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闭经和其他方法对比
中药治疗闭经和其他方法对比
一、去除闭经诱因:
如消除紧张因素,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增强营养,纠正体重过轻;哺乳过久者停止哺乳;治疗各种全身慢性病;停用避孕药及其它可能引起闭经的药物。
二、中药治疗闭经:
闭经从中医看来是由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痰湿阻滞造成的,故治疗闭经中医主张以益气生血、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健脾化痰为主。
三、激素治疗:
现代医学常用治疗方案,适量性激素药物具有促进垂体功能的作用,有效调节内分泌功能,使生理周期恢复正常。但美中不足的是,临床较多出现病情反复及副作用的问题
四、闭经的手术疗法:
对垂体瘤、卵巢肿瘤、肾上腺肿瘤等作手术切除,生殖道有畸形者作矫正术,去除导致闭经的原发疾病和原因。
中医中药治疗闭经的方法
1.肝肾不足治法:补肾养肝调经。方药:归肾丸加减。菟丝子15g,杜仲159,山茱萸209,枸杞子15g,山药209,茯苓159,当归15g,鸡血藤209,牛膝109。阴虚火旺,潮热明显者,加地骨皮109,玄参109,炙鳖甲(先煎)15g。
2.气血虚弱治法:补气养血调经。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人参15g,黄芪40g,茯苓15g,远志15g,陈皮15g9,五味子15g,当归20g,白芍15g,熟地15g,丹参10g,川芎10g,坤草15g。脾虚便溏者,去当归、熟地加白术15g,砂仁10g;营阴暗耗,心火偏亢,心悸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30g,麦门冬10g,卷柏10g,牛膝10g。
3.阴虚血燥治法:养阴清热调经。方药:加减一阴煎加减。生地15g,熟地15g,白芍15g,麦冬10g,知母10g,地骨皮15g,炙甘草5g,黄柏15g,丹参10g,鳖甲15g(先煎)。虚烦少寐,心悸者加柏子仁、夜交藤各15g;如有结核病,证见咳血唾血,吐痰不爽,气喘者加百合30g,桔梗10g,玄参15g,川贝母10g,五味子10g。
4.气滞血瘀治法:理气活血、祛瘀通经。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5g,红花15g,赤芍15g,川芎10g,当归15g,生地15g,柴胡10g,桔梗15g,牛膝15g,坤草15g。小腹冷痛,四肢木温,带下量多,舌淡,脉沉紧者,去柴胡、坤草,加肉桂10g,乌药15g,吴茱萸15g。
气血虚闭经怎么办
闭经是困扰女性的一大烦恼,长期闭经会对女性生殖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引起不孕,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治疗。
一、膏药外贴
有些医院具有中药独特秘方制成膏药,对治疗闭经效果明显。一般患者在使用时当先以生姜擦拭相应贴敷部位皮肤,然后取一贴膏药直接贴于神阙穴(肚脐处)即可,可隔天换一次。膏贴穴位,透皮传药效至血液,以滋肾益气、养血调经、活血化瘀通脉为主,全面调理女性机能,加速女性胞宫的血液循环,让行经期经血顺畅,进而使月经恢复正常。
二、针灸治疗
针灸在治疗闭经等妇科疾病方面可有良好成效,以长强为主,效不显加配穴。患者取俯卧位,在尾骨下端与肛门之间中点陷凹中取穴,针刺入1寸深,施强刺激手法,留针2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配穴,前三穴针刺,中等刺激,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此疗法需由专业针灸师操作完成。
三、中药食疗
中药种类多样,功效各异,适合很多慢性病或疑难杂症的治疗和调理。闭经女性可多吃一些具有生津补血、滋阴等功效的中药食疗方,也可由营养师合理搭配食材,调理身体。
突然闭经怎么治疗
闭经怎么治疗?
