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犊鼻是什么意思 犊鼻的配伍疗法

犊鼻是什么意思 犊鼻的配伍疗法

1.犊鼻穴配膝阳关、足三里、阳陵泉,有温经通络的作用,主治膝及膝下病。

2.犊鼻穴配梁丘、阳陵泉,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膝关节炎。

3.犊鼻穴配阳陵泉、委中、承山,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髌骨脂肪垫劳损。

如何按摩犊鼻 犊鼻的保健按摩方法

1.正坐或仰卧,膝盖关节弯曲90度。

2.双手掌心向下,轻置膝盖上。

3.用中指的指腹用力伸入穴位,垂直揉按,会有酸胀感和痛感。

4.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钟。

按摩犊鼻穴 治疗膝关节酸痛

犊鼻穴详解

犊鼻穴属足阳明胃经穴位,出自《灵枢·本输》:“刺犊碧者,屈不能伸。”又名外外膝眼穴。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该穴具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穴性属土,在蜂针疗法中,该穴应用十分广泛。现多用于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取穴方法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别名:外膝眼穴。

穴义:胃经经水由此经过并带走脾土微粒。

犊鼻穴操作

屈膝90,向后内斜刺0.5~1寸

犊鼻穴功能与主治

主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外伤等各种膝关节痛患者,犊鼻穴为常用喻穴。膝部神经痛或麻木,下肢瘫痪,常为辅助用穴。

膝关节周围图片图册功能作用:清刷膝关穴节中的脾土微粒,保证膝关穴节的伸缩自如。

功效: 祛风湿,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利关节止痛。

治法:寒则泻之,热则补之。

主治:膝痛,麻木,屈伸不利,脚气。现多用于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配伍:

配膝阳关、足三里、阳陵泉,有温经通络的作用,主治膝及膝下病。

配梁丘、阳陵泉,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膝关节炎。

配阳陵泉、委中、承山,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髌骨脂肪垫劳损。

刺灸法: 直刺1~1.5寸。禁直接灸,艾条灸10~15分钟。

首先按摩犊鼻。该穴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伏兔穴: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处。

梁丘穴: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两寸处。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中。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按摩犊鼻穴的时候手法要轻一些,按摩范围不可扩大。不然,因其下缘的骨头较高,如果按摩的范围稍大或者按摩手法过重,容易损伤皮肤。

上述分享的按摩犊鼻穴,治疗膝关节酸痛这篇文章,通过学习,下次有类似症状可以尝试一下,效果不错哦。

阳虚按摩什么部位 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此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常用的保健要穴,主治肚腹上的疾病,古人认为,按揉或艾灸此穴可将体内部的邪气驱逐于三里以外,通过对此穴的刺激可起到养胃、补肾、补肺的作用,一般配合合谷穴一同使用,足三里穴简便取穴法位置如下图:

下巨虚的作用是什么

下巨虚的作用

下巨虚属足阳明胃经,为小肠经之合穴,有调理肠胃,疏通乳络,安神定制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本经所过的肢体病症:偏风,下肢痿痹,足不履地,足跟或足趾间痛,下肢浮肿。

2.头面五官病症:唇干,流涎,喉痹。

3.消化系统病症:泄泻,大便脓血,痢疾,胃中热,胃脘痛,不思饮,肉脱。

4.神志病症:癫痫,暴惊,狂言。

5.其他病症:小腹痛,腰脊痛引小腹,胸胁痛,乳痈。

下巨虚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快速取穴:

1.坐位屈膝, 先确定条口,从条口向下量1横指,在胫,腓骨之间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2.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中指)处,按压有酸胀感。

吹空调膝盖痛怎么办 艾灸缓解膝盖痛

主要取足三阳经穴位为主,灸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用温和灸法,即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穴处熏灼(一般距皮肤约3厘米),灸至病人有温热舒适感觉或皮肤红晕即可,一般灸约15~30分钟,每日1次,10天1疗程。

中医认为吹空调膝盖痛是局部感受风寒之邪,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艾灸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的功效。

