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黄豆的简介

黄豆的简介

栽培大豆学名为Giycine max(L)Merrill,别名:黄豆(包括青豆、黑豆、紫豆和斑茶豆等)。大豆起源于中国,从中国大量的古代文献可以证明。汉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3年)编的《史记》中,头一篇《五帝本纪》中写道:“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鞠五种,抚万民,庆四方。”郑玄曰:“五种,黍稷菽麦稻也。”司马迁在《史记*卷二十七》中写道:“铺至下铺,为菽”,由此可见轩辕黄帝时已种菽。”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谈到商代(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时指出:“主要的农作物,如黍、稷、粟、麦(大麦)、来(小麦)、秕、稻、菽(大豆)等都见于《卜辞》。”卜慕华指出:“以中国而言,公元前1000年以前殷商时代有了甲骨文,当然记载得非常有限。在农作物方面,辨别出有黍、稷、豆、麦、稻、桑等,是当时人民主要依以为生的作物。”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一中指出:“大豆生于槐。出于沮石之峪中。九十日华。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于卯。”

中国自古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全中国普遍种植,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于1804年引入美国;20世纪中叶,在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作物。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出去的。由于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

黄糖的简介

黄糖采用的原料是甘蔗,含有95%左右的蔗糖,传统的方法是将收割下来的甘蔗经过切碎碾压,压出来的汁液先去除泥土、细菌、纤维等杂质,接着以小火熬煮5~6小时,不断搅拌让水份慢慢的蒸发掉,使糖的浓度逐渐增高,高浓度的糖浆在冷却后会凝固成为固体块状的粗糖,也就是黄糖砖。这种传统做法保持了甘蔗原本的营养,同时也使黄糖带有一股类似焦糖的特殊风味。制作过程中熬煮的时间越久,黄糖砖的颜色也越深,使黄糖呈现出不同深浅的红褐色。黄糖甜度很高,黄糖的成分所含物质丰富,除了甜味外,还具有独树一格的特殊风味,适合用在作法简单的食物上,例如用来制作红豆汤、黄糖糕、红茶、咖啡等,甜味皆醇厚独到。因为甜味的纯度高,可用来调制饮料或制作西点不会影响其它材料的原味,且具有使糕点质地蓬松的效用。 黄糖因为是土法生产,没有经过化学方法提炼,故保持甘蔗糖的原汁原味,为现今许多高级食品所使用。

豇豆简介

豇豆,药用部分为豆科植物豇豆的种子。秋季采收成熟的荚果,除去荚壳,收集种子备用;或于夏、秋季采摘未成熟的嫩荚果鲜用。

豇豆一般分三类:一类是绿荚型,荚果细长,深绿色,肉厚,豆粒小,不露子,吃口脆性;另一类是白荚型,荚果较粗,淡绿或绿白色,肉薄,质地疏松,易露子,吃口软糯;还有一类是红荚型,荚果紫红色,粗短,肉质中等,易老,但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对健康有益。不管哪种类型,以豆粒数量多、排列稠密的品质最优。

毛豆简介

毛豆即俗称的大豆、黄豆,为蝶形花科植物大豆的种子,一年生草本农作物、高30~90厘米、茎粗壮、方菱形;荚果矩形、扁平形、长5~6厘米、下垂、荚上密生黄色细长硬毛;种子2~4粒、鲜时扁椭圆状卵圆形、长0.8~1.5厘米、淡绿色、干时黄色、黄绿色或者紫黑色。春季毛豆即菜用大豆,也称毛豆、青毛豆、白毛豆,是指籽粒鼓满期至初熟期之间收获的青荚大豆,豆荚嫩绿色,青翠可爱。毛豆老熟后就是我们熟悉的黄豆。

毛豆是一年生的农作物,茎粗硬而有细毛,它的荚作扁平形,荚上也有细毛,所以人称为毛豆,新鲜时,豆荚嫩绿色,青翠可爱。

【释名】:夏初就可以吃,但豆荚尚未饱和,可以用油、盐、花椒、海椒、酒来煮,作为菜肴。

【性味】:昧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能驱除邪气,止痛,消水肿。能除胃热,通瘀血,解药物之毒。吃多了会滑脾。因为它的豆荚上有毛,所以叫毛豆。

