子,可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栗子虽养人,生吃过多,难以消化,熟食过多,易阻滞肠胃。一般而言,每天食用栗子的量以5-10枚为宜。
人的生活习惯影响生育能力
影响生育能力的疾病
输卵管性不孕
是由于输卵管出现异常情况导致妇女不能生育的称为输卵管性不孕。受孕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它要求精卵相合形成受精卵,最后着床于宫腔。除了要有正常的精子、卵子和适当的子宫内环境外,使精子、卵子能够相遇并顺利运送到宫腔也是受孕经过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任务是由输卵管来完成的。如果输卵管有炎症,导致输卵管堵塞,精子不能通过与卵子相遇造成的不孕,则称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先天性输卵管畸形也可导致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但极少见。
卵巢性不孕
卵巢的功能除了维持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协调外,在生育方面,卵巢主要具备两个功能:一是排卵,二是在怀孕早期形成黄体,以维持胚胎的稳定。不孕症的原因有三分之二在于女方,卵巢因素引起的不孕约占不孕症的15%-25%,卵巢性不孕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卵巢局部因素。
子宫性不孕
子宫发育不良,也称幼稚型子宫,是指子宫结构和形状正常,但体积较小,子宫颈相对较长,且可伴有痛经、月经稀少、甚或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子宫发育不良常是造成不孕的重要原因,有报道在不孕患者中约占16.2%。临床常见的子宫发育不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青春型子宫,比较多见。主要由内分泌影响不足所引起,其子宫腔长度与颈管长度的比例约1:1;另一种是幼儿型子宫,其子宫腔与颈管长度的比例约为1:2。幼儿型子宫常伴有卵巢发育不全,在原发性不孕症中,本病较为常见。辨治效果,决定于子宫发育不良的程度。
免疫性不孕
是指患者排卵及生殖道功能正常,无致病因素发现,配偶精液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但有抗生育免疫证据存在;是由于生殖系统抗原的自身免疫或同种免疫引起。免疫性不孕的病因病机是十分复杂的,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为妇产科的疑难病症之一。
内分泌失调性不孕
导致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的病因复杂繁多,但是其主要目的还是要导致排卵功能异常、造成黄体功能紊乱等,这种原因导致了内分泌失调性女性不孕。排卵障碍与不孕排卵障碍,又称为不排卵,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25-30%。排卵障碍除引起不孕外,还可导致月经失调、闭经、多毛、肥胖等症状。另外,如果长期不排卵,性激素代谢紊乱,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而无周期性孕激素的对抗作用,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所以对排卵障碍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积极的检查和治疗。黄体功能不足与不孕正常情况下卵巢排卵后,卵泡将黄素化形成黄体并分泌雌孕激素,分泌量于排卵后7~8天达高峰,然后于月经前1~2天迅速下降。若垂体促性腺激素及雌激素分泌不足,则卵泡发育成熟将不会完善,卵巢虽能排卵,但黄体发育常受影响而出现黄体功能不足的现象。黄体功能不足包括黄体期缺陷和黄体期缩短,可引起分泌期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而致孕卵不易着床,或虽着床而早期流产。有些妇女受孕后流产极早,可能仅见到月经周期延迟了1天至数天。临床上无从察觉是流产,有人称之为隐匿妊娠。黄体功能不足约占不孕病因的3%~8%。
阴道炎可使女性不孕
因为阴道是精液的容器,而阴道炎却改变了阴道内部的环境,因而影响精子的正常功能。
哪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到生育能力?
影响生育能力的习惯
反复人工流产
如果反复做人工流产,会使子宫的功能层变得贫瘠,怀孕时,胚胎就像石头地里的小树,为了得到多一些的养分,必须拼命往深里扎根。分娩时胎盘不能自动娩出,更重的,就成了“胎盘植入”,胎盘和子宫长成一体,医生只得将子宫切除。做流产的次数与未来发生的危险是成正比的。
吸烟
烟碱和尼古丁造成全身血管病变,子宫血管也因此受累。怀孕早期容易发生流产;到中期,发生“妊高症”的危险比较大,全身血管痉挛,血压增高。长期吸烟更会伤害身体的整个激素系统,影响卵巢的功能,导致内分泌原因的不孕症。我们都知道,吸烟的女人容貌早衰,而这只是身体外在的表现,反映了内部备受摧残的激素系统。
年龄超过35岁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女性生育的平均年龄较过去往后推迟了大约5年,30多岁生孩子很平常。从女人的生理规律来说,生育能力最强在25岁,30岁后缓慢下降,35岁以后迅速下降,44岁以后,87%的女人失去了受孕的能力。女人,从一出生开始,卵子就与我们随身相伴,我们的生活方式、环境、年龄都会影响到卵子的质量。超过35岁,意味着卵子已经陪伴你经受了35年的空气污染、电离辐射、各种化学物质,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经期性生活