膝盖吹空调受寒怎么办 艾灸

主要取足三阳经穴位为主,灸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用温和灸法,即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穴处熏灼(一般距皮肤约3厘米),灸至病人有温热舒适感觉或皮肤红晕即可,一般灸约15~30分钟,每日1次,10天1疗程。

中医认为吹空调膝盖受寒是局部感受风寒之邪,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艾灸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的功效。

犊鼻的定位在哪里

犊鼻的准确位置

犊鼻属足阳明胃经穴道,屈膝,在膝部,髌骨和髌韧带外侧的凹陷中。

快速取穴:

1.坐位,屈膝呈135度,在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

2.侧坐屈膝135度,下肢用力蹬直时,在膝盖外边见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按摩犊鼻的作用

1.犊鼻穴位胃经上的穴位,这个穴位有一个作用,就是冲刷穴内的脾土微粒,使穴内的五行气血只保留属于肝肾二经的气血,腿部的肝经和肾经气血通畅了,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关节积液也就正常了,腿脚自然也就可以正常活动了。

2.犊鼻穴具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长期按摩此穴为,能够治疗膝关节痛,下肢麻痹,脚气水肿,膝脚无力,不能久站等病症。

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对肛门括约肌功能消失或减退,常下痢或大便失禁等,也具有很好的治疗,调理,保健作用。

犊鼻的保健按摩方法

1.正坐或仰卧,膝盖关节弯曲90度。

2.双手掌心向下,轻置膝盖上。

3.用中指的指腹用力伸入穴位,垂直揉按,会有酸胀感和痛感。

4.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钟。

犊鼻的定位和主治 犊鼻的按摩手法

正坐,在椅子上来回转动按摩环跳穴3分钟。接着将双脚放在盆内温水中泡两三分钟,待双脚都热了,用一只脚的足跟压在另一只脚趾缝稍后处,然后将脚跟向前推至趾尖处再回搓。回拉轻,前推重,以不搓伤皮肤为宜。每个趾缝搓50—80次,双脚交替进行。速度为每分钟90—120次。每晚1次。

如何按摩犊鼻 犊鼻穴穴位解析

“犊”的意思是指小牛,脾土;“鼻”的意思是指牵牛而行的上扪之处。“犊鼻”的意思是说此处穴位的地部脾土微粒被流过的胃经经水带走。因为此处穴位的物质是从梁丘传来的地部经水,从梁丘的高位直接流落到本穴的地位,经水的运行方式就如同瀑布垂直跌落一样,而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又被经水承运而行,就如同牛被牵引着顺从行走一样。

犊鼻的准确位置 犊鼻保健按摩方法

用中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改善膝部疼痛,酸软,远离下肢麻痹,膝关节炎。

吹空调后小腿突然酸痛怎么办 第五步:艾灸缓解

主要取足三阳经穴位为主,灸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用温和灸法,即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穴处熏灼(一般距皮肤约3厘米),灸至病人有温热舒适感觉或皮肤红晕即可,一般灸约15~30分钟,每日1次,10天1疗程。

中医认为吹空调腿部疼痛是局部感受风寒之邪,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艾灸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的功效。

犊鼻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犊鼻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梁丘,阳陵泉,内膝眼,膝阳光,委中,以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

2.配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八风,以除湿通络,治疗湿邪下注之脚气。

膝盖疼如何按摩呢

膝关节是人身体较大而复杂的屈曲关节,对于缓解膝关节痛,如果能够掌握一些穴位疗法,效果也不错。中医认为:痛则经络受阻、气血凝滞,所以从根本上治疗膝关节疼痛应遵循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原则,可以选择这样几个穴位:犊鼻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和膝阳关穴。

犊鼻穴属足阳明胃经穴位,又名外膝眼穴。该穴具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在临床治疗膝盖疼痛方面应用十分广泛,主治膝痛腿麻、屈伸不利等症。犊鼻穴位于膝部,当我们把腿屈曲时,可以看到在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即是该穴。按摩时取坐位,用你的拇指端点按该穴1~3分钟。接着,以相同手法点按足三里穴。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犊鼻穴的时候手法要轻一些,按摩范围不可扩大。不然,因其下缘的骨头较高,如果按摩的范围稍大或者按摩手法过重,容易损伤皮肤。