蛇豆的简介

学名:Trichosanthesanguiua

蛇瓜

名称:蛇瓜,别称:蛇王瓜

分布:原产于热带亚洲,广泛分布于印度及东南亚,印度栽培已有2000年历史,台湾在日据时代就有零星栽培。

分类:葫芦科、栝楼属

品种:依果体分为短果型、长果型。依皮色分为灰白色系、绿色系、青黑色系。

型态:茎蔓纤细,茎横切面5角形,叶密生绒毛,掌状3~7裂,同株雌雄异花,花瓣白色,5裂或6裂,雌花之花托肥大,酷似一条扭曲的小蛇瓜,果实两端渐尖细,长30~160公分。

用途:观赏兼食用,一举两得

花期:5~10月为产期

管理:生性强健,喜欢高温多湿的环境,生育适温25~30度,忌低温霜害

施肥:栽培土质以排水良好之土壤或砂质土壤为佳、日照要充足

种植:种植采用播种法。

食用方法:嫩蛇瓜可切片素炒,也可与肉炒或作汤。生吃时皮有特殊臭味,肉无臭味,但煮熟后臭味消失,清香可口,,别具风味。

蛇瓜

蛇瓜以嫩果实为蔬,但嫩叶和嫩茎也可食。嫩瓜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肉质松软,有一种轻微的臭味,但是煮熟以后则变为香味,微甘甜。蛇瓜性凉,入肺、胃、大肠经,能清热化痰,润肺滑肠,蛇瓜的嫩果和嫩茎叶可炒食、作汤,别具风味。蛇瓜少有病虫危害,可成为无公害蔬菜,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没有尝食过的人会觉其有一股腥味,不敢购买,但一经尝食后就会认可,所以需要进行宣传。

SnakeSquash蛇瓜,别名蛇豆、蛇丝瓜、大豆角等,葫芦科栝楼属中的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和澳大利亚,在西非、美洲热带和加勒比海等地也有栽培,中国只有零星栽培,当今山东省青岛地区种植较多。蛇瓜以嫩果实为蔬,但嫩叶和嫩茎也可食。

豆浆的简介

豆浆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一种饮品,又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在欧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誉。豆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还含有维生素B1.B2和烟酸。此外,豆浆还含有铁、钙等矿物质,尤其是其所含的钙,非常适合于各种人群,包括老人、成年人、青少年、儿童等等。

鲜豆浆四季都可饮用。春秋饮豆浆,滋阴润燥,调和阴阳;夏饮豆浆,消热防暑,生津解渴;冬饮豆浆,祛寒暖胃,滋养进补。其实,除了传统的黄豆浆外,豆浆还有很多花样,红枣、枸杞、绿豆、百合等都可以成为豆浆的配料。

黄杏的简介

黄杏是杏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也叫黄杏子,是一种果肉和果仁都可以吃的特色水果。黄杏是中国北方的主要栽培果树品种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西北、华北和东北各地分布最广。果实呈圆、长圆或扁圆形,果皮多金黄色,向阳部有红晕和斑点。果肉暗黄色,味甜多汁,初夏成熟。杏果肉黄软,香气扑鼻,酸甜多汁,是夏季主要水果之一。、

黄杏树冠自然圆头形,树姿半开张。主干粗糙,纵裂,灰褐色。多年生枝灰褐色。1年生枝斜生、粗壮、红褐色、有光泽;枝条直立,密度中等;皮孔小、少、凸,圆形。芽基部呈突起状。叶片椭圆形,叶长10.5厘米,宽8.1厘米。先端渐急尖,叶基圆形,叶缘锯齿圆钝,叶面平展,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脉黄绿色,叶柄长4.3厘米,粗0.2厘米,密腺1~2个,圆形,褐色。花瓣白色,5瓣,阔圆形,平展;花冠径3.1厘米,蜜盘浅黄色,雌蕊1枚,长1.6厘米;雌蕊高于雄蕊的花占1.9%,雌蕊等于雄蕊的花占14.6%,雌蕊低于雄蕊的花占 5. 8%,退化花占 77.7%。

黄杏果实圆形,平均单果重49.5克。最大单果重78.0克;果实缝合线显著、中深,两侧片肉对称,果顶平,微凹;梗洼深广;果皮底色黄绿,阳面着红色。果肉橙黄色,肉质较细软,汁中多,味甜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6%,含总糖7.1%、总酸1.90%;粘核,种仁甜。果实在商品成熟期采收可存放一周左右。