经期性生活很难避免两种危险,一是盆腔感染,二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二者都是摧残生育能力的“杀手”。宫颈平时有黏液栓将其封闭,防止阴道中的细菌进入盆腔,而在月经期间,宫颈很松弛,保护作用下降,而性高潮中,身体里会产生负气压,将细菌和血液吸入盆腔。细菌会造成感染,而逆流的经血在盆腔里种植下来,月经期间最好不要有性生活,如果不避免,那么,可能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症。
性传播疾病
在一切性传播疾病中,衣原体和淋病最为危险,经常毫无症状,在不知不觉中引发了盆腔炎,造成不孕症,因此,对你的健康和幸福负责,一定要慎重选择性伴侣。
高龄备孕难逃3个问题
1、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生育能力低下
女性卵巢内的卵子是在母体内形成的,出生时卵子的数量有100万~200万个,年龄超过35岁的女性,不仅是卵子数量的下降,卵子的质量也有显著的下降,因此生育能力明显降低。
2、自然流产率上升,生出缺陷宝宝的风险上升
女性的卵子由于受外界环境、自身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细胞内染色体不分离、断裂、易位等现象,从而导致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有数据显示,小于35岁女性的自然流产率约为12%,而超过35岁的女性自然流产率上升到35%左右。如果染色体异常的胎儿继续发育、出生,就会发生出生缺陷,患染色体疾病。
3、心理压力更大
很多大龄未准妈妈都会心存顾虑,一方面是担心自己能否健康地度过孕期,另一方面则是担心孩子的健康。压力过大,反而造成备孕更加困难。
这些最伤女性生育能力
女性朋友的生育能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若是平时不多加注意,可能会阻碍受孕,甚至可致不育。那么,具体哪些因素会对生育能力造成影响?另外,如何提高生育能力呢?
一、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因素
1.受孕年龄
女性最佳的受孕年龄是在23-28岁左右,超过30岁的女性生育能力会逐渐下降,到了40多岁,部分女性就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因此,女性要在最佳的受孕年龄怀孕,才更有利于受孕孕以及胎儿的着床与发育。
2.肥胖问题
若女性过度肥胖,会影响内分泌正常,并引发其他各种疾病问题,从而影响了女性的生育能力。而且,有些女性肥胖会使用不正确的方法进行减肥,这就导致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停止排卵等现象发生.因此,女性平时要控制好自己的体重,并且不要盲目进行减肥。
3.身体疾病
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感染等等,这些疾病可影响女性生育能力。
4.性生活泛滥
平时有多个性伴侣,或者性生活不卫生、性生活过于频繁,那么,都有可能导致女性的盆腔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从而影响正常生育能力。
5.精神过于紧张
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有利于提高受孕几率以及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否则,不仅仅会影响受孕,而且还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甚至出现流产早产的现象。
6.不良生活习惯
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有利于提高受孕几率以及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否则,不仅仅会影响受孕,而且还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甚至出现流产早产的现象。
二、如何提高女性生育能力
提高女性的生育能力,平时要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学会放松调适自己的心情,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此外,不要做高龄孕妇,这会大大降低了生育能力,甚至影响优生。
男人孕育后代的四要七不该
1.保持乐观心态。情绪因素对男性性功能影响显著,在对抑郁者进行干预后发现,其受孕能力由29.9%提高到45.5%。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树立起乐观的态度,抛弃压力,能帮助男性提升生育能力。
2.远离不良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男性应避免接触放射线和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如装修材料和重金属等,同时应避免抽烟、饮酒、熬夜等。
男女生育能力检查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生育能力
一般来说,女性生育能力检查包括 激素检查,排卵检查, 性交后的检查,子宫输卵管拍片(HSG),腹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 以及子宫内膜的检查。
而男性的生育能力检查包括精虫检查,特殊检查等。
上面两项检查可以充分的知道自己有没有生育能力。
下面我们也要来看看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影响生育能力的行为呢?
