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病中医怎么治疗
虚劳病中医怎么治疗
虚劳(含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稳定失调、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造血功能障碍、代谢紊乱、营养缺乏、神经功能低下或过分抑制(非保护性)引起的疾病,以及其他器官系统功能衰退性疾病)
虚劳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脏腑元气亏损、阴阳气血不足为主要病理过程中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所以,凡以慢性功能减退或虚性亢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均可称为虚劳,又称为虚损。
中医认为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六极(筋极、骨极、血极、肉极、精极、气极)、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寒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凡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体虚致病,久病失调,以致脏腑亏损,气血虚弱,逐渐发展为元气亏耗,久虚不复而出现各种虚损证候者,均属虚劳病的范畴。
内疗辨治
肺气虚损型虚劳
[病因] 多由劳伤过度,病后体弱,久咳伤气等因长期肺气失于肃降,导致肺气亏虚,表卫不固所致。
[症状] 以短气自汗,时寒时热,易于感冒为证候特点。伴有倦怠乏力,懒言声低,舌淡脉弱。
[治法] 补益肺气。
[主方] 补肺汤。
脾气虚损型虚劳
[病因]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脾气亏虚,健运失职。
[症状] 以面色萎黄,大便溏薄,饮食不香,食后胃脘不适为证候特点。伴有神疲乏力,懒言声低,舌淡、脉弱。
[治法] 健脾益气。
[主方] 参苓白术散加味。
梅尼埃病中医治疗方法
1、中医疗法
治疗方法半夏白术天麻汤药物组成: 半夏、白
1.治疗原则:髓海不足型宜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上气不足型宜补益气血,健脾安神。寒水上泛型宜温肾壮阳,散寒利水。肝阳上扰型宜平肝息风,滋阴潜阳。痰浊中阻型宜健脾燥湿,涤痰息风。
2.治疗方法
(1)髓海不足型:用枸杞15g,菊花10g,熟地30g,白芍15g,茯苓15g,泽泻15g,丹皮10g,山茱萸10g,山药20g,石决明15g,首乌15g,牡蛎15g,鹿胶10g。水煎,分3次服。
(2)上气不足型:用党参20g,黄芪20g,当归15g,龙眼肉10g,酸枣仁10g,茯苓15g,白术10g,首乌15g,熟地30g,白芍15g,陈皮5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3)寒水上泛型:用附子10g(先煎),生姜10g,茯苓20g,白术10g,川椒5g,细辛3g,桂枝10g,巴戟天1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4)肝阳上扰型:用天麻10g,钩藤15g(后下),石决明20g,牛膝10g,杜仲10g,桑寄生10g,黄芩10g,山栀10g,龙骨10g,牡蛎15g,丹皮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5)痰浊中阻型:用茯苓15g,白术10g,天麻10g,法半夏10g,泽泻15g,黄芩10g,竹茹5g,枳实10g,厚朴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术各12g, 天麻15g, 钩藤、陈皮、茯苓各10g , 夜交藤
30g , 大枣9 枚, 生姜15g , 甘草6g。加减: 若眩晕较重、
呕吐频繁者, 加代赭石、竹茹以镇逆止呕; 若脘闷不适,
加白蔻仁、砂仁等芳香和胃; 若耳聋重听, 加葱白、郁
金、菖蒲通阳开窍; 若头目胀痛、心烦口苦加黄连、黄芩
以化痰泄热。上药可制成胶囊、丸剂口服, 也可作汤剂
煎服。每日1 剂。30d 为1 个疗程。
大脖子病中医治疗和护理
验方:生黄芪、生首乌、生牡蛎(先煎)、白花蛇舌草各30g,生白术、山慈菇、露蜂房、生大黄、泽漆各12g,云茯苓、夏枯草、生山药、京玄参、半枝莲、炙鳖甲、生苡仁各15g,制半夏、全当归、粉丹皮、人中黄、浙贝母、守宫粉(分吞)各9g,绿升麻、芋艿丸(分吞)各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治疗1例晚期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曾经手术、放射治疗,效果不佳。服本方2个半月后,症状消失,肿块缩小,继服半年,肿块消夫,即停药。4年余未复发。
