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幼儿贫血吗
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幼儿贫血吗
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在4—6个月以前实施纯母乳喂养。但是一项对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婴儿期进行人工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2.58%,实行混合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31.20%,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93%;纯母乳喂养时间不到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7.74%。
超过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59%;如果在婴儿4个月前就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26.32%,在4个月后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41.36%;如果在婴儿8个月前就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2.34%,超过8个月才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7.21%。
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但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9毫克。因此,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富含铁元素的配方牛奶(粉)可有效防止儿童缺铁性贫血,添加肉类等富含铁的动物性蛋白也可补充婴儿的铁营养。
分析母乳喂养反而缺铁性贫血发生的概率高的原因发现,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亲本身就贫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原因,造成孩子贫血。
2、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却仍然只吃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11毫克。
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由于妈妈很难判断宝宝每次进食的量,如果宝宝长期没有吃饱,也可能造成贫血。
4、某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收,比如补钙过多会影响铁吸收。
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对宝宝进行喂养。千万不要只认为母乳好就不给孩子添加辅食,也不要认为母乳会导致孩子贫血而及早断奶。
母亲贫血可造成婴儿贫血
贫血是指人的血液中单位细胞容积内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6个月至6岁婴幼儿血液中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6—14岁幼儿血液中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则判定为贫血。造成婴儿贫血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什么是婴儿贫血
婴儿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婴幼儿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
营养性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血球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二、宝宝缺铁的原因
1、人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
婴 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 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由于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铁的摄入和吸收不佳,也极易导致贫血。
2、铁吸收性障碍慢性贫血
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
3、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幼儿贫血吗
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母亲本身就贫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原因,造成孩子贫血。
② 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却仍然只吃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 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11毫克。婴幼儿生 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 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关于贫血和补血的误区
贫血是指人的血液中单位细胞容积内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人体中的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随年龄的增长而有差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6个月至6岁小儿血液中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6~14岁小儿血液中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则判定为贫血。
小儿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婴幼儿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最常见的就是营养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血球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的缺乏从而导致血红素的合成减少所引起的疾病,是目前全球比较普遍的问题,尤见于婴幼儿。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婴儿生长发育快,需铁量多。而母乳和牛奶含铁量都很低不能满足婴儿的生长需要,此时若未及时添加含铁的辅食,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
导致缺铁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二是、铁吸收性障碍慢性贫血,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
宝宝贫血是什么引起的
婴儿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婴幼儿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 营养性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血球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一、缺铁性贫血 由体内缺铁影响血红素的合成所引起,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普遍的问题,尤见于婴幼儿及生育年龄妇女。据统计,我国近40%的学龄儿童和托幼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缺铁的主要原因有:
1、人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 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由于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铁的摄入和吸收不佳,也极易导致贫血。