错误的生活方式:酒精--经常饮酒的女性,如果每天超过6杯,生育能力会明显减弱。
手机、电脑会影响生育男性久坐,特别是长时间开车,夜生活无节制,手机、电脑辐射等都是损害男性生育能力的因素,而这些又是社会进程中男性所必须遭遇的。想要保住甚至提高生育能力,应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做爱频率影响生育性生活的频率确实对生育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当男子的精子数过少时,性生活过于频繁,精子数会更少,当然会使生育机会受到影响。
过频的热水浴:睾丸产生精子需要比正常体温37℃低1℃-1.5℃的环境。有资料表明连续3天在43℃-44℃的温水中浸泡20分钟,原来精子密度正常的人,精子密度可降到1000万/毫升以下,这种情况可持续3周。
营养不良和偏食:精子的产生需要原料,因此生精功能和营养水平密切相关。
精神忧郁及过度疲劳:忧郁和疲劳可影响性功能和生精功能。
过多地骑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和骑马等:这往往使前列腺和其他附性腺受到慢性劳损和充血,影响它们的功能及加重慢性炎症,影响生育力。
4种不良生活习惯易引发高血脂
高血脂的症状
1、轻度高血脂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的,但是没有症状不等于你的血脂不高,定期检查血脂是非常重要的。
2、一般高血脂的症状多表现为: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还会与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相混淆,有的患者血脂高但无症状,常常是在体检化验血液时发现 高脂血症。另外,高脂血症常常伴随着体重超重与肥胖。
3、高血脂较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表现。
4、长期血脂高,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等,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间歇性跛行(肢体活动后疼痛)。
引起高血脂的不良习惯
一、吃得咸
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外,日常饮食对高血脂的影响非常大。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腌制品吃得多,则会为高血脂的发生埋下隐患。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的成年人每日盐的摄入量上限应该由以前的6克降为5克,也就是说再少吃一克盐,对健康有益。而我国民众人均食盐的日摄入量平均达到12.4克,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两倍以上,一定要引起重视。
大家每日食盐的标准应为5克,一定要改掉“重口味”的饮食习惯,日常应少吃熏烤、腌制、油腻和含糖量较高的食品,避免高脂血症的发生。
二、少运动
在冬季户外气温低,很多人都喜欢待在家中,户外运动量明显减少,致使有氧消耗降低,而这恰恰也是导致居民高血脂发病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冬季人们习惯摄入热量较高的食物,如果不能合理运动,必将导致脂肪在体内的堆积。同时,随着近年来私家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或正准备选择汽车作为他们的代步工具,自行车这个当年的“三大件”正在被忽视。
大家可以根据气候特点,安排适合自身健康状况的有氧运动,如自行车、跳绳、健步走等。
三、多肉少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朋友都喜欢大块吃肉。但是这类高胆固醇的食物吃的太多,问题也随之而来。现在冠心病死亡率在逐渐增加,其中血脂的升高是主要原因之一。
动脉把血液和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重要器官。如果身体内的“坏”胆固醇增加,再加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会使得有害的脂质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液里的“坏”胆固醇越多,聚集在动脉壁里的就越多,斑块就不断长大,使动脉管腔逐渐变窄甚至发生阻塞,影响血液和氧的输送,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脑梗死、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等。
四、喝酒过量
喝酒过量也是诱发高血脂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会极易造成热能过剩而导致肥胖,同时酒精在体内可转变为乙酸,乙酸使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减慢,脂肪酸在肝内合成为甘油三酯,而且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也增多。所以,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出现严重的高脂血症。大家要适度饮酒,才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关键。
4种不良生活习惯易引发高血脂
一、吃得咸
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外,日常饮食对高血脂的影响非常大。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腌制品吃得多,则会为高血脂的发生埋下隐患。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的成年人每日盐的摄入量上限应该由以前的6克降为5克,也就是说再少吃一克盐,对健康有益。而我国民众人均食盐的日摄入量平均达到12.4克,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两倍以上,一定要引起重视。
大家每日食盐的标准应为5克,一定要改掉“重口味”的饮食习惯,日常应少吃熏烤、腌制、油腻和含糖量较高的食品,避免高脂血症的发生。
二、少运动
在冬季户外气温低,很多人都喜欢待在家中,户外运动量明显减少,致使有氧消耗降低,而这恰恰也是导致居民高血脂发病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冬季人们习惯摄入热量较高的食物,如果不能合理运动,必将导致脂肪在体内的堆积。同时,随着近年来私家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或正准备选择汽车作为他们的代步工具,自行车这个当年的“三大件”正在被忽视。
大家可以根据气候特点,安排适合自身健康状况的有氧运动,如自行车、跳绳、健步走等。
三、多肉少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朋友都喜欢大块吃肉。但是这类高胆固醇的食物吃的太多,问题也随之而来。现在冠心病死亡率在逐渐增加,其中血脂的升高是主要原因之一。
动脉把血液和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重要器官。如果身体内的“坏”胆固醇增加,再加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会使得有害的脂质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液里的“坏”胆固醇越多,聚集在动脉壁里的就越多,斑块就不断长大,使动脉管腔逐渐变窄甚至发生阻塞,影响血液和氧的输送,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脑梗死、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等。
四、喝酒过量
喝酒过量也是诱发高血脂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会极易造成热能过剩而导致肥胖,同时酒精在体内可转变为乙酸,乙酸使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减慢,脂肪酸在肝内合成为甘油三酯,而且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也增多。所以,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出现严重的高脂血症。大家要适度饮酒,才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关键。
四类常见因素可致精子稀少
四类常见因素可致精子稀少
少精症是指男性精液中的精子数目低于正常具有生育能力男性精子数目的一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男性的精子每毫升应不低于2千万个,如果低于2千万个就归为少精症,导致患者生育困难。
“引起少精症的因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先天遗传、药物、疾病损害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四类。”广东省康复医学会性功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玄绪军教授指出,其中,疾病损害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少精症,在临床上比较多见,而患者原本可以通过积极预防,避免患病。
玄绪军指出,家有男宝贝,父母要注意孩子的生理卫生和日常清洁,例如及时清除包皮垢等,也要重视可能引发少精症的疾病。在婴幼儿时期要重点防范疝气、鞘膜积液等疾病,青春期前后则要重视腮腺炎并发症。
而步入成年后,不当坐姿、穿紧身衣、沉溺烟酒、过度肥胖、情绪大起大落等不良因素,也会影响生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