方源:杨军:中医药治愈晚期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中国医药报》(1):39,1987。
偏方:①爵床草30g,叶下红30g,野蓄薇果30g,狗肝菜20g,大枣6枚,煎汤代茶饮。
②四海丸:海藻、海螺、海蛤粉、海螵蛸、昆布、龙胆草、青木香等分研末制蜜丸(1丸3钱)或片。日服二次,每次一丸。
(一)一般护理
1、适当休息与活动。
临床症状显著时应及时卧床休息为主,尤其是食后1到2个小时应限制活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时在注意休息的同时适当活动或进行体育锻炼,切忌过度劳累;无临床症状,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可以不限制活动。
2、情志护理中医认为人的精神状态与机体的脏腑气血密切相关,人的情志活动与心藏神的功能密切相关,凡是精神饱满.心胸开朗的病人,疗效一般较好,相反则较差。因此,在护理上要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思想状态,引导病人放下思想疑
3、饮食护理
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和钠盐摄入为原则,少用辛辣刺激性佐料食物,食物应软易于消化,富与营养;不要多食高碘食物,比如:海带、紫菜、海蜇、海苔以及藻类食物等,防止甲亢控制不良。不吸烟.不喝酒.浓茶和咖啡 。
(l)给予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若供应充足,可使蛋白质发挥其特有的生理功能。给予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维生素利无机盐能够调节生理功能,改善机体代谢,尤其是维生素B和维生素C。应给予充足的钙和铁,以防缺乏。
(2)适当增加动物内脏,新鲜绿叶蔬菜,或补充维生素制剂。
(3)适当控制纤维素多的食物。甲亢病人常有腹泻现象,如过多供给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会加重腹泻。
4.病情护理
主要是观察全身有无高代谢综合怔的表现,甲状腺是否肿大,眼 球是否突出,,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有无异常,皮肤及肢端有无水肿.潮红.潮湿杵壮指等异样表现。特别注意观察体温及心血管系统的变化,防止甲亢危象及甲亢性心脏病的发生。
5、对症护理
使用西药治疗时,要注意年龄.性别.病情选择甲状腺药物,治疗中应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有无对甲状腺药物过敏,有无药疹,肝损害,白细胞减少,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血常规。使用中药治疗时要注意煎药.服药的方法,服药过程中的禁忌。
I型糖尿病中医治疗
(1)燥热炽盛
【治法】: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方药】:白虎加人参汤、玉女煎、麦门冬汤、消渴汤、玉泉丸、玉液汤、千金黄连丸、增液承气汤、竹叶黄芪汤、五味消毒饮。
(2)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佐以清热。
【方药】:黄芪汤、增液汤、玉液汤、生脉散、六昧地黄汤、降糖甲片、降糖合剂、自拟益气养阴汤。
(3)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养阴润燥。
【方药】:一贯煎、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天花粉散、枸杞汤、大补阴丸、生脉散。
(4)阴阳两虚
【治法】:温肾滋阴,调补阴阳。
【方药】:金匮肾气丸、八味地黄汤、二仙汤、秘元煎。
(5)脾肾阳虚
【治法】:健脾温肾,阴阳并调。
【方药】:附桂八味丸、金匮肾气丸、促脾补肾降糖汤、益气扶阳饮、右归丸。
(6)瘀血内阻
【治法】:活血化瘀,益气养阴。
【方药】: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活血降糖方、润燥活血方、五香散。
桥本病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桥本氏病的方法有哪些?