2、铁吸收性障碍慢性贫血 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
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贫血的4大原因
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贫血的原因是什么呢,对这样的问题,让很多家长出现疑问,为什么喂母乳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这也都是看母体是否出现问题,如果是母体出现问题,就要及时的进行改善,而且也不能在继续喂母乳,否则问题也都是会越来越大,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也都是有着严重危害。
那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贫血的原因具体是什么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我们对这样的问题,也都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在出现这样问题的时候,也都知道该如何解决最佳。
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贫血的原因:
1、母亲本身就贫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原因,造成孩子贫血。
2、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却仍然只吃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11毫克。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由于妈妈很难判断宝宝每次进食的量,如果宝宝长期没有吃饱,也可能造成贫血。
4、某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收,比如补钙过多会影响铁吸收。
通过以上介绍,对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贫血的原因也都是有着很好的认识,因此女性在喂养宝宝的是,都是要注意下自身的身体情况,对一些身体不好的人,或者好吃药的女性,都是不要喂养宝宝,这样会造成宝宝身体出现问题。
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贫血的4大原因
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贫血的原因:
1、母亲本身就贫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原因,造成孩子贫血。
2、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却仍然只吃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11毫克。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由于妈妈很难判断宝宝每次进食的量,如果宝宝长期没有吃饱,也可能造成贫血。
4、某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收,比如补钙过多会影响铁吸收。
通过以上介绍,对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贫血的原因也都是有着很好的认识,因此女性在喂养宝宝的是,都是要注意下自身的身体情况,对一些身体不好的人,或者好吃药的女性,都是不要喂养宝宝,这样会造成宝宝身体出现问题。
半岁的孩子最易患贫血
纯母乳喂养易贫血
王福霞教授指出,她在临床上碰到不少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其父母有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认为母乳营养全面,量又足,加上孩子不愿意换口味,于是父母就放弃了添加辅食或者只是添加少量的辅食。
殊不知,母乳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孩子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据统计,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93%。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母乳量足就推迟添加辅食。
牛奶鸡蛋不能补充铁质
王福霞教授指出,很多父母虽然及时地给孩子添加了牛奶和鸡蛋,但孩子还是会发生贫血,原因在于牛奶鸡蛋满足不了孩子对铁质的要求。
原来,1000毫升牛奶中仅含0.5―2.0毫克铁,而1岁的孩子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6毫克铁。此外,牛奶中铁的吸收率很低,仅为10%;还有,牛奶不含促进铁质吸收的维生素C、铜等。
王福霞教授说,鸡蛋蛋白质含量丰富,蛋黄中的铁质含量也不低,但蛋黄中的铁处于与磷酸盐结合的状态,吸收率不高,而且蛋里的铁与蛋白结合稳定,加热也不游离,肠道吸收不了,满足不了孩子对铁的需求。
4个月后添加富铁食物
王教授指出,半岁的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贫血发生后不仅会出现食欲减退、爱哭爱闹等,还容易反复感冒,智力发育也会受损。因此,父母一定要从预防入手:首先,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应在4个月以后添加铁质强化食物,如强化米粉等;第二,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或是断了母乳的婴幼儿,建议用配方奶粉喂养;第三,要注意要添加含铁质多的食物,如肉末、肝泥等;最后,要及时补充蔬菜水果,因为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能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
母乳最适合宝宝的消化吸收
每年8月1日-7日为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确定的“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世界母乳喂养周”的主题是“支持母乳喂养,获得人生第一块金牌”,旨在让全社会理解支持母乳喂养的价值和意义。
据卫生部官方信息,近年来,我国纯母乳喂养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从1998年的76%下降到2004年的64%,全国爱婴组织也曾在北京市范围内做了一个抽样调查,母乳喂养现状令人堪忧。接受调查的近百名年轻母亲中竟然有50%以上的人表示,自己没有用母乳喂养孩子。
作为婴儿初生六个月中的理想食品,母乳的作用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母乳含有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适合新生儿胃肠功能的消化和吸收。母乳,尤其是初乳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和其他免疫活性物质,可增强婴儿的免疫力。
然而,如果母亲的健康状况不佳或因母乳不足,不能实现母乳喂养,婴幼儿就必须食用婴幼儿配方粉以弥补母乳的不足。目前,世界各地已普遍在婴幼儿配方粉中添加乳清蛋白,以尽量缩小婴幼儿配方粉和母乳的差异。
为什么乳清蛋白如此重要呢?从营养成分上看,母乳中的蛋白质以乳清蛋白为主,乳清蛋白占母乳总蛋白质的80%左右。这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全面充分(全部20种氨基酸)而且比例恰当,还含有α-乳白蛋白、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血清白蛋白等活性组分。
而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只占其总蛋白的20%左右,绝大多数蛋白质为酪蛋白。婴幼儿配方粉需要依靠乳清蛋白来调整牛奶中蛋白质的比例,增加乳清蛋白并降低酪蛋白含量。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很多优质婴幼儿配方粉都含有乳清蛋白,在很多品牌奶粉的配料表中常能见到α-乳白蛋白。α-乳白蛋白是乳清蛋白的一种。有研究表明,在婴幼儿配方粉中增加α-乳白蛋白,可以改善婴幼儿睡眠质量并减少婴儿啼哭时间。
婴儿猛长期是什么表现 什么是婴儿猛长期
在猛长期,母乳喂养婴儿的哺乳比平常更频繁(有时往往每隔一小时就要吃),而且婴儿比平时更烦躁。婴儿摄入的奶量在猛长期会突然增长,但这只是阶段性的。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摄入的奶量在生命的最初几周迅速增加。
除了身高体重的增长外,行为方面的发展也会导致婴儿需要吃更多的奶。比如翻身,爬行,走路或说话。母乳提供了身体和大脑发展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