一般来说雌激素缺乏会导致闭经,此时就需要从饮食或是药物等方面尽量的补充雌激素,中医疗法乃至日常饮食疗法都是不错的选择。
去除诱因治疗闭经:如消除紧张因素,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增强营养,纠正体重过轻。哺乳过久者停止哺乳。停用避孕药及其它可能引起闭经的药物。
雌激素治疗闭经:雌激素关键是治标不治本,服用过程中就可能反反复复的。所以选择治疗方式很重要,要非常谨慎。
手术治疗闭经:对垂体瘤、卵巢肿瘤、肾上腺肿瘤等作手术切除。生殖道有畸形者作矫正术,但手术治疗风险性高,恢复慢,感染率高。
年轻女性闭经后如何调理好
年轻女性闭经后如何调理好?女性会经常遇到闭经的情况,短期的闭经没有什么大碍,而长期的闭经就是妇科疾病了,闭经在临床上分为生理性闭经和病理性闭经,而且闭经对女性的伤害很大,只有及时治疗才可以缓解其症状,那么,年轻女性闭经后如何调理好?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具体介绍吧。
中医治疗:
1、气虚血亏型闭经:证见五心烦热,两颊潮红,心烦不寐,唇干舌燥,目眩耳鸣,腰酸膝弱,脉细弱。治宜滋养血,方用大营煎(熟地、当归、甘草、杜仲、牛膝、肉桂、桐粑)酌加女贞、白芍、青蒿、鳖甲等养阴退热药。
2、痰阻冲任型闭经:证见形体肥胖,乏力少气,胸闷多寐,舌苔白腻,脉细滑。治直祛痰通络、调理冲任,可用煮半夏、路路通、在等、山甲、桃仁、红花、当归、香附、陈皮等药治疗闭经。
3、寒湿凝滞型闭经:证见面青腹冷,胸闷胀满,便据腹痛,白带湿冷,舌苔白润,脉沉迟,治宜温经散寒、操湿化淤,闭经方用温经场合二陈汤(桂枝、牛膝、获术、当归、川穹、丹皮、白芍、人参、甘草、桔红、使多、半夏)加减治疗闭经。
4、气血两亏型闭经:月经往往由量少渐至停止,患者神疲短气,面色础白,食少便溏 ,舌苔薄白,脉弱无力,治宜大补气血,方用十全大补汤(人参、白术、茯芩、甘草、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黄茂、肉桂)加减治疗。
对症治疗:
1、垂体性闭经:对垂体性闭经,促性腺激素HMG(人绝经后促性腺激素)应当是最好的选择,并能获得相当高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因其价格较贵,且需要每天注射及严格的监测程序,只适用于已婚且希望生育的妇女。对未婚或不要求生育的垂体性闭经,主要治疗原则仍为激素替代治疗。
2、卵巢性闭经:因卵巢本身功能低下,只能用性激素补充治疗。一般用雌、孕激素联合周期给药,模拟正常月经制造人工周期。这样能使这类闭经的女孩有和正常女孩类似的周期性月经,以保持正常女子的心理状态,更重要的是性激素补充治疗能预防她们的生殖道萎缩和发育不良,预防骨质疏松,促进性征发育。绝大多数卵巢性闭经因卵巢中没有卵泡发育故终身不能生育。除非接受由他人供卵的人工助孕技术。偶有卵巢早衰或卵巢不敏感综合征因卵巢中仍有少量残存的未发育卵泡,刺激后偶有排卵受孕的报道,但十分罕见。性染色体有Y的性腺功能低下者应切除性腺后用性激素补充治疗。
闭经的治疗方法有哪几种
闭经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一旦出现就会给人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一定要积极的预防其出现,生活中很多小习惯或者不健康的饮食都会引发闭经。发现病情应该及时治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治疗的方法。
1 中药治疗
怎么治闭经能避免危害发生?治疗闭经针对性强。其中理.血.通.经膏具有恢复女性卵巢、子宫的功能,促进自体雌激素分泌,真正的达到补气养血,提高雌激素水平的目的。
2 雌、孕激素替代疗法
对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或卵巢功能受到抑制或破坏以致功能衰竭者,可用外源性卵巢激素进行替代疗法。这些患者因缺乏正常卵泡和卵母细胞,不分泌性激素,如给予雌激素或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疗法,可纠正患者缺乏雌激素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促进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一定程度的发育,改善性生活,并可导致出现酷似月经的周期性撤药性出血。
3、病因治疗
怎么治闭经能避免危害发生?找到引起闭经的器质性疾病给以恰当治疗。例如结核性子宫内膜炎即给抗痨治疗。宫腔粘连患者应扩张宫腔并放置节育环,以防再次粘连。垂体或卵巢肿瘤在诊断明确后,则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确定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放疗、化疗其它综合措施。