1、消遥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柴胡10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制半夏10克,陈皮6克,香附10克,山药15克,白芥子6克,丹参30克,黄芩 10克,党参15克。水煎服,日1剂。疏肝健脾,豁痰消瘿。用于肝郁脾虚,症见精神抑郁,吞咽不利,神疲乏力,大便溏稀,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者。
2、白虎汤合知柏地黄汤加减:
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5克,甘草6克,生地30克,山药30克,太子参30克,萸肉10克,麦冬15克,生牡蛎30克,五味子6克,玄参10克,香附10克,丹皮6克。水煎服,日1剂。滋阴泻火,软坚散结。用于阴虚头旺,症见面红,心悸,汗出,急躁多怒,纳亢消瘦,舌红苔黄,脉弦数者。
3、黄芪生脉饮合杞菊地黄汤加减:
黄芪30克,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枸杞子15克生牡蛎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益气养阴,平肝潜阳。用于气阴两虚,症见心悸怔忡,怕热多汗,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者。
以上专家总结了中医治疗桥本氏病的四中机制,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四种机制也是西医治疗所遵循的原则,此外专家还从中医的角度阐述了将其安康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让我们知道这种疾病的发生和哪个器官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但是主要目的都是促进我们身体的康复。
中医治疗桥本氏病的方法有哪些?专家表示,桥本氏病的治疗一定要根据病情确定适合自己的方法,治疗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并且在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上也要注意调剂,注意体育锻炼来增强抵抗力,要抱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谨遵医嘱。通过以上治疗完全可以恢复到正常体质。
总是盗汗是什么原因 盗汗的分类
盗汗分为两种,一种是属生理性的;一种属病理性的。现代医学认为,小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属生理现象。证名,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寝汗。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多属虚劳之症,尤以阴虚者多见。详见虚劳盗汗、阴虚盗汗条。中医的说法是“阴虚则盗汗”,“阳虚则自汗”。
心脏病中医治疗
1、利湿化瘀汤
【辨证】湿阻血瘀。
【治法】利湿除痰,活血化瘀。
【组成】制半夏、枳实、茯苓、丹参、川芎、赤芍、沙参、麦冬、五味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重症每日2剂,30剂为1疗程。
2、益气活血养心汤
【辨证】心气不足,血脉瘀滞。
【治法】益气活血,助阳通脉。
【组成】炙黄芪、淮小麦、毛冬青、丹参、益母草、全当归、川芎、桃仁、桂枝、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念珠菌病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导致人体正气不足,卫气不固,或热病后期,气阴两伤,邪毒乘虚侵入,邪毒与气血相搏,虚火上炎而致。因此中医在治疗念珠菌病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
念珠菌病的中医辨证疗法
(1)胎热上攻型:
临床表现:口腔白色斑点,如乳渣积滞,尤其以两颊、舌面上附着白色厚膜,剥离后见底,烦躁,拒奶,吮乳啼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腻,脉滑而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泻脾。
方药:泻黄散加减。藿香,栀子,生石膏(先煎),防风,知母,柴胡,甘草。
加减变化:口燥咽干,啼哭不止者,加银花、玄参、桔梗。小便短赤者,加生地、竹叶、木通。
(2)气阴两虚型:
临床表现:口腔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明显,颜面色红,五心烦热,形体虚弱,精神倦怠,舌体瘦小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熟地,党参,黄芪,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甘草。
加减变化:虚热甚者,加地骨皮、银柴胡。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者,加木香、砂仁、白术。心悸怔忡者,加麦。
抑郁症与虚劳病的关系
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对其发生均有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和生物学因素是抑郁症的主要病因,社会心理因素对具有遗传易感性者可起到诱因作用。这与中医虚劳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很多类似之处。