黄米的简介

黄米本是北方一种粮食,是糜子或黍子去皮后的制成品,

黄米 因其颜色发黄,因此统称为黄米。

糜、黍在植株形态上区别较小,由糜子加工成的米没有糯性,陕北老百姓称其为“黄米”或“糜米”,由黍子加工成的米有糯性,陕北老百姓称其为“软米”。蒙古族喜欢食用的“炒米”由糜米制作而成,东北人喜欢吃的“年糕”是由软米制作而成。

糜、黍在植物分类学上是同一物种,国际统一的拉丁名是Panicum miliaceum。“软米”和“硬米”之分只是该物种进化产生的两个不同品种。黄米的综合营养价值高于小麦和大米,特别是黄米对人体具有明显的保健功效,是小麦、大米等无法比拟的。糜或黍抗旱、耐贫瘠,产量较高,应该鼓励在北方大面积种植。

豆豉的简介

把黄豆或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经过发酵而成的食品,可以调味,也可入药。

贵州、广东、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山东、四川、重庆以及陕西南部、甘肃庆阳地区民间特产,豆豉也有叫dòu shǐ[方言](豆矢)或者dòu chǐ。

一种豆制食品。一般用黄豆或黑豆蒸煮以后,经发酵制成,多用于调味。

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作麦豉法”自注:“香美乃胜豆豉。”杨明显《故都风味小吃》:“它(指卤煮小肠)的作法是......用清水淘洗几次,然后用一百度开的沸水煮,配上去腥味的八角和茴香,花椒大料瓣儿,快熟时再放落上好的口蘑酱油,豆豉。

黄瓜的简介

黄瓜(学名: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茎、枝伸长,有棱沟,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须细。叶柄稍粗糙,有糙硬毛;叶片宽卵状心形,膜质,裂片三角形,有齿。雌雄同株。雄花:常数朵在叶腋簇生;花梗纤细,被微柔毛;花冠黄白色,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雌花:单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子房粗糙。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熟时黄绿色,表面粗糙。种子小,狭卵形,白色,无边缘,两端近急尖。花果期夏季。

中国各地普遍栽培,且许多地区均有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现广泛种植于温带和热带地区。黄瓜为中国各地夏季主要菜蔬之一。茎藤药用,能消炎、祛痰、镇痉。[1]

黄鳝的简介

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体细长呈蛇形,体长约2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头粗尾细,体表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去,无鳞,色泽黄褐色,体则有不规则的暗黑斑点,各鳍不发达基本消失,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刺少肉厚。肉嫩味美。

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质水底层,在中国各地均有生产,以中国长江流域、辽宁和天津产量较多,产期在6-10月,以6-8月所产的最肥。广泛分布於亚洲东部及附近之大小岛屿,西起东南亚,东至菲律宾群岛,北起日本,南至东印度群岛。

黄酒的简介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著名的有山东即墨老酒、江西吉安固江冬酒,无锡惠泉酒、绍兴状元红、绍兴女儿红、张家港的沙洲优黄、吴江的吴宫老酒、百花漾等桃源黄酒;上海老酒、鹤壁豫鹤双黄、福建闽安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白蒲黄酒(水明楼)、江苏金坛和丹阳的封缸酒、河南双黄酒、广东客家娘酒、张家口北宗黄酒和绍兴加饭酒(花雕酒等)、广东珍珠红酒等。

黄酒以大米、黍米、粟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为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数种未知氨基酸,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摄取8种必需氨基酸黄酒都具备,故被誉为“液体蛋糕”。[1]

黄酒是中国的汉族特产,属于酿造酒。在世界四大酿造酒(白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黄牙的简介

内源性黄牙:牙齿受到某种元素影响,色素不在牙齿表面而在牙齿组织内,主要有两种:氟斑牙和四环素牙。氟斑牙是七岁以前,生活在饮水含氟较高的地区造成的,色素在牙齿表层牙釉质内,呈黄褐色斑块状,严重者牙齿表面还有凹凸不平的缺损,一般以上颌的门牙最为明显,因此严重影响美观。四环素牙是儿童时期经常服用四环素所致。它在体内与钙质相结合,生成一种四环素钙的黄色复合物,沉积于牙冠上。