以上就是关于闭经治疗方法的介绍,希望能帮助您有效的治疗闭经。如果不幸出现了闭经也不要过度的悲观,发现症状一定注意及时的治疗,早发现、早治疗能帮助病患更好更健康的恢复。最后祝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永远远离疾病的困扰。
闭经危害女性健康 6方法可治疗
闭经如何治疗
闭经的原因复杂,它可因全身或局部的许多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引起应视病因不同而治,原发性闭经病人分数由于先天发育异常,一般很难恢复月经,但有一部分原发性闭经仍然可以恢复月经及生育能力,应树立信心积极治疗。
治疗闭经可采用以下措施:
(1)通经。对体内有一定雌激素,子宫内膜受过雌激素影响的患者,可用孕激素通经,如用黄体酮20毫克,每日肌注一次,连续5天。如果体内雌激素不足,则应用雌激素治疗,用量应掌握合适,一般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促排卵。应用克罗米芬等药物促进卵巢排卵功能的恢复而达到治疗目的。此外,对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患者,尚可应用LH-KH、HMG等药物,但这些药物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3)中药及中药与激素合用。中医药治疗通过对机体整体调节,辨证施治以达到治疗目的。疗效比较满意,中药与激素合用效果也比较理想。
(4)器质性病变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闭经,则应采用手术或相应的治疗方法。
(5)人工(月经)周期疗法。模仿正常月经周期,服用激素和孕激素,或用中药建立人工周期。在人工周期3—6个周期后,改用促排卵药物,基本可治愈。对原发性闭经起到心理调节作用。
(6)加强身体锻炼,改善生活环境,合理安排工作,避免精神紧张,保持稳定情绪,增加营养,对一时性闭经,如初潮2年内、停服避孕药半年内、精神创伤、生活环境改变等,在消除不良刺激后多能自愈,可作短时间观察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哪些中药能治疗闭经
虚证
(1)气血两虚
证见月经逐渐后延,量少,血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面色萎黄或苍白,头目眩晕,神疲肢倦,间有头痛,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调经,可选用八珍益母丸。此药由益母草、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组成。剂型有片、膏滋等可供选用。用法:每次1丸 (9克),一日2次,口服。本品药性平和,补而不腻,可以常服。其他如乌鸡白凤丸、当归红枣颗粒、妇康片、妇康宝口服液等OTC中成药都可选用。
(2)肝肾虚亏
如果年过18周岁未行经,或由月经后期量少逐渐闭经,形体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涩。治宜滋补肝肾,养血调经。可选用龟鹿二仙膏与阿胶补血膏合用。龟鹿二仙膏由龟板、鹿角、党参、枸杞子组成。阿胶补血膏由阿胶、熟地、党参、黄芪、枸杞子、白术组成。龟鹿二仙膏每次10克,一日2次,开水冲服。阿胶补血膏每次10克,一日2次,开水冲服。其他如乌鸡白凤丸、阿归养血颗粒、六味地黄丸等都可选用。
实证
(1)气滞血瘀
月经数月不来,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拒按。舌边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治宜活血祛瘀,理气行滞。可选用七制香附丸合益母草膏联用。七制香附丸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白术、香附、阿胶、延胡索、益母草、砂仁、黄芩组成。用法:七制香附丸每次1丸 (9克),一日2次。益母草膏 (由益母草制成),每次10克,一日1~2次口服。其他如活血调经丸、妇女痛经丸、血府逐瘀口服液、调经活血片等中成药均可选用。
(2)寒凝经脉
月经数月不行,小腹冷痛,得温则舒,肢冷畏寒,大便溏泄,白带量多,苔白,脉沉紧或沉迟。治宜温经散寒,通经活血。可选用艾附暖宫丸,本品由艾叶、香附、吴茱萸、肉桂、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芪、川断组成。具有暖宫散寒、理气养血之功。用法:每次1丸 (9克),一日2次口服。其他也可选有十二温经丸、暖宫孕子丸等。