首先,先天不足,素体怯弱,形气不充,脏腑不荣,生机不旺,是虚劳病的病理基础。如《元气存亡论》强调禀赋在虚劳病变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时说:“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红炉点雪》提出“禀赋素弱,复劳心肾”对形成虚劳的重要性。现代研究表明,抑郁症40%~50%的危险因素是可遗传的,亲生父母患有心境障碍的寄养子比亲生父母不患有心境障碍的寄养子具有更高发生抑郁症的危险。由此可见,这两种认识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其次,情志内伤是虚劳病的重要原因。如《潜斋医话》提出:“痨病之因非一,总缘情志不舒,所谓七情不损,五劳不成者,真至言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说得更明确,曰:“五劳者,皆用意施为,过伤五脏,使五神不宁而为病,……是皆不量禀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提出了五劳是在禀赋不足的基础上,因情志过极所致,并以神志症状(五神不宁)为主要表现,这种认识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相符的。研究表明,负性社会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的发病起到诱因作用。从中医学角度看,负性社会生活事件首先影响的是情绪,使患者的心理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进而造成脏腑亏损,神气过耗而致抑郁。因此,这两者的认识具有相似之处。
再次,劳倦过度是虚劳病的重要原因。如《金匮要略》归纳虚劳病之病因大致有三:五劳、六极、七伤,六极指精、气、血、筋、肉、骨的极度劳损,七伤中又有“劳伤”。《景岳全书》云:“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现代研究发现,低社会阶层者患重症抑郁的危险率较高社会阶层者高,郊区比城镇更多见抑郁症。也就是说,抑郁症多发于辛苦劳力之人,“劳则气耗”,易导致脏腑亏虚而发病。因此,这两者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此外,病后和误治、失治是虚劳病的常见之因。如《诸病源候论》强调大病之后,气血减耗,脏腑未和,复感外邪,可引起虚劳病候。《景岳全书》也提出“疾病误治及失于调理者,病后多成虚损”的观点。《顾氏医镜》认为虚劳病与误治有关,举凡辛散、苦寒、补中升提、引火归元,用之不当,皆足以动火伤阴而成虚劳。现代研究发现,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感染性疾病、慢性疼痛综合征等均可伴发抑郁,很多药物如利血平、避孕药、抗癌药、左旋多巴、心得安等均可引起抑郁。因此,这两者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帕金森病中医治疗
帕金森的治疗方法(肝肾阴虚) :
处方药物包括了:天麻、生龙骨、生牡蛎,白芍、天冬、怀牛膝、玄参、生地、桑寄生、茯神,石决明,钩藤、代赭石、夜交藤、龟版,杜仲、黄芩、栀子。 用法是把全部药物一同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患者同时存在肝火偏盛,焦虑心烦的症状,加龙胆草、夏枯草两种药物;痰多的患者需要加竹沥、天竺黄,肾阴不足,虚火上扰同时还存在眩晕耳鸣的患者需要加知母、黄柏、丹皮;伴有心烦失眠的症状,需要加炒酸枣仁、柏子仁、丹参三种药物;颤动不止的患者可以加僵蚕、全蝎。
帕金森的治疗方法(痰热风动) :
处方药物包括了:半夏、川贝母、枳实、橘红、黄芩,桑叶、胆南星、竹茹、水牛角、菊花、茯苓,钩藤。 用法是把全部药物一同入锅中使用适量的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若痰湿内聚,需要使用煨皂角、白芥子;震颤较重的患者需要加珍珠母、生石决明、全蝎三种药物进去;心烦易怒的患者,这时候需要加天竺黄、丹皮、郁金三种药物;胸闷脘痞的患者需要加瓜蒌皮、厚朴、苍术;如果感觉到肌肤麻木不仁,加的药物是地龙、丝瓜络、竹沥;神志呆滞的患者可以加石菖蒲、远志两种药物。
矽肺病中医治疗方法
方一
党参60克、牡蛎60克、乌梅15克、瓜蒌30克、马齿苋15克、禹余粮15克、薤白15克、茯苓12克、杏仁12克、桔梗15克、前胡12克、枳壳6克、生姜6克,水煎服。咽干、咯黏痰者加玉竹、知母、天冬、麦冬;咯白泡沫痰者加桂枝、陈皮、半夏;咯黄痰、口渴者加黄芩、生石膏;怕风畏冷者加荆芥、防风;发热、咳嗽、口渴者加桑叶、菊花;纳差者加山楂、炒麦芽、炒谷芽;失眠者加远志、酸枣仁。
方二
党参、鸡内金各15克,瓜蒌、白果、木贼草各30克,薤白、制大黄各10克,金钱草12克,胎盘粉3克,共研末,每次服2克,每日服2次,3个月为1疗程。
气功
有一些研究者日前报告,矽肺患者练习气功能减轻症状,其可练的功法有站桩功、吐纳功、气功太极十五势、自我经穴导引。
咳嗽、咯痰、胸痛、气喘是矽肺的四大症状,矽肺患者练习气功三个月后这些症状可好转;同时,患者的全身情况也可好转,如食欲增强、腹胀消失、失眠减轻、感冒次数减少或感冒引起肺部感染程度减轻。有研究认为,矽肺患者练习气功后,其肺活量和机体再生机能会有改善。练习气功对于矽肺患者的治疗作用,并非是消除肺内的矽结节和纤维化改变,而是调整其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状态,在全身情况好转的基础上,使呼吸系统的症状得到改善。这体现了气功心身同练的特点,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虚劳病会出现的症状
1.证候特征,多见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症。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逐渐如重。
2.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史。