硫黄的简介

硫磺又称硫黄、土硫磺、石硫磺,简称“硫”,包括硫磺块、硫磺粉。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元素符号S。呈浅黄色结晶,主要产自天然硫矿、硫铁矿、有色金属硫化物矿,在焦化厂是焦炉煤气净化产品之一。有好几种同素异构体,有正交硫、单斜硫、弹性硫、紫硫、液体硫、气体硫、无定形硫等。通常得到的固体硫有斜方硫,单斜硫和弹性硫。它们的色泽稍有不同,一般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有特殊臭味,易燃,燃烧时产生有强烈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与大多数氧化剂如氯酸盐、硝酸盐、高氯酸盐、高锰酸盐等能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

硫磺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能与金属、氢、氧等反应生成硫的化合物。硫主要用于制造硫酸、硫化橡胶、黑色火药、火柴药料和杀虫农药等。在医药上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病,硫磺燃烧时发出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人体吸入后中毒,中毒患者首先要脱离污染区,眼部和皮肤受接触时,先用水冲洗,如入口内立即漱口,饮水及镁乳,再送医院救治。

硫在焦炉煤气中主要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通过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即可脱除。当用吸收法脱硫脱氰时,煤气中硫化氢转入解吸塔排出的酸气中,可用以制取元素硫;当用氧化法脱硫脱氰时,煤气中的硫化氢转化为硫泡沫,从再生塔顶流出,可用以制取熔融硫。

硫磺受潮后会产生酸性,易腐蚀包装麻袋。如发现硫磺冒烟,应及时用水扑救。受潮的硫磺如长期与铁接触,可能会产生自燃,发现有小火也应立即用水扑救。在搬运中要加强注意。对逸出物须立即清除,可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乳液刷洗,如无分散剂可用沙土混合。倒至指定的空旷地方掩埋或烧掉,对污染的地方用肥皂水或洗涤剂刷洗。

我国硫磺主产地有山西、山东、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东等地方,主销中东地区。

相关推荐

豆粕的简介

豆粕是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等12种动植物油粕饲料产品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作为一种高蛋白质,豆粕是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还可以用于制作糕点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化妆品和抗菌素原料。 大约85%的豆粕被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豆粕内含的多种氨基酸适合于家禽和猪对营养的需求豆粕消费用途及比例 。实验表明,在不需额外加入动物性蛋白的情况下,仅豆粕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就足以平衡家禽和猪的营养,从而促进牲畜的营养吸收。在家禽和生猪饲养中,豆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只有当棉籽粕和花生粕的单位蛋白成本远低于豆粕时才

豆蔻的简介

药名:豆蔻 汉语拼音:dòu kòu 英文名:Jave Amonum Frui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pinia katsumadai Hayat[Languas katsumadai(Hayata)Merr.] 。 功效分类:祛湿药;温里药。 科属分类:姜科。 别名:白豆蔻、草果、圆豆蔻、原豆蔻、扣米、紫蔻、十开蔻、漏蔻、草果、草蔻、大草蔻、偶子、草蔻仁、飞雷子、弯子。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经、脾经、胃经。 功能: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 主治: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

豆豉的简介

豆豉,部分地区读作dòu chī,是中国传统特色发酵豆制品调味料。豆豉以黑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加盐、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过程而制成。豆豉的种类较多,按加工原料分为黑豆豉和黄豆豉,按口味可分为咸豆豉和淡豆豉 干豆豉, 水豆豉。 豆豉,古代称为“幽菽”,也叫“嗜”。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一书中,誉豆豉为“五味调和,需之而成”。公元2至5世纪的《食经》一书中还有“作豉法”的记载。古人不但把豆豉用于调味,而且用

黄麻叶的简介

黄麻是一种主要用来剥取韧皮纤维的农作物,麻皮可以用来织麻布,制麻袋,打绳索等。但黄麻的用途远不止这些,麻骨(杆)过去就常来用做燃料,还可以制成灯架动物等一些很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1] 为橡树科植物黄麻的叶。 黄麻叶 黄麻,别名:苦麻叶、络麻,椴树科黄麻属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又名络麻、绿麻、荚头麻。长果黄麻起源于非洲;圆果黄麻原产印度、巴基斯坦。主产国孟加拉、印度和中国,次为巴西、尼泊尔、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其中孟加拉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中国主产区为广东、浙江、台湾等省。黄