(3)痰湿阻滞
月经渐少,数月不行,形体肥胖,胸闷脘胀,或头晕嗜睡,或带多色白,苔白,脉滑。治宜燥湿祛痰,活血通经。可选用香砂平胃颗粒,本品由苍术、厚朴、橘皮、木香、砂仁、甘草组成。有健脾和胃,宽胸消胀、燥湿化痰、开启胞宫,使气血通畅月经得下之功效。用法:每次1袋 (10克),一日2~3次口服。其他如胃苏冲剂、胃得安片、平胃散等也可选用。
停经怎么办
1、膏药外贴治疗闭经
有些医院具有中药独特秘方制成膏药,对治疗闭经效果明显。一般患者在使用时当先以生姜擦拭相应贴敷部位皮肤,然后取一贴膏药直接贴于神阙穴(肚脐处)即可,可隔天换一次。膏贴穴位,透皮传药效至血液,以滋肾益气、养血调经、活血化瘀通脉为主,全面调理女性机能,加速女性胞宫的血液循环,让行经期经血顺畅,进而使月经恢复正常。
2、针灸治疗治疗闭经
针灸在治疗闭经等妇科疾病方面可有良好成效,以长强为主,效不显加配穴。患者取俯卧位,在尾骨下端与肛门之间中点陷凹中取穴,针刺入1寸深,施强刺激手法,留针2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配穴,前三穴针刺,中等刺激,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此疗法需由专业针灸师操作完成。
子宫性闭经如何治疗
· 西医疗法
1.病因治疗
找到闭经原因,早确诊早治疗。闭经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比如医生会根据病人病变肿瘤位置、性质等情况综合考虑采取手术治疗还是放化疗等。
2.性激素替代治疗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卵巢功能后天早衰者可采取激素替代疗法。使用应用性激素疗法会改变患者闭经症状,带来规律性出血,这样既促进了生殖器官发育又调节了患者紧张情绪。
· 中医疗法
1.膏药外贴
由长期的经验积累发展而来的秘方制成膏药,治疗闭经效果明显,可到正规医院购买、使用。注意使用前应先用生姜擦拭皮肤,随后取一贴直接贴于肚脐处,隔天需换1次。其传药效至血液,可达到全面调理女性机能的效果,提升血液循环速度。女性的行经期经血得以顺畅,使得月经恢复正常。
2.针灸治疗
此治效果显著,需由专业针灸师来完成。患者需接受周期性治疗,如效果不明显,针灸师会加配穴。
3.中药食疗
中药适合用于治疗慢性病以及疑难杂症。闭经的女性宜吃有生津补血、滋阴功效的中药食疗方。可以请营养师制定合理饮食的计划,以此调理身体。
学会选用中成药治疗闭经
▲月经逐渐后延,量少,血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面色萎黄或苍白,头目眩晕,神疲肢倦,时有头痛、心悸失眠,舌淡,脉弱等,应选用益气补血调经的中成药,如八珍益母丸、补血宁神片、血速升冲剂、当归红枣冲剂、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妇科再造丸、八宝坤顺丸等。其中八珍益母丸药性平和,补而不腻,可以常服。八宝坤顺丸具有补养气血又兼疏肝调经之效,对血虚气滞所致闭经更为适宜。血速升冲剂由黄芪、当归、淫羊藿、阿胶组成,具有养血活血,益气扶正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血亏损所致闭经。
▲月经数月不来,精神抑郁不乐,烦躁易怒,两胁胀闷,少腹胀痛或拒按,脉沉弦而涩,宜选用理气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如活血调经丸、妇女痛经丸、失笑散、血府逐瘀丸,活血理气,化瘀调经,可常服。调经姊妹丸、通经甘露丸、调经化瘀丸、妇科通经丸,偏于破血行气通经;调经至宝丸、妇科回生丹破气攻瘀兼以消痛,不可多服、久服。血瘀兼气血虚弱者可用妇女通经丸、妇珍片、慈航丸;而舒肝保坤丸、调经活血片对血瘀兼肝郁血虚者尤为适宜。
▲月经数月不行,小腹冷痛,得温则舒,肢冷畏寒,大便溏泄,白带量多,苔白,脉沉紧或沉迟,可选用温散寒湿,通经活血的中成药。如艾附暖宫丸、暖宫孕子丸及十二温经丸等散寒温经又兼补益气血。
▲年过18周岁未行经,或月经错后、量少逐渐至闭经,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涩,应选用具有滋补肝肾,养血调经的中成药。常见品种有蛤蚧补肾丸、坤灵丸、女宝、天喜调经丸等。
此外,若月经渐少,数月不行,形体肥胖,胸闷脘胀,或头晕嗜睡,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舌质胖,苔白腻,脉滑,可选用平胃散(丸)或五积丸等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