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膝阳关穴属足少阳胆经,在阳陵泉穴上三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中。我们可以采用大拇指或中指定点按压的方法按摩,每穴1~3分钟。

这几个穴位搭配起来使用,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滑利关节的作用

孕妇坐月子时如发生膝关节疼痛,建议用纱布、姜粉、棉花做一个护膝。做法是:铺一层纱布,然后在纱布上铺一层棉花,再均匀地撒上姜粉,在姜粉上再铺上一层棉花,棉花上铺一层纱布,最后用线缝成一个护膝,可做上系的带子,每天戴着护膝。戴上一段时间后,可打开再铺一层姜粉,继续戴,要定期加姜粉。此法的疗效慢些,但效果很好,一直戴到不再疼痛为止。

相关推荐

如何去掉膝盖里的湿气

热敷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膝部不适,缓解膝部疼痛和肌肉痉挛,减轻肿胀。热敷以湿敷为好,如热气浴、温泉浴、矿泉浴、漩涡浴。也可用热毛巾湿敷,但注意如果关节有红肿时应停热疗。高血压、心脏病者慎用,调节温度避免烫伤,软组织急性期禁止热敷。 取穴:主要取足三阳经穴位为主,灸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穴。 艾灸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用温和灸法,即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穴穴处熏灼(一般距皮肤约3厘米),灸至病人有温热舒适感觉或皮肤红晕即可

全身痒有什么快速止痒 拔罐快速止痒

大椎: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足太阳膀胱经第13个穴位,为背俞穴。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操作手法:选用大小适度的火罐在穴位用闪火法拔罐,并留罐10-15分钟,隔日进行一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女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相连穴位: 犊鼻:在膝盖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正坐屈膝,在髌骨下缘,髌骨与胫骨之间大筋两侧处可见两个凹陷,外侧凹陷正中即本穴。 解溪: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艾灸脾胃的位置图 足三里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足三里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驱邪防病的功效,对于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便秘、虚弱羸瘦等有一定作用。

三伏贴调理脾虚配方 三伏贴调理脾虚贴哪里

1.位置: 神阙穴在腹中部,脐正中央。 2.取穴方法: 仰卧,神阙在腹中部,于脐窝中点取穴。 3.功效: 收降浊气,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神阙穴有回阳固脱、健运脾胃等作用。 1.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1.位置: 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取穴方法: 仰卧位,气海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

拔罐减肥后反弹更胖了 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作用:对机体具有强壮和保健作用,可改善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而增强免疫力,有效消除水肿,同时对腹胀,胃痛,便秘,呕吐,肠梗阻等有一定的疗效

胃痛注意什么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

女性痛经的饮食、穴位调理法(实用) 经后养血这样做

经后养血点按以下穴位: 【太溪穴】在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的中点处,拇指指尖立起,用力掐按,使酸胀感向足跟部放散,一次点按3-5分钟。 【足三里穴】取足三里时先要找到它上面的犊鼻,当我们屈膝时,髌骨与髌骨下方的韧带(髌韧带)外侧凹陷内就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约一掌,旁开胫骨前缘一横中指宽,即为足三里穴。用力点按此穴,点按1分钟后可略放松,改点为揉,1分钟后再施点法,如此反复3-5次。 材料:鲜山楂1 000克,红糖250克。 制法:将山楂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入红糖250克,再熬

活血化瘀按摩手法 足三里

位置: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处开1横指;取穴时,正坐或仰卧屈膝、于犊鼻穴直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 功能:健脾和胃、调补气血、健体美容,对虚劳羸瘦、面部皱纹、面色萎黄、痤疮有较好的疗效。

穴位按一按缓解胃痛消化不良

【穴位释义】 胃经气血在足三里形成较大的气血常 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常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该穴同,下,指本穴位处足之下部,别于手三里穴所在之部。 【定位】 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中指)。 【操作要点】 直刺1~2寸。 【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先确定犊鼻穴的位置,自犊鼻直下4横