蛋黄派的简介

蛋黄派以小麦粉、鸡蛋、糖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油脂、乳化剂等辅料,经搅打充气(或不充气)、成型、 蛋黄派 烘烤、夹入或注入糖、油脂等混合而成的馅料(或软棉花糖、果酱馅料),在其表面涂饰(或不涂饰)巧克力浆及其制品等, 经预包装而制成的各种蛋类芯,是一种夹心蛋糕的名称,是一种集茶点、早餐为一体的小食品,由于其浓郁的蛋香味、松软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以及独立包装便于携带,且保质期比普通糕点明显延长,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市场上的蛋黄派所用的糖类主要为蔗糖,保湿剂大部分是山梨糖醇。外形看似小面包,但吃起来十分酥软,里面

蚕豆的简介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为粮食、蔬菜和饲料、绿肥兼用作物。蚕豆一般认为起源于西南亚和北非。中国的蚕豆,相传为西汉张骞自西域引入。自热带至北纬63°地区均有种植。中国以四川最多,次为云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青海等省。 蚕豆株高30~180厘米。茎直立,四棱,中空,四角上的维管束较大。羽状复叶。总状花序,花蝶形。荚果,种子扁平,略呈矩圆形或近于球形。蚕豆花期一般是3月~5月。蚕豆为长日照作物。喜温暖湿润气候和pH6.2~8的粘壤土。需水量较大,但土壤过湿易生立枯病和锈病。 蚕豆可单作或间、套作,忌连作。可点

酸豆的简介

【性质】寒 【五味】酸 【热量】40.00大卡(167千焦)/100克 【功效】清热除火,生津止渴,消食,提高免疫力 【酸豆是什么】 酸豆,就是腌制过的豆角。豆角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微量酸豆元素等,可补充机体 的招牌营养素。 酸豆原料好买,做法简单,天然绿色,开胃下饭,其味鲜、香、嫩、脆,既可以单独食用,又是上好的炒、煮、烤、炖配菜菜。 【适宜疾病】 胃纳呆滞 小儿食积 气胀 曼陀罗中毒 腹泻 【适宜症状】 儿童偏食 免疫力下降 食欲较差 免疫力降低 食欲下降

黄伞菇的简介

黄伞【Pholiota adiposa】,又名黄柳菇、多脂鳞伞、柳蘑、黄蘑、肥柳菇、柳松菇、柳树菌、刺儿菌、黄环锈菌、肥鳞儿、柳钉、黄丝菌等。 分类地位:菌物界,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亚纲,伞菌目,球盖菇科。 黄伞子实体色泽鲜艳呈金黄色,菌盖菌柄上布满黄褐色鳞片。该菇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食之黏滑爽口,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该菇菌盖上有一种特殊的黏液,据生化分析表明,这种物质是一种核酸,对人体精力、脑力的恢复有良好效果。黄伞是一种中低温型食用菌,生产工艺简单,产量较高,市场售价较好

黄皮果的简介

【通用名称】黄皮果 【其他名称】黄皮果 (《纲目》) 【异名】黄皮子(《桂海虞衡志》),黄檀子(《八闽通志》),黄弹子(《广东通志》),金弹子(《本草求原》)。 【植物形态】黄皮(《桂海虞衡志》)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幼枝具瘤状突起的腺体。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幼叶卷曲;小叶5~13,顶端1枚最大,向下逐渐变小,长2.5~11.5厘米,宽1~6.2厘米,椭圆形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不相等,全缘,略带微波状;硬纸质,密布透明腺点,上面深紫色,下面绿色;小叶柄长2~5毫米。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黄白色;

豆粕的简介

大约85%的豆粕被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豆粕内含的多种氨基酸适合于家禽和猪对营养的需求 。实验表明,在不需额外加入动物性蛋白的情况下,仅豆粕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就足以平衡家禽和猪的营养,从而促进牲畜的营养吸收。在家禽和生猪饲养中,豆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只有当棉籽粕和花生粕的单位蛋白成本远低于豆粕时才会被考虑到使用。事实上,豆粕已经成为其它蛋白源比较的基准品。 在奶牛的饲养过程中,味道鲜美、易于消化的豆粕能够提高出奶量。在肉用牛的饲养中,豆粕也是最重要的油籽粕之一。豆粕还被用于制成宠物食品。玉米、豆粕的简单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