3.排除类似病证。应着重排除肺痨及其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
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虚劳。《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所说的“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对引起虚劳的原因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
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虚,日久不复而成为虚劳。结合临床所见,引起虚劳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禀赋薄弱;烦劳过度;饮食不节;大病久病;误治失治。
糖尿病中医治疗偏方
1、阴虚热盛:表现为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采用养阴清热治疗。选用冬桑叶、地骨皮、小川连、天花粉、原麦冬、生地黄。
2、气阴两虚: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采用益气养阴治疗。选用玉竹、制黄精、生黄芪、制女贞、枸杞子。
3、阴阳两虚: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采用温阳育阴治疗。选用鹿角霜、熟地、山茱萸、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
治疗糖尿病小偏方:
上消型:以多饮为主,口渴喜饮、随饮随渴,小便较多、色黄、咽干灼热、口干唇燥、食量如常、舌红少津、苔黄而干。中医认为,其病因是肺脏通调水道的功能受损,水液循环受阻,津液无法布及全身、滋润脏器。由于积久而酿热,使津液耗损,所以患者突出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采用生津止渴、清热润肺的方法调整。可用“六汁饮”:莲藕、梨、荸荠各200克,麦冬12克,芦苇根30克,玉竹20克。将莲藕、梨、荸荠洗净,切碎,绞汁;麦冬、芦苇根、玉竹水煎过滤取汁,将绞汁及煎汁合并搅匀,饮用,每日一剂。
中消型:常以多食易饥为主,伴有口渴多饮、口苦、口臭、口干、小便频多、大便干结、头晕目眩、形体消瘦、舌质红、苔黄。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是饮食不节或劳倦等多种因素伤及脾胃,使脾胃功能下降,则热郁于胃,胃火炽盛,津液耗损,津液不足,则水谷不能分解,因此不能满足身体营养的需要,故而出现多食善饥的症状。治宜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可用“山药粳米粥”:山药50克,黄精20克,沙参15克,粳米100克。将山药研为细粉,黄精、沙参水煎煮,过滤取汁,以药汁加粳米、山药粉煮粥,代早餐服食。
下消型:以小便频繁为主,且量多,浑如脂膏,尚有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中医认为,由于肾脏的亏虚,肾主水的功能失调,固摄无力,水液下趋而造成尿频。对此情况,一般采用滋阴补肾、清热降火的方法调理。可用“枸杞炖兔肉”:枸杞子30克,兔肉250克,洋葱100克,油、盐适量。先将枸杞子,兔肉加水适量炖熟,后加洋葱、油、盐,稍煮片刻,吃肉饮汤,每两天服食一次。
颈椎病中医治疗
1、【寒湿阻络型】: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治以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川桂枝、羌活、威灵仙、秦艽、川芎、当归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方中羌活、灵仙、天麻、秦艽,祛寒除湿止痛;川芎、天麻疗头痛。桂枝、川芎、归尾、赤芍、炮甲珠温经活血,通络;葛根解痉,神曲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2、【气血两虚夹瘀型】: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治以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熟地、砂仁、当归、白芍、鸡血藤。方中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补气;熟地、川芎、白芍、当归养血;天麻、川芎、鸡血藤安神健脑,活血通络,砂仁理气和胃导滞。
3、【气阴两虚夹瘀型】:眩晕反复发作,甚者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治以益气养阴、安神醒脑,调和气血。
【方药】:天麻、川芎、杭菊花、枸杞子、沙参、炙甘草、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白芍、丹参、地龙、夜交藤。方中炙甘草、沙参、白芍、枸杞子益气滋阴;天麻、杭菊花、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夜交藤醒脑益智,养心安神;川芎、丹参、地龙活血通络止痛。
4、【脾肾阳虚夹瘀型】:四肢不完全瘫(硬瘫或软瘫),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饮食正常或纳差。舌淡红,苔薄白或微腻,脉沉细弦,或沉细弱。治以补肾健脾,温经和阳,强筋健骨。
【方药】:熟地、枣皮、炮干姜、龟板胶、鹿角胶、炮甲珠、白芥子、炒杜仲、牛膝、淮山药、炒神曲、白芍、川桂枝、肉桂、炙甘草。方中熟地、炒杜仲、牛膝补肾养血;鹿角胶、龟板胶填精益髓,强筋健骨;枣皮补肝肾,收涩止遗;川桂枝、肉桂温经和阳;炮干姜、淮山药、炙甘草、炒神曲健脾和胃,温阳益气;白芥子祛痰散结;炮甲珠软坚散结,通经活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